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方天神各是誰
上古諸神
(一)主神
1、盤古:天闢地神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谷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晴為天,陰濁為地。盤谷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利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古天地去九萬里。
2、女媧: 造人,婚姻
傳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洹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知者,黃土人也;貧賤凡庸者,洹人也。
3、伏羲: 教化世人
伏羲是中華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相傳伏羲的母親華胥氏外出,在雷澤中無意中看到一個特大的腳印,好奇的華胥用她的足跡丈量了大人的足跡,不知不覺感應受孕,懷胎十二年後,伏羲降生了。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說:「太昊帝庖犧氏,風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於成紀。」東晉王嘉《拾遺記》說:「春皇者,庖犧之別號。所都之國有華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繞神母,久而方滅,即覺有娠,歷十二年而生庖犧。」唐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說:「太暤包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
4、後土: 幽都的統治者
5、共工: 水神
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裔。《淮南子》記載: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6、祝融:火神,掌管夏天
重黎(簡稱黎),又稱祝誦,祝和。相傳帝嚳高辛氏時,他在有熊氏之虛(今鄭新)擔任火正之官,能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柔五穀材木,為民造福。帝嚳命曰祝融,後世尊為火神。
祝融氏是黃帝的後世子孫。《史記卷四十•楚世家》說:「 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
7、雷神:雷神
澤受孕中的那個雷神。
8、羲和:太陽女神 西方天帝帝俊的妻子。羲和國中有個女子名叫羲和,她生了十個太陽。「太陽之母」是關於她的傳說之一。「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經;大荒南經》
9、句芒:生命之神,木神,主管春天
10、蓐收:刑罰之神,人面虎爪。手裡拿了一把曲尺掌管秋天。
11、西王母:主管瘟疫刑罰的神(是司天之厲及五殘)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腔旦並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12、神農:主管農業,醫葯之神
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神農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為炎帝。繼女媧後為天下共主,傳說是農耕和醫葯的發明者,又創造五弦瑟,開始蠟祭和市場.自他以後中國進入農耕社會.
13、常羲:月亮女神
14、禹虢:海神和風神,掌管冬天
15 相柳:沼澤神
16 英招:園林神
17 長乘:沙漠神
18 冰夷:河神
(二)五方天帝
東方 木 天帝:伏羲(也有叫太皓的)輔神:九河神女華胥氏及屬神句芒
後為女媧所繼承。
南方 火 天帝:炎帝 輔神:火神祝融
本來炎帝是最高神,炎黃之戰後退到南方掌管一方。
西方 金 天帝:少昊 輔神:水神共工
本來應該是東方海外一個鳥國的國王,後來成了西方的天帝。
北方 水 天帝:顓頊 輔神:海神禺強(又名冬神玄冥)
黃帝的曾孫。
中央 土
天帝:黃帝 最高神。這才是真正的"天帝",統管四方。
黃帝時代的諸神
陸吾、英招、離珠、金甲神
蚩尤、風伯雨師、赤松子、力牧、神皇、風後、應龍、魃、誇父、大力神誇娥氏、
大庭氏、五龍氏
炎帝,又稱為神農氏
炎帝的女兒
女娃(後化身精衛鳥)
瑤姬,
還有一個小女兒,其名不可考,
少昊母為皇娥、長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顓頊的後代
四子:虐鬼、魍魎、送窮鬼、檮杌
後代:老童、太子長琴、黎、重、彭祖(孫)
帝俊
天上妻子:羲和、常羲
人間妻子(省略)
女丑、羿
鯀 妻:女喜。
堯 又名:放勛, 妻女皇;
舜 姓姚,名重華,妻娥皇,女英;
禹,父鯀,妻"女嬌",又名塗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三皇:
指天地人伍跡三皇,分別是伏羲、遲老神農與女媧。
五帝:
通常指 黃帝 | 顓頊 | 帝俊 | 堯 | 舜
1、堯
為嚳次妃陳豐氏女慶都所生,祁姓,名放勛,號陶唐,謚曰堯,史稱唐堯。
堯有聖德,有如天之涵養,如神之微妙,如日之光照臨天下。這位德化廣大的堯深受人們的愛戴。傳說堯曾設官掌管天地時令,觀測天象,制定歷法,敬授民時,諮詢四岳,用鯀治水,征伐苗民,推行公平的刑法。堯實行上述措施,使得萬邦和睦共處,友好交往,共同組成了中原部落大聯盟,出現了國家雛形。堯選擇舜為其繼任人,死後由舜繼位。這是戰國時期儒家學派推崇的禪讓。
2、舜
姓姚,名重華。堯帝的女婿,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使攝位三十年,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舜每五年巡天下一次,其餘時間讓各地君長到京城朝見.舜將天下分為十二州,以河道確定各州的邊界.舜在南巡中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3、禹
傳說在堯舜禹時代,洪水泛濫於中國,居民困苦不堪。堯命鯀去治水,鯀使用堵塞河道修築堤防的辦法,歷時九年以失敗而告終,鯀也被「殛之於羽山」。舜命禹去治水。禹總結其父鯀及前人治水的經驗教訓,改用疏導江河的辦法,鑿龍門、辟伊闕、疏九河……,終於取得了成功。大禹治水的傳說也廣泛流傳於世。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