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奧氏體型 馬氏體型 鐵素體型不銹鋼之間的區別在哪
1、鐵素體型不銹鋼 其含Cr量高,具有良好而 性及高溫抗氧化性能。
2、奧氏體不銹鋼 典型牌號如/Cr18Ni9,/Cr18Ni9T1無磁性,耐蝕性能良好,溫強度及高溫抗
氧化性能好,塑性好,沖擊韌性好,且無缺口效應,焊接性優良,因而廣泛使用.這種鋼一般強
度不高,屈服強度低,且不能通過熱處理強化,但冷壓加工後,可使抗拉強度高,且改善其彈
性,但其在高溫下冷拉獲得的強度易化。不宜用於承受高載荷。
3、馬氏體不銹鋼 典型如2Cr13,GX-8,具磁性,消震性優良,導熱性好,具高強度和屈服極限,
熱處理強化後具良好綜合機械性能.加含碳量多,焊後需回為處理以消硬力、高溫冷卻易
形成馬氏體,因此鍛後要緩冷,並應立即進行回火。主要用於承載部件。
舉 例
10Cr18Ni9 它是一種奧氏體不鋼,淬火不能強化,只能消除冷作硬化和獲得良好的抗蝕,淬火
冷卻必須在水是進行,以保證得到最好的抗蝕性;在900℃以下有穩定的抗氧化
性。適於各種方法焊接;有晶間腐蝕傾向,零件長期在腐蝕介質、水中及蒸汽介質
中工作時可能遭受晶界腐蝕破壞;鋼淬火後冷變形塑性高,延伸性能良好,但切削
加工性較差。
1Cr18Ni9 它是標準的18-8型奧氏體不銹鋼,淬火炒能強化,但此時具有良好的耐蝕性和冷塑
性變形性能;鋼因塑性和韌性很高,切削性較差;適於各種方法焊接;由於含碳量較
0Cr18ni9鋼高,對晶界腐蝕敏感性較焊接後需熱處理,一般不宜作耐腐蝕的焊接件;
在850℃以下空氣介質、以及750℃以下航空燃料燃燒產物的氣氛中肯有較穩定的
抗氧化性。
Cr13Ni4Mn9 它屬奧氏體不銹耐熱鋼,淬火不能強化,鋼在淬火狀態下塑性很高,可時行深壓
延及其它類型的冷沖壓;鋼的切削加工性較差;用點焊和滾焊焊接的效果良好,經過
焊接後必須進行熱處理;在大氣中具有高耐蝕性;易產晶界腐蝕,故在超過450的腐
蝕介質是為宜採用;在750~800℃以下的熱空氣中具有穩定的抗氧化性。
1Cr13 它屬於鐵素體-馬氏體型為銹鋼,在淬火回火後使用;為提高零件的耐磨性,疲勞性
能及抗腐蝕性可滲氮、氰化;淬火及拋光後在濕性大氣、 蒸汽、淡水、海水、和
自水中具有足夠的抗腐蝕性,在室溫下的硝酸 中有較好的安定性;在750℃溫度以
下具有穩定的抗氧化性。退火狀態下的鋼的塑性較高,可進行深壓延鋼、沖壓、彎
曲、卷邊等冷加工;氣焊和電弧焊結果還滿意;切削加工性好,拋光性能優良;鋼鍛
造後冷並應立即進行回火處理。
2Cr13 它屬於馬氏體型不銹鋼,在淬火回火後使用;為提高零件的耐磨性耐腐蝕性、疲勞性
能及抗蝕性可滲氮、氰化;淬火回火後鋼的強度 、硬度均較1Cr13鋼高,抗腐蝕性
與耐熱性稍低;在700℃溫度以下的空氣介質中仍有穩定的抗氧化性。鋼的焊接性
和退火狀態下塑性雖比不上1Cr13 ,但仍滿意;切削加工性好;拋光性能優良;鋼在鍛
造後應緩冷,並立即進行回火處理。
3Cr13 它屬於馬氏體型不銹鋼,在淬火回火後使用,耐腐蝕性和在700℃以下的熱穩定性
均比1Cr13 ,2Cr13低,但強度、硬度,淬透性和熱強性都較高。冷加工性和焊接性不
良,焊後應立即熱處理;在退火後有較好的切削性;在鍛造後應緩冷,並應立即進行
回火處理。
9Cr18 它屬於高碳含鉻馬氏體不銹鋼,淬火後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對海水,鹽水等介質
尚能抗腐蝕;鋼經退火後有很好的切削性;由於會發生硬化和應力裂紋,不適於焊接;
為了避免鍛後產生裂紋,必須緩慢冷卻 (最好在爐中冷卻),在熱態下,將零件轉放入
700~725℃的爐中進行回火處理。
『貳』 馬氏體不銹鋼典型牌號Cr13型的區別是什麼內行人告訴你!
馬氏體不銹鋼的典型Cr13系列包括0Cr13、1Cr13、2Cr13、3Cr13及4Cr13,它們之間在化學成分、力學性能、物理性能、熱處理制度及用途上存在差異。具體如下:
0Cr13:在耐蝕性和加工成形性方面優於12Cr13,適用於一般用途及刃具類。
12Cr13:具備良好的耐蝕性和機械加工性,適用於一般用途,特別是刃具類。
20Cr13:淬火狀態下硬度高,耐蝕性良好,適合汽輪機葉片。
30Cr13:與20Cr13相比,淬火後的硬度更高,適用於製作刃具、噴嘴、閥座及閥門等。
40Cr13:與30Cr13相比,淬火後的硬度更高,同樣適用於刃具、噴嘴、閥座及閥門等。
綜上,Cr13系列不銹鋼在化學成分、力學性能、熱處理制度及用途上各有特點。選擇時應綜合考慮熱處理方法、硬度需求及具體用途。
『叄』 馬氏體不銹鋼與奧氏體不銹鋼的區別
在鋼中含鉻量大於12.5%以上,具有較高的抵抗外界介質(酸、鹼鹽)腐蝕的鋼,稱為不銹鋼。根據鋼內的組織狀況,不銹鋼可分為馬氏體型、鐵素體型、奧氏體型、鐵素體—奧氏體型,沉澱硬化型不銹鋼,依據國家標准GB3280—92規定,共有55個規定。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較多的奧氏體型不銹鋼(有人稱之為鎳不銹)和馬氏型不銹鋼(有人稱之為不銹鐵)兩大類。奧氏體型不銹鋼典型的牌號為0Cr18Ni9,即「304」和1Cr18Ni9Ti。馬氏體型不銹鋼就是我們製造刀剪的不銹鋼,牌號主要有2Cr13、3Cr13、6Cr13、7Cr17等。由於這兩類不銹鋼組織成分的差異,使其內裝金屬顯微組織也不相同。奧氏體型不銹鋼由於在鋼中加入較高的鉻和鎳(含鉻在18%左右,Ni在4%以上),鋼的內部組織呈現一種叫奧氏體的組織狀態,這種組織是沒有導磁性的,不能被磁鐵所吸引。常用來作裝飾材料,如汽輪機葉片、刃具類、噴咀、閥座、閥門、量具、軸承等等。製作刀剪類的不銹鋼要採用馬氏體型不銹鋼。因為刀剪具有剪切物品的功能,必須有鋒利度,要有鋒利度必須有一定的硬度。這類不銹鋼必須通過熱處理使其內部發生組織轉變。增加硬度後才能作刀剪。但這類不銹鋼內部組織為回火馬氏體,具有導磁性,可被磁鐵吸引。因此不能簡單地用是否有磁性來說明不銹鋼。
『肆』 不銹鐵是什麼材質
通過回收和加工鐵、鋼、鎳等金屬,製成的不銹鐵(也稱為馬氏不銹鋼)在某些工業領域有著特定的應用價值。雖然它屬於不銹鋼的范疇(含鉻量超過12.5%的鋼材被定義為不銹鋼),但與傳統的不銹鋼相比,不銹鐵的鎳含量較低(通常僅為0.6%),這導致其穩定性較差,價格也相對較低。然而,由於其化學成分,不銹鐵不適合與食物接觸或食用。
不銹鐵和不銹鋼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種類差異:不銹鐵是不銹鋼的一個種類,它較少出現生銹現象。不銹鋼是耐酸鋼和普通不銹鋼的總稱,包括多種類型,如馬氏體、鐵素體等。
2. 成分區別:不銹鐵通常不含鎳,而是以鉻和鐵為主要成分;不銹鋼則以鎳和鉻為主要成分。
3. 性能差異:不銹鐵由於鉻和鐵的成分,具有較高的硬度、良好的防腐蝕性和鐵磁性,但應用范圍相對較窄。相比之下,不銹鋼因其鎳和鉻的成分,展現出更好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應用領域也更加廣泛。
4. 應用范圍:不銹鐵因其耐蝕性和成型性,以及良好的相容性,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裝飾、生活用品、重工業和輕工業等多個領域。而不銹鋼通常用於需要高防腐蝕性能的環境,也用於製造餐具、醫療器械等日常用品。
『伍』 什麼是馬氏不銹鋼什麼是奧氏體不銹鋼,名字都是怎麼來的
你問的這個問題,
什麼是馬氏體不銹鋼?
什麼是奧氏體不銹鋼?
名字都是怎麼來的?
相關問題回答如下:
馬氏體不銹鋼是通過熱處理可以調整其力學性能的不銹鋼,是一類可硬化的不銹鋼。淬火後硬度較高,不同回火溫度具有不同強韌性組合,主要用於蒸汽輪機葉片、餐具、外科手術器械。根據化學成分的差異,馬氏體不銹鋼可分為馬氏體鉻鋼和馬氏體鉻鎳鋼兩類。根據組織和強化機理的不同,還可分為馬氏體不銹鋼、馬氏體和半奧氏體(或半馬氏體)沉澱硬化不銹鋼以及馬氏體時效不銹鋼等。標準的馬氏體不銹鋼是:403、410、414、416、416(Se)、420、431、440A、440B和440C型。
奧氏體不銹鋼是指在常溫下具有奧氏體組織的不銹鋼。鋼中含Cr約18%、Ni 8%~10%、C約0.1%時,具有穩定的奧氏體組織。奧氏體鉻鎳不銹鋼包括著名的18Cr-8Ni鋼和在此基礎上增加Cr、Ni含量並加入Mo、Cu、Si、Nb、Ti等元素發展起來的高Cr-Ni系列鋼。
奧氏馬氏都是人名,奧氏體是以奧氏體組織發明人Austen的名字命名的。馬氏體則是人們為紀念發現人德國冶金學家馬騰斯而命名的。
這兩種鋼也就是奧氏體了馬氏體,先了解命名了奧氏體,後來發現奧氏體在快冷狀態下,會更硬,這就是馬氏體。馬氏體是由奧氏體轉變面而來的,而且這種轉變也是可逆的。在不銹鋼中經常遇到這種轉變。
『陸』 什麼鋼導磁性好
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較多的奧氏體型不銹鋼(有人稱之為鎳不銹)和馬氏型不銹鋼(有人稱之為不銹鐵,但不科學,易誤解,應迴避)兩大類。奧氏體型不銹鋼由於在鋼中加入較高的鉻和鎳(含鉻在18%左右,Ni在4%以上),鋼的內部組織呈現一種叫奧氏體的組織狀態,這種組織是沒有導磁性的,不能被磁鐵所吸引。 鋼鐵的奧氏體組織在770攝氏度以上失去鐵磁性。不銹鋼中加入大量的合金,使部分不銹鋼的奧氏體相區擴大到室溫。這種奧氏體不銹鋼不具有鐵磁性。除此之外的其它的鐵素體不銹鋼、馬氏體不銹鋼等等,都具有鐵磁性。 能被吸起的是不銹鐵一般稱作Cr13,不銹鋼有1Cr18Ni9Ti和0Cr18Ni9Ti等。 人們常以磁鐵吸附不銹鋼材,驗證其優劣真假。不吸無磁,認為是好的,反之,則認為是冒牌假貨。其實,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辨別方法。一般,經營不銹鋼材料已有十餘年的人都知道,依靠傳統的是否有磁性來判別不銹鋼的方法,很有可能吃虧。 據他們介紹,不銹鋼種類繁多,常溫下按組織結構可分為奧氏體型和馬氏體或鐵素體型。奧氏體型是無磁或弱磁性,馬氏體或鐵素體型是有磁性。然而,也並不一定如此。如通常用作裝修管板的奧氏體型的304材質,一般來講是無磁性的,但因冶煉造成化學成分波動或加工狀態不同也可能出現磁性,這不能認為是冒牌或不合格。另外304不銹鋼經過冷加工,組織結構也會向馬氏轉化,冷加工變形度越大,馬氏體轉化越多,鋼的磁性就越大。相反,質量次一點的200系列不銹鋼,很有可能不帶磁性,由此判定它是貨真價實的不銹鋼,就大錯特錯了。 由磁鐵的特性決定的如果按原子電流解釋就是電流產生的磁場磁化別的物體磁化物體產生電場電場互相作用產生力的作用 物質大都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在原子內部,電子不停地自轉,並繞原子核旋轉。電子的這兩種運動都會產生磁性。但是在大多數物質中,電子運動的方向各不相同、雜亂無章,磁效應相互抵消。因此,大多數物質在正常情況下,並不呈現磁性。鐵、鈷、鎳或鐵氧體等鐵磁類物質有所不同,它內部的電子自旋可以在小范圍內自發地排列起來,形成一個自發磁化區,這種自發磁化區就叫磁疇。鐵磁類物質磁化後,內部的磁疇整整齊齊、方向一致地排列起來,使磁性加強,就構成磁鐵了。磁鐵的吸鐵過程就是對鐵塊的磁化過程,磁化了的鐵塊和磁鐵不同極性間產生吸引力,鐵塊就牢牢地與磁鐵「粘」在一起了。我們就說磁鐵有磁性了。 磁鐵能不能吸起一個東西和被吸東西的磁導率有關,而磁導率和磁疇是相關的,自然界的各種元素中,鎳的磁導率最高,然後是鈷,再次之是鐵,其他的物質例如銅也有一定的磁導率,但是非常低,使我們感覺不到而已,不是含鐵的東西都可以被磁石吸起來,不銹鋼屬於合金即在鐵的基礎上又添加了鉻和鎳如1Cr13就是添加了Cr,310不銹鋼即Cr25Ni20Si2就添加了Cr和Ni以及Si,304不銹鋼即1Cr18Ni9Ti就添加了Cr和Ni以及Ti.......這樣一來就改變了原來的磁疇排列方式,磁導率降低,甚至於我們的手感覺不到,所以我們覺著不吸. 根據同樣的道理我們也可以用合金的辦法制出磁導率非常高的合金 不銹鋼以其漂亮的外觀、耐腐蝕的特性、不易損壞的優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鍋碗瓢盆、城市雕塑、建築、裝修居室等使用不銹鋼的地方越來越多,但人們對不銹鋼的判別認識不深,有些顧客在買不銹鋼廚具時,拿著磁鐵在不銹鋼器皿上試來試去。認為磁鐵吸上的是不銹鐵,吸不上的是不銹鋼。看來人們對不銹鋼的認識還有誤區。鐵和鋼是以含碳量的多少來區別的。含碳量在2%以下的鐵碳合金是鋼,含碳量在2%以上的則稱之為鐵。鋼因為既有韌性、彈性還有剛性,被廣泛應用。生活中所接觸到的都是鋼,只不過人們叫法不同。對於不銹鋼來說,不管磁鐵吸得上與否,只要符合質量標准,都是不銹鋼。因此,從治金學的角度說,根本沒有不銹鐵之說。不銹鋼抗腐蝕的主要元素是鉻。鉻元素含量在10.5%以上的鋼就不生銹。冶煉時加入的合金元素不同,也就有了磁鐵吸得上與吸不上的區別了。不銹鋼一般是按組織結構分的,可以分為奧氏體、鐵素體、馬氏體等幾大類。如果往鋼水裡加入了不同比例的鉻鎳等,煉成的奧氏體鋼就是磁鐵吸不上的不銹鋼;如果往鋼水裡加入鉻和少量的鎳(或不加鎳),煉成的鋼就是磁鐵吸得上的鐵素體不銹鋼;馬氏體不銹鋼主要合金元素是鉻、鐵和碳。不銹鋼因含合金量的不同分有100多種。除了奧氏體不銹鋼都具有磁性。鎳元素在世界上儲藏量很少,價格比較昂貴。因此,鎳含量高的不銹鋼在市場上價格也較高,而且磁鐵還吸不上。其實,還有一種不銹鋼磁鐵是吸不上的。那就是高含錳少含鎳或不含鎳的不銹鋼。這種不銹鋼市場價格比含鎳高的不銹鋼每噸低1000多元。有些經銷商就是利用人們「好不銹鋼磁鐵都吸不上」的誤解,欺騙消費者,價格與高含鎳不銹鋼一樣貴。不銹鋼有100多種,特性和功能也不一樣。一般做裝飾、景觀、雕塑選用奧氏體不銹鋼。因為奧氏體不銹鋼導熱率低,用它做水壺、炒鍋、飯鍋就不合適,會浪費能源,還延長燒水做飯的時間。用鐵素體不銹鋼做炒鍋、飯鍋,不僅有優良的耐蝕性,而且其導熱性比奧氏體不銹鋼高近一半。洗衣機內桶、熱水器、洗菜盆等,只要與水接觸的器皿都應選用鐵素體不銹鋼。有人抱怨不銹鋼刀具不快,這是因為選用錯了不銹鋼。奧氏體不銹鋼不能淬硬,不適合做刀具、刃具。採用馬氏體不銹鋼做的刀具可通過熱處理,如淬火、回火改變不銹鋼的硬度。 「不銹鋼」只是一種通稱,標準的名稱是「耐酸耐鹼鋼材」,不銹鋼是在普通鋼材的基礎上加入鉻、鎳等金屬元素而製成的鋼鐵產品,鎳、鉬、鈦等金屬元素含量越高,不銹鋼質量越好。傳統的鑒別方法是用磁鐵吸,磁性越小質量越好。 只含鉻不含鎳的是鉻不銹鋼,鉻鎳不銹鋼不被磁鐵所吸引,用於工業及化學領域,一般家用電器如微波爐、電飯煲、電熱水器、電熱水瓶都採用鉻不銹鋼,都可以被磁鐵吸住。
『柒』 鐵素體、奧氏體、馬氏體不銹鋼的特性是什麼啊,常見的不銹鋼型號201、202、301、304的差異在哪裡
1、鐵素體型不銹鋼:它的內部顯微組織為鐵素體,其鉻的質量分數在11.5%~32.0%范圍內。隨著鉻含量的提高,其耐酸性能也提高,加入鉬(Mo)後,則可提高耐酸腐蝕性和抗應力腐蝕的能力。這類不銹鋼的國家標准牌號有00Cr12、1Cr17、00Cr17Mo、00Cr30Mo2等。
2、 馬氏體型不銹鋼:它的顯微組織為馬氏體。這類鋼中鉻的質量分數為11.5%~18.0%,但碳的質量分數最高可達0.6%。碳含量的增高,提高了鋼的強度和硬度。在這類鋼中加入的少量鎳可以促使生成馬氏體,同時又能提高其耐蝕性。這類鋼的焊接性較差。列入國家標准牌號的鋼板有1Cr13、2 Cr13、3 Cr13、1 Cr17Ni2等。
3、 奧氏體型不銹鋼:其顯微組織為奧氏體。它是在高鉻不銹鋼中添加適當的鎳(鎳的質量分數為8%~25%)而形成的,具在奧氏體組織的不銹鋼。奧氏體型不銹鋼以Cr18Ni19鐵基合金為基礎, 奧氏體型不銹鋼一般屬於耐蝕鋼,是應用最廣泛的一類鋼,其中以18-8型不銹鋼最有代表性,它是有較好的力學性能,便於進行機械加工、沖壓和焊接。在氧化性環境中具有優良的耐腐蝕性能和良好的耐熱性能。但對溶液中含有氯離子(CL-)的介質特別敏感,易於發生應力腐蝕。18-8型不銹鋼按其化學成分中碳含量的不同又分為三個等級:一般含碳量(Wc≤0.15%)低碳級(Wc≤0.08%)和超低碳級(Wc≤0.03%)。例如我國國家標准中的1Cr18Ni9Ti、0Cr18Ni9、00Cr17Ni14M02三種鋼板分屬上面三個等級。
4、201、202、301、304不銹鋼牌號的差別主要是其化學成份不同,最主要體現在含鉻、鎳及有害元素的含量上。像磷(P)、硫(S)就是有害元素,而含鉻、鎳量的高低決定不銹鋼的品質。
鉻、鎳兩元素是不銹鋼產品中的必要化學元素。相互相配合組成鉻鎳不銹鋼,是一種較好的不銹鋼。在此種不銹鋼中加入大量鎳是為了得到單一的奧氏體組織,從而提高其耐蝕性和工藝性。在常溫和低溫下有很強的塑性和韌性,不具磁性,有較好的抗晶間腐蝕性能。 具體鉻、鎳兩元素在不銹鋼產品中所起到的作用如下:
(1)鉻對不銹鋼的耐蝕性能起主要作用
鉻是決定不銹鋼抗腐蝕性能的主要元素,因為鋼中含鉻就能使不銹鋼在氧化介質中產生鈍化現象,即在表面形成一層很薄的膜,在這層膜內富集了鉻。鋼中含鉻量愈高,抗腐蝕性能就愈強。像不銹鋼管中的材質304的化學元素為(0Cr18Ni9)與材質321化學元素為(1Cr18Ni9)只是差在Cr的含量。說白了就是抗腐蝕性不同,所以適用的范圍也不同。跟據使用環境(酸鹼度、溫度、濕度等)來決定。此外,鉻對鋼的機械性能和工藝性能都能起到很好的強化作用。
(2)鎳對不銹鋼的影響
只有在它與鉻配合時才能充分表現出來。鎳是形成奧氏體的合金元素,當鎳與鉻配合使用時,即可使金相組織由單相的鐵素體變為奧氏體和鐵素體雙相組織,經過熱處理,可以提高強度,從而使其具有更強的不銹耐蝕性和良好的形變性能。
另外你問的各元素的單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