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換熱器管子與管板密封焊+強度脹,實際操作時是先焊後脹還是先脹後焊,請大神指點。
這個目前沒有統一的規定,工程上,先脹後焊,在焊接前應將油污清洗干凈,如果先焊後脹,應對管端的脹接位置做一限定,一般控制離管板表面15mm以上范圍內不進行脹接;
先脹後焊,保證密封性能提供足夠的抗拉強度,焊接進一步保證密封;
先焊後脹,強度焊保證密封,提供抗拉輕度,貼脹消除管子和管孔的間隙,保證密封;
㈡ 鍋爐煙管為什麼先脹後焊
這是工藝的要求,而且在在脹接時管口處要求有一個小角度的搬邊,只所以採用這個方法主要是它消除了管與容器(如汽包)壁間的間隙。這個間隙存在,在管子工作時發生抖動所產生的應力,會集中在管子焊口的熱影響區上,在這種意義上說增加了焊口的強度,另一個它起到一個焊前管子與孔之間的定位作用,
只於管板反變形的方法視情況而定,如間斷焊,既不採用連續焊,焊一段停下來擊打剛焊過的焊口消除應力,還有預熱等等,
㈢ 經常在圖紙上看到換熱管與管板強度焊
GBl5l—l999標准中規定,強度脹接適用於設計壓力~<4MPa、設計溫度≤300℃、無劇烈振動、無過大溫度變化及無應力腐蝕的場合;強度焊接適用於振動較小和無間隙腐蝕的場合;脹、焊並用適用於密封性能較高、承受振動或疲勞載荷、有間隙腐蝕、採用復合管板的場合。由此可見,單純脹接或強度焊接的連接方式使用條件是有限制的。脹、焊並用結構由於能有效地阻尼管束振動對焊口的損傷,避免間隙腐蝕,並且有比單純脹接或強度焊具有更高的強度和密封性,因而得到廣泛採用。目前對常規的換熱管通常採用「貼脹+強度焊」的模式;而重要的或使用條件苛刻的換熱器則要求採用「強度脹+密封焊」的模式。脹、焊並用結構按脹接與焊接在工序中的先後次序可分為先脹後焊和先焊後脹兩種。 1 先脹後焊 管子與管板脹接後,在管端應留有15ram長的未脹管腔,以避免脹接應力與焊接應力的迭加,減少焊接應力對脹接的影響,15ram的未脹管段與管板孔之間存在一個間隙(見圖1)。在焊接時,由於高溫熔化金屬的影響,間隙內氣體被加熱而急劇膨脹。據國外資料介紹,間隙腔內壓力在焊接收口時可達到200~300MPa的超高壓狀態。間隙腔的高溫高壓氣體在外泄時對強度脹的密封性能造成致命的損傷,且焊縫收口處亦將留下肉眼難以覺察的針孔。目前通常採用的機械脹接,由於對焊接裂紋、氣孔等敏感性很強的潤滑油滲透進入了這些間隙,焊接時產生缺陷的現象就更加嚴重。這些滲透進入間隙的油污很難清除干凈,所以採用先脹後焊工藝,不宜採用機械脹的方式。由於貼脹是不耐壓的,但可以消除管子與管板管孔的間隙,所以能有效的阻尼管束振動到管口的焊接部位。但是採用常規手工或機械控制的機械脹接無法達到均勻的貼脹要求,而採用由電腦控制脹接壓力的液袋式脹管機脹接時可方便、均勻地實現貼脹要求。採用液袋式脹管機脹接時,為了使脹接結果達到理想效果,脹接前管子與管板孔的尺寸配合在設計製造上必須符合較為嚴格的要求。只有這樣對於常規設計的「貼脹+強度焊」可採用先脹後焊的方式,而對特殊設計的「強度脹+強度焊」則可採用先貼脹,再強度焊,最後強度脹的方法。 2 先焊後脹 在製造過程中,一台換熱器中有相當數量的換熱管,其外徑與管板管孔孔徑之間存在著較大的間隙,且每根換熱管其外徑與管板管孔間隙沿軸向是不均勻的(見圖2)。當焊接完成後脹接時,管子中心線必須與管板管孔中心線相重合。當間隙很小時,上端15mm的未脹管段將可以減輕脹接變形對焊接的影響。當間隙較大時,由於管子的剛性較大,過大的脹接變形將越過15mm未脹區的緩沖而對焊接接頭產生損傷,甚至造成焊口脫焊。所以對於先焊後脹工藝,控制管子與管板孔的精度及其配合為首要的問題。當管子與管板腔的間隙小到一定值後,脹接過程將不至於損傷到焊接接頭的質量。有關資料顯示,管口的焊接接頭承受軸向力的能力是相當大的,即使是密封焊,焊接接頭在做靜態拉脫試驗時,管子拉斷了,焊口將不會拉脫。然而焊口承受切向剪力的能力相對較差,所以強度焊後,由於控制達不到要求,可能造成過脹失效或脹接對焊接接頭的損傷。 3 合理的製造工藝 3.1 管子與管孔的公差控制 (1)換熱管在采購換熱管時要求每台換熱器所使用的換熱管在冷拔加工時應採用同一坯料(爐批次)的原料,並在同一台經校驗試驗合格的拉管機上生產,這樣才能保證每根換熱管具有相同的材質、規格與精度。換熱管外徑的均勻一致能保證管子與管板管孔的間隙,內徑的均勻一致能保證與液袋式脹管機脹頭的匹配性,從而延長脹頭的使用壽命。一般管子與管板管孑L間隙要求控制在(O.3±O.05)mm范圍內,而液袋式脹管機脹頭外徑與管子內徑的公差也應控制在(O.3±0.05)ram范圍內。 (2)管板 為使換熱器管板管孔與管子外徑在同一公差范圍內,首先必須根據到貨換熱管外徑的實際精度尺寸決定管板管孔的加工精度,如上所述,管板管孔與已到貨換熱管實際均勻外徑間隙仍應控制在(O.3±0.05)EITI范圍內。 3.2 換熱管與管板的加工及驗收 (1)換熱管 ①按要求采購進廠的換熱管人庫前應按相關標准逐項驗收,精確測量內、外徑及其公差范圍。 ②換熱管穿管前按實際測量殼程長度一次性切好換熱管,避免穿管後用腳向砂輪機修磨。當採用砂輪機修磨時,砂輪磨粒易濺人管子與管板管孔的間隙中,硅酸鹽磨粒在焊接時將會產生夾渣,給焊接接頭造成隱患。 ③換熱管穿管前脹接范圍內管區應進行除銹處理,管端除去內外毛刺,這對採用液袋式脹頭時尤為重要。 (2)管板 ①管板應是合格的鍛件,內部材質應均勻,脹接面上無影響脹接質量的缺陷。對於裝置中關鍵的換熱器,盡量採用高級別鍛件,鍛件除按相關標准驗收後,應做超聲波復查。 ②管板與折流板上管孔加工必須保證同軸度。採用同一塊模板鑽孔,確保每根換熱管所通過的管板與折流板上的管孔在同一中心線上,否則將使穿管發生很大的困難。 ③管板的鑽削加工粗糙度、管板的管橋寬度均按GB151—1999 I級要求驗收。 ④管孔精度以自製的通規和止規來檢驗,並作記錄。如要求鑽孔 (25.4±0.05)mm,即選25.45mm為止規, 25.3mm為通規,可以逐孔檢查,對於超差孔應作出標記,以便採取特殊措施予以彌補。 ⑤如為強度脹,脹槽深度應確保(O.5±O.05)InlTl范圍。對於液袋式脹接的方式,根據目前科研試驗的結果,建議槽寬為8mm,槽間距為8mm,通常採用雙槽結構。 ⑥脹接前應嚴格清潔管孔,除去槽邊毛刺,不允許有影響脹接緊密性的雜質存在。 3.3 管子與管板的連接 (1)脹接 推薦採用液袋式液壓脹接方式,以保證脹接緊密程度均勻一致。因為液袋式脹管機其脹接壓力是由人工設定,電腦控制操作的,精度較高 如+25×2.5的碳鋼換熱管其貼脹壓力通常為1 10—120MPa,強度脹壓力為170—180MPa。當採用特殊規格換熱管時可以先理論計算,然後通過模擬試驗,確認其貼脹及強度脹的適宜液壓范圍,以保證脹接連接的可靠性。 (2)焊接 一般採用填絲氬弧焊。焊縫高度H確保不小於管壁厚度的1.4倍。採用雙層氬弧焊,且第二層焊道起弧處至少要偏離第一層焊道起弧點15。,以消除第一層焊道中特別是起弧和收弧點處可能產生的缺陷。 (3)連接方式 圖紙設計為「貼脹+強度焊」時,可採用如下兩種方式: ①貼脹(盛水試漏);強度焊(水壓試驗)。 ②強度焊(壓力試驗);貼脹(水壓試驗)。當管板孔超標時,應先貼脹,再焊接,以免脹接時影響焊縫質量。圖紙設計為「強度脹+密封焊」時,建議採用如下方式: 貼脹(盛水試漏);密封焊(壓力試驗);強度脹(水壓試驗)。 4 結 語 國產換熱器由於基本材料、加工精度及加工工藝方法均未達到優化組合,導致換熱器使用壽命的相對降低。目前已大量使用的脹焊並用結構的換熱器,結合我國的國情,通過一系列的質量控制措施,完全可以製造出高質量、壽命長、用戶滿意的換熱器。
㈣ 熱交換器在什麼情況下管板與換熱管直接的連接應脹焊
列管式換熱器製作或檢修時,換熱管與管板的連接方式:
1、銅管換熱管與鋼制管板的連接使用脹管的方法,脹管後不用焊接;
2、鋼制換熱管或不銹鋼換熱管與管板連接,一般直接焊接,焊後不用脹管。
㈤ 換熱管與管板連接可以採用「強度焊+強度脹」嗎
強度來焊+強度脹的型式當然自能用,多用於復合管板。參照技術問答,強度焊+強度脹1、必須採用的條件:
要求高的密封性能,要求承受劇烈振動,有疲勞、交變載荷,用復合管板時;2、適用范圍:Pd不大於35MPa,無嚴重應力腐蝕;3、不適用:有間隙腐蝕
㈥ 換熱管焊前脹還是焊後脹我單位換熱管原先是焊前脹,因
各有優缺點,具體如下: 1、先脹後焊:在施焊錢先脹管,可以提高焊縫的抗疲勞性能,因脹管後使緊貼於管板孔壁上,可以防止在焊接時產生裂紋。但是在脹管時由於使用了潤滑油而進入接頭的縫隙中,這些殘留的油污的存在及間隙中空氣受熱膨脹而氣化,在焊接過程中由於高溫的作用而生成氣體,從焊面逸出,致使焊縫產生氣孔,嚴重影響焊縫質量,所以在焊接前必須將這些殘留油污清洗掉。 2、先焊後賬:採用先焊後賬可消除上述現象,但採用先焊後賬後可能在脹接時使焊縫開裂。為防止這一現象的產生,除在脹接時仔細進行操作得當外,在管段,即第一條槽離管板表面的距離要考慮德大一些,約23mm,在離管板表面15mm的范圍內不進行脹接,以避免脹管時損壞焊縫,先脹後焊的有點在於不需要清洗脹管後殘留的油污,但是對焊後脹管時的脹管位置要求較高,必須保證15mm的范圍內不進行脹接,否則容易損壞焊縫。
㈦ 雙相不銹鋼管子焊接為什麼用脹接
脹接減小了管外徑和管板孔的間隙,一方面防止介質在該死角區干蒸發形成高濃度,即使是雙相鋼,也不希望這種情況出現。第二方面,減少了振動。第三、增加了密封的可靠性。第四,增加了管子的拉脫力,減小了焊縫的應力。
㈧ 目前國內多採用的脹接方法有哪些
目前國內多採用的脹接方法有光孔脹接、翻邊脹接、開槽脹接和脹接加端面焊等。
1、光孔脹接,一般用於工作壓力小於0. 6MPa、溫度低於300℃、脹接長度小於20mm的場合。
2、翻邊脹接,即管子脹緊後,將管端扳成喇叭形或翻打成半圓形,以提高接頭的連接強度。
3、開槽脹接,是在管板孔內開環形槽,使管子脹接時能鑲嵌到槽中,以提高抗拉脫力,一般用於溫度低於300℃、工作壓力小於3. 9MPa的場合。
4、脹接加端面焊有先脹後焊和先焊後脹兩種。先脹後焊又稱強度脹+密封焊,影響焊縫質量,用於壓力較高、管板較厚的場合。先焊後脹又稱強度焊十貼脹,焊縫質量不受脹接影響,且管子與管板的同軸度較好,脹接精度高,用於壓力較低、鋼板較薄的場合。
工作過程
其工作過程是將脹管器插入管子頭,使管子頭發生塑性變形,直至完全貼合在管板上,並使管板孔壁周圍發生變形,然後拔出脹管器。由於管子發生的是塑性變形,而管板仍然處在彈性變形狀態,擴大後的管徑不能縮小,而管板孔壁則要彈性恢復而使孔徑變小(復原),這樣就使管子與管板緊緊地連接在一起了。
利用管端與管板孔溝槽間的變形來達到緊固和密封的連接方法。用外力使管子端部發生塑性變形,將管子與管板連接在一起,又叫脹管,多採用脹管器脹接。
㈨ 管板與管子脹焊連接哪種好強度脹密封焊強度焊貼脹
根據換熱器使用條件、加工條件的不同,基本可分為脹接、焊接、脹焊並用三大內類。容
其中脹接又可分為:機械脹管、液壓脹管、液袋脹管、橡膠脹管、爆炸脹管、脈沖脹管、粘脹等。
焊接分為:普通焊接、內孔焊接、高頻焊接、摩擦焊接、釺焊和爆炸焊接。
脹焊並用分為:強度焊+貼脹、強度焊+強度脹、強度脹+密封焊、強度脹+貼脹+密封焊、強度焊+強度脹+貼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