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資管計劃採取券商結算模式和託管行結算模式的區別是什麼
證券公司進行的資金結算為證券公司的結算,結算過程在開立的證券公司賬戶中進行。基本路徑是從資本賬戶到證券公司再到中登。在交易後的下一步中,將扣除賬戶中相應部分的資金。中登和證券公司將在晚上進行清算,資金將在第二天結算。顧名思義,託管結算是移交給託管銀行的資金結算方式。託管銀行是結算參與方,將與中登進行結算。結算的基本路徑是從託管賬戶到託管銀行,最後到中登。交易完成後,託管賬戶中的資金不會立即減少。託管銀行進行相應的資金結算後,第二天從託管賬戶賬戶中扣除資金。
在託管模式下,我們主要依靠中登發送的數據進行檢查。因此,從便利性的角度來看,模式無疑更方便檢查資本賬戶余額、交易成本、清算金額,甚至股息和股息稅。託管結算模式在不開立資本賬戶和清算的情況下單獨租用席位,在服務方面不如模式。但從實際工作來看,各證券公司的背景業務水平參差不齊,但證券公司模式下產品估值所需的數據和報表必須從證券公司獲取。如果證券公司的背景效率較低,很容易影響會計的效率。
『貳』 資管計劃對投資顧問方有什麼資格要求
由於作為第三方的投資顧問機構需要為資管計劃提供投資建議、資產配置、投資策略和研究咨詢等專業服務,輔助管理人作出投資決策。所以資管的管理人是需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對投資顧問機構的資質條件、信用狀況、投資管理能力、風險管理水平等進行審查。
『叄』 保險資管第三方業務
伴隨著保險資管業務的快速發展,行業蘊含的風險逐漸累積,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亟待引起行業和監管者的高度關注。第三方業務的風險逐步顯現
目前保險資管公司合作的第三方機構除了保險機構外,還有部分為保險業外機構,合作的業務領域涵蓋保險資管產品、債權類產品以及類似私募的投資顧問業務。為了賺取管理費收入,一些保險資管公司對業務優劣缺乏取捨,對合作機構缺乏合作標准,沒有對第三方業務的風險引起足夠警惕。
管理能力缺乏競爭力盡管保險資管「跨界」競爭已成為資管業新常態,但與信託、券商資管等相比,保險資管產品存在基礎資產投資范圍較狹窄、行業集中度較高、缺乏交易流通機制等「先天局限」,加之相應的管理經驗、技術和手段欠缺,管理團隊基礎不扎實,保險資管公司只能單純依靠委託人的購買力而缺乏自身項目深挖能力和主動營銷能力,在大資管時代的競爭中缺乏明顯優勢。
產品開發能力比較欠缺。目前,壽險業已進入了艱難的轉型期,傳統保障型保險產品的保費增長面臨多重製約因素。保險資管的傳統資金來源增長受限,而投資在具有理財性質的分紅保險產品上的資金被銀行理財、互聯網理財、基金、信託、私人銀行產品等嚴重分流。
保險資管沒有圍繞客戶需求擴展創新產品設計,如引入分級產品等內外部增信方式,使用包括遠期、期貨、期權及互換中的一種或多種衍生產品進行風險對沖等不同方式。產品線還沒有向更低風險預期收益和更高風險預期收益的方向延伸,沒有實現風險收益特徵從低到高的產品線布局。
依法合規經營意識仍然欠缺。一些公司對保險資管的監管要求執行不到位,資金運用違規問題如投資產品指標不合規或信用評級不達要求、操作不規范、銀行存款和另類投資領域不合規等現象有所抬頭,個別公司投資非信託公司自主管理的通道業務形成較大風險。由於保險資金運用體量較大,且問題多集中於非公開產品領域,一旦發生投資損失可能給所在公司帶來災難性後果。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