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土辦法怎樣把鋁熔化
在鋁的熔煉過程中,首先需要對熔化爐進行預熱,達到預定溫度後,再開始投料。投料時,先加入小塊回爐料墊底,隨後加入大塊鋁錠。對於易燒損的元素,如鎂等,在加入後需直接壓入鋁液中,以便快速熔化。熔化是一個固體升溫變成具有流動性的液體的過程,投料結束後,即開始進行熔化。
在熔煉過程中,需確保熔化過程快速且均勻,且靠近火焰處的溫度應較高,達到1200℃以上。為避免局部過熱和溫度過高導致鋁合金氧化嚴重,對後期產品精煉帶來不便,熔化過程中應進行攪拌。將未融化的爐料扒入鋁液中,使其基本全部浸入並攪拌均勻,防止局部過熱。對於最後浸入的易燒損元素,如鎂等,應避免使用火焰直接加熱熔化。由於鋁液已浸入原材料,這會降低溫度,從而保持這些元素在相對較低的溫度下熔化,減少燒損並提高效率。
鋁合金的熔化溫度大約在600℃左右,升溫到660℃時全部熔化。在熔煉過程中,需嚴格控制溫度不超過760℃,以確保鋁合金的質量和性能。
總的來說,鋁的熔煉過程需要精心控制溫度、攪拌和投料順序等關鍵環節,以確保熔化的均勻性和高效性。同時,還需要注意避免局部過熱和溫度過高導致的氧化問題,以及控制熔煉溫度不超過760℃,從而保證鋁合金的質量和性能。
❷ 鑄造中鉻合金的燒損是多少
鑄造時鉻合金燒損率為3-8%。
❸ 土法熔化鋁塊怎樣最快
小塊回爐料先投在爐底既保護爐體,減輕大塊爐料投料時對爐壁沖擊,又由於回爐料熔點較低易熔化,對於後續熔化熔點較高的原材料時可以提高熔化效率,最後降溫加Mg,降低減少燒損。國內某些車輛配套企業在對鋁合金熔煉時就採用這種方式:先將熔化爐進行預熱,到達預定溫度後開始投料,先加小塊回爐料墊底,然後加入大塊鋁錠,對於易燒損元素加入後直接壓入鋁液中熔化。
熔化是固體升溫變成具有流動性的液體的過程,投料結束後,開始進行熔化。在熔煉過程中,要保證熔化快速均勻,且靠近火焰處的溫度較高,達到1200℃以上,為了避免局部過熱、溫度過高,致使鋁合金氧化嚴重對後期產品精煉帶來不便,在熔化過程應進行攪拌,將未融化爐料扒入鋁液中,使其基本全部浸入攪拌均勻,避免局部過熱。對最後浸入的Mg等元素,火焰不能直接加熱熔化,又因為鋁液浸入了原材料,使得溫度降低,保持Mg等元素在相對較低的溫度下熔化,減少了燒損,同時提高了燃燒效率。鋁合金在600℃左右開始熔化,升溫到660℃全部熔化,控制熔煉溫度不超過760℃。
當熔化溫度超過770℃時,鋁合金的氧化嚴重,熔煉過程的吸氫和夾渣增多,在澆鑄凝固過程出現晶粒粗大,降低機械性能。為了減少鋁合金在熔化過程的氧化,在熔煉過程加入0.4%~0.5%的覆蓋劑,保護鋁合金錶面氧化膜不會被破壞,覆蓋劑的種類與清渣劑化學成分差不多。
熔煉過程溫度控制在720~760℃,待鋁錠熔化部分後,加入熔點較高原材料如Si元素及Ti劑,Ti在合金中形成異質晶核,起到細化組織作用,將其壓入鋁液中熔化,減少燒損。鋁錠基本熔化完全後加入易燒損元素Mg﹑Cu等類合金元素,不能加入太早,減少燒損,也不能太晚,影響擴散產生偏析,關閉爐門繼續熔煉。
熔煉完全後,鋁合金錶面有很多浮渣,主要是Al2O3和其它氧化物夾渣,這些細小的夾渣比鋁液重,但聚集結塊後比重輕,漂浮在表面,需要進行清渣。清渣劑的用量按照0.2%~0.5%加入,均勻灑在鋁液表面,並進行淺度均勻攪拌。把渣扒在爐門,關上爐門靜置,一方面清渣劑有發熱效果,可以熔化粘附在浮渣上面的鋁液;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使渣與鋁液分開,有利於扒出鋁渣,靜置幾分鍾後平穩將爐門口鋁渣扒出。鋁合金熔煉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不同元素由於燒損程度不一致,在扒渣後將鋁液轉入轉澆包之前,需取樣進行理化分析,保證每種元素在合格範圍內才能放水進入轉澆包除氣精煉,反之不合格則需進行適當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