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熱鍍鋅鋅液里鐵含量太多,表層有一層黏糊糊的浮渣,怎麼辦
對於浮渣,見過很多鍍鋅廠都是採用人工撇去浮渣來清理。希望有幫助。
Ⅱ 熱鍍鋅鋅鍋有鋅渣是怎麼回事
根本原因是鋅液中溶解了鐵,一旦含鐵量超出其溶解度,鐵就會從鋅液中以固體形式析出,此固體就是鐵鋅金屬化合物也就是鋅渣。
Ⅲ 連續熱鍍鋅掛渣怎麼回事
主要在於氣刀的角度調整與板型控制其次是看原材料粗糙度。
Ⅳ 熱鍍鋅鋅鍋三元合金渣怎麼去除
常規的合金化鍍鋅板產品和純鋅鍍鋅產品的雙品種生產線切換上述兩個品種的生產模式為雙鍋模式,即合金化鍍鋅板產品和純鋅鍍層產品分別採用專用鋅鍋。合金化鍍鋅板產品生產過程中,帶鋼入鋅鍋板溫在460-500℃左右,鋅鍋溫度在455℃左右,鋅液Al含量較低(0.15%以內),帶鋼表面無法形成有效的Fe2 Al5阻擋層,帶鋼進入鋅鍋後表面鐵不可避免的地向鋅液中大量溶解,造成鋅鍋內鐵含量急劇升高到0.04%左右,鋅液中過飽和析出的鐵會與鋅液中的鋅發生反應形成大量鋅鐵化合物沉於鍋底形成底渣。在合金化鍍鋅板產品生產完畢後切換鋅鍋生產純鋅熱鍍鋅產品,此時,需調整鋅鍋內鋅液成分使底渣與鋅液中的鋁發生反應形成浮渣(鋅鍋通過離線加入高鋁錠方式將鋅鍋中的鋅鐵化合物底渣與加入的鋁反應形成鋅鐵鋁化合物形成浮渣),從而將鋅鍋中的底渣置換去除。
武鋼三冷軋鍍鋅機組目前只有一組鋅鍋,每次合金化鍍鋅板品種生產完畢之後,需進行鋅液鋁含量調整,將鋅液鋁含量升高到0.18%以上,確保形成Fe2Al5結合層保證純鋅鍍鋅板的表面附著性能。採用這種常規的鋅液鋁含量控制工藝時,無法有效快速去除鋅液中的底渣和降低鋅液鐵含量,在升鋁過程中以及升鋁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鋅液中會產生大量的懸浮渣,這種細小懸浮渣如果附著在帶鋼表面則會導致鋅粒缺陷。在這段時間內無法生產高等表面要求的純鋅熱鍍鋅板產品,這是因為:由於鋅粒硬度大,因此具有該種缺陷(鋅粒缺陷)的帶鋼在軋制或沖壓過程中會損傷基板,造成壓印缺陷,極大影響表面質量。鋅粒缺陷會造成大量汽車外板不符合汽車廠要求而改判,影響汽車板成材率,給鋼鐵公司造成大量經濟損失。
影響帶鋼表面質量的鋅粒缺陷,究其實質是因為鋅鍋中鋅液溶解的鐵含量過高超過鋅液的溶解度而呈過飽和狀態,過飽和析出的鐵與鋅液中鋁或鋅反應生成高硬度高熔點的鋅鐵鋁化合物。傳統工藝控制中,鋁含量控制在0.18-0.024%左右,很難降低鋅鍋中的鐵含量,一般在0.008-0.018%,鋅粒形成的外部條件仍滿足,生產過程中無法從源頭控制鋅粒缺陷產生。而在合金化鍍鋅板產品生產完畢後,鋅液中存在大量鐵鋅化合物(底渣),在其與鋅液中的鋁反應形成鋅鐵鋁化合物的過程中會大量消耗鋅液中的鋁降低鋅液中的鋁含量;同時合金化鍍鋅板產品生產期間鋅液中的鐵含量溶解度較高(0.04%左右),切換到純鋅板生產工藝後,溶解在鋅液中的鐵呈過飽和狀態,過飽和析出的鐵與鋅液中的鋁和鋅反應形成鋅鐵鋁化合物消耗鋅液中大量的鋁,會大量降低鋅液鋁含量;上述過程中形成的鋅鐵鋁化合物即懸浮渣會大量附著於帶鋼表面形成鋅粒鋅渣缺陷,而鋅液鋁含量的降低會使鋅液中鐵含量維持在一個較高值,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造成鋅液中持續產生懸浮渣,從而使帶鋼表面產生鋅粒缺陷,影響高等級表面的純鋅鍍鋅產品的表面質量,在此期間無法生產高等表面純鋅鍍鋅產品。
因此,我們迫切需要一種快速去除鋅鍋內底渣的方法,以提高帶鋼質量、縮短除渣周期,提高高等級表面純鋅鍍鋅產品的產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快速去除鋅鍋內底渣的方法,該方法能快速置換單鋅鍋生產線在合金化鍍鋅板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底渣,降低鋅液中的鐵含量,抑制鋅粒產生,減少鋅粒缺陷發生概率。
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快速去除鋅鍋內底渣方法,具體為:在合金化鍍鋅板生產完畢後,先往鋅鍋添加鋁含量為8%的鋅鋁合金錠,將鋅鍋內鋅液的鋁含量從傳統控制工藝的0.18-0.24%左右提升至0.38%-0.5%,在添加鋅鋁合金錠過程中實時檢測鋅鍋內鋅液中的鋁含量;當鋁含量達到0.38%-0.5%時停止添加鋁含量為8%的鋁鋅合金錠,向鋅鍋添加鋁含量為0.575%的鋅鋁合金錠,當鋅鍋內鋅液的鐵含量穩定在0.01%以內時,鋅鍋內底渣清除完畢。
當鋅鍋內鋅液的鐵含量穩定在0.01%以內時,即鋅鍋底渣清除完畢後,即可生產純鋅鍍鋅板(即可進入生產高等級表面汽車板的生產周期)。
在去除鋅鍋內底渣的這段時間內(在開始增加鋁含量至鋁含量穩定保持的這段時間內),因大量底渣置換為懸浮渣粘附到帶鋼表面,影響產品表面質量,所以只能生產一般商品材(建築結構用材和家電板內板用材)。
本發明中,在去除鋅鍋內底渣的過程中,隨著鋁含量頂峰值的升高,鋅鍋底渣的置換速率越快,清除耗時越短,能夠很好的滿足控制鋅粒缺陷產生的要求。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
生產完合金化品種後,鋅液Al含量為0.14%左右,需要通過加入鋁含量8%的鋅鋁合金錠快速升高鋅液Al含量到0.18%以上,使之具備純鋅鍍層的可鍍性,在加入8%鋅鋁合金錠期間,鋅液中溶解的鐵會迅速地呈過飽和狀態析出形成懸浮渣。當鋅液鋁含量增加至0.38-0.5%左右,相對於傳統的鋅液Al含量目標值,底渣的反應效率會大幅提升,懸浮渣快速形成,有效縮短了高等級表面純鋅鍍鋅板的生產前的除渣調整周期。實際生產結果表明,採用本發明的鋁含量控制方法,不會造成鍍層附著力不合,也不會形成其它新的表面缺陷,除渣周期從原來的15天以上縮短到5天左右,釋放了更多的高表面等級(高附加值產品)的產能。
本發明能快速改善在合金化產品生產期間對鋅鍋的污染,快速置換鋅鍋底渣,減少鋅液鐵含量,抑制鋅粒產生,減少鋅粒缺陷發生概率,提高帶鋼表面質量。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是單鋅鍋生產線單一生產周期內生產合金化鍍鋅和高等級表面熱浸鍍鋅產品的鋁含量控制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合金化鍍鋅板產品生產完畢後,連續往鋅鍋中添加鋁含量為8%的鋅鋁合金錠,將鋅鍋中鋅液的鋁含量從傳統控制工藝的0.20%左右提升至0.38%,在添加鋅鋁合金錠過程中實時檢測鋅鍋鋁含量,當含量達到0.38%後停止添加含量為8%的鋅鋁合金錠,改為添加鋁含量為0.575%的鋅鋁合金錠,用時240小時左右鐵含量降至0.01%以內,此時鋅鍋內底渣基本清理完畢,具備純鋅熱鍍鋅外板生產能力。參見圖1,在開始增加鋁含量至鐵含量降至0.01%左右的這段時間內,需要最低表面要求的純鋅鍍鋅板1000噸,需要一般要求的商品材9000噸。相對於傳統的鋅液Al含量控制范圍(0.18-0.24%),除渣調整階段所需表面要求較低的品種產量減少了5000噸左右,釋放了更多的高表面等級(高附加值產品)的產能。
實施例2
合金化鍍鋅板產品生產完畢後,連續往鋅鍋中添加鋁含量為8%的鋅鋁合金錠,將鋅鍋鋁含量從傳統控制工藝的0.20%左右提升至0.45%,添加鋅鋁合金錠過程中實時檢測鋅鍋內鋅液鋁含量,當含量達到0.45%後停止添加含量為8%的鋅鋁合金錠,改為添加鋁含量為0.575%的鋅鋁合金錠,用時120小時左右,鋅液中鐵含量降至0.01%以內,此時鋅鍋內底渣基本清理完畢,具純鋅熱鍍鋅外板生產能力。在開始增加鋁含量至鐵含量穩定保持的這段時間內,需要最低表面要求的純鋅鍍鋅板200噸,需要一般要求的商品材5000噸。
實施例3
合金化鍍鋅板產品生產完畢後,連續往鋅鍋中添加鋁含量為8%的鋅鋁合金錠,將鋅鍋鋁含量從傳統控制工藝的0.20%左右提升至0.50%,添加鋅鋁合金錠過程中實時檢測鋅液鋁含量,當含量達到0.50%後停止添加含量為8%的鋅鋁合金錠,改為添加鋁含量為0.575%的鋅錠,用時72小時左右,使鋅液中鐵含量降至0.01%以內,此時鋅鍋內底渣基本清理完畢。機組具備純鋅熱鍍鋅外板生產能力,在開始增加鋁含量至鐵含量穩定保持的這段時間內,需要最低表面要求的純鋅鍍鋅板200噸,需要一般要求的商品材3000噸。
本發明能快速改善在合金化產品生產期間對鋅鍋的污染,提高純鋅板帶鋼表面質量,降低雙鍋運行成本,目前該方法已經在武鋼冷軋三分廠鍍鋅線採用,應用於高等級合金化及純鋅外板生產。使用本方法能極為高效地減少鋅鍋鐵含量污染;合金化生產完畢後高等級純鋅鍍板的生產時間由原來的15天縮減到5天以內,每月可多生產10天高等級表面產品,按日產1040噸,高等級表面與一般表面產品差價200元計算,年效益為1067*200*12=256萬元/年,減少鋅鍋電費約400萬元/年。
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於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Ⅳ 你好熱鍍鋅產品表面出現很多疙瘩是什麼原因
可能是鍍鋅的槽液雜質較多,建議打磨掉用冷鍍鋅塗料來修補,先用含鋅量高的補鋅,如果顏色差別較大,再用上色劑上色。https://wenku..com/view/d685e7dd8762caaedd33d46c
Ⅵ 請問熱鍍鋅下來的渣,根據用的鋅錠,低渣和浮渣有什麼區別,含鋁量又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有的含鋁高達20
鋅錠有普能的和高鋁的,為了浮渣時,一般加入高鋁鋅錠,使渣上浮。
浮渣含鋁較多,底渣含鐵較多。
還有熱鍍鋁鋅,鋅液含鋁多,高達55%。
含鋁20%以上的鋅渣,可能是熱鍍鋁鋅的渣子。
Ⅶ 不銹鋼在鍍鋅容易產生鋅灰怎麼辦
1.鋅灰、鋅渣的形成
鋅灰鋅渣不僅嚴重影響到浸鋅層質量,造成鍍層粗糙,產生鋅瘤。而且使熱鍍鋅成本大大升高。通常每鍍1t工件耗鋅80~120kg,如果鋅灰鋅渣嚴重,其耗鋅量會高達140~200kg。控制鋅渣主要是控制好溫度,減少鋅液表面氧化而產生的浮渣。國內有些廠家用耐火砂、炭灰等覆蓋。國外採用熱傳導率小、熔點高、比重小、與鋅液不發生反應,既可減少熱量失散又可防止氧化的陶瓷或玻璃球覆蓋,這種球狀物易被工件推開,又對工件無粘附作用。
對於鋅液中鋅渣的形成主要是溶解在鋅液中的鐵含量超過該溫度下的溶解度時所形成的流動性極差的鋅鐵合金,鋅渣中鋅含量可高達95%,這是熱鍍鋅成本高的關鍵所在。
從鐵在鋅液中的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不同的溫度及不同的保溫時間,其溶鐵量即鐵損量是不一樣的。在500℃附近時,鐵損量隨著加溫及保溫時間急劇增加,幾乎成直線關系。低於或高於480~510℃范圍,隨時間延長鐵損提高緩慢。因此,人們將480~510℃稱為惡性溶解區。在此溫度范圍內鋅液對工件及鋅鍋浸蝕最為嚴重,超過560℃鐵損又明顯增加,達到660℃以上鋅對鐵基體是破壞性浸蝕,鋅渣會急劇增加,施鍍無法進行。因此,施鍍目前多在450~480℃及520~560℃兩個區域內進行。
2.鋅渣量的控制
要減少鋅渣就要減少鋅液中鐵的含量,就是要從減少鐵溶解的諸因素著手:
⑴施鍍及保溫要避開鐵的溶解高峰區,即不要在480~510℃時進行作業。
⑵鋅鍋材料盡可能選用含碳、含硅量低的鋼板焊接。含碳量高,鋅液對鐵鍋浸蝕會加快,硅含量高也能促使鋅液對鐵的腐蝕。目前多採用08F優質碳素鋼板。其含碳0.087%(0.05%~0.11%),含硅≤0.03%,並含有能抑制鐵被浸蝕的元素鎳、鉻等。不可用普通碳素鋼,否則耗鋅量大,鋅鍋壽命短。也有人提出用碳化硅製作熔鋅槽,雖然可解決鐵損量,但造型工藝也是一個難題。
⑶要經常撈渣。先將溫度升高至工藝溫度上限以便鋅渣與鋅液分離,然後降至工藝溫度以下,使鋅渣沉於槽底後用勺撈取。落入鋅液中鍍件也要及時打撈。
⑷要防止助鍍劑中鐵隨工件帶入鋅槽,助鍍劑使用一定時間就有紅褐色含鐵的化合物生成,要定期濾去。助鍍劑pH值維護在5左右為好。
⑸鍍液中鋁少於0.01%會加快沉渣的生成,適量鋁不僅提高鋅液的流動性,增加鍍層亮度,而且有利於減少鋅渣、鋅灰。少量鋁浮在液面對減少氧化有益,過多影響鍍層質量,產生缺斑現象。
⑹加熱、升溫要均勻,防止爆燒及局部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