㈠ 什么叫包晶转变、匀晶转变、共晶转变
包晶转变:成分为H点的δ固相,与它周围成分为B点的液相L,在一定的温度时,δ固相与L液相相互作用转变成成分是J点的另一新相γ固溶体,这一转变叫包晶转变或包晶反应。即HJB---包晶转变线,LB+δH→γJ
匀晶转变(uniform grain),晶体材料从高温液相冷却下来的凝固转变产物包括多相混合物晶体和单相固溶体两种,其中由液相结晶出 单相固溶体的过程称为匀晶转变。
共晶转变: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成分的液体同时结晶出两种一定成分的固相的反应.例如含碳量为2.11%--6.69%的铁碳合金,在1148摄氏度的恒温下发生共晶反应,产物是奥氏体(固态)和渗碳体(固态)的机械混合物,称为"莱氏体".
(1)过共晶合金为什么不能二次析出扩展阅读:
共晶合金可分别属于三种类型:
(1)非小平面—非小平面共晶,即共晶中两个组成相的固-液界面都是非小平面的;
(2)小平面—非小平面共晶,即其中一个组成相的固-液界面是非小平面的,而另一个组成相的界面是小平面的;
(3)小平面—小平面共晶,即两个组成相的固-液界面都是小平面的。
㈡ 铁碳合金中五种渗碳体组织形态特征及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铁碳合金中五种渗碳体为: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共析渗碳体。
一次渗碳体:是直接从液相结晶出的,形态是大而长的粗大片状,可以提高过共晶白口铸铁的硬度,但降低强度和塑韧性,增加脆性。
2、二次渗碳体:是超过奥氏体中的碳的溶解度而从奥氏体中析出的,形态为沿着原奥氏体晶界呈现网状,可以降低钢的强度,增加脆性,应该消除。
3、三次渗碳体:是超过铁素体中的碳的溶解度而从铁素体中析出的,形态为沿着原铁素体晶界呈现不连续条状分布,由于含量很低,才0.33%,因此,对铁碳合金性能没有什么影响。
4、共晶渗碳体:是发生共晶转变生产的渗碳体。形态为鱼骨状,可以降低铸铁的强度,增加硬度和耐磨性,有时有不利的影响,比如增加脆性,这个时候应该通过石墨化退火来消除。
5、共析渗碳体:是发生共析转变生产的渗碳体。形态为层片状,可以提高钢的强度、硬度,降低塑性韧性。
(2)过共晶合金为什么不能二次析出扩展阅读:
加工工艺:
钢中渗碳体以各种形态存在,外形和成分有很大差异。一次渗碳体多在树枝晶间处析出,呈块状,角部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破碎后呈多角形块状;二次渗碳体多在晶界处或晶内,可能是带状、网状或针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退火、回火后呈球状或粒状。
在金相图谱中渗碳体白亮,退火状态呈珠光色。一次渗碳体和破碎的共晶渗碳体只有在莱氏体钢丝,如9Cr18、Cr12、Cr12MoV和W18Cr4V中才能见到。
只要热加工工艺得当,冷拉用盘条中的一次渗碳体块度应较小、无尖角,共晶碳化物应破碎成小块、角部要圆滑,否则根本无法拉拔,渗碳体带轻度棱角的盘条,可以通过正火后球化退火+轻度(Q020%)拉拔+高温再结晶退火的方法加以挽救。
带状和网状渗碳体也是拉丝用盘条中不应出现的组织,这两种组织提高钢的脆性,不利于钢丝加工成形,显著降低成品钢丝的切削性能和淬火均匀性,对网状2.5级的盘条可用正火的方法改善网状,一般来说钢丝经冷拉-退火两次以上循环,网状可降低0.5-1级。
㈢ 什么是过共晶硅铝合金
近年曾向企业与主管部门及同行们建议,共晶硅铝合金的铸造活塞热处理工艺采用T5一次时效代替传统的固溶化二次处理(T6、T7),现将其理由分析如下。a.固溶化处理(T6、T7)虽有充分固溶与硅结晶形态改善的两个优点,但活塞在使用中经常受到反复激烈热负荷与机械负荷的作用,不断析出大量二相微粒质点而引起较大的体积增长;固溶化使硅晶聚集与球化,破坏了铸造组织骨架的连续性,加速了高温蠕变,降低了热强度;内应力增大。这三者的联合作用使活塞在运转中发生巨大的体积增长与严重变形,这常是发生活塞质量问题的根源。b.T6处理是高强度处理。片面追求提高室温硬度,对在高温下工作的活塞并无实际意义。运转时头部经300~350℃回火软化,用170℃时效得到的硬度已迅速下降。事实上新的活塞投入400h运转后,其顶部残留硬度已降到70HBS左右,且室温硬度大于130HBS时常会招致拉缸等质量事故。因此,T6是不可取的。c.一次时效处理(T5)具有以下独特的优越性。一是能不同程度地避免上述固溶化处理的缺点,既可消除大部分铸造应力(约75%),又没有巨大的淬火应力存在,防止了淬裂隐患,热强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