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滲碳體含碳量低,熱處理用低溫回火
不知道是不是要的做處理工藝路線如果是對於一個零件的熱處理工藝路線的話,順序應該是這樣的1、退火,目的是均勻組織,消除軋鋼過程中的缺陷2、正火,目的是均勻和細化組織,為下一步熱處理做好准備3、滲碳,目的是提高工件表面材料的含碳量,以便在後續淬火工序中得到高的表面硬度,同時保持芯部韌性。4、淬火,目的是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以大幅提高鋼的剛性、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5、回火,目的用於減小或消除淬火鋼件中的內應力,或者降低其硬度和強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韌性。淬火和回火通常會組合使用,經過這樣的組合,才可以獲得所需的力學性能。需要指出的是退火和正火一般只需要其一就行了,尤其是對於大的工件,也可以用正火來代替淬火加回火組合,基本能達到一樣的效果。因為問題把熱處理所需要的四把火全列出了,所以,就考慮按低碳鋼的滲碳工藝來做以上的步驟。
⑵ 什麼是回火回火的目的是什麼
有時候對於大型鑄件、鍛件進行正火處理之後也採用相似的工藝處理叫做回火。
降低脆性,權消除或減少內應力,鋼件淬火後存在很大內應力和脆性,如不及時回火往往會使鋼件發生變形甚至開裂。
獲得工件所要求的機械性能,工件經淬火後硬度高而脆性大,為了滿足各種工件的不同性能的要求,可以通過適當回火的配合來調整硬度,減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韌性、塑性。
穩定工件尺寸
對於退火難以軟化的某些合金鋼,在淬火(或正火)後常採用高溫回火,使鋼中碳化物適當聚集,將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
將經過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熱到低於下臨界溫度Ac1(加熱時珠光體向奧氏體轉變的開始溫度)的適當溫度,保溫一段時間後在空氣或水、油等介質中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或將淬火後的合金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若干時間,然後緩慢或快速冷卻。一般用於減小或消除淬火鋼件中的內應力,或者降低其硬度和強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韌性。淬火後的工件應及時回火,通過淬火和回火的相配合,才可以獲得所需的力學性能。
⑶ 球化退火、淬火及低溫回火的目的什麼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某一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強度、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
退火
:將金屬緩慢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持足夠時間,然後以適宜速度冷卻(通常是緩慢冷卻,有時是控製冷卻)的一種金屬熱處理工藝。目的是使經過鑄造、鍛軋、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軟化,改善塑性和韌性,使化學成分均勻化,去除殘余應力,或得到預期的物理性能。退火工藝隨目的之不同而有多種,如重結晶退火、等溫退火、均勻化退火、球化退火、去除應力退火、再結晶退火,以及穩定化退火、磁場退火等等。
回火又稱配火。將經過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熱到低於下臨界溫度的適當溫度,保溫一段時間後在空氣或水、油等介質中冷卻的金屬熱處理。或將淬火後的合金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若干時間,然後緩慢或快速冷卻。目的:一般用以減低或消除淬火鋼件中的內應力,或降低其硬度和強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韌性。根據不同的要求可採用低溫回火、中溫回火或高溫回火。通常隨著回火溫度的升高,硬度和強度降低,延性或韌性逐漸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