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有效解決鋅合金壓鑄件電鍍缺陷呢
鋅合金壓鑄件電鍍表面處理,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給生產帶來不便.鑄件電鍍加工不平整是一個常見問題,下面來了解一下它出現的原因:
1、壓鑄件毛坯表面過於粗糙或不好。過於粗糙的表面要各到優質的沉積電鍍層相對更困難,特別是一些壓鑄不良的產品就不能得到合格的電鍍層。一些素材表面的缺陷在電鍍之前不能發現與修復,良品率相對低些。
2、電鍍加工工藝不合理或電鍍時間不夠。比如塑料電鍍在鍍銅的時間太短電流太小,銅件電鍍直上鎳電鍍時鍍光亮鎳的時間短或電流太小。
3、電鍍液性能差,整平性能不好。如光亮硫酸銅所用的材料雜質多,組成成分含量不對,所使用的光亮劑質量不好,都不能有良好的填平性能。
4、壓鑄件在前處理部分不良,如五金電鍍件鍍底銅或底鎳層不良或有附著有機膜層等。
另外可能會出現電鍍加工滲漏的問題:
1、嚴防鍍液加溫過高。當鍍液加溫過高時,鍍液會加速蒸發和分解,氣霧中含有高濃度的溶質成分。這時會嚴重污染環境,尤其是酸、鹼氣霧,氰化物和鉻霧對環境的影響和人體危害會更大。
2、嚴格防止鍍液被排風機吸走。當電鍍加工中,排風機配備不當,鍍液液位過高,這時鍍液容易被吸走,在槽蓋未啟開之前尤為嚴重,既引起環境污染,又會造成鍍液損耗,出現這種情況時要及時採取措施予以解決,如降低鍍液液位,調整吸風口寬度等。
3、防止鍍槽、加溫(冷卻)管滲漏造成污染。電鍍槽或加溫(冷卻)管滲漏往往會造成嚴重污染,其滲漏原因隨製造材料及不同鍍種各有區別。
⑵ 你好,崔老師。請問車削鋅合金時,怎樣才能斷屑。目前切屑成絲狀,和鋁差不多,請老師給與幫助。
1.由於鋅的特殊理化性能,所以用鋅及鋅合金直接做構件的場合比較少的。
2.如果車鋅合金碰到斷屑不好,產量又比較大時,建議採用PCD刀具試試,住友有一款所謂的「斷屑金剛」,據介紹斷屑效果不錯。
3.如果可以改變工藝,可以試試:
1)內孔用鉸刀精加工。
2)外圓用寬刀或者滾壓工藝。
3)曲面可以用成型刀。
4)用電解加工的工藝。
⑶ 鋅合金缺陷都有哪些原因
前各種裝飾方面,如傢具配件、建築裝飾、浴室配件、燈飾零件、玩具、領帶夾、皮帶扣、各種金屬飾扣等都廣泛用到鋅合金壓鑄件,這也就要求其鑄件表面的質量要高,並需具有良好的表面處理性能。而鋅合金壓鑄件最常見的缺陷是表面起泡。
缺陷表徵:壓鑄件表面有突起小泡。主要表現為:壓鑄出來就發現,拋光或加工後顯露出來,還有噴油或電鍍後會出現。
產生原因:
1、孔洞引起:主要是氣孔和收縮機制,氣孔往往是圓形,而收縮多數是不規則形。
(1)氣孔產生原因:
a、金屬液在充型、凝固過程中,由於氣體侵入,導致鑄件表面或內部產生孔洞。
b、塗料揮發出來的氣體侵入。
c、合金液含氣量過高,凝固時析出。當型腔中的氣體、塗料揮發出的氣體、合金凝固析出的氣體,在模具排氣不良時,最終留在鑄件中形成的氣孔。
(2)縮孔產生原因:
a、金屬液凝固過程中,由於體積縮小或最後凝固部位得不到金屬液補縮,而產生縮孔。
b、厚薄不均的鑄件或鑄件局部過熱,造成某一部位凝固慢,體積收縮時表面形成凹位。由於氣孔和縮孔的存在,使壓鑄件在進行表面處理時,孔洞可能會進入水,當噴漆和電鍍後進行烘烤時,孔洞內氣體受熱膨脹;或孔洞內水會變蒸氣,體積膨脹,因而導致鑄件表面起泡。
2、晶間腐蝕引起:鋅合金成分中有害雜質:鉛、鎘、錫會聚集在晶粒交界處導致晶間腐蝕,金屬基體因晶間腐蝕而破碎,而電鍍加速了這一禍害,受晶間腐蝕的部位會膨脹而將鍍層頂起,造成鑄件表面起泡。特別是在潮濕環境下晶間腐蝕會使鑄件變形、開裂、甚至破碎。
3、裂紋引起:水紋、冷隔紋、熱裂紋。
水紋、冷隔紋:金屬液在充型過程中,先進入的金屬液接觸型壁過早凝固,後進入金屬液不能和已凝固金屬層熔合為一體,在鑄件表面對接處形成疊紋,出現條狀缺陷。水紋一般是在鑄件表面淺層;而冷隔紋有可能滲入到鑄件內部。
熱裂紋:
a、當鑄件厚薄不均,凝固過程產生應力;
b、過早頂出,金屬強度不夠;
c、頂出時受力不均;
d、過高的模溫使晶粒粗大;
e、有害雜質存在。以上因素都有可能產生裂紋。當壓鑄件存在水紋、冷隔紋、熱裂紋,電鍍時溶液會滲入到裂紋中,在烘烤時轉化為蒸氣,氣壓頂起電鍍層形成起泡。
解決缺陷方案:控制氣孔產生,關鍵是減少混入鑄件內的氣體量,理想的金屬流應不斷加速地由噴嘴經過分流錐和澆道進入型腔,形成一條順滑及方向一致的金屬流,採用錐形流道設計,即澆流應不斷加速地由噴嘴向內澆口逐漸減少,可達到這個目的。在充填系統中,混入的氣體是由於湍流與金屬液相混合而形成氣孔,從金屬液由澆鑄系統進入型腔的模擬壓鑄過程的研究中,明顯看出澆道中尖銳的轉變位和遞增的澆道截面積,都會使金屬液流出現湍流而卷氣,平穩的金屬液才有利於氣體從澆道和型腔進入溢流槽和排氣槽,排出模外。
對於縮孔:要使壓鑄凝固過程中各個部位盡量同時均勻散熱,同時凝固。可通過合理的水口設計,內澆口厚度及位置,模具設計,模溫控制及冷卻,來避免縮孔產生。
對於晶間腐蝕現象:主要是控制合金原料中有害雜質含量,特別是鉛<0.003%。注意廢料帶來的雜質元素。
對於水紋、冷隔紋,可提高模具溫度,加大內澆口速度,或在冷隔區加大溢流槽,來減少冷隔紋的出現。
對於熱裂紋:壓鑄件厚薄不要急劇變化以減少應力產生;相關的壓鑄工藝參數作調整;降低模溫。
⑷ 鋅合金怎麼樣
物質特點鋅合金的特點1:
鋅合金比重大2:鑄造性能好,可以壓鑄形狀復雜、薄壁的精密件,鑄件表面光滑。
3:可進行表面處理:電鍍、噴塗、噴漆。
4:熔化與壓鑄時不吸鐵,不腐蝕壓型,不粘模。
5:有很好的常溫機械性能和耐磨性。
6:熔點低,在385℃熔化,容差仿易壓鑄成型。
使用過程中須注意的問題:1:抗蝕性差當合金成分中雜質元素鉛、鎘、錫超過標准時,導致鑄件老化而發生變形,表現為體積脹大,機械性能特別是塑性顯著下降,時間長了甚至破裂。
鉛、錫、鎘在鋅合金中溶解度很小,因而集中於晶虛盯纖粒邊界而成為陰極,富鋁的固溶體成為陽極,在水蒸氣(電解質)存在的條件下,促成晶間電化學腐蝕。
壓鑄件因晶間腐蝕而老化。
鋅合金2:時效作用鋅合金的組織主要由含Al和Cu的富鋅固溶體和含Zn的富Al固溶體所組成,它們的溶解度隨溫度的下降而降低。
但由於壓鑄件的凝固速度極快,因此到室溫時,固溶體的溶解度是大大地飽和了。
經過一定時間之後,這種過飽和現象會逐漸解除,而使鑄件地形狀和尺寸略起變化。
3:溫度影響鋅合金壓鑄件不宜在高溫和低溫(0℃以下)的工作環境下使用。
鋅合金在常溫下有較好的機械性能。
但在高溫下抗拉強度和低溫下沖擊性能都顯著下降。
物質種類鋅合金Zamak3:良好的流動性和機械性能。
應用於對機械強度要求不高的鑄件,如玩具、燈具、裝飾品、部分電器件。
Zamak5:良好的流動性和好的機械性能。
應用於對機械強度有一定要求的鑄件,如汽車配件、機電配件、機械零件、電器元件。
Zamak2:用於對機械性能有特殊要求、對硬度要求高、尺寸精度要求一般的機械零件。
ZA8:良好的流動性和尺寸穩定性,但流動性較差。
應用於壓鑄尺寸小、精度和則唯機械強度要求很高的工件,如電器件。
Superloy:流動性最佳,應用於壓鑄薄壁、大尺寸、精度高、形狀復雜的工件,如電器元件及其盒體。
不同的鋅合金有不同的物理和機械特性,這樣為壓鑄件設計了選擇的空間。
超塑鋅合金
具有超塑性的鋅合金。
其典型代表是Zn-22Al的共析合金,它具有很大的延伸率(1000%),很小的流變應力和高的應變速率敏感性指數(m=0.5),具有良好的組織可處理性,通過強化處理,調節組織形態,可提高室溫強度。
該合金的超塑變形溫度不高(250℃),便於生產。
但它的室溫綜合性能不理想,如抗蠕變性能和抗蝕性能都較差,為提高其綜合性能,可加入少量Cu,Mg等合金元素。
常用的鋅基超塑合金還有Zn-22Al-0.2Cu,Zn-4Al和Zn-5Al共晶合金。
它們可用於工藝美術品、塑料模具、旋鈕和橡膠製品模具的生產。
物質選擇鋅合金選擇哪一種鋅合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考慮(一)壓鑄件本身的用途,需要滿足的使用性能要求。
1:力學性能,抗拉強度,是材料斷裂時的最大抗力;伸長率,是材料脆性和塑性的衡量指標;硬度,是材料表面對硬物壓入或摩擦所引起的塑性變形的抗力。
2:工作環境狀態:工作溫度、濕度、工件接觸的介質和氣密性要求。
3:精度要求:能夠達到的精度及尺寸穩定性。
(二)工藝性能好:1:鑄造工藝。
2:機械工藝性。
3:表面處理工藝性。
(三)經濟性好原材料的成本與對生產裝備的要求(包括熔煉設備、壓鑄機、模具等),以及生產成本。
元素的作用鋅合金合金成分中,有效合金元素:鋁、銅、鎂;有害雜質元素:鉛、鎘、錫、鐵。
(1)鋁作用①改善合金的鑄造性能,增加合金的流動性,細化晶粒,引起固溶強化,提高機械性能。
②降低鋅對鐵的反應能力,減少對鐵質材料,如鵝頸、模具、坩堝的侵蝕。
鋁含量控制在3.8-4.3%。
主要考慮到所要求的強度及流動性,流動性好是獲得一個完整、尺寸精確、表面光滑的鑄件必需的條件。
鋁對流動性和機械性能的影響見圖3。
流動性在鋁含量5%時達到最大值;在3%時降到最小值。
鋁對沖擊強度的影響見圖3中虛線。
沖擊強度在含鋁量3.5%達到最大值;6%時降到最小值。
含鋁量超過4.3%,合金變脆。
含鋁量低於規定范圍,導致薄壁件充型困難,有鑄後冷卻破裂的可能。
鋁在鋅合金中不利的影響是產生Fe2Al3浮渣,造成其含量下降。
(2)銅作用1:增加合金的硬度和強度;2:改善合金的抗磨損性能;3:減少晶間腐蝕。
不利1:含銅量超過1.25%時,使壓鑄件尺寸和機械強度因時效而發生變化;2:降低合金的可延伸性。
(3)鎂作用①減少晶間腐蝕②細化合金組織,從而增加合金的強度③改善合金的抗磨損性能不利①含鎂量0.08%時,產生熱脆、韌性下降、流動性下降。
②易在合金熔融狀態下氧化損耗。
(4)雜質元素:鉛、鎘、錫使鋅合金的晶間腐蝕變成十分敏感,在溫、濕環境中加速了本身的晶間腐蝕,降低機械性能,並引起鑄件尺寸變化。
當鋅合金中雜質元素鉛、鎘含量過高,工件剛壓鑄成型時,表面質量一切正常,但在室溫下存放一段時間後(八周至幾個月),表面出現鼓泡。
(5)雜質元素:鐵①鐵與鋁發生反應形成Al5Fe2金屬間化合物,造成鋁元素的損耗並形成浮渣。
②在壓鑄件中形成硬質點,影響後和拋光。
③增加合金的脆性。
鐵元素在鋅液中的溶解度是隨溫度增加而增加,每一次爐內鋅液溫度變化都將導致鐵元素過飽和(當溫度下降時),或不飽和(當溫度上升時)。
當鐵元素過飽和時,處於過飽和的鐵將與合金中鋁發生反應,結果是造成浮渣量增加。
當鐵元素不飽和時,合金對鋅鍋和鵝頸材料的腐蝕將會增強,以回到飽和狀態。
兩種溫度變化的一個共同結果是最終造成對鋁元素的消耗,形成更多的浮渣。
生產注意鋅合金1:控制合金成分從采購合金錠開始,合金錠必須是以特高純度鋅為基礎,加上特高純度鋁、鎂、銅配製成的合金錠,供應廠有嚴格的成分標准。
優質的鋅合金料是生產優質鑄件的保證。
2:采購回來合金錠要保證有清潔、乾燥的堆放區,以避免長時間暴露在潮濕中而出現白銹,或被工廠臟物污染而增加渣的產生,也增加金屬損耗。
清潔的工廠環境對合金成分的有效控制是很有作用的。
3:新料與水口等回爐料配比,回爐料不要超過50%,一般新料:舊料=70:30。
連續的重熔合金中鋁和鎂逐漸減少。
4:水口料重熔時,一定要嚴格控制重熔溫度不要超過430℃,以避免鋁和鎂的損耗。
5:有條件的壓鑄廠最好採用集中熔爐熔化鋅合金,使合金錠與回爐料均勻配比,熔劑可更有效使用,使合金成分及溫度保持均勻穩定。
電鍍廢品、細屑應單獨熔爐。
物質應用鋅合金豪華型鋅合金汽車立標1、此款立標採用鋅合金鍍鉻材質,不會生銹。
2、橄欖型的底座,厚重而穩固。
做工精細,質量一流。
3、底部使用3M膠。
使用方法1、徹底清潔需要粘貼車標的位置,並使此位置乾燥。
2、將車標底座的3M膠揭下來,粘在適當的位置,稍用力長按壓一分鍾左右即可。
新型鋅合金防盜窗傳統不銹鋼的產品特性已開始暴露了其中的弊端,其質量承諾開始產生質疑,其渠道價格體系已處於相對透明狀態,金升鋅合金彩鋼防護窗,吸取了現行門窗的優點,成為獨具功能和自身特色的新型產品,是防護窗第三代換代產品,它集安全性和美觀性於一體,採用獨特的免焊接流水線作業,組合式穿梭結構,已經接受了市場的洗禮,順應了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它的誕生將是防護窗歷史上一次劃時代性的。
鋅合金彩鋼防盜窗,所用材質和高速公路護欄、高壓電塔等野外設施相同。
高強度、外觀精美、色澤鮮艷、質優價廉,是不銹鋼防護網的最佳替代品。
分類
鋅合金也稱為鋅基合金,一般分為二元合金、三元合金和多元合金。
二元鋅基合金一般指鋅鋁合金;三元鋅基合金一般指鋅鋁銅合金;多元合金一般指鋅鋁銅及其他微量金屬。
鋅基合金、鋅合金、鋅鋁合金都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不是指該合金可以滿足某種特定功能的概念。
如鋅鋁合金按照鋁的含量分為低鋁鋅基合金、中鋁鋅基合金和高鋁鋅基合金。
它們雖說都是鋅鋁合金,但它們的性能卻有著很大不同。
低鋁鋅基合金一般為二元合金,主要用於防腐功能,現在基本上用噴鍍鋅鋁合金替代了鍍鋅工藝(新技術)。
中鋁鋅基合金一般為三元合金,主要用於緊固功能,常常用於鉚釘等緊固件,其原因是除了其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延伸率,最主要是其具有很好的施工方便性。
高鋁鋅基合金一般為三元或多元合金,該合金具有這樣的特性,即採用不同的熔煉參數和鑄造工藝,出的材料在性能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有的延伸率好適合於緊固件,有的強度高適合於高強度殼體,只有一少部分減摩系數小適合於滑動軸承;因此高鋁鋅基合金在國外被稱作「魔術合金」。
一般來說,鋅基軸承合金都是高鋁鋅基合金,但高鋁鋅基合金並不都是滑動軸承合金。
新型滑動軸承合金的分類中的「鋅基合金」和上述寬泛概念的鋅基合金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嚴格說就不是一類材料。
滑動軸承合金要求要有一定的強度、延伸率和硬度,最重要的要有非常良好的減摩性能。
良好的減摩性絕對不是把幾種有關的金屬成份混合在一起熔煉就可以自然產生出來的,它是需要完整的工藝來保證其性能的;比如金剛石和石墨,它們具有相同的化學成份,如果採用不同的工藝,那麼就可以生產出金剛石或石墨;金剛石的分子結構是三角形結構,它的特性是堅硬無比,可以用來刀具;石墨的分子結構是平行結構,它的特性是非常柔軟,可以用來潤滑劑;金剛石和石墨成分相同,其性能卻是天壤之別。
多元合金的工藝比三元合金要復雜許多;三元合金是可以通過一次熔煉產生,也採用二次熔煉工藝。
由於二次熔煉的成本比一次熔煉的高,許多企業願意採用一次熔煉工藝生產三元合金。
多元合金是在三元合金的基礎上多加了一種或幾種合金成份,熔煉技術自然就要復雜許多,一般的熔煉技術水平想隨意多加一種或幾種元素,其實都是很有難度加入進去的。
隨著世界納米技術的誕生,從納米技術衍生出的微納米應用技術給基礎材料工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思路,徹底改變了人們的思維。
微納米應用技術應用在了軸承合金領域,誕生了先進的「聯合熔鑄工藝」技術,因此實現了在多元的軸承合金基礎上與世界同步的鋅基微晶合金。
微晶合金是一種合金晶粒細化至微米級的鋅基合金材料,具有這種超微晶粒的鋅基合金可以實現在某一特殊方面表現出極其優異的綜合機械性能、超強的尺寸穩定性和耐磨性。
使用注意1.抗蝕性差。
當合金成分中雜質元素鉛、鎘、錫超過標准時,導致鑄件老化而發生變形,表現為體積脹大,機械性能特別是塑性顯著下降,時間長了甚至破裂。
鉛、錫、鎘在鋅合金中溶解度很小,因而集中於晶粒邊界而成為陰極,富鋁的固溶體成為陽極,在水蒸氣(電解質)存在的條件下,促成晶間電化學腐蝕。
壓鑄件因晶間腐蝕而老化。
2.時效作用鋅合金的組織主要由含Al和Cu的富鋅固溶體和含Zn的富Al固溶體所組成,它們的溶解度隨溫度的下降而降低。
但由於壓鑄件的凝固速度極快,因此到室溫時,固溶體的溶解度是大大地飽和了。
經過一定時間之後,這種過飽和現象會逐漸解除,而使鑄件的形狀和尺寸略起變化。
3.鋅合金壓鑄件不宜在高溫和低溫(0℃以下)的工作環境下使用。
鋅合金在常溫下有較好的機械性能。
但在高溫下抗拉強度和低溫下沖擊性能都顯著下降。
4.鋅合金壓鑄件由於鎖模力不足、合模不良、模具強度不足、熔湯溫度太高等問題會出現表面有毛刺的現象,這種現象叫做產品披鋒,往往是企業必須要面對的後處理工序.目前主要是根據產品性質運用手工打磨,氫氧以及昭凌冷凍拋丸機去解決.缺陷分析前各種裝飾方面,如傢具配件、建築裝飾、浴室配件、燈飾零件、玩具、領帶夾、皮帶扣、各種金屬飾扣等都廣泛用到鋅合金壓鑄件,這也就要求其鑄件表面的質量要高,並需具有良好的表面處理性能。
而鋅合金壓鑄件最常見的缺陷是表面起泡。
缺陷表徵:壓鑄件表面有突起小泡。
主要表現在:壓鑄出來就發現,拋光或後顯露出來,還有噴油或電鍍後會出現。
產生原因:1.孔洞引起:主要是氣孔和收縮機制,氣孔往往是圓形,而收縮多數是不規則形。
(1)氣孔產生原因:a金屬液在充型、凝固過程中,由於氣體侵入,導致鑄件表面或內部產生孔洞。
b塗料揮發出來的氣體侵入。
c合金液含氣量過高,凝固時析出。
當型腔中的氣體、塗料揮發出的氣體、合金凝固析出的氣體,在模具排氣不良時,最終留在鑄件中形成的氣孔。
(2)縮孔產生原因:a金屬液凝固過程中,由於體積縮小或最後凝固部位得不到金屬液補縮,而產生縮孔。
b厚薄不均的鑄件或鑄件局部過熱,造成某一部位凝固慢,體積收縮時表面形成凹位。
由於氣孔和縮孔的存在,使壓鑄件在進行表面處理時,孔洞可能會進入水,當噴漆和電鍍後進行烘烤時,孔洞內氣體受熱膨脹;或孔洞內水會變蒸氣,體積膨脹,因而導致鑄件表面起泡。
2.晶間腐蝕引起:鋅合金成分中有害雜質:鉛、鎘、錫會聚集在晶粒交界處導致晶間腐蝕,金屬基體因晶間腐蝕而破碎,而電鍍加速了這一禍害,受晶間腐蝕的部位會膨脹而將鍍層頂起,造成鑄件表面起泡。
特別是在潮濕環境下晶間腐蝕會使鑄件變形、開裂、甚至破碎。
3.裂紋引起:水紋、冷隔紋、熱裂紋。
水紋、冷隔紋:金屬液在充型過程中,先進入的金屬液接觸型壁過早凝固,後進入金屬液不能和已凝固金屬層熔合為一體,在鑄件表面對接處形成疊紋,出現條狀缺陷。
水紋一般是在鑄件表面淺層;而冷隔紋有可能滲入到鑄件內部。
熱裂紋:a當鑄件厚薄不均,凝固過程產生應力;b過早頂出,金屬強度不夠;c頂出時受力不均d過高的模溫使晶粒粗大;e有害雜質存在。
以上因素都有可能產生裂紋。
當壓鑄件存在水紋、冷隔紋、熱裂紋,電鍍時溶液會滲入到裂紋中,在烘烤時轉化為蒸氣,氣壓頂起電鍍層形成起泡。
解決缺陷方案:控制氣孔產生,關鍵是減少混入鑄件內的氣體量,理想的金屬流應不斷加速地由噴嘴經過分流錐和澆道進入型腔,形成一條順滑及方向一致的金屬流,採用錐形流道設計,即澆流應不斷加速地由噴嘴向內澆口逐漸減少,可達到這個目的。
在充填系統中,混入的氣體是由於湍流與金屬液相混合而形成氣孔,從金屬液由澆鑄系統進入型腔的模擬壓鑄過程的研究中,明顯看出澆道中尖銳的轉變位和遞增的澆道截面積,都會使金屬液流出現湍流而卷氣,平穩的金屬液才有利於氣體從澆道和型腔進入溢流槽和排氣槽,排出模外。
對於縮孔:要使壓鑄凝固過程中各個部位盡量同時均勻散熱,同時凝固。
可通過合理的水口設計,內澆口厚度及位置,模具設計,模溫控制及冷卻,來避免縮孔產生。
對於晶間腐蝕現象:主要是控制合金原料中有害雜質含量,特別是鉛0.003%。
注意廢料帶來的雜質元素。
對於水紋、冷隔紋,可提高模具溫度,加大內澆口速度,或在冷隔區加大溢流槽,來減少冷隔紋的出現。
對於熱裂紋:壓鑄件厚薄不要急劇變化以減少應力產生;相關的壓鑄工藝參數作調整;降低模溫電鍍退鍍鋅鋁壓鑄件是──種以鋅為主要成分的壓鑄零件。
這種零件表面有──層很緻密的表層,裡面則是疏散多孔結構,又是活潑的兩性金屬。
所以,只有採用適當的前處理方法和電鍍工藝,才能確保鋅合金上的電鍍層有良好的附著力,達到合格品的要求。
電鍍常用的鋅合金材料為ZA4-1,其主要成分為:鋁3.5%~4.5%,銅0.75%~1.25%,鎂0.03%~0.08%,餘量為鋅,雜質總和≤0.2%。
而925牌號的鋅合金含銅量高,也易於電鍍。
通常,鋅合金的密度為6.4~6.5g/cm,若密度6.4g/cm,電鍍後易發生起泡和麻點。
總之,選材時務必嚴格把關。
另外,壓鑄時模具必須設計合理,避免給電鍍帶來難以克服的缺陷(如麻點)犧牲陽極鋅合金犧牲陽極按國標GB/T4950-2002《鋅-鋁-鎘合金犧牲陽極》生產,用於管道的陽極同時符合SY/T0019-97《埋地鋼質管道犧牲陽極陰極保護設計規范》。
執行標准:GB/T4950-2002SY/T0019-97。
鋅合金犧牲陽極適用於海水、淡海水介質中的船舶、機械設備、海洋工程和海港設施以及低電阻率土壤中的管道、電纜等設施金屬防腐蝕的陰極保護。
相關詞條氮氣臭氧三羧酸循環離子反應溫度焰色反應阿伏伽德羅常數氯化氫相關鏈接
網易網http://co.163.com/neteaseivp/ecatalog/proct_detail.jsp?proctid=39635241amp;way=1
鋅合金
/ke/citiao/changshi/2011/0601/22918.html
勤財網http://fuzhuang.qincai.com/tags-%E9%94%8C%E5%90%88%E9%87%91-p1.html
⑸ 如何鑒定古錢幣價值
除鑒定古錢幣價值需「四看」外
古錢幣鑒定也是一門細致的學科,它需要我們日常知識的積累,注重觀察與思考,仔細比較。結合歷代的文獻資料和前人研究的成果,找出一些可循的、可借鑒的理論依據,從而歸納總結出古錢鑒定中的一般性規律。本文簡單介紹幾種古錢鑒定的方法。
1、看銅質
我國歷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錢幣也隨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各時代的錢幣銅質是不同的,又由於古代冶煉技術不同,各地區鑄造的古錢也各不相同,每個朝代各有特點。總的來講,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黃色,銅錫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青色。清代、民國時期,新疆、西藏等地鑄錢,用銅加少許鋅鉛,鑄成後錢體呈紅色。
漢代至唐宋時期的絕大部分錢幣均為青銅鑄造,其特點是銅色青白中微帶淡紅。明嘉靖以後,開始向黃銅過渡,到天啟年間,用黃銅鑄市成為定製,錢幣色澤較之以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例如先秦時期的鑄市主要是銅錫合金鑄成的,銅質呈青紅色,質地較硬挺;隋代的五銖錢因為錫的成份大,銅質泛白,稱之為白錢;乾隆五年以後,鑄錢加錫。叫做青錢。可見,我國古錢鑄造均有規律可循。
2、觀銹色
今所見錢幣,無外乎兩種:一為發掘品,一為傳世品。發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許多年,其表面都長滿了銅銹色。傳世品也因空氣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層包漿。呈黑色或銅色。
銅是一種比較穩定的金屬,在常溫下不易生銹。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生成氧化銅、鹼式碳酸銅等。氧化銅因形成的顆位大小不同,呈現出黃、橙紅、鮮紅、深棕等不同的顏色,俗稱「棗皮紅」、「栗子殼」等。
的發掘品錢幣表面銹色深深漬入錢幣裡面,因為其分子結構穩定、緊密,所以真銹很不容易擦掉。而偽造銹色則不然,偽銹多在錢幣表面,稱作「浮銹」或「粉狀銹」,比較輕浮,容易脫落,往往經鹼水一煮,做上的假銹便不堪一擊。發掘品偽銹作法有兩種:(1)將偽品錢幣放人醋酸中,埋入地下,迅速生成銹色;(2)將偽品放入鹽囪砂(氯化氨)、錫綠(硫酸銅)、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銅腐蝕成舊色,然後用膠水往錢幣上面粘銹。傳世品偽銹的作法是把偽品用火熏黑、擦油、打蠟。傳世真品黑得沉著、光滑,而偽品則漂浮、發亮。
綠銹的形成又有南北方的差別,地質帶酸性的地區氧化程度也相應嚴重些。北方乾燥,雨水少,不易干,則銹色堅硬。南方多雨水且潮濕,氧化層較松且多呈藍綠相間二色。例如南宋錢幣發行於南方,放於南方較多,受地理環境的影響,錢幣一般呈藍綠色。如發現淺綠銹者,則此錢有問題。如果入土區域燥熱,銅銹會呈紅紫色,但這種銹色不會單獨存在於錢體上,必伴有綠銹混雜在一起,稱之為「紅斑綠銹」。如發現錢體通為紅銹,應屬假錢,它是造假者將偽品放入爐中燒紅。這種仿銹膚淺,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
以上均為用銹色辨別古錢真偽的方法。
3、看鑄市銘文
我國金屬鑄市的一大特點就是有銘文書寫,可以說,每一種錢幣文字的字體各有特徵,不同時代的鑄幣銘文,有不同的書寫風格。根據這些特徵可檢驗是否為同時代的錢幣。另外,在注重各種錢文特點的同時,還可找出錢文的演變過程和變化的規律。這些規律和特徵可以作為鑒定古錢真偽的依據。
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等金屬鑄幣上的文字是用大篆來書寫的。秦漢時期,錢文書體屬小篆范疇,如半兩、五銖,但已有漢隸風格,其中莽錢為懸針篆。魏晉南北朝書體復雜。唐代錢幣為八分隸書,唐代以後隸書盛行,五代十國主要為真、篆、隸三種。北宋錢幣則有篆、隸、真、行、草。自南宋光宗紹熙以後至元、明、清,錢文均以楷書(真書)為主,間或篆、隸書體。因為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鑄市錢文又有蒙、滿、回、黨項(西夏)等少數民族文字。
鑒定一枚錢幣書體對不對,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當時的特點;第二步才看它是否符合本品種的特點。如:「益化」圜錢雖為先秦大篆,但它又同時有齊文字的特徵,不同於同時期其它各國之圜錢文字;發現有東周、西周的圜錢,若其錢文是小篆書寫,顯然是偽品無疑;秦半兩在古錢中頗負盛名,其錢體厚重,銅質精良,錢文隆起而雄偉,半兩的「兩」字中「人」字高聳,如發現錢文扁平者,一看便知是偽品;如見到清代寶源或寶泉局錢幣中的滿文書寫有錯吳,則應考慮到寶泉、寶源二局是清代國家級的、最正規的鑄錢局,滿文的書寫絕不會出現錯誤,則所見之錢幣必屬偽品。
4、聽聲音
現在許多錢幣學家和收藏者喜歡用聽聲音的辦法鑒定古錢。古錢幣由於質地的原因,年代越久遠,火氣盡脫,氧化越嚴重,擲於水泥地面其聲音也越喑啞。大概來說,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均都是啞音。而明代以後的錢幣,距今時間較近,還未受到深層的氧化,聲音則是清脆、響亮。如果我們把先秦時期的錢幣擲在地上,傳來清脆聲,則此錢不太可靠;反之,如果明、清錢幣擲地為啞音,則也必將懷疑。
5、了解鑄造方法
我國主代鑄幣的鑄造,大概經過了子范(土、石,銅)、母範(磚、銅)、翻砂等幾個發展階段。無論是真錢還是偽品的各種鑄造方法,都會在錢幣上留下相應的痕跡。這些痕跡就是我們今天鑒定錢幣真偽的一個有力依據。
6、聞氣味
此種方法是古錢鑒定中最簡單的一種。因為偽品錢幣多是用化學物質來偽造裝飾,往往會散發出一種難聞的、刺鼻的化學性怪味,而真品錢幣則沒有這種怪味。
7、觀版別
從版別上辨別古錢最主要的辦法是除了多看錢譜之外,必須要多接觸實物,以熟悉各個朝代的錢幣真品。不但要注意珍稀品,更要注意大量的普通品種。因為這些普通品很少偽品,能真實地反映各個歷史時期的錢幣特徵。如戰國時期刀布形制特殊,造偽者只好用真品翻砂製造贗品,其破綻在於翻砂鑄造後的錢幣偏小,較為厚重,文字膚淺,銅質粗糙,銹色不對且易脫落。而且刀幣在鑄造時其澆口在刀環上,布市的澆口在首端,出落後基本不作修整,保持自然狀態,而造假者往往為了品相美觀,將刀幣、布幣邊緣磨光滑,實際上是畫蛇添足,露出了破綻。再如會昌開元,因揚州已以昌字紀年,放不在再紀地,如發現背「揚」字者,無論傳世品還是品均應將其視為偽品。因北宋各代和清咸豐錢幣版別最為復雜,也是造假者競相仿製的對象,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應對它們的形制多加分析,掌握特徵,以防上當受騙。
以上幾種鑒定古錢的方法,如果我們加以熟悉和了解,均可以掌握。
⑹ 黃銅錠H62什麼意思
h62表示銅中的一種型號。錠可以用來做圓棒板材六角棒等。
H62是由銅和鋅組成的合金。 當含鋅量小於 39% 時,鋅能溶於銅內形成單相 a ,稱單相黃銅 ,塑性好,適於冷熱加壓加工。 當含鋅量大於 39% 時,有 a 單相還有以銅鋅為基的b 固溶體,稱雙相黃銅, b 使塑性小而抗拉強度上升,只適於熱壓力加工 若繼續增加鋅的質量分數 ,則抗拉強度下降,無使用價值。
H62有較高的機械強度,熱塑性尚好,切削性能好,在某些情況下易脫鋅和應力開裂。
H62化學成分:
Cu:60.5~63.5%
Fe:≤0.15%
Pb:≤0.08%
Sb:≤0.005%
Bi:≤0.002%
P;≤0.01%
Zn:餘量
雜質總和:≤0.5%
H62力學性能
抗拉強度:(σb/MPa)410-630
伸長率:(δ10/%)≥10
維氏硬度:(HV)105-175 (厚度≥0.3)
電阻率(20℃時):0.071Ω/m
註:厚度0.3-10H62的力學性能隨著鋅含量的增加而改變,鋅的含量增高而導致H62的強度提高,但塑性降低。
H62的物理性能與含鋅量及工藝元素有關,在大氣中H62腐蝕的很慢,在淡水中H62的腐蝕速度也不大,在海水中則有可能達到0.1mm/a。隨著溫度的升高,腐蝕速度會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