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不銹鋼的發展前景如何
1、產業鏈延伸趨勢
不銹鋼產業是以特定資源(鎳、鉻、鉬、錳、鐵礦等)開發利用內為基礎和依容托發展起來的產業,上游原材料的供需與價格波動直接影響不銹鋼行業盈利水平。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不銹鋼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前瞻》分析認為,為減少盈利波動,不銹鋼企業通過控制上游的鎳和鉻以完善產業鏈結構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2、兼並重組趨勢
中國不銹鋼產能過剩顯現,行業兼並重組、淘汰落後產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幕已經拉開,前瞻不銹鋼行業研究報告分析認為,年產15萬噸以上的不銹鋼企業之間兼並重組的可能性較大,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3、產業結構升級趨勢
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已成為中國各行業的當務之急。目前,國內不銹鋼行業已由數量增長型進入結構調整型階段,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大力開發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不具備創新能力和規模優勢的小型不銹鋼製造企業將被市場淘汰。
② 購買不銹鋼水槽前,你不可不知的陷阱
2006年冬天,曾經信誓旦旦要在大城市闖出一番天地的我,灰溜溜地回到了家鄉的三四線小城,誤打誤撞地進入了外貿行業。那時老闆在城郊租了一間破舊的倉庫做水槽貿易。他雖然沒有接受很多教育,但敢想敢幹。從兩三家水槽廠拿貨,運回自己倉庫包裝,用自己的品牌發貨給各地經銷商。早賺得了第一桶金的老闆,正磨刀霍霍想一同發展外貿,於是招了我。所以,我算是第一代老員工,見證了老闆從一個小貿易商,到租廠房做水槽廠老闆,最後買地自建國內及馬來西亞水槽工廠的全過程。老闆早已成為富得流油的老闆,而我成為了工廠里的「老油條」。這十多年,跟著老闆輾轉騰挪,對於不銹鋼水槽行業,沒有我不知道的暗黑潛規則。
我們工廠主要生產不銹鋼水槽,專供美國和加拿大市場。2012年美國開始對拉伸水槽加征高額關稅,老闆立刻在馬來西亞籌備工廠,同時在國內增加了手工不銹鋼水槽的生產線,以應對美加的反傾銷政策。近年來,手工不銹鋼水槽以簡潔外形、高端大氣的風格先是風靡於歐美,後也在國內日漸流行。
前段時間,因為疫情有一個客戶取消了訂單,於是我們商議通過閑魚把這批庫存低價清掉。一向只關注北美市場的我,某日瀏覽了某寶和某魚,赫然發現,手工水槽的價格怎麼低得這么驚人的?!因為按照我們出北美市場的質量標准,手工水槽的零售賣價不可能比我們的成本還要低啊!
身為這個行業裡面的老司機,很快就能弄明白當中的貓膩:
1、用201不銹鋼代替304不銹鋼
201和304不銹鋼是目前市面上見的比較多的不銹鋼材料類型。201不銹鋼表面暗淡,304不銹鋼表面光滑明亮。而鋼材中鎳及其它元素的含量,決定了它們各自性能上的差異。304不銹鋼鎳含量佔8%-10%,而201不銹鋼的實際鎳含量只有2%左右。這使得304不銹鋼在耐腐蝕性,耐酸耐鹼性,延展性韌性等方面都性能優良,是製造不銹鋼水槽的最佳原料。因著304不銹鋼出色的性能,其價格自然比201不銹鋼高很多。請看下圖,在某有色金屬網上截取的不銹鋼價格行情:
上圖能直觀地看到,304鋼材的價格幾乎是201鋼材的兩倍。因著不銹鋼原料肉眼無法辨別優劣,一些不法商家趁機「鑽空子」以撈取巨額利潤差。明明用的是201不銹鋼生產的水槽,卻對外宣稱是304鋼生產的,或者隨意在槽體上標注「304」字樣,以哄騙不明真相的買家。先不說其它,單單在原材料這一項上作假,別人的生產成本已比我們低了一半。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用201材料假冒304鋼材來做呢?一來這跟我們一向以來做人做生意的理念都不符。二來,北美客戶相對來說還是出得起價錢的。既然有得賺,何必鋌而走險埋沒良心?有時,第二點原因甚至比第一點重要。商人都是逐利的,你給什麼價錢,就給你什麼東西。國內市場,太多消費者想要便宜貨,關鍵他們還不懂或乾脆漠視「You get what you paid for」的道理。國內商家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只有不斷迎合消費者,用各種「障眼法」求生存。
2、 即便是304不銹鋼,也分正材和壓延料,新料和回爐料。
從字面就可以區分,自然正材和新料是最好的,價格也貴些。就以我們工廠為例,我們只採購張家港浦項公司的SUS304不銹鋼材料。張家港浦項公司是由韓國 POSCO 和江蘇沙鋼集團共同投資建設,是專業生產不銹鋼的中外合資企業。其生產的不銹鋼質量及服務質量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以下是其中一張我司采購浦項SUS304料的材質證明:
SUS304屬於日標奧氏體不銹鋼,執行標准:JIS G4303-2005。 SUS304也就是我們行內人常說的18/8不銹鋼。18是指鉻含量18%,8是指鎳含量8%以上。 參見上圖(上傳後圖片被壓縮得厲害),但還是隱約能看清,鉻和鎳含量都達到標准。
一直以來,我們出口北美的水槽,都是采購自浦項一級SUS304新料。浦項作為一家鋼材大廠,無論設備、生產工藝還是質量控制,都是一流的。生產出來的鋼材質量穩定,會為我們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在美國,消費者意識更強,退換貨政策也極為寬松。有些商家甚至有1年內「無條件退換」的政策。也就是說不管商品是否被拆封、使用甚至已經過期,時長一年內客人都可以退換。因此作為供應商,我們至少要保證我們的客戶----在北美的經銷商批發商,不會收到因質量問題而產生的退貨。試想想,如果我們從一些不知名小廠,買壓延料回爐料,鋼板厚薄不均雜質多甚至有砂眼等,勢必帶來很多售後問題,並失信於客戶,那根本就是得不償失的事。在國內就不一樣了,雖然近年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增強,但相比歐美還是弱爆了。因此總有短視的商家,質量不看重,賣一個賺一個,大不了關店了事。
3、 從材料厚度上做文章
說到這一點就來氣,在某網站,隨便就能搜到以下的描述:
不得不說,現在的賣家都深諳消費者心理。當你看到標題和描述都說「加厚」「4mm厚」,心裡是不是覺得特好?
有一句話說:「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同理,你也會因為認知不足,而被別人利用信息差割韭菜。看下圖,所謂加厚4mm的材料,僅僅是下面這樣一圈材料(紅線內)。
你沒看錯,你以為的4mm厚,僅僅是紅線內窄窄的這一圈的材料。但真正占據大面積的盆膽部分,材料厚度往往少於1mm,有的甚至薄至0.4mm。
記得剛入行時,有一次我們去參展,遇到一個俄羅斯客戶,當時他提了一個讓我覺得很奇怪的問題:菜刀掉下去,這盆會被砸爛嗎?
我很詫異,但禮貌回答:您可以放心,絕對不會的。後來才了解到,有些做國內或俄羅斯非洲市場的水槽廠,用的就是薄如蟬翼0.4mm的料。 那麼薄的料,菜刀掉下去能把水槽砸爛,也就不足為奇了。
看得見的地方,就不合常理地用厚的料。
看不出厚薄的地方,就用非常薄的料。
這一招「掛羊頭賣狗肉「,實實在在地偷工減料,用得也太溜了。你以為你買了個超厚實的水槽,那僅僅是你的想像罷了。一般家用水槽,鋼材厚度在1.2mm,盆已經非常厚實耐用。正常使用的話,到了房子需要拆遷,它還好好的呢。
而面板與盆膽材料厚薄不一,說明在裁切鋼材時,他們必然也是採用零散裁切法(見以下的解釋)。
5、不同的鋼材裁切方式:十字裁切法 VS 零散裁切法
我們工廠一向採取 」十字型」切割。如下圖所示,切割完成後四塊鋼板向上折彎,只需要焊接4條豎縫,水槽體就完成了。 這種裁切法,會讓每一塊鋼材產生4塊廢料,卻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焊接部位,如下圖所示。
但做國內市場的廠家,一般會怎樣省材料,降低造價呢?畫一張圖,大家就更易明白了。(手殘黨,大家將就看吧)
我們採用的十字裁切法,因為都是由同一塊正材裁切出來。所以整個水槽,盆面,盆身和盆底是一體的,厚度也是一致的。而用零散裁切法做出來的水槽,不但能做假,比如盆面用很厚的料,而盆膽材料卻很薄。另外,焊接部位多了很多。焊接的地方越多越不好,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如下圖所示,兩種裁切方法焊接部位對比。
6、 既然用了很薄的材料來做,那怎麼增加盆的重量呢?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既然他們的做法是,盆面那窄窄一圈用厚料,但盆身卻用很薄的料來做,那勢必整個水槽的重量就不沉了,那怎麼辦呢?畢竟消費者都喜歡「厚重」「真材實料」的盆啊。方法有兩種:盆外側不是要噴薄薄一層防凝露塗層嗎?那就厚噴唄。本來貼2mm左右的消音墊就可以了,現在貼大塊大塊的4-5mm厚的。這樣整個盆的重量就提上去了。
·······································································································································································
綜上所述的幾點,基本概括了為什麼某網站上的手工水槽,零售價比我們的成本更低的原因。如果你覺得只要便宜就行了,那也沒有關系。畢竟,不管什麼產品都有其適用的市場,有它的受眾,不應苛責。
那是不是越貴就越好了呢?也不盡然。因著我們對某些行業的認知缺失,有些消費者往往追求品牌,特別是外國品牌,其實大可不必。要知道,很多全球知名的品牌,基本都是由國內工廠代工的。
2012年之前,我們工廠也為一個全球知名的品牌代工拉伸水槽。該品牌以前全資收購了加拿大皇冠水槽公司,我司代工的水槽僅貼牌在加拿大銷售。舉個例子,我們其中一款出廠價200多人民幣的水槽,打上別人的品牌Logo之後,那時在加拿大的零售價幾乎就是200多美金,約7倍價差,可見品牌溢價多麼驚人!
盡管價格高了幾倍,但如果消費者沒有篩選及甄別的能力和時間,選擇知名品牌不失為一種可行的選擇。當然,前提是不差錢咯。
③ 強大的工業對中國究竟有多重要
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由於農業受制於相對有限的產出,在三個產業中,工業是真正具有強大造血功能的產業,對經濟的持續繁榮和社會穩定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早在2010年,中國就已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一舉完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將中國由農業國發展為工業國的夙願。就在國人完成初步工業化的歷史成就之時,社會上卻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一些人將工業與血汗工廠相掛鉤;一些人甚至將工業視為必然被歷史淘汰的產業,提出要學習西方「先進經驗」,搞「去工業化」。
那麼,工業真的是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是必然被歷史淘汰的產業么?
一、列強崛起,皆因強大之工業
1、英國因工業革命成就日不落帝國
英倫三島孤懸海外,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英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處於邊緣化的地位——英國的貴族都以會說幾句法語來彰顯自己的高貴,英語在歐洲大陸更被視為下等人的語言。而工業革命的到來卻給原本被邊緣化的英國一個咸魚翻身的機遇。
1733年,機械師約翰?凱伊發明飛梭,將織布效率提高1倍。1764年,織工兼木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將紡紗效率提升15倍。1785年,工程師埃地蒙特?卡特萊特發明了水力織布機,將工作效率提高了40倍,傳統的手工業逐步解體,被機械化大生產所取代。
而隨著紡織業的興起,對動力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本僅僅用於礦山抽水的蒸汽機經過改良後被用於紡織業——178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座蒸汽紡紗廠。之後,蒸汽機又被應用於冶金工業、鐵路運輸、蒸汽船等領域。到1825年,英國已有蒸汽機1.5萬台(37.5萬馬力),從礦山到工廠,從陸地到海洋,到處是機器在轟鳴,到處是機器在轉動,到處是機器在賓士......
至此英國不僅在紡織業基本擺脫了傳統手工業的桎梏,實現機械化,還在交通、冶金等諸多領域實現了機器對人的替代。至1850年,英國工業總產值佔世界工業總產值的39%,貿易額佔世界總量的21%。
當英國人以鴉片戰爭轟開滿清王朝國門之時,我們不僅要看到英國人的堅船利炮,更要看到為堅船利炮提供支持的工業基礎,而這正是19世紀紅衫軍打遍世界無敵手的物質保障,是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基石。
2、德國因強大的工業實力具備挑戰舊有國際秩序的能力
德國工業化比英國晚了50年。在1830年,德國的工業人口佔比僅為不足3%,依舊是一個農業國,加上德意志還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使德意志人成為歐洲的三等公民備受欺凌,以至於19世紀德國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海涅感慨,「陸地屬於法國人和俄國人,海洋屬於英國人,只有在夢想的空中王國里,德意志人的威力才是無可爭辯的」。
直到1834年,在李斯特等學者的呼籲下建立起德意志關稅同盟,德意志國家才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至1846年,關稅同盟各德意志諸侯國已有 313家紗廠和75萬枚機械紡錠,擁有蒸汽機1139台(2.17萬馬力)。至1848年,德意志諸國鐵路線總長達2500公里。
隨後,德意志國家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會,鋼鐵工業蓬勃而起,涌現出魯爾工業區、薩爾工業區等工業重鎮。至1870年,德國蒸汽機動力達248萬馬力,煤產量達3400萬噸,生鐵產量達139萬噸,鋼產量達17萬噸,鐵路線長度18876公里。
至此,德國工業一舉超越法國,總產值佔世界工業總產值的13.2%,而這也為普魯士在1871年普法戰爭中取勝奠定了物質基礎。
在德意志第二帝國時期,依靠對國內廉價勞動力的剝削和法國、中國等國家的戰爭賠款,德國工業實力實現跨越式發展——至一戰前夕,德國城市化率達到60%,工業產量佔世界工業總產量的15.7%,鋼產量是英國的2.26倍,發電量是英國的3.2倍,鐵路里程達60521公里,是英國的90%,煤炭產量為英國的95%,成為歐洲第一大工業國。
雄厚的工業基礎也成為德國敢於挑戰英國霸權的底氣所在。
3、美蘇因強大的工業奠定戰後國際新秩序
1800-1850年的美國,仍然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北方的工業以食品加工和紡織業為主,同時也出產木材、礦產等原材料;南方則是種植園經濟,農場蓄奴,種植棉花、茶葉、糧食。
在南北戰爭後,美國同德國一樣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加上美國擁有比德國更好的發展潛力——廣袤的國土,豐富的資源,龐大的人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這使美國工業得到爆炸式增長——從1868年到1880年,美國鋼鐵產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長,至一戰前夕,美國的工業產量居世界首位,佔全球工業總產量的32%,鋼、煤、石油和糧食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至二戰前夕,美國的工業產量佔全球工業總產量的38.7%。而這正是美國在二戰期間,平均每兩個月建成一艘艦隊航母,每年產4萬架飛機,2萬輛坦克的根源所在。
一戰前夕,俄國的工業產量佔世界工業總產量的8.2%,雖然貌似工業實力不俗,但工業產值中很大一部來自外國投資的輕工業,本國重工業只佔全部工業的1/5,也正是因此,俄國被稱為「泥足巨人」。
在一戰中,俄軍裝備大幅遜色於德軍,局部甚至出現了3名士兵共用一隻步槍的情況。在蘇聯建立後,特別是在斯大林的鋼鐵工業化指導思想和計劃經濟體制下,迎來了高速工業化的時代,至二戰前夕,蘇聯工業產量佔世界工業總產量的17.6%,而且工業結構以軍工、重工為主體。
正是依靠強大的重工業,蘇聯在二戰期間生產了10.8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4.4萬架飛機,並最終打贏了衛國戰爭,與盟軍在易北河會師,和美國一道重新劃定了戰後國際秩序。
二、西方式微,皆因失去強大之工業
1、沒有強大的工業就沒有國際地位
回溯歷史,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中國雖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徒有戰勝國之名,卻無有戰勝國之實——一戰結束後,山東權益被日本攫取;二戰後中國外蒙和東北的權益被美國處分給了蘇聯。這些現象的根源就在於工業實力不如人、綜合國力不如人,用二戰前夕的數據做對比就顯而易見了:
美國佔世界工業生產的38.7%;
蘇聯佔世界工業生產的17.6%;
德國佔世界工業生產的13.2%;
英國佔世界工業生產的9.2%;
法國佔世界工業生產的4.5%;
中國佔世界工業生產的0.3%。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二戰前夕中國的工業實力無比孱弱,有限的工廠大多數紡織工業,而重工業幾乎為零,從小到鐵釘,大到飛機、坦克、戰艦基本依賴進口。沒有自己的工業體系和國防工業,既無力保障國家安全,又無法支持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在弱肉強食的國際關系法則下,自然飽受欺凌,即便是中國的國家主權也被列強視為可以隨意處分的對象。
正是因為自1840年以來,因工業實力不如人而備受欺凌的百年國恥,促使以毛澤東為首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對發展重工業有著近乎宗教般的熱忱,即便是節衣縮食,忍飢挨餓也必須建立完善的工業體系,建立強大的國防工業——1949年,中國是一個滿目瘡痍、貧窮弱後的農業國,1976年,中國成為了擁有齊全工業體系和「兩彈一星」、核潛艇等尖端武器裝備的世界第六工業國。中國藉此擺脫了積貧積弱的印象,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獲得了與美國、蘇聯、英國、法國這些老牌國際強權平等對話的地位。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著近幾十年來西方大張旗鼓的「去工業化」,以及東亞國家竭盡所能發展工業,使全球出現了「北美——西歐——東亞」三大工業中心,這導致過去白人獨霸世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在全球政治舞台上,東亞國家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國際政治格局也發生了從冷戰期間的「兩極對抗」,到後冷戰時代的「一超多強」,再到如今的「北美——西歐——東亞」三足鼎立時代——各個國家國際地位的變遷,說到底還是由工業實力所決定的。
2、沒有強大的工業就沒有經濟的持續繁榮
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由於農業受制於相對有限的產出,在三個產業中,工業是真正具有強大造血功能的產業,對經濟的持續繁榮和社會穩定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歐美經濟一落千丈,中國經濟異軍突起,已然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其根本就在於中國高速增長的工業實力。德國之所以能夠取得歐洲的領導權,特別是在歐債危機後,掌握了處分他國國家主權的權力,完成了希特勒也未盡全功的事業,也是源於德國強大的工業實力。
若沒有強大的工業,雖然可以依靠出售自然資源,可風光一時,但卻無法風光一世。
依靠出售本國資源,阿根廷在20世紀初就是比較富裕的國家,上世紀70年代又得益於日本經濟崛起,對原材料的大規模需求所孕育的一次大宗商品牛市——鐵礦石、石油、大豆的價格飛漲,支撐起了阿根廷的經濟繁榮,阿根廷甚至一度步入發達國家門檻,但隨著日本對原材料需求的飽和以及日本「失落的二十年」,阿根廷的經濟隨之遭受重創,加上民粹主義和國內政客的短視,使阿根廷成為全球唯二的,從發達國家「轉型」為發展中國家的笑柄(另一個是南非)。
巴西對比起阿根廷而言也是難兄難弟,一方面因為資源出口受日本經濟發展形勢而跌宕起伏;另一方面開放市場化改革,使本國工業受到國外產品的嚴重沖擊,製造業在巴西國民經濟中的比例由上世紀80年代的29%,萎縮至現在的10%左右,使巴西永遠的喪失了搭載工業化末班車的機遇。
3、西方衰弱在於「去工業化」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歐美發達國家逐步將淘汰產能向第三世界國家轉移,一方面鑄就了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跡,同時降低了本國因工業帶來的環境污染,失業人口則向服務業轉移,並大力發展「錢生錢」的金融業,創造了近乎於天文數字的虛擬經濟。
西方國家的這些舉措曾經一度被視為明智之舉,甚至是很多國內經濟學者所無比推崇的,有的學者還獻計獻策要求中國效法。
但事到如今,「去工業化」危害盡顯。
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曾經的全球霸主給予子孫們留下了異常雄厚的家底,雖然在數次敗家之後,依舊有羅爾斯羅伊斯等一批技術底蘊深厚的老牌企業。
但在倫敦金融城的燈紅酒綠之下,難掩英國工業衰敗的現實——作為建設全世界第一條鐵路的國家,居然無力更新自己的鐵路網路,不得不求助於中國幫助建設高鐵;作為老牌工業強國,本國相當一部分通信網路建設居然由中國的華為、中興等通信公司包辦,甚至連英國議會都采購華為的產品;作為曾經的世界霸主,居然在民用核電技術方面缺乏建樹,不得不求助於中國和法國的技術支持......
當英國遭受金融危機和歐債風暴影響之時,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曾向德國總理默克爾詢問經濟成功的秘訣,默克爾悠悠地回答:「我們至少還在做東西。」
作為曾經的世界工廠,美國也飽嘗「去工業化」的苦果,國民經濟在錢生錢的金融游戲下,越玩越虛弱——在低端工業轉移到第三世界後,造血能力日益匱乏,完全是依靠美元霸權全球吸血和一些高端工業在支撐。
從工業從轉移出來的人口則進入服務業,而作為吸納大量就業人口的服務業,也是分為高端服務業和低端服務業,前者主要包括金融、會計、法律、醫療、教育等需要專業知識的服務業崗位,收入較高,門檻也高,而且就業崗位較少;而低端服務業則大多不需要多高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門檻低,但收入偏低。而社會的中間階層——藍領工人則在去工業化的過程中逐漸消亡,這一方面加速了美國社會貧富兩級分化,在社會各階級之間築起藩籬,激化了階級矛盾;另一方面導致美國精神淪喪。
曾幾何時,勤勞、勇敢、自信、自強等中國人擁有的優異品質,美國人同樣擁有——今天西方人感慨於中國高效率的基建能力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和100年前歐洲人感慨美國用一年多時間就建成了帝國大廈如出一轍,正是這種精神使原本落後的美國成為世紀頭號工業強國。
而隨著「去工業化」,大批工人階級失業,而美國金融業者、會計師、律師、醫師的教育成本和門檻異常高昂,這些崗位的稀缺性和專業性造成子承父業內循環的情況異常普遍,階層流動趨於停滯。
教育不再能改變普羅大眾的命運,對家庭而言也成為負投資,這直接導致反智主義盛行,人口素質下滑,犯罪率飆升(美國人口佔全世界5%,監獄中囚犯數量卻佔全球囚犯總量的25% ),進而又激化了國內種族問題、非法移民問題等潛藏的矛盾......
在勤勞無法致富,在教育無法改變人生命運的情況下,原本充滿正能量的美國精神,必然被奢靡主義、享樂文化、嘻哈文化所取代,使美國的精英階層可以世襲罔替,永遠高高在上,而平民階層只能隨波逐流,逐漸沉淪。
正是「去工業化」對美國社會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傷害,為挽救美國的頹勢,奧巴馬著手大張旗鼓的搞「再工業化」——在第二任期的首份國情咨文中提出「讓美國成為新增就業和製造業的磁場」,鼓勵製造業迴流,其目的就在於力爭用強大的工業振興美國。
三、以史為鑒,堅定發展強大工業不動搖
2011年,中國工業生產總值是美國的120%,是德國的346%,是日本的235%。讓西方政客更加心驚膽顫的是,2007年的時候中國工業產值才僅僅是美國工業產值的65%。
正是因此,美國哪怕不顧自己在中東還沒填平的大坑,也要堅定不移的重返亞太,在經濟上試圖和美國在亞太的馬仔達成TPP,力圖孤立中國;在政治上力挺日本、菲律賓等馬前卒與中國製造摩擦;在軍事上將F22、F35、薩德系統等先進裝備和精銳部隊部署到亞太,並頻頻與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舉行軍演......
相對於美國曾經的三個對手——德國、日本、蘇聯,三國的工業巔峰實力也就只有美國的70%,美國從來未面對過中國這樣的對手——兼具人口龐大、國土廣闊、教育發達、工業體系完備、文明底蘊深厚等特點於一身,確切的說,中國的工業潛力遠勝於美國!
隨著中國工業轉型升級,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會被做成「白菜價」,中國「發達國家粉碎機」的稱謂將實至名歸,美國高端製造業的造血能力會日益貧乏。
而「一帶一路」和人民幣國際化,則直指美國的政治影響力和美元霸權——實事求是的說,中國工業轉型升級、一帶一路和人民幣國際化完全瞄準了美國的軟肋,一旦美國的政治影響力被削弱、高端製造業被中國沖擊、美元霸權被人民幣國際化影響,美國軍事力量全球回縮將不可避免。而中國完全沒有必要與美國爭一時之長短,只需發展工業,苦練內功,就有不戰而屈人之兵,將美國勢力逐出亞太的可能性。
如果國人在某些經濟學家的忽悠下,搞「去工業化」,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則完全是自廢武功——當年南非的工業不可謂不強,不僅一隻腳跨進核門檻,還能生產號角mk2坦克、蜜獾戰車、石茶隼、G5等先進裝備,但在曼德拉上台後,遵循西方的價值觀,自覺或不自覺的「去工業化」,使南非從發達國家淪落為發展中國家。
而蘇聯的教訓則更為深刻,蘇聯解體後,原本完備的工業體系支離破碎,在解體後的二十多年裡,俄羅斯已從昔日蘇聯時期的工業帝國,淪落為以出售石油、天然氣和蘇聯時期遺留的家底為生的資源型國家,被譽為「擁有核武的沙特」,即便是烏克蘭、敘利亞這種低烈度的沖突,俄羅斯的干涉和介入不僅造成了本國經濟的嚴重內傷,實際干涉、介入能力相較於蘇聯時期可謂天上地下。
縱覽列強興衰成敗,可謂成於工業化,敗於「去工業化」。前車之鑒,後事之師,希望國人引以為鑒,堅定工業化道路不動搖~
④ 所謂304不銹鋼是國標還是外國牌號
美國牌號:,304不銹鋼是按照美國ASTM標准生產出來的不銹鋼的一個牌號。
中國牌號:0Cr18Ni9(舊牌號),中國牌號:06Cr19Ni10(新牌號)我國不銹鋼牌號都是採用化學成分加數字的形式組成,但不容易記。所以通常我們叫法都是美國牌號和日本牌號,他們都是以數字加字母組成。
304 是一種通用性的不銹鋼,它廣泛地用於製作要求良好綜合性能(耐腐蝕和成型性)的設備和機件。為了保持不銹鋼所固有的耐腐蝕性,鋼必須含有18%以上的鉻,8%以上的鎳含量。
(4)在外國賣不銹鋼能賺多少錢擴展閱讀
304不銹鋼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鉻-鎳不銹鋼 ,作為一種用途廣泛的鋼,具有良好的耐蝕性、耐熱性,低溫強度和機械特性;沖壓、彎曲等熱加工性好,無熱處理硬化現象(使用溫度-196℃~800℃)。
在大氣中耐腐蝕, 如果是工業性氣氛或重污染地區,則需要及時清潔以避免腐蝕。適合用於食品的加工、儲存和運輸。 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可焊性。
板式換熱器、波紋管、家庭用品(1、2類餐具、櫥櫃、室內管線、熱水器、鍋爐、浴缸),汽車配件(風擋雨刷、消聲器、模製品),醫療器具,建材,化學,食品工業,農業,船舶部件等。304不銹鋼為國家認可的食品級不銹鋼。
大多數的使用要求是長期保持建築物的原有外貌。在確定要選用的不銹鋼類型時,主要考慮的是所要求的審美標准、所在地大氣的腐蝕性以及要採用的清理制度。 然而,其它應用越來越多的只是尋求結構的完整性或不透水性。例如,工業建築的屋頂和側牆。
在這些應用中,物主的建造成本可能比審美更為重要,表面不很乾凈也可以。 在乾燥的室內環境中使用304不銹鋼效果相當好。但是,在鄉村和城市要想在戶外保持其外觀,就需經常進行清洗。在污染嚴重的工業區和沿海地區,表面會非常臟,甚至產生銹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