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鉀鹽鍍鋅的鍍液的配製
1、稱取計量氯化鉀、氯化鋅倒入槽內,用60。C熱水加入槽內至槽容積1/2,攪拌至完全溶解。
2、將所需量工業級硼酸,用80。C熱水溶解完全後,加入(1)液中。
3、加入2g/L鋅粉,充分攪拌2小時後立即過濾,加入至規定容積的4/5。
4、將計量FZ-91A,經3~5倍水稀釋後,在不斷攪拌條件下,均勻地先後分別加入鍍液中,加水至規定刻度值,調PH值至工藝范圍,小電流處理4小時,試鍍合格後正式投產。
注意事項:掉入槽內鐵件應及時取出,若配合FK-411鉀鹽鍍鋅抗鐵劑,防止鐵離子污染效果更佳;每添加5~6次B型,插加一次A型效果更好。若鍍深孔復雜零件及釹鐵硼件滾鍍,應每添加5~6次A型,插加一次B型。消耗量(25。C時)<175ml/KA.H 。
鉀鹽鍍鋅也就是各位所說的酸鋅。在目前國內使用中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誤區:
1、光亮劑耐溫性越高越好
2、pH范圍越廣越好
3、使用中主要成份分開補加
其實不然。無論是何鍍種,都有一個最佳使用溫度范圍,筆者認為鍍鋅的最佳溫度范圍就是15~30攝氏度。
鍍鋅中使用的添加劑、光亮劑在溫度高時都不穩定,基本上溫度每提高10度,添加劑的消耗會提高1倍,主要是夾雜在鍍層中,無論是從經濟的角度還是從鍍層性能的角度,都不利。
再說pH范圍。在酸性鍍鋅中,鋅以簡單離子存在於鍍液中,pH的變化會改變其存在形式。在鉀鹽鍍鋅中,pH高於5.5時,鋅離子會以氧化物或氫氧化物形式析出,夾雜於鍍層中或沉積於鍍槽底部,影響槽液的使用和鍍層的性能。
鍍液中主要成份的缺失主要是工件的帶出,在主要成份補加時,最好是按配槽比例同時補加,既可保持槽液的穩定,又可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處理。
㈡ 急急急!!!氯化鉀電鍍鋅 (滾鍍)表面起白點怎麼回事
鍛件還是鑄件?
鑄件、瑪鋼件這種現象多見,因為材質本身孔隙較多清洗不到位造成。
還有滾鍍件一般採用筐籃方式,清洗及鈍化時的抖動很重要,否則粘貼處會成膜不良。
後期乾燥最好採用90℃熱水——甩干——烘道的方式,鍍件堆在一起自然晾乾也會出現泛白現象。
鈍化液里加入醋酸鎳1—3g/L可以提高抗變色能力。
㈢ 氯化鉀滾鍍墊片表面有顆粒是怎麼回事求解決方法!不是毛刺!
墊片滾鍍鋅,鍍件在滾筒中翻滾分離效果不是很好,容易鍍件貼在桶的內壁造成表面顆粒。
如果專門鍍墊片可以選擇內壁帶棱的圓型滾筒,並適當提高滾筒轉速。
什麼件都鍍,適當提高滾筒轉速(不能太高,否則會對軟鍍層件稜角磨損嚴重,要根據桶徑選擇)
最好的解決辦法是與需要鍍鋅的不規則小零件混合滾鍍鋅,然後再一起鈍化。也可以加一些硬質絕緣的不規則填充料(硅質石渣,鈍角玻璃渣(珠)等)大小要適應,這時要減少裝載量並適當降低電流。
㈣ 氯化鉀鍍鋅滾鍍鍍層薄該如何解決
你的提問很不清楚。如果是鍍層薄,可以延長時間,如果是上鋅慢,可以提高鋅含量。
㈤ 使用鋅酸鹽鍍鋅光亮劑的生產時,如何有效避免掛具印現象的發生
我們在使用鋅酸鹽鍍鋅光亮劑的生產過程中,有時候工件鍍層會出現掛具印的現象,這可以從這3個方法來避免:
1、鍍鋅過程中移動掛具位置,或是移動工件在正反面。
2、及時將掛具掛鉤上的鍍鋅層退除干凈。
3、及時更換較細的掛具掛鉤。
㈥ 氯化鉀光亮鍍鋅滾鍍,出現滾桶孔眼明點子影,咋回事
這是由於光亮劑的配比失調造成的,而之所以會造成光亮劑的配比失調,是因為調pH時,加入鹽酸太快,導致組合光亮劑中某個成份大量析出而造成比例失調。這樣會造成高電流區(滾桶孔眼處)的極化作用太弱,鍍層就會易燒焦,出現明顯的點子影。
㈦ 請問各位大師氯化鉀滾鍍鋅,滾筒眼是如何產生的要如何預防怎麼解決具體情況是電鍍後鍍層光亮、但...
鋅含量偏低,提高鋅含量OK.
㈧ 鍍鋅板噴漆後絲網印字,結果印錯了,如何擦掉
用天那水或者汽車擦,如果實在擦不掉的話只有重新噴漆後再印一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