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知道哪些關於金屬壓鑄脫模劑的知識
脫模劑是一種用在兩個彼此易於粘著的物體表面的一個界面塗層,它可使物體表面易於脫離、光滑及潔凈。金屬壓鑄脫模劑主要用於用於鋁合金、鎂合金、鋅合金等金屬材料各種模壓操作中。在模壓中,有時其它填加劑會滲出到界面上,這時就需要一個表面脫除劑來除掉它。理論上,金屬壓鑄脫模劑應當具有較大的抗拉強度,以使它在與模壓樹脂經常接觸時不容易磨光。特別是在樹脂中有磨砂礦物填料或玻璃纖維增強料時尤其如此。
金屬壓鑄脫模劑應有耐化學性,以便在與不同樹脂的化學成份(特別是苯乙烯和胺類)接觸時不被溶解。金屬壓鑄脫模劑還應具有耐熱及應力性能,不易分解或磨損;金屬壓鑄脫模劑應粘合到模具上而不轉移到被加工的製件上,以便不妨礙噴漆或其他二次加工操作。脫模劑種類按用法分:內脫模劑、外脫模劑; 脫模劑種類按壽命分:常規脫模劑、半永久脫模劑;按形態分:溶劑型脫模劑、水性脫模劑、無溶劑型脫模劑、粉末脫模劑、膏狀脫模劑。按用途分:壓鑄脫模劑、橡膠脫模劑、玻璃脫模劑、混凝土脫模劑良好的潤滑和脫模性能。即要求脫模劑對金屬表面在高溫下有足夠的吸附強度,能在金屬變形過程中形成完整均勻的潤滑膜,並有低的摩擦系數。具有良好的冷卻性和絕熱性。高溫濕潤性,潤滑性能好,分離脫模能力強,對深腔細長芯,多向軸芯投影面大等壓鑄模具具有優越的脫模效果。
❷ 如何正確的保養鋅合金壓鑄模具
鋅合金壓鑄模具保養和維修注意事項:
(7)模具的保管應做到台帳、圖紙、檔案等的一致性,模具不能拆開存放,避免零件的丟失,長期不使用的鋅合金壓鑄模具定期做防銹處理。新模具在規定的時期內盡量做去應力處理,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在模具保養和維修過程中,有些說的挺簡單,都明白,但真正做下去很難,需要我們盡職盡責地落實下去,把工作做到位。
❸ 壓鑄模具的工藝過程工藝過程包括哪些內容求答案,越詳細越好
您好,首先您的提問很概念很模糊。壓鑄的工藝包含很多,有模具製作工藝,有壓鑄生產過程式控制制工藝,所以我不清楚您要哪種工藝。下面我全面概述下壓鑄的基本包含工藝:
壓鑄件所採用的合金主要是有色合金,至於黑色金屬(鋼、鐵等)由於模具材料等問題,目前較少使用。而有色合金壓鑄件中又以鋁合金使用較廣泛,鋅合金次之。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壓鑄有色金屬的情況。 (1)、壓鑄有色合金的分類 受阻收縮 混合收縮 自由收縮 鉛合金 -----0.2-0.3% 0.3-0.4% 0.4-0.5% 低熔點合金 錫合金 鋅合金--------0.3-0.4% 0.4-0.6% 0.6-0.8% 鋁硅系--0.3-0.5% 0.5-0.7% 0.7-0.9% 壓鑄有色合金 鋁合金 鋁銅系 鋁鎂系---0.5-0.7% 0.7-0.9% 0.9-1.1% 高熔點合金 鋁鋅系 鎂合金----------0.5-0.7% 0.7-0.9% 0.9-1.1% 銅合金
(2)、各類壓鑄合金推薦的澆鑄溫度 合金種類 鑄件平均壁厚≤3mm 鑄件平均壁厚>3mm 結構簡單 結構復雜 結構簡單 結構復雜 鋁合金 鋁硅系 610-650℃ 640-680℃ 600-620℃ 610-650℃ 鋁銅系 630-660℃ 660-700℃ 600-640℃ 630-660℃ 鋁鎂系 640-680℃ 660-700℃ 640-670℃ 650-690℃ 鋁鋅系 590-620℃ 620-660℃ 580-620℃ 600-650℃ 鋅合金 420-440℃ 430-450℃ 400-420℃ 420-440℃ 鎂合金 640-680℃ 660-700℃ 640-670℃ 650-690℃ 銅合金 普通黃銅 910-930℃ 940-980℃ 900-930℃ 900-950℃ 硅黃銅 900-920℃ 930-970℃ 910-940℃ 910-940℃ * 註:①澆鑄溫度一般以保溫爐的金屬液的溫度來計量。 ②鋅合金的澆鑄溫度不能超過450℃,以免晶粒粗大。
編輯本段壓鑄模具設計流程
1、按照產品使用的材料類別;產品的形狀和精度等各項指標對該產品進行工藝分析,訂出工藝。 2、確定產品在模具型腔中擺放的位置,進行分型面;排溢系統和澆注系統的分析和設計。 3、對各個活動的型芯拼裝方式和固定方式進行設計。 4、抽芯距和力的設計。 5、頂出機構的設計。 6、確定壓鑄機,對模架和冷卻系統設計。 7、核對模具和壓鑄機的相關尺寸,繪制模具及各個部件的工藝圖。 8、設計完成。
編輯本段壓鑄模具的常見問題以及處理方法
1).冷紋: 原因:熔湯前端的溫度太低,相疊時有痕跡. 改善方法: 1.檢查壁厚是否太薄(設計或製造) ,較薄的區域應直接充填. 2.檢查形狀是否不易充填;距離太遠、封閉區域(如鰭片(fin) 、凸起) 、被阻擋區域、圓角太小等均不易充填.並注意是否有肋點或冷點. 3.縮短充填時間.縮短充填時間的方法:… 4.改變充填模式. 5.提高模溫的方法:… 6.提高熔湯溫度. 7.檢查合金成分. 8.加大逃氣道可能有用. 9.加真空裝置可能有用. 2).裂痕: 原因:1.收縮應力. 2.頂出或整緣時受力裂開. 改善方式: 1.加大圓角. 2.檢查是否有熱點. 3.增壓時間改變(冷室機). 4.增加或縮短合模時間. 5.增加拔模角. 6.增加頂出銷. 7.檢查模具是否有錯位、變形. 8.檢查合金成分. 3).氣孔: 原因:1.空氣夾雜在熔湯中. 2.氣體的來源:熔解時、在料管中、在模具中、離型劑. 改善方法: 1.適當的慢速. 2.檢查流道轉彎是否圓滑,截面積是否漸減. 3.檢查逃氣道面積是否夠大,是否有被阻塞,位置是否位於最後充填的地方. 4.檢查離型劑是否噴太多,模溫是否太低. 5.使用真空. 4).空蝕: 原因:因壓力突然減小,使熔湯中的氣體忽然膨脹,沖擊模具,造成模具損傷. 改善方法: 流道截面積勿急遽變化. 5).縮孔: 原因:當金屬由液態凝固為固態時所佔的空間變小,若無金屬補充便會形成縮孔.通常發生在較慢凝固處. 改善方法: 1.增加壓力. 2.改變模具溫度.局部冷卻、噴離型劑、降低模溫、.有時只是改變縮孔位置,而非消縮孔. 6).脫皮: 原因:1.充填模式不良,造成熔湯重疊. 2.模具變形,造成熔湯重疊. 3.夾雜氧化層. 改善方法: 1.提早切換為高速. 2.縮短充填時間. 3.改變充填模式,澆口位置,澆口速度. 4.檢查模具強度是否足夠. 5.檢查銷模裝置是否良好. 6.檢查是否夾雜氧化層. 7).波紋: 原因:第一層熔湯在表面急遽冷卻,第二層熔湯流過未能將第一層熔解,卻又有足夠的融合,造成組織不同. 改善方法: 1.改善充填模式. 2.縮短充填時間. 8).流動不良產生的孔: 原因:熔湯流動太慢、或是太冷、或是充填模式不良,因此在凝固的金屬接合處有孔. 改善方法: 1.同改善冷紋方法. 2.檢查熔湯溫度是否穩定. 3.檢查模具溫充是否穩定. 9).在分模面的孔: 原因:可能是縮孔或是氣孔. 改善方法: 1.若是縮孔,減小澆口厚度或是溢流井進口厚度. 2.冷卻澆口. 3.若是氣孔,注意排氣或卷氣問題. 10).毛邊: 原因:1.鎖模力不足. 2.模具合模不良. 3.模具強度不足. 4.熔湯溫度太高. 11).縮陷: 原因:縮孔發生在壓件表面下面. 改善方法: 1.同改善縮孔的方法. 2.局部冷卻. 3.加熱另一邊. 12).積碳: 原因:離型劑或其他雜質積附在模具上. 改善方法: 1.減小離型劑噴灑量. 2.升高模溫. 3.選擇適合的離型劑. 4.使用軟水稀釋離型劑. 13).冒泡: 原因:氣體卷在鑄件的表面下面. 改善方式: 1.減少卷氣(同氣孔). 2.冷卻或防低模溫. 14).粘模: 原因:1.鋅積附在模具表面. 2.熔湯沖擊模具,造成模面損壞. 改善方法: 1.降低模具溫度. 2.降低劃面粗糙度. 3.加大拔模角. 4.鍍膜. 5.改變充填模式. 6.降低澆口速度
以上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