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炭對鋼材的影響
碳是鋼鐵材料的主要合金元素,因此鋼鐵材料也可以稱為鐵碳合金。碳在鋼專材中的主要作用是:屬
1.形成固溶體組織,提高鋼的強度,如鐵素體、奧氏體組織,都溶解有碳元素;
2.形成碳化物組織,可提高鋼的硬度及耐磨性。如滲碳體,即Fe3C,就是碳化物組織。
因此,碳在鋼材中,含碳量越高,鋼的強度、硬度就越高,但塑性、韌性也會隨之降低;反之,含碳量越低,鋼的塑性、韌性越高,其強度、硬度也會隨之降低。
因此,含碳量的高低決定了鋼材的用途:低碳鋼(含碳量<0.25%),一般用作型材及沖壓材料;中碳鋼(含碳量<0.6%),一般用作機械零件;高碳鋼(含碳量>0.7%),一般用作工具、刀具及模具等。
B. 分析含碳量對碳鋼性能(硬度)的影響,並闡述硬度變化的原因
碳鋼的含碳量對硬度的影響較大,碳量越高硬度越大。
碳含量低時(0.8%以下),組織為鐵素內體+珠光體容,珠光體的含量隨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0.8時為珠光體,大於0.8為珠光體+碳化物。由於鐵素體的硬度很低,碳化物的硬度很高,珠光體介於二者之間,據此可以想像出碳量越高硬度越大。
C. 鋼中的主要有害元素有哪些它們造成危害的原因是什麼
鋼中的主要有害元素有:硫、磷、氮、氧
硫多數以FeS的形式存在於鋼中,它是一種強度較專低和性質較屬脆的夾雜物,受力時容易中,降低鋼的強度和疲勞強度,同時硫對熱加工和焊接很不利,且偏析嚴重;
磷多數溶於鐵素體中形成固溶體,磷雖能提高鋼的強度和耐腐蝕性能,但顯著提高了脆性轉變溫度,增大了鋼的冷脆性,並降低可焊性,且偏析嚴重;
氮也溶入素體中形成固溶體,能提高鋼的強度和硬度,但顯著降低了鋼的塑性和韌性,增大鋼的敏感性和冷脆性;
氧多數以FeO形式存在於非金屬夾雜物中,它是一種硬脆的物質,會使鋼的塑性、韌性和疲勞強度顯著降低,並增大時效敏感性。
D. 退火為什麼能降低高碳鋼的硬度
樓主想問的是比正火硬度降低吧,因為退火冷卻速度慢,得到組織相對正火片層更粗,得到是平衡組織,所以能降低硬度。但如果用完全退火也容易產生網狀滲碳體,一般高碳鋼用球化退火。
E. 如何把45鋼的硬度降低到30
45號鋼淬火後的高溫回火,加熱溫度通常為560~600℃,硬度要求為HRC22~34。
45#是鋼的牌號是一種優質碳素結構鋼,對應日標S45C, 美標: 1045,德標 C45。其特徵是相比普通A3鋼,具有更高的強度,抗變形能力。
化學成分元素比例(%):
碳C:0.42~0.50;
鉻Cr:≤0.25;
錳Mn:0.50~0.80;
鎳Ni:≤0.25;
磷P:≤0.035;
硫S:≤0.035;
硅Si:0.17~0.37
機械性能
編輯 語音
σb\Mpa:≥600
σs\Mpa:≥355
δ5\%:≥16
ψ\%:≥40
硬度\HB:≤197
GB/T699-1999標准規定的45鋼推薦熱處理制度為850℃正火、840℃淬火、600℃回火,達到的性能為屈服強度≥355MPa
GB/T699-1999標准規定45鋼抗拉強度為600MPa,屈服強度為355MPa,伸長率為16%,斷面收縮率為40%調制處理硬度規格尺寸
45#(號)鋼和40Cr鋼調質的熱處理工藝
調質是淬火加高溫回火的雙重熱處理,其目的是使工件具有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調質鋼有碳素調質鋼和合金調質鋼二大類,不管是碳鋼還是合金鋼,其含碳量控制比較嚴格。如果含碳量過高,調質後工件的強度雖高,但韌性不夠,如含碳量過低,韌性提高而強度不足。為使調質件得到好的綜合性能,一般含碳量控制在0.30~0.50%。
調質淬火時,要求工件整個截面淬透,使工件得到以細針狀淬火馬氏體為主的顯微組織。通過高溫回火,得到以均勻回火索氏體為主的顯微組織。小型工廠不可能每爐搞金相分析,一般只作硬度測試,這就是說,淬火後的硬度必須達到該材料的淬火硬度,回火後硬度按圖要求來檢查。
工件調質處理的操作,必須嚴格按工藝文件執行,我們只是對操作過程中如何實施工藝提些看法。
1、 45號鋼的調質
45號鋼是中碳結構鋼,冷熱加工性能都不錯,機械性能較好,且價格低、來源廣,所以應用廣泛。它的最大弱點是淬透性低,截面尺寸大和要求比較高的工件不宜採用。
45號鋼淬火溫度在A3+(30~50) ℃,在實際操作中,一般是取上限的。偏高的淬火溫度可以使工件加熱速度加快,表面氧化減少,且能提高工效。為使工件的奧氏體均勻化,就需要足夠的保溫時間。如果實際裝爐量大,就需適當延長保溫時間。不然,可能會出現因加熱不均勻造成硬度不足的現象。但保溫時間過長,也會也出現晶粒粗大,氧化脫碳嚴重的弊病,影響淬火質量。我們認為,如裝爐量大於工藝文件的規定,加熱保溫時間需延長1/5。
因為45號鋼淬透性低,故應採用冷卻速度大的10%鹽水溶液。工件入水後,應該淬透,但不是冷透,如果工件在鹽水中冷透,就有可能使工件開裂,這是因為當工件冷卻到180℃左右時,奧氏體迅速轉變為馬氏體造成過大的組織應力所致。因此,當淬火工件快冷到該溫度區域,就應採取緩冷的方法。由於出水溫度難以掌握,須憑經驗操作,當水中的工件抖動停止,即可出水空冷(如能油冷更好)。另外,工件入水宜動不宜靜,應按照工件的幾何形狀,作規則運動。靜止的冷卻介質加上靜止的工件,導致硬度不均勻,應力不均勻而使工件變形大,甚至開裂。
45號鋼調質件淬火後的硬度應該達到HRC56~59,截面大的可能性低些,但不能低於HRC48,不然,就說明工件未得到完全淬火,組織中可能出現索氏體甚至鐵素體組織,這種組織通過回火,仍然保留在基體中,達不到調質的目的。
45號鋼淬火後的高溫回火,加熱溫度通常為560~600℃,硬度要求為HRC22~34。因為調質的目的是得到綜合機械性能,所以硬度范圍比較寬。但圖紙有硬度要求的,就要按圖紙要求調整回火溫度,以保證硬度。如有些軸類零件要求強度高,硬度要求就高;而有些齒輪、帶鍵槽的軸類零件,因調質後還要進行銑、插加工,硬度要求就低些。關於回火保溫時間,視硬度要求和工件大小而定,我們認為,回火後的硬度取決於回火溫度,與回火時間關系不大,但必須回透,一般工件回火保溫時間總在一小時以上。
F. 請問使鋼材所有性能都下降的元素是什麼
鋼材的質量及性能是根據需要而確定的,不同的需要,要有不同的元素含量。
(1)碳:含碳量越高,剛的硬度就越高,但是它的可塑性和韌性就越差。
(2)硫:是鋼中的有害雜物,含硫較高的鋼在高溫進行壓力加工時,容易脆裂,通常叫作熱脆性。
(3)磷:能使鋼的可塑性及韌性明顯下降,特別的在低溫下更為嚴重,這種現象叫作冷脆性.在優質鋼中,硫和磷要嚴格控制.但從另方面看,在低碳鋼中含有較高的硫和磷,能使其切削易斷,對改善鋼的可切削性是有利的。
(4)錳:能提高鋼的強度,能消弱和消除硫的不良影響,並能提高鋼的淬透性,含錳量很高的高合金鋼(高錳鋼)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其它的物理性能。
(5)硅:它可以提高鋼的硬度,但是可塑性和韌性下降,電工用的鋼中含有一定量的硅,能改善軟磁性能。
(6)鎢:能提高鋼的紅硬性和熱強性,並能提高鋼的耐磨性。
(7)鉻:能提高鋼的淬透性和耐磨性,能改善鋼的抗腐蝕能力和抗氧化作用。
(8)釩:能細化鋼的晶粒組織,提高鋼的強度,韌性和耐磨性.當它在高溫熔入奧氏體時,可增加鋼的淬透性;反之,當它在碳化物形態存在時,就會降低它的淬透性。
(9)鉬:可明顯的提高鋼的淬透性和熱強性,防止回火脆性,提高剩磁和嬌頑力。
(10)鈦:能細化鋼的晶粒組織,從而提高鋼的強度和韌性.在不銹鋼中,鈦能消除或減輕鋼的晶間腐蝕現象。
(11)鎳:能提高鋼的強度和韌性,提高淬透性.含量高時,可顯著改變鋼和合金的一些物理性能,提高鋼的抗腐蝕能力。
(12)硼:當鋼中含有微量的(0.001-0.005%)硼時,鋼的淬透性可以成倍的提高。
(13)鋁:能細化鋼的晶粒組織,阻抑低碳鋼的時效.提高鋼在低溫下的韌性,還能提高鋼的抗氧化性,提高鋼的耐磨性和疲勞強度等。
(14)銅:它的突出作用是改善普通低合金鋼的抗大氣腐蝕性能,特別是和磷配合使用時更為明顯。
G. 退火為什麼能降低高碳鋼的硬度
鋼在加熱形成了奧氏體,根據目的的不同,自高溫緩慢地或快速地冷卻A1以下的溫度版,使之發生轉變。奧氏體在權A1以下不同的溫度轉變時,其轉變產物是不相同的,性能也有很大的差異。
緩慢的冷卻得到是一層滲碳體一層鐵素體的混合物——珠光體;而快速冷卻得到的是馬氏體,而奧氏體是沒有硬度的,而馬氏體是有硬度的。熱處理的淬火得到的就是馬氏體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