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焊接焊縫要求
1、焊接時焊縫要求平滑,不得有氣孔夾渣等焊接缺陷,發現缺陷及時修補。內焊縫高度一般與容鋼板接近,採用斷續焊時,焊縫長度及間隔應均勻一致。
2、製作件要求密封連續焊接時,要求焊縫處不得出現氣孔沙眼現象。
3、焊接時要求焊縫高度不能小於母材(焊件)的厚度。不同厚度的母材(焊件)焊接時,焊縫高度不能小於最薄母材(焊件)厚度。
焊接通過下列三種途徑達成接合的目的:
1、熔焊——加熱欲接合之工件使之局部熔化形成熔池,熔池冷卻凝固後便接合,必要時可加入熔填物輔助,它是適合各種金屬和合金的焊接加工,不需壓力。
2、壓焊——焊接過程必須對焊件施加壓力,屬於各種金屬材料和部分金屬材料的加工。
3、釺焊——採用比母材熔點低的金屬材料做釺料,利用液態釺料潤濕母材,填充接頭間隙,並與母材互相擴散實現鏈接焊件。適合於各種材料的焊接加工,也適合於不同金屬或異類材料的焊接加工。
Ⅱ 焊後的焊縫抗拉強度最少需要達到母材的百分之多少才可以
焊後的焊縫抗拉強度最少需要達到母材的百分之九十才可以。
焊接鋼管的抗拉強度,取決於不同的焊接鋼管類型,如果是填充焊如埋弧焊等,可以考慮焊縫抗拉強度略高於母材,若是壓力焊如電阻焊要考慮略低於母材。
焊縫(英文名:weld),是指焊件經焊接後所形成的結合部分。按焊縫本身截面形式不同,焊縫分為對接焊縫和角焊縫。
Ⅲ 為什麼焊縫余高不能低於母材也不能過高
在0~3mm之間。
焊縫余高是指焊縫表面兩焊趾連線上的那部分金屬高度。
定義版:焊縫表面兩焊權趾連線上的那部分金屬高度。
出處:JGJ18-2012 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
好處:對整條焊縫起到保溫和緩冷的作用,對細化晶粒,減少焊接應力起很大的作用.
壞處:它會致使設備在此處形成形狀突變,造成局部應力集中.
在AWS D1.1 中規定,對接焊縫的焊縫余高不應超過3mm。
通俗的說:余高指的是鼓出母材表面的部分或角焊末端(即焊趾)連接線以上部分的熔敷金屬。
Ⅳ 雙相不銹鋼的成分有何特點,焊縫ni的含量為何必須比母材高
雙相不銹鋼成分特點:
雙相不銹鋼(Duplex Stainless Steel,簡稱DSS),指鐵素體與奧氏體各約佔50%,一般較少相的含量最少也需要達到30%的不銹鋼。在含C較低的情況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鋼還含有Mo、Cu、Nb、Ti、N等合金元素。
該類鋼兼有奧氏體和鐵素體不銹鋼的特點,與鐵素體相比,塑性、韌性更高,無室溫脆性,耐晶間腐蝕性能和焊接性能均顯著提高,同時還保持有鐵素體不銹鋼的475℃脆性以及導熱系數高,具有超塑性等特點。與奧氏體不銹鋼相比,強度高且耐晶間腐蝕和耐氯化物應力腐蝕有明顯提高。雙相不銹鋼具有優良的耐孔蝕性能,也是一種節鎳不銹鋼。
焊接工藝應考慮母料特點及熱應力殘留。
由於雙相不銹鋼中有較高的鐵素體,當接頭在300~550℃范圍內停留時間過長,會發生475℃脆化。因此,應盡量縮短雙相不銹鋼焊接接頭在這個溫度區間的停留時間。
在300~550℃低溫加熱時可能產生475℃脆性,在600~900℃中溫加熱時會出現脆性的σ相。因此,應避免焊後消除應力處理,最好的熱處理方式為進行固溶化熱處理。但過高的固溶化熱處理溫度,會使單相鐵素體晶粒粗大,耐應力腐蝕性能下降。
綜上所述,保持相平衡,得到滿意的相比例組織,盡量減少析出相,是雙相不銹鋼焊接的關鍵,要想達此目的,必須嚴格控制焊接熱輸入量;提高焊接材料中的Ni含量,一般焊材中Ni含量要比母材高2%~4%,再加入與母材含量相當的N(為0.1%~0.2%);應避免焊後消除應力處理。
Ⅳ 鋼板焊接寬度和高度
你說的應該是焊縫的寬度;焊縫的高度。如果是鋼板的焊縫(即對接焊縫):其焊縫的高度為0~3mm,而焊縫的寬度呢一般情況可取1~1.5倍鋼板的厚度,宜窄不宜寬。
Ⅵ 不銹鋼焊縫的長度 焊縫的高度
焊縫長度隨工件大小而定
焊縫高度
單面坡口蓋面一般是不超過板厚的0~15%,最大不超過4mm,打底小於1.5mm
雙面不超過板厚的0~15%
Ⅶ 不銹鋼焊接方法與技巧 關於不銹鋼焊接方法與技巧
1、基層的焊接。焊接基層焊道不得觸及和熔化復材,先焊基材時,其焊道根部或表面,應距復合界面1-2mm。焊縫余高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視基材厚度、鋼種以及結構等因素,必要時可採用適當的預熱處理。
2、過渡層的焊接。焊接過渡層時,要在保證熔合良好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基材金屬的熔入量降低熔合比。為此應採用較小直徑的焊條或焊絲以及較小的焊接線能量。過渡層的厚度應不小於2mm。
3、復層的焊接。在焊接復層時,要注意保護復層的表面,防止焊接飛濺物損傷復層表面,不得在復層表面隨意引弧、焊接卡蘭、吊環以及臨時支架等。復層焊縫表面應盡可能與復層表面保持平整、光順。對接焊縫余高不大於1.5mm。
Ⅷ 焊縫和母材強度哪個高
焊接和母才是匹配的應是同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