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鍍鋅鋼管 > 氯化鉀鍍鋅槽液溫度多少合適

氯化鉀鍍鋅槽液溫度多少合適

發布時間:2023-06-19 06:34:50

① 氯化鉀鍍鋅對鍍液的PH和比重控制在多少正常

鉀鹽鍍鋅工藝的PH值與使用的助劑載體有關,寬溫載體製成的光亮劑PH值范圍也相對寬些通回常在
4.5—答—6.5之間(最佳5——6),同種光亮劑夏天宜高,冬天宜低。
比重與載體的抗鹽能力有關通常控制在波美度18——24之間(比重1.143——1.200),抗鹽能力好的光亮劑取上限,低的取下限,也與氣候有關 鍍液溫度高取下限(波美18——20為佳)溫度低取上限(波美20——24為佳)。
鍍液溫度高而PH低會造成陽極的化學溶解導致鋅鉀比失調,抗鹽能力不好的光亮劑在鍍液濃度太高時容易析出導致有機雜質積累過多,鍍液不能正常工作。

註:使用商品光亮劑、柔軟劑時仔細閱讀說明書,按規定控制PH值及鍍液濃度。再根據常鍍鍍件的類型調解,吊鍍與滾鍍也略有區別(滾鍍液濃度不宜過高)。

② 酸性氯化鉀鍍鋅酸洗怎麼處理

酸性氯化鉀鍍鋅酸洗處理方式如下。
1、取出掛在鍍槽內的鋅陽極。用5%~10%稀鹽酸(CP級),在劇烈攪拌條件下,調PH左右。
2、按2~3ml/L計量,在劇烈攪拌條件下緩緩加入經5倍水稀釋後的雙氧水(CP級),至鍍液中,再劇烈攪拌2小時,使鍍液內的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用5%~10%的CP級氫氧化鈉水溶液,在劇烈攪拌條件下,緩慢加入鍍液中,調PH值6.2~6.5之間,使三價鐵生成氫氧化鐵沉澱。
3、將鍍液加熱至70C,並保溫2小時。將鍍液內的雙氧水徹底趕走。(雙氧水遇高溫分解),液溫降至55~60C時,應趁熱過濾,若鍍液冷卻至室溫,氫氧化鐵沉澱物易發生部分溶解,嚴重影響處理效果。用KI澱粉試紙測此時的電解液中,是否還有殘留過剩的雙氧水存在,若試紙表示液中仍有雙氧水殘留物,應繼續去除雙氧水。按計量加入6g/L粉末活性碳(不允許用顆粒活性碳,否則將嚴重影響吸附的處理效果)每間隔半小時,加一次2g/L,後充分攪拌,共分三批次加入,充分攪拌1小時,停置4~5小時後,即過濾。鍍液冷卻35C以下時,加入2~3g/L鋅粉,充分劇烈攪拌半小時,靜置1小時後即過濾。

③ 尋求氯化物鍍鋅配方

氯化鋅50-80g/l
氯化鉀180-220g/l
硼酸30-35g/l
dw-09光亮劑10ml/l(由煙台電鍍技術服務部生產)
電流密度:1-5A/dm2
溫度0-70°
時間5-100分
PH:4-5

④ 氯化鉀電鍍鋅槽液裡面掛的鋅板發黑 不發鋅是缺少什麼葯了

出現不出鋅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1、陽極面積過小,陽極電流密度過大。建議使用壓延鋅板,並適當增加陽極面積。
2、氯化鉀濃度過低,鋅板面積過小,造成陽極鈍化,可更換新部件。
3、鋅表面附著有氧化鋅,阻礙了反應的發生。
電鍍過程中陽極板發黑的原因有:
1、陽極電流密度過大,可以適當增加陽極面積或者調小電流,鋅板採用0號鋅。
2、空氣中含有的S02與水一起作用於鋅板,生成了黑色的物質硫化鋅,建議對生產車間的環境進行監測。
3、添加劑分解有機雜質吸附所致。建議更換相關材料。
4、表面有殘留,沒清洗干凈致鍍件本身的原子活動系數不足(其原理是置換反應)。

還需要注意的有:
⑴鋅含量的影響
鋅含量太高,光亮范圍窄,容易獲得厚的鍍層,鍍層中鐵含量降低;鋅含量太低,光亮范圍寬,要達到所需的厚度需要較長的時間,鍍層中鐵含量高。
⑵氫氧化鈉的影響
氫氧化鈉含量太高時,高溫操作容易燒焦;氫氧化鈉含量太低時,分散能力差。
⑶鐵含量的影響
鐵含量太高,鍍層中鐵含量高,鈍化膜不亮;鐵含量太低,鍍層中鐵含量低,耐蝕性降低,顏色偏橄欖色。
⑷光亮劑的影響
ZF-IOOA太高,鍍層脆性大;太低,低電流區域無鍍層,鈍化顏色不均勻;ZF一100B太高,鍍層脆性大;太低,整個鍍層不亮。
⑸溫度的影響
溫度太高,分散能力下降,鍍層中鐵含量高,耐蝕性降低,鈍化膜顏色不均勻,發花;溫度太低,高電流密度區燒焦,鍍層脆性大,沉積速度慢。
⑹陰極移動的影響
必須採用陰極移動。移動太快,高電流密度區鍍層粗糙;太慢,可能產生氣流,局部無鍍層。

流程一般為:化學除油→熱水洗→水洗→電解除油→熱水洗→水洗→強腐蝕→水洗→電鍍鋅鐵合金→水洗→水洗→出光→鈍化→水洗→乾燥。
工藝不足的話,可以嘗試此方法:

氯化鋅:65—75g/L
氯化鉀:190—210g/L
硼酸:25—27g/L
101型光亮劑:l8—19g/L
工藝條件:pH值5—5.5,溫度25—27℃,陰極電流密度2A/dm2,適用於掛鍍。
用鍍槽體積2/3的50~60℃熱水溶解氯化鋅和氯化鉀,靜置4—5h,棄掉沉澱物,加入鍍槽。光亮劑用3倍冷水稀釋後,在充分攪拌下慢慢加入槽中(分兩次加,第一次加2/3,其餘1/3待電解處理後再加入)。然後加鋅粉0.5—1.0g/L,邊加邊攪拌(槽液溫度不能超過32℃),連續充分攪拌30min,靜止40min,過濾,時間過長或過短可使效果差。再加水到配槽體積,調整 pH值後電解數小時,即可試鍍,需得到合格鍍層為止。
氯化鉀鍍鋅具有鍍層結晶細致光亮、鍍液性能穩定、整平性能好、電流效率高、允許使用電流密度范圍寬、濃度大於95%沉積速度快等優點,適用於電鍍形狀復雜和彈性零件,對較難電鍍的鑄鐵件也能直接鍍鋅。且毒性小,廢水處理簡單。

電鍍鋅:
電鍍鋅:行業內又稱冷鍍鋅,就是利用電解,在製件表面形成均勻、緻密、結合良好的金屬或合金沉積層的過程。
與其他金屬相比,鋅是相對便宜而又易鍍覆的一種金屬,屬低值防蝕電鍍層,被廣泛用於保護鋼鐵件,特別是防止大氣腐蝕,並用於裝飾。鍍覆技術包括槽鍍(或掛鍍)、滾鍍(適合小零件)、藍鍍、自動鍍和連續鍍(適合線材、帶材)。

優點:
1、抗腐蝕性好,結合細致均勻,不易被腐蝕性氣體或液體進入內部。
2、由於鋅層比較純,無論在酸或鹼環境底下都不易被腐蝕。長時間有效的保護鋼體。
3、經鉻酸鈍化後形成各種顏色使用,可根據客戶喜愛挑選,鍍鋅美觀大方,具有裝飾性。
4、鋅鍍層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在進行各種折彎,搬運撞擊等都不會輕易掉落。

⑤ 氯化鉀鍍鋅,滾鍍、槽子里泡沫很多、深度能力差。

氯化鉀鍍鋅相關問題與處理
第一節 氯化銨鹽鍍鋅
1. 故障現象:新配氯化銨鍍鋅,鋅層發黑,鈍化不亮。
原因分析:它只使用平平加,且加入量過大。平平加的作用是同其它光亮劑配合使用時作載體。在酸性鍍鋅溶液中,雖然對光澤性起一些作用,但它的主要貢獻是能使其它光亮劑穩定、均勻地分散於鍍液中,充分發揮其它光亮劑的作用。它用量少,作用也不大,過多亦無益處。
處理方法:停止添加平平加,採用大電流處理,消耗掉多餘的平平加,再補充氨三乙酸和聚乙二醇。
2. 故障現象:鍍鋅層經鈍化後,發現表面有密集的小泡,小泡呈半圓形。
原因分析:起泡有兩種,一種是脆性所引起的,另一種是鍍層同基體結合力不良引起的。脆性是指鍍層中由於夾雜無機或有機雜質,內應力增大而發脆。一般情況下引起的脆性因素是由於光亮劑加入過多。結合力是指鍍層同基體金屬結合的牢不牢。引起結合力不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基體表面油污未除盡;二、鍍槽中重金屬雜質如鉛、銅等含量太高,影響了鋅的電沉積,使鋅中雜質過多,從而造成結合力不良。
處理方法:首先應判斷是由何種原因引起。先觀察一下鍍鋅層的光亮性,如非常光亮,應查光亮劑的加入量,如加入量過多,故障就可能引起脆性。如光亮劑正常,應檢查經前處理過的零件表面是否有油污。把零件放入水中浸一下,提出觀察它的濕潤性是否良好(金屬表面的水膜成一片,表明濕潤性良好)。如果是表面有油膜未除盡,應加強前處理工作。如果表面油污已除盡,則應檢查一下經鋅粉處理的周期。周期長的話,鍍液很可能是銅、鉛雜質過多引起的。解決方法是加入氨三乙酸或烏洛托品(六次甲基四胺),依靠它對重金屬的絡合作用來降低金屬雜質離子的影響。如果加入後起不到掩蔽金屬雜質的作用,說明金屬雜質已達相當的數量,需要用鋅粉來進行處理。
3. 故障現象:返鍍成品(因鈍化後表面不合要求或厚度未達到標准,用稀Hcl或HNO3將鈍化膜去除,然後直接在鋅鍍層上復鍍鋅)發現起泡。
原因分析:復鍍產品表面起泡,多數是由於原來的鍍鋅層表面的鉻酸鹽鈍化膜未除盡造成的。
處理方法:適當延長復鍍零件在稀Hcl或HNO3中的浸漬時間,使表面鈍化膜完全除盡,然後再進行復鍍。
4. 故障現象:掛鍍零件,鍍層外觀色澤正常,經低濃度鉻酸白鈍化,鈍化膜發黑。
原因分析:鍍鋅層中如果雜質過多,不僅會引起前述的起泡現象,也會發生稀硝酸出光後鋅層變黑(或者出光不亮)的現象。零件從鍍鋅槽中出槽時,外觀鋅層是正常的,
只有經出光或鈍化後才會出現這種現象。
處理方法:由於鍍液中金屬雜質過多,需要用鋅粉進行處理,故障即可消除。
5. 故障現象:具有螯合作用的銨鹽鍍鋅溶液(氨三乙酸、檸檬酸)在鍍液中經常接觸鐵件,鐵雜質必然積累,當超過一定量後,將使出光後的光亮鍍層出現蘭紫色,脆性增大,甚至於有些部件鍍層剝落和破裂。
原因分析: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鐵零件落入槽中腐蝕造成的。
處理方法:下班前用磁鐵吸出落入槽中的零件,這種情況下鐵雜質積累是很慢的。經常用鋅粉處理。在處理其它金屬雜質的同時,能去除部分鐵離子。(加入適量的硫脲緩蝕鐵的腐蝕,對控制鐵的污染也能起些作用)。
6. 故障現象:零件經銨鹽鍍鋅鈍化(尤其是天蘭色、白鈍化後),在其表面出現一攤攤「漿糊」狀斑跡。
原因分析:造成該故障的原因有兩種:一、零件離開鍍槽後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過長,然後再鈍化。在擱置期,表面鋅層同空氣及鍍液發生化學作用,在鍍鋅層表面產生腐蝕產物,這樣鈍化後出現「漿糊」狀斑跡。二、零件在電鍍過程中,直接加入未經稀釋的平平加,它一下子不容易散開,粘附後造成斑跡。
處理方法:一般來說,造成這種故障的原因是前一種。在生產中,零件一出槽應立刻水洗(對酸性鍍鋅可在稀的熱鹼液中浸一下,對鹼性鍍鋅可在5%的檸檬酸液中浸洗),然後再經水洗、鈍化,「漿糊」狀斑跡就不會出現。若表面已有腐蝕產物,可在工件放在出光溶液中適當延長浸亮時間再去鈍化,依靠出光液來將腐蝕產物溶解。但是這種方法鍍層損失大。或者也可以將零件浸入濃的鹼溶液中浸幾秒,憑借鹼把腐蝕產物去掉,然後再用水沖洗干凈。如果是直接加入濃的平平加引起的,則應改變加入的方法,稀釋後加入,應充分攪拌。

第二節 鋅酸鹽鍍鋅
1. 故障現象:新配鋅酸鹽鍍液,鍍層發暗、起霧,局部發黑。
原因分析:因原材料不純往往發生這類故障。原材料包括ZnO、NaOH、鋅陽極和水質。
處理方法:如果是重金屬雜質引起的,可加入1~3g/L鋅粉或使用CK-778 0.5g/L,充分攪拌並過濾.然後在每升鍍液中加入4~8ml/L水玻璃,或加入2~4g/L酒石酸,或加入1g/L EDTA二鈉,進一步掩蔽金屬雜質。如果使用質量差的NaOH(特別是掛鍍時),應加入2~4g/L酒石酸,即可得到米黃色鍍層。若水質硬度太高,可加入浙江黃岩熒光化工廠生產的「鋅酸鹽鍍鋅水質調整劑」 4ml/L,就能得到米黃色鍍層。
2. 故障現象:新配鋅酸鹽鍍液,按工藝要求嚴格配製,雜質凈化亦有進行,但開始總是鍍不好。
原因分析:是新配槽液Zn2+濃度分層所致。鍍液下層Zn2+濃度大,上層Zn2+濃度低,造成Zn2+上下濃度不一致。
處理方法:電解數小時,並稍許攪拌,鍍幾槽即好。
3. 故障現象:整流器輸出電流為300A,電鍍幾分鍾後下降到200A,如人為升高到300A,但沒幾分鍾,電流又下跌到150A,後來再調,卻再也調不上去。
原因分析:電流300A,電鍍幾分鍾後由於陽極進入鈍態,致使電流下降到200A,如此時人為升高到300A,相當於外界推陽極進一步處於穩定的鈍化狀態,這樣電流又很快地處於150A左右了。
處理方法:適當提高NaOH含量,有利於鋅陽極的活化,並增大陽極面積。鋅在鍍鋅時致鈍電流密度約為1.5~2A/dm2,故陽極電流密度不得超過2A/dm2。此外,陽極表面應經常清洗,防止結垢。因為陽極表面結垢後,相當於減少了陽極的真實面積。
4. 故障現象:鋅酸鹽鍍液中異金屬雜質對鍍層引起的不良影響太大,由它們引起的故障現象列於下表:
異金屬雜質 允許含量(mg/L) 故障現象
Cr3+ ≤1 高電流密度處發霧,呈棕灰色,含量高時fI下降
Pb2+ ≤5 硝酸出光後,有黑色條紋,鈍化不亮,低DK處呈灰黑色,甚至無鍍層
Cu2+ ≤10 低DK處呈灰蘭色,加速陽極溶解
Fe2+ ≤10 二次加式性能差,鈍化後吻變色,結合力差,鍍層脆性增大,鍍層起霧、發黑
Ni2+ ≤10 鍍層發脆,易產生條痕
處理方法:利用鋅粉和專用活性炭,處理鍍液中異金屬雜質離子效果見下表:
(註:分析儀器採用WFD—YZ原子吸收光譜)
處理結果(mg/L)
工藝類別 處理方法 異金屬雜質離子
鐵 銅 鉛 鉻
原DPE—Ⅲ
鍍鋅工藝 未處理 正常槽液含量 1.2 0.5 1 0.5
加金屬雜質後含量 31 17.5 20.5 6.25
處理後 鋅粉處理 31 16 18.75 7
專用炭處理 20 0.7 0.9 6.5
ZB—80
光亮鍍鋅 未處理 正常槽液含量 1.1 0.5 1 0.5
加金屬雜質後含量 29 17.5 14.5 5.25
處理後 鋅粉處理 3.5 3.2 9.6 4.3
專用炭處理 0.6 0.45 0.9 3.75
從上下這三個表格可以看出,槽液中加入0.1~0.2g/L的CK—778凈化劑,對於不含任何絡合劑的鍍鋅液中鐵、銅、鉛、鉻去除均有明顯效果。對於含有給合劑三乙醇胺的鍍液也有較好的效果。在生產中,加入CK—778凈化劑後應強力攪拌,使其與鍍液充分接觸,攪拌後應在2~3小時內立即進行過濾。

利用CK—778處理鋅酸鹽鍍鋅有害金屬結果:
處理前 金屬雜質
後含量 類別
工藝
類別 Fe(mg/L) Cu(mg/L) Pb(mg/L) Cr(mg/L)
受污染 處理後 有效率 受污染 處理後 有效率 受污染 處理後 有效率 受污染 處理後 有效率
ZB—80
光亮鍍鋅 1 805 1 98% 34.5 0.5 98% 40.5 2.5 94% 18 2 80%
2 22 1.5 93% 14.6 0.7 95% 5 1.9 83% 5 0.33 93%
3 30 1.04 97% 41 0.63 98% 17.5 1.65 91% 14 1.19 91%
原DPE—Ⅲ
鍍鋅工藝 1 37 4.88 87% 34.6 1.56 95% 8.75 1.9 78% 15 6.3 58%
2 22 1.84 91% 14.6 0.8 95% 5 1.9 83% 5 1.93 61%
5. 故障現象:某單位以DE為添加劑,鍍鋅件出槽時光亮如鏡,但在放置過程中,鋅層紛紛起皮脫落。
原因分析:這是由於鍍層脆性所致。剝落下來的鋅鍍層成碎塊,用手指研磨,很易成粉末狀。這些原因是因為片面要求鍍層光亮,盲目加入過多光亮劑香草醛之故。
處理方法:掛入廢鐵板進行大電流處理,人為消耗,直致色澤正常。另一種方法是加入顆粒活性炭,把過多的光亮劑香草醛吸附掉,然後沉澱過濾。生產中一般用前法。生產中添加劑使用應少加、勤加,正常的鍍鋅層呈米黃色即可。
6. 故障現象:鋅酸鹽鍍鋅會發生起泡現象。
原因分析:起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分述如下:
①鍍液本身的性質:電解液自身不足,對鋼表面的活化較差。
②添加劑的質量和用量:質量好的DE,應是淡黃色的,若發現分層,色如紅棕或咖啡色,則加入鍍液後即使不起泡,也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故障。添加劑加入過多,鍍層夾雜也多,內應力加大,也易起泡和產生脆性。冬天,在無加熱情況下,最易發生起泡。因為鍍液溫度低,添加劑吸附在零件表面多(溫度低,有利於添加劑的吸附),鍍層夾雜更多,更易起泡。此外,香草醛加入多,鍍層光亮性很足,脆性在,會由脆性引起起泡。
③鍍前處理(包括入槽前的弱酸腐蝕)不良。
④鍍液的凈化:金屬雜質離子含量太高也會引起鍍層起泡。
⑤操作條件控制不當:如電流過大、溫度很低,都將會引起有機物夾雜,引起起泡。
⑥掛具引起起泡。
⑦鍍層邊緣四周太厚,引起應力過大而起泡。
處理方法:做好技術管理工作,嚴格遵守操作工藝,鍍液應定期分析,定期加料,添加劑少加勤加,定期過濾,應每季過濾一次。
①加入3~5g/L的NaCN,以增加對鋼鐵件的活化作用,同時又可掩蔽鍍液中重金屬雜質的影響。3~5g/L的NaCN基本符合排放條件。
②添加劑應用合格品,在使用過程中應連續滴加,以保持其含量一定。
③嚴格認真地做好鍍前處理工作,鋼鐵件鍍鋅應有完整的鍍前處理工序:化學除油、酸性除銹、電解除油、鍍前活化等四個主要工序。各工序應仔細操作,嚴格清洗。鍍前的一道浸酸活化工序是不可缺少的,再經清水洗滌,才能電鍍。活化是使鋼鐵件表面鈍化層去掉。
④一旦添加劑、光亮劑加入過多,或重金屬雜質多,或鍍液分解產物多,則應進行大處理。
⑤冬天應控制好液溫,溫度應在15℃以上,若無加溫裝置,則添加劑應盡量少。
⑥掛具不可用錫焊,如有焊點應浸塑處理。用塑料薄膜包紮起來並不好。
⑦嚴格控制鍍層厚度,邊緣不超過20μM,否則邊緣易起泡。
7. 故障現象:深鍍能力明顯較差。
原因分析:如果Zn2+濃度高,NaOH濃度低,會影響深鍍能力。另外,添加劑質量差或含量少也會影響深鍍能力。
處理方法:調整NaOH:ZnO = 10~12:1,對於某些盲孔較深的零件,深鍍能力要求高者,可加入「MB」防老劑(2—巰基苯並咪唑),加入量一般為0.1~0.2g/L。開始加入時效果應不明顯,一周後就會生效。
8. 故障現象:鍍層有較多的條紋和氣流。
原因分析:產生此類故障的原因主要是鹼性鋅酸鹽鍍鋅的電流效率太低,析氫所造成的。若增大陰極電流密度,則電流效率還會繼續降低。大量的析氫,致使鍍層產生氣流、條紋,這種現象在冬天液溫低時更明顯。
處理方法:陰極電流密度不宜過大,液溫控制在15℃以上,DK控制在1.5 A/dm2,若沒有加溫裝置,DK應控制在0.8 A/dm2。若現象較明顯,可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劑,利於氫氣的析出。
9. 故障現象:電鍍大機架,電流開的小,深鍍能力差,深凹處無鍍層。電流開大,機架兩端燒毛。
原因分析:鋅酸鹽鍍鋅其深鍍能力是較好的。但對於復雜的零件來說,凹陷程度較深者,電流開的小,往往鍍層薄,鈍化後就被腐蝕掉,故必須用大電流。
處理方法:准確鍍液成分和添加劑、光亮劑用量恰當,盡可能開大電流,使零件的深凹處有一定厚度的鍍層。為避免機架兩端燒毛,可在機架兩端設置輔助陽極,讓一部分電流流到輔助陽極上。

⑥ 氯化鉀電鍍槽液濃度是一般保持在多少

氯化鉀180-220,氯化鋅50-60,硼酸20-30

⑦ 酸性鍍鋅葯液升溫快是怎麼回事啊

酸性鍍鋅
一、氯化銨鍍鋅
氯化銨鍍鋅鍍層結晶細致,鍍層光澤美觀,分散能力和深鍍能力好,適合於復雜零件的電鍍。電流效率高,氫脆性較小,可直接鍍在高強度鋼、鑄件、鍛件、粉末冶金等特種材料上。該工藝曾在我國普遍應用。但早期的添加劑是海鷗洗滌劑型的,生產中發現該類鍍液存在鈍化膜易變色;鍍液腐蝕性大;廢水中重金屬難處理,氨對魚類有毒等問題。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逐漸被鹼性無氰鍍鋅所取代。為發揮弱酸鍍鋅的優點,80年代初期,無銨氯化物鍍鋅在我國崛起,銨鹽鍍鋅面臨著兩個體系的挑戰,應用量不斷下降。但由於酸性光亮劑在80年代末在中國迅速發展,特別是90年代末,不含苄叉丙酮的酸性鍍鋅光亮劑在氯化銨鍍鋅體系的使用表現出了傑出性能,使銨鹽鍍鋅深受一部分用戶的青睞,特別是自動線上尤受歡迎。該體系的主要特點為①不使用絡合劑如氨三乙酸、檸檬酸減少污水處理壓力、;②不必使用硼酸等緩蝕劑,且pH值很穩定,因為氯化銨本身就是一種緩沖劑;③鍍液抗雜能力更強,特別是鐵離子,即使鍍液變成紅色,不處理,仍能鍍出光亮的產品;④鍍層抗變色能力大大提高,比鉀鹽鍍鋅更好,不像使用海鷗洗滌劑體系那麼容易變色;⑤深鍍能力超過氰化鍍鋅;⑥耐高溫,鍍液試驗濁點超l00℃;⑦添加劑穩定,鍍液為澄清透明,淡如水,分解產物少;⑧光亮劑消耗量省,所以特別是自動線生產的還是被廣泛使用。例如Ekem-921。
氯化銨鍍鋅的工藝規范(見表3~1—6)。
表3—1—6 氯化銨鍍鋅的工藝規范

(一)鍍液配製方法和維護要點
1.Ekem-921鍍液配製方法
(1)將計算量的氯化銨倒入槽中,先用總體積2/3的熱水溶解;
(2)氯化鋅用少量水溶解後,在攪拌中加入槽中;
(3)加入0.5mL/L~1mL/L雙氧水,攪拌30min;
(4)在強烈攪拌下逐漸加入1g/L~2g/L鋅粉,再攪拌30min;
(5)靜置1h~2h,過濾;
(6)加入Ekem-921A柔軟劑及Ekem-9218光亮劑並攪拌均勻;
(7)加水至規定體積,在0.1A/dm2~0.2A/dm2電流下,用瓦楞板電解4h~12h後,試鍍。
2.海鷗添加劑鍍液配製
(1)將計算量的氯化銨倒入槽中,先用總體積2/3的熱水溶解;
(2)氯化鋅用少量水溶解後,在攪拌中加入槽中;
(3)將計算量的檸檬酸加入槽內,充分攪拌溶解後,用5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和,直到pH值等於5.8,這時溶液清澈透明;
(4)用50℃熱水將硫脲溶解(1份硫脲15份熱水)後倒入槽內攪勻;
(5)聚乙二醇和海鷗洗滌劑在同容器中混合,加入5倍水,加熱到60℃充分攪拌溶解,加入槽中;
(6)加水至規定體積,在0.1A/dm2~0.2A/dm2電流下,用瓦楞板電解4h~12h後,試鍍。
在生產中鋅離子含量一般控制在18g/L~23g/L,形狀復雜的滾鍍件鋅濃度要低一些,宜控制在15g/L~18g/L;氯化銨大於300g/L易結晶析出,低於200g/L鍍層粗糙,以250g/L左右為好。檸檬酸是主要的絡合劑,影響鍍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鍍能力,應保持在規范含量內;硫脲和聚乙二醇相配合,發揮協同效應,增加極化,結晶細致,並起光亮作用。當含量過多時鍍層脆性增加,鈍化膜易變色,含量不得超過2g/L。為提高鍍層的光亮度和平整性,有些用苄叉酮和平平加配合作光亮劑,代替硫脲和聚乙二醇。鍍液中銅、鉛、鐵嚴重影響鍍層結晶、光亮度下降和鈍化膜變色,必須使用高純陽極,防止零件掉落,不得用鍍液擦極桿。這些金屬雜質宜用鋅粉處理清除;生產中pH值會逐漸升高,可用鹽酸或硫酸調節。pH值低易出現條紋;過高鍍層發黑、粗糙、疏鬆,宜控制pH值在5.8~6.0之間。
(二)常見故障及糾正方法(見表3—1—7)
表3—1—7銨鹽鍍鋅故障及糾正方法

二、氯化鉀鍍鋅
氯化物鍍鋅是20世紀8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種光亮鍍鋅工藝。我國近幾年來添加劑開發有了顯著進展,溫度范圍大為擴大、電流密度范圍寬、分散能力和深鍍能力已與鹼性無氰鍍鋅相當,故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氯化物鍍液的特點:①是不含絡合劑的單鹽鍍液,廢水極易處理;②鍍層的光亮性和整平性優於其他鍍液體系;③電流效率高,沉積快;④氫過電位低的鋼材如高碳鋼、鑄件、鍛件等容易施鍍。
這類含氯離子的弱酸性鍍液對設備有一定的腐蝕性;正因為如此,這類鍍液不適應需加輔助陽極的深孔或管狀零件。
(一)氯化物鍍鋅工藝規范(見表3—1—8)
表3—1—8 氯化物鍍鋅工藝規范

(二)鍍液的配製方法
(1)先將計算量的氯化鉀、硼酸分別用熱水溶解後加人槽內;
(2)將計算量的氯化鋅用少量水溶解後加入槽內;
(3)在強烈攪拌下,加入1g/L~2g/L鋅粉,攪拌30min;
(4)靜置2h~3h,過濾;
(5)加入選定的組合添加劑,然後加水至總體積,攪拌均勻,測定pH值並調整到工藝規范內,過濾,低電流0.1A/dm2~0.3A/dm2電解數小時後試鍍。
(三)各成分的作用
1.氯化鋅
是鍍液主鹽。其濃度可在較大范圍內變化,當鋅偏低時分散能力和深鍍能力好,但允許電流密度上限值下降;鋅偏高則相反。一般掛鍍氯化鋅在60g/L~100g/L,滾鍍40g/L~60g/L。
2.氯化鉀(鈉)
鍍液的導電鹽即支持電解質,又是鋅離子的弱配位體,當氯離子偏高而鋅偏低時,則形成如K4(ZnCl6)等這樣的高配位絡合物,起到增加陰極極化和提高分散能力的作用。掛鍍氯化鉀在180g/L~250g/L,滾鍍200g/L~280g/L,夏季取上限,冬季取下限,防止溫度太低結晶析出。氯化鉀(鈉)太低時分散能力和深鍍能力下降,光亮電流密度范圍變窄。
生產中大都使用鉀鹽,因為鉀鹽比鈉鹽在下列方面優越:導電性強;陰極極化大;濁點高;鍍層脆性亦比鈉鹽小。盡管鉀鹽比鈉鹽價格高2/3,考慮到鍍液的綜合技術性能仍樂意用鉀鹽。鈉鹽在一些零件形狀簡單和滾鍍的場合還是可用的。
3.硼酸
是緩沖劑。因為陽極電流效率比陰極高,故鍍液pH值有緩慢上升的趨勢。在雙電層中pH值比溶液本體高約一個單位,當陰極區pH值高時,容易導致氫氧化鋅在鍍層中夾雜而質劣。鍍液中的硼酸可保持pH在5—6之間。在使用中鍍液的pH值朝上升趨勢,經常要用稀鹽酸調低。
以上三種基本成分對鍍液性能的影響見表3—1—9。
表3—1—9基本成分對鍍液性能的影響

4.添加劑
起提高陰極極化、細化結晶、提高光亮和整平作用等。鍍液和鍍層性質的優劣主要取決於添加劑的綜合技術性能,近幾年開發了一批技術性能優良,溫度范圍寬的添加劑,所以氯化物鍍鋅有較大發展。目前市售的氯化物鍍鋅光亮劑種類很多,性能亦有差別。其組成保密,但都包含有主光劑、載體光亮劑和輔助光亮劑等三個基本成分。
(1)主光劑。是一種能產生顯著的光亮和整平作用的有機物,其分子結構中應含一個羰基,如芳香醛或芳香酮,某些雜環醛也可用,例如香豆素、香草醛、苄叉丙酮等,國內市售的添加劑大都以苄叉丙酮作主光亮劑(近年來選用鄰氯苯甲醛)。苄叉丙酮含量以0.2g/L~0.3g/L為宜,過高產生亮而脆的鍍層;過低光亮和整平性不足。苄叉丙酮難溶於水,必須靠載體光亮劑增溶,使其均勻分散在鍍液中。
(2)載體光亮劑。一般採用聚醚類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如聚氧乙烯脂肪醇醚類、聚氧乙烯烷基酚醚類、高分子聚醚或聚醇類等是主要的選擇對象。載體光亮劑起著細化結晶和增加主光亮劑的溶解度等雙重作用。其增溶作用是將主光亮劑分散在載體光亮劑的膠束之中,一起分散於水中。載體光亮劑溶於水是依靠眾多的醚鍵和水分子的氫鍵作用所致。由於氫鍵能較小,當溫度高時即氫鍵斷開,水溶性降低,聚醚化合物即游離出來,此時溶液發生混濁。溶液由清透到開始變混濁的溫度叫濁點溫度。選擇添加劑一定要注意其濁點溫度,一旦出現混濁現象,載體光亮劑游離出來,主光亮劑也隨之失效,尤其滾鍍槽溫升高,必須選用濁點高的添加劑。濁點溫度高低除與載體光亮劑性能有關外,還與鍍液主鹽、導電鹽、主光亮劑的濃度有關。濁點溫度隨上述成分濃度升高而降低。為了提高添加劑的濁點溫度,有的還加有高溫勻染劑、乳化劑、增溶劑等助劑。
(3)輔助光亮劑。主要是提高低電流密度區的光亮度,與主光亮劑相配合,發揮協同效應,能明顯地擴大光亮電流密度范圍,以便獲得全光亮的鍍層。輔助光亮劑一般選用不飽和芳香族羧酸或其磺酸鹽,例如苯磺酸鈉,亞甲基二萘磺酸鈉(NNO),等等。
因各廠家使用的配方不同,性能也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四類:
(1)苄叉丙酮+平平加+苯甲酸鈉。這是早期的產品,配製方法簡便,表面成本低,早期較多電鍍廠自己配製,但是它消耗量大,角缸多,造成浪費,目前使用的廠家逐漸減少。
(2)苄叉丙酮+高溫載體+其他輔助劑。這類光劑的耐溫性能好,鍍層光亮,但不清亮,同樣角缸也比較多。配方舉例,如下:
苄叉丙酮 20g/L
擴散劑NN0 30g/L~40g/L
HW高溫勻染劑(或HTA 220g/L~300g/L
寬溫載體光亮劑或TSA
寬溫載體光亮劑)
鄰磺醯苯甲醯胺鈉鹽 10g/L~l5g/L
吡啶-3-甲酸 5g/L~8g/L
對氨基磺醯胺 2g/L~3g/L
苯甲酸鈉 60g/L~809/L
後三種物質可酌情加入,不一定全加,混合攪溶後,加20mL/L,效果與市售寬溫添加劑相似。
添加劑是由多種成分復配的,它們的消耗速度不會同步,故每種市售添加劑都有開槽用和補充用兩種。
(3)OP+醛類。這類光劑的光亮度好,出光速度快,角缸少,但耐溫性差,溫度達38℃時,鍍液就會發渾,無法正常生產。
(4)高溫載體+醛類。這類光劑耐溫性好,槽液溫度65℃,仍能正常生產,鍍層清亮,出光速度快,但是低電流區光亮度差,需加入大量的光亮劑才能提高低區亮度,造成鍍層脆性明顯提高,因此如何提高低區光亮,同時又不影響鍍層的脆性成為此類光劑需要攻克的關鍵難關。宏正(Ekem)率先合成了適合於高溫載體的低電流區光亮劑,使低電流區光亮度大大提高,添加劑十分穩定,分解產物少,鍍液澄清如水,可以用空氣攪拌,不但適合於氯化鉀鍍鋅,也適合於氯化銨鍍鋅。如Ekem-921。
(四)鍍液維護要點
(1)氯化物鍍鋅前處理定要像鍍鎳那樣潔凈,以防結合力不良。
(2)鍍液使用的原材料一定要注重質量,鍍層發黑多為氯化鉀或硼酸不純造成的。
(3)鍍層發霧主要是鉛、銅雜質引起的,可用小電流電解或鋅粉處理後過濾;鐵是最容易積累的雜質,定期用雙氧水處理,將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形成氫氧化鐵沉澱,過濾清除。
(4)pH值每班均要檢查,pH值<4光亮劑析出、pH值<4.5深鍍能力差、pH值>6.5鍍層產生條紋。
(5)鍍層光亮性差,主要是光亮劑不足或過量,也可能是鋅和硼酸低造成的,需要酌情處理。氯化物鍍鋅後要浸2%Na2C03溶液除去表面的有機物,否則與鈍化膜結合力不好,易脫膜。
(五)可能產生的故障和糾正方法(見表3—1—10)
表3—1—10 氯化物鍍鋅可能發生的故障和糾正方法

品級

牌號

化學成分(%)

Zn(min)

Pb(max)

Fe(max)

Cd(max)

Cu(max)

Total

0#

Zn-0

99.995

0.003

0.001

0.001

0.001

0.005

1#

Zn-1

99.99

0.005

0.003

0.002

0.001

0.01

2#

Zn-2

99.95

0.020

0.010

0.020

0.001

0.050

⑧ 誰能告訴一個工業電鍍鋅的鍍液配料隨便一個,還有對應的溫度,ph等條件

鹼性無氰電鍍鋅:氫氧化鈉110-150克/升、鋅8-13克/升、添加劑,溫度25-30度;氯化鉀鍍鋅:氯化鉀180-240克/升,氯化鋅35-60克/升,硼酸25-35克/升,添加劑,溫度25-30度,pH值5.2-5.6。供參考

⑨ 鉀鹽鍍鋅的鍍液的配製

1、稱取計量氯化鉀、氯化鋅倒入槽內,用60。C熱水加入槽內至槽容積1/2,攪拌至完全溶解。
2、將所需量工業級硼酸,用80。C熱水溶解完全後,加入(1)液中。
3、加入2g/L鋅粉,充分攪拌2小時後立即過濾,加入至規定容積的4/5。
4、將計量FZ-91A,經3~5倍水稀釋後,在不斷攪拌條件下,均勻地先後分別加入鍍液中,加水至規定刻度值,調PH值至工藝范圍,小電流處理4小時,試鍍合格後正式投產。
注意事項:掉入槽內鐵件應及時取出,若配合FK-411鉀鹽鍍鋅抗鐵劑,防止鐵離子污染效果更佳;每添加5~6次B型,插加一次A型效果更好。若鍍深孔復雜零件及釹鐵硼件滾鍍,應每添加5~6次A型,插加一次B型。消耗量(25。C時)<175ml/KA.H 。
鉀鹽鍍鋅也就是各位所說的酸鋅。在目前國內使用中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誤區:
1、光亮劑耐溫性越高越好
2、pH范圍越廣越好
3、使用中主要成份分開補加
其實不然。無論是何鍍種,都有一個最佳使用溫度范圍,筆者認為鍍鋅的最佳溫度范圍就是15~30攝氏度。
鍍鋅中使用的添加劑、光亮劑在溫度高時都不穩定,基本上溫度每提高10度,添加劑的消耗會提高1倍,主要是夾雜在鍍層中,無論是從經濟的角度還是從鍍層性能的角度,都不利。
再說pH范圍。在酸性鍍鋅中,鋅以簡單離子存在於鍍液中,pH的變化會改變其存在形式。在鉀鹽鍍鋅中,pH高於5.5時,鋅離子會以氧化物或氫氧化物形式析出,夾雜於鍍層中或沉積於鍍槽底部,影響槽液的使用和鍍層的性能。
鍍液中主要成份的缺失主要是工件的帶出,在主要成份補加時,最好是按配槽比例同時補加,既可保持槽液的穩定,又可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處理。

閱讀全文

與氯化鉀鍍鋅槽液溫度多少合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道亨鋼管桿設計系統怎麼用 瀏覽:414
鋁合金門窗哪個品牌好看 瀏覽:860
不銹鋼置物架大了怎麼辦 瀏覽:474
手腕取鋼板後多久能幹家務嗎 瀏覽:728
肩胛骨骨折鋼板多久能拆 瀏覽:808
焊接汽車配件用什麼機器人 瀏覽:382
怎麼使用洛鐵焊接小電阻 瀏覽:459
底板三層鋼板是什麼 瀏覽:957
沖壓拉伸鋼板用什麼材質 瀏覽:373
不銹鋼陽光房帶推拉窗怎麼算平方 瀏覽:722
大理石和不銹鋼的砧板哪個好 瀏覽:79
赤峰哪裡有鋼管公司 瀏覽:429
A3鋼和碳鋼哪個更好 瀏覽:819
如何去掉不銹鋼鍋上油膩 瀏覽:417
不銹鋼電梯用什麼擦乾凈 瀏覽:542
鉻鐵焊接的煙有什麼辦法去掉 瀏覽:14
8鋼管直徑是多少錢 瀏覽:774
怎麼將鋼筋彎成圓的 瀏覽:251
鐵合金羽毛球拍一般多少磅 瀏覽:129
彩鋼板一般多少平方一張 瀏覽: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