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傳統痰盂在亞馬遜網站售賣,你知道哪些關於痰盂的歷史
有媒體報道,中國傳統痰盂在亞馬遜上架,售價達60多美元,亞馬遜商品頁面稱其為經典中國古董、工藝品,還稱它為1960年代中國傳統的果盤,可放水果和紅酒。
這個消息很快在跨境電商圈瘋傳,不少哭笑不得的中國網友在頁面下留言,向外國購買者澄清痰盂的身份。“這是中國的痰盂,有時候也被用作小孩子方便的器具。”一個評論寫道。
曾經有一個時期,痰盂不僅僅在中國家庭中普及,而是出現在世界各國的大街小巷和各個公共場合,例如著名的美國高盛集團總裁西德尼文伯格,在1907年找到的第一份華爾街上的工作就是專門清痰盂的清潔工。連投資銀行這種高上大的場合居然也有這么多痰盂。
痰盂和吐痰的愛好,似乎伴隨著歷史的大多數時期,中國考古發現的最早一個痰盂,是從安徽的西漢阜陽雙古堆汝陰侯墓中發現的,墓主人去另一個世界也離不開它,到底是有多喜愛。
2000年前的痰盂
吐痰是一項人類固有的生理反應,但在現代,吐痰卻日益成為大家認為要“隱私化處理”的一項社會行為,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該杜絕隨地吐痰的行為,甚至在近代,很多人將吐痰的行為和中國人的國民性相聯。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記載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歷史的《魏書》中有這么一件事:
太後的侍從楊津,有次陪侍時忽然要咳嗽,實在忍不住於是舉起袖子把痰咳到了袖子里,被太後看到了,太後大加贊賞,不但賞了錢還陞官以示鼓勵。李鴻章的痰盂很有名,從反面來說,我們可以看出,大概當時連皇宮里隨地吐痰現象也層出不窮,與至於偶爾來一個不隨地吐的,都可因此得到重賞。
在北魏時期,隨地吐痰應該是一件上至宮廷下至市井都非常普遍的社會習慣。只有少數有潔癖的人會感到不快。
到我國古代某些時候,也確實有處罰亂吐痰的有關記述。《明史·禮志》雲:“太祀南郊,帝御齋宮,入壇唾地者有罪。 但明眼人可以看出,這項法令的實施范圍似乎只是國家級的高規格祭祀場所。而在其他國家古代歷史上,情況似乎沒有太多不同,16~17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在英國義大利,都出現了零星的反對隨地吐痰的法律,但實施的效果非常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