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選擇合理的焊接順序
如何選擇合理的焊接順序:
焊接順序,簡單的說,可以糾正焊接變形,焊接的時候受應力作用焊件會變形,改變焊接順序和方向,可以使應力相互抵消。總的原則:一般先焊接變形較大的焊縫,再焊接變形較小的焊縫。對於較長的焊縫可以採用分段焊接,對稱焊接等選擇合適的焊接參數:如焊接電流,電弧電壓,焊接速度等等都可以一定程度地減少焊接變形。當然具體情況還得靈活運用。
⑵ 減少焊接應力考慮,拼焊下圖所示的鋼板時,應怎樣確定焊接順序試在圖中標出,並說明理由。
焊接應力是引起焊接接頭中產生各種焊接裂紋的重要因素,而焊後留在焊件內的殘余應力將會影響結構的使用壽命。所以,為了提高整個構件的焊接質量,必須採取措施控制和減小焊接殘余應力。
為減小焊接殘余應力,應採取下列工藝措施:
採用合理的焊接順序和方向
1焊接平面上的焊縫,要保證縱向焊縫和橫向焊縫(特別是橫向)能夠自由收縮。如焊對接焊縫,焊接方向要指向自由端。
2先焊橫向短焊縫,如圖所示。
⑶ 焊接儲罐壁板,時焊縫為什麼要先焊接縱縫後焊接環縫 還有焊接底板時為什麼要先焊接短焊縫後焊接長焊縫
焊接儲罐壁板,是不能先焊環縫的,根據的你描述,應該是大型儲罐,立式組對,那內么先焊環縫實容現起來很難,第一是環縫組對困難,第二是環縫的焊接會導致縱縫產生很嚴重的變形,從而影響到縱縫的組對與焊接,再者,先焊縱縫,縱縫可以自由收縮,對環縫也沒什麼影響,而先焊環縫,由於縱縫一端被固定,導致不能自由收縮,殘余應力和應力變形會大大增加。
先焊短焊縫是為了減小焊接變形,先焊長的短的就被固定,無法自由收縮,會導致變形量很大,最終會影響到地板與筒體的組對,甚至整體不合格(底板變形量規定在50以內),同樣,先焊短的對長焊縫沒什麼影響,而可以得到較好的焊接質量。
另外,如果焊縫較長,建議採用中間往兩邊分段退焊的方法進行焊接,可以將焊接變形控制到最低
⑷ 焊接儲罐壁板,時焊縫為什麼要先焊接縱縫後焊接環縫 還有焊接底板時為什麼要先焊接短焊縫後焊接長焊縫
暈啊~~~
焊接罐壁板不管是倒裝(自頂圈焊接到底圈的安裝方式)還是正裝(自底圈焊接到頂圈的安裝方式),都是一圈一圈的焊接的,必然先焊接縱焊縫,完成了一圈之後,然後再焊接其他圈得板子~
焊接底板時,對於過長的焊縫如果連接焊接會產生底板的熱收縮變形,一般先焊接短的,或者長焊縫採用兩邊先定位焊,然後在板子兩邊一段一段分邊焊接,一般不會一條焊縫一下都焊接完。這樣會造成板子變形~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⑸ 鋼制焊接常壓容器時,用橫向焊縫還是縱向焊縫好為什麼
應該用:縱向的焊縫,因為縱向焊縫可以利用圓來緩沖焊縫,而橫向就直接受力焊縫;
⑹ 金屬儲罐縱向焊縫焊接活口是什麼意思
縱向焊縫指沿著構件長度方向的焊縫。沿著構件長度方向的焊縫就是縱向焊縫。活口即坡口,是主要為了焊接工件,保證焊接度,普通情況下用機加工方法加工出的型面。
要求不高時也可以氣割(如果是一類焊縫,需超聲波探傷的,則只能用機加工方法),但需清除氧化渣,根據需要,有K型坡口,V型坡口,U型坡口等,但大多要求保留一定的鈍邊。
金屬儲罐的焊接——罐底焊接順序與工藝措施
1、焊接原則。
採用收縮變形最小的焊接工藝及焊接順序,壓力容器焊接同時進行焊接試板製作。
2、罐底焊接。
中幅板焊縫:先焊罐底邊緣板靠邊緣的300mm處對接焊縫,接著焊壁板與罐底相連的角焊縫,再焊剩餘邊緣板對接焊縫,最後焊收縮縫(邊緣板與中幅板之間)。
3、焊接順序與焊接變形控制措施。
中幅板焊接:焊條電弧焊可用在搭接焊接接頭上。短焊縫先焊,長焊縫後焊。分段退焊或跳焊法適用於初層焊道。
邊緣板焊接:焊工均勻分布、對稱施焊這種方法適用於對接焊縫的初層焊;分段退焊或跳焊法適用罐壁與罐底焊接:由數對焊工均勻對稱分布,從罐內、外沿同一方向進行分段角焊。對於初層焊道採用分段退焊或跳焊法。
(6)為什麼先焊接縱向焊縫擴展閱讀:
金屬儲罐的檢查與驗收
焊接的殘余應力和變形影響金屬儲罐的承載能力和製造精度。為降低焊接應力和殘余變形,應從焊接方法、焊接工藝及裝配程序等多個方面來考慮並採取有效的措施。按照安全性、經濟性、先進性和適用性的原則。
由經驗豐富的焊接質量工程師進行焊接工藝評定,再由資質合格有效的焊接人員根據評定合格的焊接工藝操作書施焊。對人、機、料、法、環復合因素進行單項和綜合檢查,形成焊前、焊中和焊後檢查。
1、焊前檢查
焊前檢查包括但不局限於如下五點:
(1)焊工資格與實際焊接相匹配並在有效期內。特別強調焊工操作證有效期內中斷焊接工作達6個月,需重新進行焊工的資格考試;
(2)焊機型號、電源極性符合工藝要求,焊距、電纜、氣管和輔助工具、安全防護配備齊全。
(3)母材、焊條、焊劑、保護氣體、電極符合國家標准;
(4)焊接結構設計、技術文件和工藝要求設計合理、齊全、清晰,易於施焊、便於指導,保證質量,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施焊前應進行焊接工藝試驗;
(5)在環境惡劣的焊接場所應採取可靠防護措施。
2、焊中檢查
(1)焊接過程中應執行焊接工藝相關要求,包括焊接方法、材料性能、規范要求、施焊順序、變形及溫度控制;
(2)多層焊層間如果存在裂紋、氣泡、夾渣等缺陷,缺陷清除如何;
(3)焊接電源、送絲(行走)機構、滾輪架、焊劑托架、冷卻裝置等焊接設備是否正常運行。
3、焊後檢查
1)外觀檢查。
a、低倍放大鏡或肉眼觀察表面缺陷:咬邊、夾渣、氣孔、裂紋等;
b、焊接檢驗尺檢查:焊縫余高、焊瘤、凹陷、錯口等;
c、檢查焊件變形程度。
2)灌水試驗。灌水試驗檢驗焊件的嚴密性和泄漏性。利用潔凈淡溫水試驗(≥5℃)(對於不銹鋼罐,對水的要求更高,水中氯離子含量≤25PPM)。在試驗中應在罐壁下部每隔大約10m觀測基礎沉降(觀測點數宜為4的倍數)。若發生不符合設計文件的沉降,應暫停充水,待處理後可進行下一步試驗。
⑺ 請問焊縫的合理焊接順序是什麼
焊接順序,注意以下原則:
結構對稱時,採用對稱焊法;焊縫多比較集中時,採用跳內焊法分容散受熱避免集中受熱。
長焊縫大於1米焊縫,採用分段退焊等;對組合件,先部件組焊矯正合格後,再整體拼裝;
結構不對稱時,先焊焊縫少的一側。
先焊收縮量較大的焊縫,使焊縫能較自由地收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焊接應力。
先焊工作時受力較大的焊縫,使內應力合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