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鐵是怎樣變成鋼的
從鐵礦石(即赤鐵礦,菱鐵礦,磁鐵礦等)中提取的是生鐵的2%至4.3%,然後在高溫下用氧化劑氧化過量的碳和其他雜質。 通常通過氧氣頂吹轉爐煉鋼(吹氧)除去氣體或爐渣,將其轉化為含有0.03%至2%碳的鋼,並且在煉鋼過程中添加諸如硅,錳和鋁的合金作為脫氧。 。 該試劑用於調整鋼水的成分,以製造符合規格的鋼。 同時,可以添加一些必要的元素以使其成為各種優異性能的合金。
1、鋼,是對含碳量質量百分比介於0.02%至2.11%之間的鐵碳合金的統稱。鋼的化學成分可以有很大變化,只含碳元素的鋼稱為碳素鋼(碳鋼)或普通鋼;在實際生產中,鋼往往根據用途的不同含有不同的合金元素,比如:錳、鎳、釩等等。
2、「鋼」的元素:
(1)碳(Carbon)
存在於所有的鋼材,是最重要的硬化元素。有助於增加鋼材的強度,我們通常希望刀具級別的鋼材擁有0.6%以上的碳,也稱為高碳鋼。
(2)鉻(Chromium)
增加耐磨損性,硬度,最重要的是耐腐蝕性,擁有13%以上的認為是不銹鋼。盡管這么叫,如果保養不當,所有鋼材都會生銹。
(3)錳(Manganese)
重要的奧氏體穩定元素,有助於生成紋理結構,增加堅固性和強度及耐磨損性。在熱處理和卷壓過程中使鋼材內部脫氧,出現在大多數的刀剪用鋼材中,除了A-2,L-6和CPM 420V。
(4)鉬(Molybdenum)
碳化作用劑,防止鋼材變脆,在高溫時保持鋼材的強度,出現在很多鋼材中,空氣硬化鋼(例如A-2,ATS-34)總是包含1%或者更多的鉬,這樣它們才能在空氣中變硬。
(5)鎳(Nickle)
保持強度、抗腐蝕性、和韌性。出現在L-6AUS-6和AUS-8中。
(1)生鐵怎麼變不銹鋼擴展閱讀:
鋼的標識方法:
美國鋼鐵學會是用三位數字來標示各種標准級的可鍛不銹鋼的。其中:
(1)奧氏體型不銹鋼用200和300系列的數字標示,例如,某些較普通的奧氏體不銹鋼是以201、 304、 316以及310為標記,
(2)鐵素體和馬氏體型不銹鋼用400系列的數字表示。
(3)鐵素體不銹鋼是以430和446為標記,馬氏體不銹鋼 是以410、420以及440C為標記,雙相(奧氏體-鐵素體),
(4)不銹鋼、沉澱硬化不銹鋼以及含鐵量低於50%的高合金通常是採用專利名稱或商標命名。
⑵ 不銹鋼是怎麼練出來的
從煉鐵給你說吧。
把赤鐵礦(主要成分三氧化二鐵)、溶劑(常用碳酸鈣,作用為造渣)、焦炭以及其他輔料按比例加入高爐熔煉得到的就是「生鐵」,這就是煉鐵。由於生鐵里邊的碳、硫、磷等含量太高,使得生鐵很脆。把生鐵繼續熔煉,把里邊的碳、硫、磷降下來,得到的就是碳素鋼,這就是煉鋼。為了進一步提高碳素鋼的性能,冶煉時有意加入一些其他元素,這樣得到的鋼就是合金鋼。如果加入的其它元素包括鉻,而且鉻的加入量超過了13%(當碳含量很低時可以只加13%),這樣得到的就是不銹鋼。如果加入的鉻的量大於等於17%,同時再加入一些其它元素(例如鎳)會進一步提高耐腐蝕性。
⑶ 生鐵煉鋼
1、轉爐煉鋼:
一種不需外加熱源、主要以液態生鐵為原料的煉鋼方法。其主要特點是靠轉爐內液態生鐵的物理熱和生鐵內各組分,如碳、錳、硅、磷等與送入爐內的氧氣進行化學反應所產生的熱量作冶煉熱源來煉鋼。爐料除鐵水外,還有造渣料(石灰、石英、螢石等);為了調整溫度,還可加入廢鋼以及少量的冷生鐵和礦石等。轉爐按爐襯耐火材料性質分為鹼性(用鎂砂或白雲為內襯)和酸性(用硅質材料為內襯);按氣體吹入爐內的部分分為底吹頂吹和側吹;按所採用的氣體分為空氣轉爐和氧氣轉爐。酸性轉爐不能去除生鐵中的硫和磷,須用優質生鐵,因而應用范圍受到限制。鹼性轉爐適於用高磷生鐵煉鋼,曾在西歐獲得較大發展。空氣吹煉的轉爐鋼,因其含氮量高,且所用的原料有局限性,又不能多配廢鋼,未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推廣。1952年氧氣頂吹轉爐問世,現已成為世界上的主要煉鋼方法。在氧氣頂吹轉爐煉鋼法的基礎上,為吹煉高磷生鐵,又出現了噴吹石灰粉的氧氣頂吹轉爐煉鋼法。隨氧氣底吹的風嘴技術的發展成功,1967年德國和法國分別建成氧氣底吹轉爐。1971年美國引進此項技術後又發展了底吹氧氣噴石灰粉轉爐,用於吹煉含磷生鐵。1975年法國和盧森堡又開發成功頂底復合吹煉的轉爐煉鋼法。
2、氧氣頂吹轉爐煉鋼:
用純氧從轉爐頂部吹煉鐵水成鋼的轉爐煉鋼方法,或稱LD法;在美國通常稱BOF法,也稱BOP法。它是現代煉鋼的主要方法。爐子是一個直立的坩堝狀容器,用直立的水冷氧槍從頂部插入爐內供氧。爐身可傾動。爐料通常為鐵水、廢鋼和造渣材料;也可加入少量冷生鐵和鐵礦石。通過氧槍從熔池上面向下吹入高壓的純氧(含O299.5%以上),氧化去除鐵水中的硅、錳、碳和磷等元素,並通過造渣進行脫磷和脫硫。各種元素氧化所產生的熱量,加熱了熔池的液態金屬,使鋼水達到現定的化學成分和溫度。它主要用於冶煉非合金鋼和低合金鋼;但通過精煉手段,也可用於冶煉不銹鋼等合金鋼。
3、氧氣底吹轉爐煉鋼:
通過轉爐底部的氧氣噴嘴把氧氣吹入爐內熔池,使鐵水冶煉成鋼的轉爐煉鋼方法。其特點是;爐子的高度與直徑比較小;爐底較平並能快速拆卸和更換;用風嘴、分配器系統和爐身上的供氧系統代替氧氣頂吹轉爐的氧槍系統。由於吹煉平穩、噴濺少、煙塵量少、渣中氧化鐵含量低,因此氧氣底吹轉爐的金屬收得率比氧氣頂吹轉爐的高1%~2%;採用粉狀造渣料,由於顆粒細、比表面大,增大了反應界面,因此成渣快,有利於脫硫和脫磷。此法特別適用於吹煉中磷生鐵,因此在西歐用得最廣。
4、連續煉鋼:
不分爐次地將原料(鐵水、廢鋼)從爐子一端不斷地加入,將成品(鋼水)從爐子的另一端不斷地流出的煉鋼方法。連續煉鋼工藝的設想早在19世紀就已出現。由於這種工藝具有設備小、工藝過程簡單而且穩定等潛在優越性,幾十年來許多國家都作了各種各樣方法的大量試驗,其中主要有槽式法、噴霧法和泡沫法三類,但迄今為止都尚未投入工業化生產。
5、混合煉鋼:
用一個爐子煉鋼、另一個電爐煉還原渣或還原渣與合金,然後在一定的高度下進行沖混的煉鋼方法。用此法處理平爐、轉爐及電爐所煉鋼水,可提高鋼的質量。沖混可增加渣、鋼間的接觸面積,加速化學反應以首返及脫者團飢氧、脫硫,並有吸附和聚合氣體及夾雜物的作用,從而提高鋼的純結度和質量。
6、復合吹煉轉爐煉鋼:
在頂吹和底吹氧氣轉爐煉鋼法的基礎上,綜合兩者的優點並克服兩者的缺點而發展起來的新煉鋼方法,即在原有頂吹轉爐底部吹入不同氣體,以改善熔池攪拌。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用這種煉鋼法,並發展了多種類型的復吹轉爐煉鋼技術,常見的如英國鋼公司開發的以空氣+N2或Ar2作底吹氣體、以N2作冷卻氣體的熔池攪拌復吹轉爐煉鋼法——BSC——BAP法,德國克勒克納——馬克斯冶金廠開發的用天然保護底槍、從底部向熔池分別噴入煤和氧的KMS法、日本川崎鋼鐵公司開發的將占總氧量30%的氧氣混合石灰粉一道從爐底吹入熔池的K——BOP法以及新日本鋼鐵公司開發的將占總氧量10%——20%的氧氣從底部吹入,並用丙烷或天然氣冷卻爐底噴嘴的LD——OB法等。
7、頂吹氧氣平爐煉鋼:
從50年代中期開始,在平爐生或蘆產中採用1~5支水冷氧槍由爐頂插入熔煉室,直接向熔池吹氧的煉鋼方法。該法改善了熔池反應的動力學條件,使碳氧反應的熱效應由原來的吸熱變為放熱,並改善了熱工條件;生產率大幅度地得到提高。
8、電弧爐煉鋼:
利用電弧熱效應熔煉金屬和其他物料的一種煉鋼方法。煉鋼用三相交流電弧爐是最常見的直接加熱電弧爐。煉鋼過程中,由於爐內無可燃氣體,可根據工藝要求,形成氧化性或還原性氣氛和條件,故可以用於冶煉優質非合金鋼和合金鋼。按電爐每噸爐容量的大小,可將電弧爐分為普通功率電弧爐、高功率電弧爐和超高功率電弧爐。電弧爐煉鋼向高功率、超高功率發展的目的是為了縮短冶煉時間、降低電耗、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隨著高功率和超高功率電爐的出現,電弧爐已成為熔化器,一切精煉工藝都在精煉裝置內進行。近十年來直流電弧爐由於電極消耗低、電壓波動小和噪音小而得到迅速發展,可用於冶煉優質鋼和鐵合金。
⑷ 生鐵中為什麼有碳生鐵是怎麼變成鋼的
因為自然界中的鐵並不是以單質形式存在的,一般都是一氧化物的形式存在,所以在煉鐵時加碳可以把鐵從氧化物中還原出來,但是加入的碳不一定全部反應,所以有部分流於鐵中,同時也有助於加強鐵的硬度。
其實鐵中不止有碳而已,還有一些錳等其他雜質存在,只是量少而已。
至於裡面的碳是原來就有還是後來加進去的就不知道了.
把生鐵裡面的碳通過通過物理和化學的方法把碳的濃度降低,調整氧的濃度,除去硫,磷等有害物質就會改變生鐵的物理性質,改變後的生鐵就叫做鋼
⑸ 不銹鋼是在鐵中參雜什麼形成的
生鐵的主要成分是鐵和碳,還含有少量的硅、硫、磷等雜質;不銹鋼是在鐵中加入鉻和鎳一起熔合而成的.
故答案為:碳;硅、硫、磷;鐵、鉻、鎳.
⑹ 鐵能變不銹鋼嗎
不可能,必來須在鐵中加入某自幾種元素,並形成一定的配比,同時對微量元素有一定的控制要求,這必須通過冶煉才能達到。
(註:也不可能變成不銹鐵,我是搞不銹鋼冶煉的)
樓上的真有本事:生鐵、廢鐵都能煉成不銹鋼,能這樣的話,你一定能成為中國首富!!!!
⑺ 鐵要怎麼樣才能變成鋼
從鐵礦石(即赤鐵礦、菱鐵礦、磁鐵礦等)中提取生鐵的2%游升至4.3%,然後在高溫下用氧化劑氧化過量的碳和其他雜質。通常通過氧氣頂吹轉爐煉鋼(吹氧)除去氣體或爐渣,將其轉化為含有0.03%至2%碳的鋼,胡磨敗並且在煉鋼過程中添加硅、錳和褲顫鋁的合金作為脫氧即可。
嚴格地說,鋼是含碳量在0.0218%-2.11%之間的鐵碳合金。我們通常將其與鐵合稱為鋼鐵,為了保證其韌性和塑性,含碳量一般不超過1.7%。鋼的主要元素除鐵、碳外,還有硅、錳、硫、磷等。美國鋼鐵學會是用三位數字來標示各種標准級的可鍛不銹鋼的。其中:奧氏體型不銹鋼用200和300系列的數字標示,例如,某些較普通的奧氏體不銹鋼是以201、304、316以及310為標記,鐵素體和馬氏體型不銹鋼用400系列的數字表示。鐵素體不銹鋼是以430和446為標記,馬氏體不銹鋼是以410、420以及440C為標記,雙相(奧氏體-鐵素體),不銹鋼、沉澱硬化不銹鋼以及含鐵量低於50%的高合金通常是採用專利名稱或商標命名。
⑻ 請問哪有度不銹鋼的技術
改革開放這幾十年來,「鐵變不銹鋼」的廣告,不乏見諸於許多電子媒體和平面媒體。直到於今,仍有這樣的廣告不斷出現,為什麽?因為仍有市場。
這位網友問「鐵變不銹鋼」是不是真的?聽了我下面的標題話語,你自己判別是不是真的。
1)所謂「鐵變不銹鋼」,若指的是將鐵的材質變成了不銹鋼的材質,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2)所謂「鐵變不銹鋼」,指的是,把黑色的鐵,表面變成了灰色的,因為不銹鋼是灰色的,所以他就說鐵變成了不銹鋼。
3)表面那層東西不是不銹鋼,而是鎳。鎳的顏色有些像不銹鋼,鎳的抗氧化能力比鐵好,因此推銷技術者也可以說它變出來的就是不銹鋼。
4)那層鎳是怎樣到了鐵上面去的?是鍍上去的。
用電鍍和化學鍍工藝都可以。不過,廣告推銷技術的人教你的不是電鍍而是化學鍍。化學鍍比電鍍成本高很多,工藝也比電鍍復雜得多,其質量也比不上電鍍,但是化學鍍不用電鍍機,把鐵放入化學鍍液體里泡一會就在表面鍍上了一層鎳,就變成了灰色。
光亮鍍鎳出來的是有些像不銹鋼拋過光的光澤,那更可以說成是不銹鋼了。
下面向你介紹一個酸性化學鍍鎳的配方:
硫酸鎳:25-30克/升 次磷酸鈉:20-25克/升 乙酸鈉:5克/升 檸檬酸鈉:5克/升 PH值:4-5 溫度(攝氏):80-90 度 沉積速度:10 微米/小時
裝載量:1 平方分米/升。
類似這樣的配方有幾十個。
化學鍍還可以鍍銅、鍍金、鍍銀、鍍鈷、鍍鈀、鍍鉑、鍍銠、鍍鉛......以及鍍鋅-鎳-磷,或Ni-Sn-P等合金。 某些合金鍍層會有耐銹功效,又可以稱它為不銹鋼了!不過說到底,這是鍍覆技術,凡是鍍覆,就是在金屬或非金屬物體的表面覆蓋上一層金屬或非金屬的物質,並沒改變原有物體的性質。但是,如果告訴你實情,你還會感興趣嗎?就像這些年大張旗鼓的在賣「標牌機」,人們就會去買呀,他要是說實話,說在賣整流器,你還會去買嗎?有人在那裡賣鍋,你不肖一顧,但那人不說賣鍋,說是在賣「炒菜機」,或說「萬能做飯炒菜機」...去買的人會趨之若鶩。等你花了錢之後你就明白了。不過商家也有理呀,因為他賣給你的這個東東 也就是能夠炒菜、煮粥、下餃子、炸油條...人家說得也對呀!
既然可以說:「鐵變不銹鋼」,我看還不如說:「鐵變銅」、「鐵變銀」、「黑鐵變黃金」... 哈哈!咱中國人就是有創意!
僅供參考。
⑼ 不銹鋼是怎樣煉成的,跟普通鋼鐵有什麼關系
不銹鋼其實就是一種合金
沒別的什麼的
就象鐵 只不過因為含碳量多少
而被叫做生鐵 熟鐵 和鋼
加入一些其他的金屬合成的合金
⑽ 生鐵炒煉成鋼怎麼操作
其工藝程序是先將生鐵捶成碎片,和木炭一起放入經預熱的爐膛內。風從上方鼓入,由於缶形的地下爐膛容積小,熱量集中,不易散失,有利於提高溫度。
當生鐵加熱到熔融或半熔融狀態時,通過攪拌,增加鐵和氧氣的接觸面,可使鐵中的碳氧化,溫度隨之升高。硅、錳等氧化後與氧化鐵生成硅酸鹽夾雜。隨著含碳量降低,鐵的熔點增高,因而逐漸固化。如果半固態下繼續攪拌,藉助空氣中的氧把所含的碳再氧化掉,就可以成為低碳熟鐵。也可以在它不完全脫碳時,控制所需要的含碳量,終止炒煉過程,就可以成為中碳鋼或高碳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