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solidworks折彎半徑怎麼確定
1.打開SolidWorks,新建一個零件模型。右鍵單擊命令管理欄空白處,激活鈑金工具。
2.在前視基準面繪制草圖。單擊「鈑金—基體法蘭/薄片」命令。
在基體法蘭對話框中設置厚度為「1 mm」。此時在接下來的鈑金特徵中,鈑金厚度將默認為「1 mm」。單擊確定。4.右擊「鈑金」,單擊「編輯特徵」,對整個鈑金實體參數進行設置。
在鈑金對話框中,統一設置折彎半徑和鈑金厚度,設置折彎半徑為「1 mm」,鈑金厚度為「1 mm」。鈑金實體的參數以此為標准,將會自動作出相應的修改。在鈑金對話框中,也可以使用規格表。使用規格表後,鈑金實體的厚度及折彎半徑等參數將使用規格表中的標准數據。
㈡ 求助: 鈑金折彎半徑怎麼算
展開長度=料內+料內+補償量
折彎半徑是和要求和材料和鈑金厚度有關的,1.5的如果是一般鋼材的話就是可以1mm(說搭喚喚的是內半徑)就行如果是不銹鋼就要大些最小3mm。
金屬板材的彎曲和成型是在彎板機上進行的,將要成型的工件放置在彎板機上,用升降杠桿將制動蹄片提起,工件滑動到適當的位置,然後將制動蹄片降低到要成型的工件上,通過對彎板機上的彎曲杠桿施力而實現金屬的彎曲成型。
擴知凱展資料:
最小折彎半徑是成型金屬的延展性和厚度的函數。對於鋁板來說,金屬的折彎半徑要大於板材的厚度。折彎時,由於有一定的回彈,金屬折彎的角度要比要求的角度稍大一些。金屬板材的折彎是在金屬加工車間進行的。
將一些金屬薄板通過手工或模具沖壓使其產生塑鏈如性變形,形成所希望的形狀和尺寸,並可進一步通過焊接或少量的機械加工形成更復雜的零件,比如家庭中常用的煙囪,鐵皮爐,還有汽車外殼都是鈑金件。
假定問題為來:
外底源長(含2個板厚)=200
外底寬(含2個板厚)=100
四邊外折高(每個折高含1個板厚)=20
板厚=2
生產實際下料尺寸為:
長=200+40-8=232
寬=100+40-8=132
若工件內表實際折彎半徑較大,將產生正偏差,下料尺寸再酌情扣除。
㈣ 折彎半徑怎麼選取有標准嗎
板厚與V槽開口尺寸比例為1:8情況下,一般折彎半徑(內R)是板料厚度的1.28倍系數
㈤ 折彎怎麼計算
在折彎變形過程中,折彎圓角內側材料被壓縮、外側材料被拉伸,而保持原有長度的材料呈圓弧線分布(圖中的虛線)。這個圓弧所在位置是鈑的材料力學中性線,這就是用來計算展開長度的線。它不可能超過鈑厚的幾何形狀的1/2處。
系數K就是對材料中性線位置的計算系數。
在線性展開方式下,K決定了計算折彎隱讓御圓角部分結構(任何可以得到這種形狀的特徵),在計算展灶岩開長度時的系數。范圍是0-1;默認值是0.44。折彎展開長度計算公式如下:
展開結果長度 = 2*PI*(折彎半徑 + K *厚度)*(折彎包角/360)
可見,隨著K系數的不同設置,帶折彎的展開長度將有所不同,這種條件下,模型上所有的相關部分的展開計算,將使用同一個系數;而在「折彎表」模式下,可能針對不同的參數使用不同的計算系數,應當更為精確合理。
根據材料和具體鈑金設計規則的不同,可改變K系數到合適的值,以便能在展開後得到比較准確的長度。K系數與材料相關,主要也取決於鈑厚度和折彎半徑的比值。對於鋼材,我國的習慣參數如表10-1。對於Inventor默認的情況,折彎半徑/厚度=1.0,而K=0.44,與我國設計習慣也相當一致。
表10-1 K系數表
折彎半徑/厚度
0.1 0.25 0.5 1.0 2.0 3.0 4.0 >4.0
K 0.32 0.35 0.38 0.42 0.46 0.47 0.48 0.5
內尺寸和外尺寸加系數.是折彎經驗公式里用到的,內尺寸就是不計材料厚度的折邊長度,外尺寸就是計材料厚度在內,系數是折彎時考慮的修正值,完全是經驗之談。只應用在比較粗糙的場合滑姿。關於折彎半徑的確定,如果你是做設計的,當然是由你來確定了,不過得考慮裝配關系、外形美觀、還有製造工藝性等等。一般折彎內側都取料厚的,符合基本的鈑金規則就好了。
㈥ 折彎半徑怎麼確定
真正你要知道咐虧的應該是中性面上的R,中性面都是偏向內側的,4舍5入,那肯定是內R了。一般的野簡蔽SPCC板的中性面是在內側面向外的0.445t的位置(米國機械標准里有規定,中國貌似還有這方面的規定)。內R角是算不出來的,這個跟你的折彎刀具有關,頌州不同的折彎刀,內R就不一樣,只能說是相近的。折彎刀有尖刀和R刀之分。精密鈑金4舍5入後可以這樣計算:內尺A+內尺B+0.35T=展開後尺寸C.
㈦ 1.5厚的板折彎半徑是多少
30mm。1.5厚的板折彎半徑應為30mm,一般為厚度的20倍方可安全。一般板厚小於6mm的,折彎半徑可以直接以板厚尺寸作為半徑。而板厚小於12mm大於6mm的,板內折彎半徑會在板厚的1.25-1.5倍。
㈧ 折彎怎麼計算
在折彎變形過程中,折彎圓角內側材料被壓縮、外側材料被拉伸,而保持原有長度的材料呈圓弧線分布(圖中的虛線)。這個圓弧所在位置是鈑的材料力學中性線,這就是用來計算展開長度的線。它不可能超過鈑厚的幾何形狀的1/2處。 系數K就是對材料中性線位置的計算系數。 在線性展開方式下,K決定了計算折彎圓角部分結構(任何可以得到這種形狀的特徵),在計算展開長度時的系數。范圍是0-1;默認值是0.44。折彎展開長度計算公式如下: 展開結果長度 = 2*PI*(折彎半徑 + K *厚度)*(折彎包角/360) 可見,隨著K系數的不同設置,帶折彎的展開長度將有所不同,這種條件下,模型上所有的相關部分的展開計算,將使用同一個系數;而在「折彎表」模式下,可能針對不同的參數使用不同的計算系數,應當更為精確合理。 根據材料和具體鈑金設計規則的不同,可改變K系數到合適的值,以便能在展開後得到比較准確的長度。K系數與材料相關,主要也取決於鈑厚度和折彎半徑的比值。對於鋼材,我國的習慣參數如表10-1。對於Inventor默認的情況,折彎半徑/厚度=1.0,而K=0.44,與我國設計習慣也相當一致。 表10-1 K系數表 折彎半徑/厚度 0.1 0.25 0.5 1.0 2.0 3.0 4.0 >4.0 內尺寸和外尺寸加系數.是折彎經驗公式里用到的,內尺寸就是不計材料厚度的折邊長度,外尺寸就是計材料厚度在內,系數是折彎時考慮的修正值,完全是經驗之談。只應用在比較粗糙的場合。關於折彎半徑的確定,如果你是做設計的,當然是由你來確定了,不過得考慮裝配關系、外形美觀、還有製造工藝性等等。一般折彎內側都取料厚的,符合基本的鈑金規則就好了。
㈨ 1.5厚的板折彎半徑是多少
實際鈑金加工中經驗得出:一般板厚不大於6mm時,在折彎時,鈑金折燃肢彎內半徑可以直接用板厚尺寸做為半徑。
當板厚大於6mm且小於12mm時,板內折彎半徑一般是板厚的1.25倍至1.5倍。板厚不小於12mm時,板內折彎半徑一般取2倍至3倍的板厚。
當折彎半徑為R=0.5時,一般的鈑金厚度T就等於0.5mm。如果需要大於或小於板厚的半徑尺寸,需要用專用模具加工。
當鈑金顫段猛圖紙要求板材折彎90°時,而折彎半徑特別小的時候,應該採用板材先刨槽加工,茄橋再鈑金折彎。還可以加工特殊的折彎機模具上模及下模。
所以的話半徑為0.5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