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管樁接樁規范
預應力管樁一般分:pc樁(預應力管樁)和phc樁(高強預應力管樁)
直徑分:300、400、500、550、600等規格
按抗裂彎矩和極限彎矩的大小分為:a、ab、b型耐打性按a<ab<b
設計上,一般考慮地質條件,持力層的選用,經驗是標貫在30擊左右的土層或砂層基本很難穿透,主要考慮豎向承載力的(側土比較好),可以採用薄壁a型,要考慮樁的水平承載力(側土如淤泥等)最好採用厚壁b型,當然兩種之間很多種組合可以挑選,把握好水平力或長細比大的用抗側力強的樁。承載力特徵值的選定一般根據地質報告、規范參數、已經本地區經驗綜合選定,我發現用規范的公式很難算到實際能達到的承載力,但有時審圖卻需要計算,往往要解釋半天,對於如珠江三角洲地區,經驗比較豐富的,採用經驗值,其他地方還是適當保守,通過靜載試驗後慢慢調整,如樁數較多,宜先試樁並試載確定。
管樁成樁主要有柴油錘擊打或靜力壓樁兩種。柴油錘要根據承載力合理選用錘重和沖擊能量,原則是重錘低擊優於輕錘高擊,輕錘高擊容易打爛樁帽。打入式成樁主要控制有樁長和最後三鎮貫入度或兩者雙控。靜力壓樁選用壓樁重種越為特徵值的2.2~2.5倍,靜力壓樁比較直觀,成樁後承載力比較有保證。靜力壓樁的機械笨重,佔地大,對場地尺寸和表層地基承載力有要求。兩種成樁方式靜力壓樁要貴,機械進退場費也貴一點。目前珠三角大約是相差10yuan/m。施工過程對配樁和接樁有些要求:例如配樁宜一根樁到底不用接樁,有接頭宜接頭在深處不宜在表面,接樁焊接要求高,要有專業焊工證(固結你是建設方的,尤其需要查這一證),焊縫要均勻飽滿,老工程師說面有「魚鱗狀」紋路為好,焊接後要等涼卻一定時間後才能繼續施工,以免焊縫處入土急冷後冷脆影響使用壽命(這一點很多趕工期的工程很多人做不好),有抗浮設計要求的,對焊縫要求很高,更應該控制好質量。在網上看過報道有用機械卡口式接樁的,我沒見過,不過如工藝成熟,我認為會比目前焊縫好,目前焊縫幾乎都沒做防銹處理,幾十年,誰知道會怎樣,也許成樁垂直度高的問題不大,垂直度低或有抗浮要求的難說。
樁施工過程難免出現錯位,垂直度不好,樁頭打爛等,要堅決費樁,重新補樁。樁尖如果碰到孤石,容易斷樁或樁頭損傷,斷樁要費,一般工地會倒2米左右混凝土封底,我認為封底防水的功能難圓其說,倒是可以彌補樁頭的損傷。
樁基施工完成後採用動測檢測其完整性,採用靜載試驗或高應變動測法檢測承載力。其中高應變動測法並不能完全反映承載力,但比較便宜,靜載較貴但是承載力結果權威。
Ⅱ 採用氣泡焊焊接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有什麼要求啊
先張法預來應力混凝土管樁接源樁方法目前大多採用焊接連接。接樁焊縫一般為二級焊縫,國GB50202-2002規定二級焊縫探傷比例為20%,而管樁接頭焊縫質量檢測比例要求為10%,但無論如何管樁接頭焊縫質量必須檢測。而現場接樁焊接工藝多為手工焊和CO_2氣體保護焊,焊接質量不穩定,以目前現有的焊接工藝及無損檢測方法,尚不能對焊接質量進行有效的控制,
Ⅲ 海天管樁的預應力管樁施工規范是什麼
(一) 施工准備
1. 材料
(1) 鋼筋砼預制方樁、預應力管樁的規格、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並應有出廠合格證明,還應根據地質資料,初步確定樁段的級配計劃數量。
(2) 鋼筋砼預制樁,應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才能壓樁。
(3)
鋼筋砼方樁接樁時,宜用漿錨法,所使用的硫磺膠泥的抗壓強度、抗拉強度、抗折強度和黏結強度必須達到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並有出廠合格證明,當採用預應力鋼筋砼管樁時,使用的焊條標號、性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並有出廠合格證明,一般宜使用結422焊條。
2. 作業條件
(1) 應有工程地質資料、樁基施工平面圖、樁基施工組織設計或方案。
(2) 樁基軸線和標高均已測定完畢,並經過檢查辦理了復核簽證手續。
(3) 已排除架孔障礙物,在建築物舊址或雜填土區施工時,應預先進行釺探,並將在樁位置探明的舊基礎、石塊、廢鐵等障礙物清除或採取其它矗立措施。
(4) 場地已碾壓平整,起承載力一般不宜低於100kpa,以保證樁機的移動和穩定垂直。雨季施工時,必須採取有效的防水和排水措施。
(5) 根據軸線放出樁位線,用短木或短鋼筋打好定位樁,並用擺灰做出標記,便於施工。
(6) 正式施工前必須先壓試驗樁,起數量不少於2根,以確定起貫入度及樁長並校驗壓樁設備、施工工藝及技術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二) 操作工藝
1. 壓樁機的安裝,必須按有關程序或說明書進行。壓樁機的配製應平衡配置於平台上。壓樁機就位時應對准樁位,啟動平台支腿油缸,校正平台處於水平狀態。
2. 啟動門架支撐油缸,使門架作微傾150,以便吊插預制樁。
3.
起吊預制樁。先拴好吊裝用的鋼絲繩及索具,然後應用索具捆綁住樁上部約50cm
處,啟動機器起吊預制樁,使樁尖垂直對准樁位中心,緩慢放下插入土中,回復門架在樁頂扣好樁帽,可卸去索具。樁帽與樁周邊應有5-10cm的間隙,樁帽與樁頂之間應有相適應的襯墊,一般採用硬木板,其厚度為10cm
左右。
4. 穩樁和壓樁。當樁尖插入樁位,扣好樁帽後,微微啟動壓樁油缸,當樁入土至50cm時,再次校正樁的垂直度和平台的水平度,保證樁的縱橫雙向垂直偏差不得超過0.5%。然後啟動壓樁油缸,把樁徐徐壓下,控制施壓速度,一般不宜超過2m/min。
5. 壓樁的順序應根據場地的地形、地質、樁基的設計布局密集程度以及壓樁機移動方便等因素來決定。
(1) 建築面積較大,樁數較多時,可將基樁分為數段,壓樁在各段范圍內分別進行。
(2) 對多樁台,應避免自外向內或從周邊向中心進行,應由中央向兩邊或從中心向外施壓。
(3) 在亞黏土及黏土地基施工,應避免沿單一方向進行,以免地基向一邊擠壓,造成壓入深度不一,地基擠密程度不均。
6. 接樁。在樁長度不夠的情況下,可採用漿錨法和焊接法接樁。
(1) 鋼筋砼預制方樁採用漿錨法接樁時:
1) 起吊上節樁,矯直外露錨固鋼筋,對准下節樁放下,使上節樁的外露錨筋全部插入下節樁的預留孔中,目測上下兩節樁確保其垂直度和接觸面吻合。
2)
稍微提升上節樁,使上下節樁徑保持20-25cm的間隙,在下節樁四側箍上特製的夾箍,及時將溶融的硫磺膠泥注入預留孔內,直到溢出孔外至樁頂整個平面,硫磺膠泥澆注時間不得超過2min,送下上節樁使兩端面貼合,等硫磺膠泥自然冷卻5-10min後,拆除夾箍繼續壓樁。
(2)
鋼筋砼預應力管樁宜採用焊接法接樁。焊接法接樁時預埋鐵件表面應清潔,上下樁節間的縫隙應用鐵墊片墊密焊牢,焊接時應採取措施對稱施焊,以減少焊縫變形引起節點彎曲。焊縫應連續、飽滿。接樁方法和要求按設計採用。接樁處的焊縫應自然冷卻10-15min,對外露鐵件刷防腐漆後,才壓入土中。
(3) 接樁一般在距地面1m左右進行。上下樁的中心線偏差不得大於10mm,節點彎曲矢量不得大於1‰樁長。
7. 送樁。設計要求送樁時,送樁(工具)的中心線應與樁身吻合一致方能送樁,送樁深度一般不宜超過2m。
8. 壓樁應連續,同一根樁的中間間歇時間不宜超過半小時。
9.
穩壓。當壓樁力已達到兩倍設計荷載或樁端已到達持力層時,應隨即進行穩壓。當樁長小於15
m或黏性土為持力層時,宜取略大於2倍設計荷載作為最後穩壓力,並穩壓不少於5次,每次1min;當樁長大於15m或密實砂土為持力層時,宜取2倍設計荷載作為最後穩壓力,並穩壓不少於3次,每次1min,測定其最後各次穩壓時的貫入度,以上如設計有具體要求時,則按設計要求執行。
10. 壓樁施工時,應由專人或開啟自動記錄設備作好施工記錄,開始壓樁時應記錄樁每沉下1m油壓表壓力值,當下沉至設計標高或兩倍於設計荷載時,應記錄最後3次的穩壓時的貫入度。
(三) 質量標准
1. 保證項目
(1) 鋼筋砼預制樁的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並有出廠合格證。
(2) 樁的貫入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最後幾次的貫入度不能依次遞增。
(3) 樁的接頭節點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2. 允許偏差
(略)
(四) 施工注意事項
1. 避免工程質量通病
(1) 樁身斷裂
1) 現象:樁在沉入過程中,樁身突然傾斜錯位,當樁尖處土質條件沒有特殊變化而貫入度突然增大,施壓油缸的油壓顯示突然下降引起機台抖動,這時可能是樁身斷裂。
2) 原因:
a.樁製作時,樁身彎曲超過規定,樁尖偏離樁的縱軸線較大,沉入過程中樁身發生傾斜或彎曲。
b.樁入土後,遇到大塊堅硬的障礙物,把樁尖擠向一側。
c.穩樁不垂直,壓入地下一定深度後,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樁身產生彎曲。
d.兩節樁或多節樁施工時,相接的兩節樁不在同一軸線上,產生了曲折。
e.製作樁的砼強度不夠,樁在堆放、吊運過程中產生裂紋或斷裂未被發現。
3) 預防措施
a.施工前應對樁位下的障礙物清理干凈,必要時對每個樁位用釺探了解。對樁構件要進行檢查,發現樁身彎曲超過規定(L/1000且≤20mm)或樁尖不在樁縱軸線上的不宜使用。
b.在穩樁過程中如發現樁不垂應及時糾正,樁壓入一定深度發生嚴重傾斜時,不宜採用移架方法來校正。接樁時要保證上下兩節樁在同一軸線上,接頭處應嚴格按照操作要求執行。
c.樁在堆放、吊運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發現樁開裂超過有關驗收規定時不得使用。
(2) 樁頂掉角
1) 現象:在沉樁過程中,樁頂出現掉角。
2) 原因:
a.預制的砼配比不良,施工控制不嚴,振搗不密實等或養護時間短,樣護措施不足。
b.樁頂面不平,樁頂平面與樁軸線不垂直、樁頂保護層過厚。
c.樁頂與樁帽的接觸面不平,樁沉入時不垂直,使樁頂面傾斜,造成樁頂面局部受集中應力而掉角。
d.沉樁時,樁頂襯墊已損壞未及時更換。
3) 預防措施:
a.樁製作時,要振倒密實,樁頂的加密箍筋要保證位置准確;樁成型後要嚴格加強養護。
b.沉樁前應對樁構件進行檢查,檢查樁頂有無凹凸現象,樁頂面是否垂直於軸線,樁尖有否偏斜,對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樁不宜使用,或經過修補等處理後才能使用。
c.檢查樁帽與樁的接觸面是否平整,如不平整應進行處理才能施工。
d.沉樁時穩樁要垂直,樁頂要有襯墊,如襯墊失效或不符合要求時要更換。
(3) 沉樁達不到要求
1) 現象:樁設計是以最終貫入度和最終樁長作為施工的最終控制。一般情況下,以最終貫入度控制為主,結合以最終樁長控制參數,有時沉樁達不到設計要求的最終控制要求。
2) 原因分析
a.勘探點不夠或勘探資料粗,對工程地質情況不明,尤其是對持力層起伏標高不明,致使設計考慮持力層和選擇樁長有誤。
b.勘探工作是以點帶面,對局部硬夾層、軟夾層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復雜的工程地質條件下,還有地下障礙物,如大塊石頭、砼塊等。壓樁施工遇到這種情況,就會達不到設計要求的控制標准。
c.以新近代砂層為持力層時或穿越較厚的砂夾層,由於其結構的不穩定,同一層土的強度差異很大,樁沉入到該層時,進入持力層較深才能達到貫入度和容易穿越砂夾層,但群樁施工時,砂層越擠越密,最後會有沉不下的現象。
3) 預防措施
a.詳細查明工程地質情況,必要時應作補勘,正確選擇持力層或標高。
b.根據工程地質條件,合理地選擇施工方法及壓樁順序。
(4) 樁頂位移
1) 現象:在沉樁過程中,相鄰的樁產生橫向位移和樁身上浮。
2) 原因
a.樁入土後,遇到大塊堅硬障礙物,把樁尖擠向一側。
b.兩節樁或多節樁施工時,相接的兩樁不在同一軸線上,產生了曲折。
c.樁數較多,土飽和密實,樁間距較小,在沉樁時土被擠到極限密實度而向上隆起,相鄰的樁被浮起。
d.在軟土地基施工較密集的群樁時,由於沉樁引起的孔隙水壓力把相鄰的樁推向一側或浮起。
3) 預防措施
a.施工前應對樁位下的障礙物清理干凈,必要時對 每個樁位用釺探了解,對樁構件要進行檢查,發現樁身彎曲超過規定(L/1000且≤20mm)或樁尖不在樁縱軸線上的不宜使用。
b.在穩樁過程中,如發現樁不垂直應及時糾正,接樁時要保證上下兩節樁在同一軸線上,接頭處應嚴格按照操作要求執行。
c.採用井點降水、砂井和盲溝等降水或排水措施。
d.沉樁期間不得開挖基坑,需要沉樁完畢後相隔適當時間方可開挖,相隔時間應視具體地質情況、基坑開挖深度、面積、樁的密集程度及孔隙水壓力消散情況來確實,一般宜兩周左右。
(5) 接樁處開裂
1) 現象:接樁處經施工後,出現松脫開裂。
2) 原因
a.連接處表面沒有清理干凈,劉有雜質、雨水、油跡等。
b.採用焊接時,連接件不平,有較大的間隙,造成焊接不牢。
c.焊接質量不好,焊接不連續、不飽滿,焊縫中有夾渣等。
d.採用硫磺膠泥接樁時,硫磺膠泥配比不合適,沒有嚴格按操作規程熬制,溫度控制不當等,造成硫磺膠泥達不到設計強度。
e.兩節樁不在同一直線上,在接樁處產生曲折,壓入樁時接樁處局部產生集中應力而破壞連接。
3) 預防措施
a.接樁前,對連接部位上的雜質、油污、水分等必須清理干凈,保證連接部件清潔。
b.檢查連接部件是否牢固、平整和符合設計要求,如有問題,必須進行修正才能使用。
c.接樁施,兩節樁應在同一軸線上,焊接預埋件應平整服貼,焊縫應飽滿連續,當採用硫磺膠泥接樁時,應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特別是配合比應經過試驗,熬制及施工時溫度應控制好,保證硫磺膠泥達到設計強度。
2. 主要安全技術措施
(1) 壓樁施工前應對臨近的建築物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施工時應隨時進行觀測。
(2) 機械司機在施工操作時,必須聽從指揮信號,不得隨意離開崗位,經常應注意機械的運轉情況,發現異常應立即檢查處理。
(3) 樁應達到設計強度的75%方可起吊,100%方可運輸和壓樁。
(4) 樁在起吊和搬運時,必須做到吊點符合設計要求,如設計沒有提出吊點要求時,當樁長在16 m以內,可用一個吊點起吊,吊點位置在樁端至入0.29樁長處,但一般宜用兩個吊點,吊點在樁距離兩端頭0.21樁長處。
(5) 樁的堆放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場地應平整、堅實,不得產生不均勻沉降。
2) 墊木與吊點位置應相同,並應保持在同一平面內。
3) 同型號(規格)的樁應堆放在一起,樁尖應向一端,便於施壓。
4) 多層的墊木應上下對齊,最下層的墊木應適當加寬。堆放的層數一般不宜超過四層。預應力管樁堆放時,層與層之間可設置墊木,也可以不設置墊木,層間不設墊木時,最下層的貼地墊木不得省去。墊木邊緣處的管樁應用木楔塞緊,防止滾動。
(6)硫磺膠泥的原材料及製品在運輸、貯存和使用時應注意防火。熬制膠泥時,操作人員應穿戴防護用品,熬制場地應通風良好,人應在上風操作,嚴禁水濺入鍋內。膠泥澆注後,上節樁應緩慢放下,防止膠泥飛濺傷人。
3. 產品保護
(1) 妥善保護好樁基的軸線和標高的控制樁,不得碰撞和振動,以免引起位移。
(2) 送樁留下的樁孔,應及時回填密實。
(3) 壓樁完畢的基坑開挖時,應制定合理的施工順序和技術措施,防止土體擠壓引起樁的位移和傾斜。
Ⅳ 預應力管樁焊縫加強層如何理解
就是內層來完成後再進行焊接的面層源。
焊接接樁應符合現行行業標准《建築鋼結構焊接規程》的有關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管樁需要接長時,其入土部分樁段的樁頭宜高出地面0.5~1.0m。
2.下節樁的樁頭處宜設導向箍以方便上節樁就位.接樁時上下節樁段應保持順直,錯位偏差不宜大於2mm.管樁對接前,上下端板表面應用鐵刷子清刷干凈,坡口處應刷至露出金屬光澤。
3.焊接時宜先在坡口圓周上對稱點焊4~6點,待上下樁節固定後拆除導向箍再分層施焊,施焊宜由兩個焊工對稱進行。
4.焊接層數不得少於二層,內層焊渣必須清理干凈後方能施焊外一層;焊縫應飽滿連續.焊好的樁接頭應自然冷卻後才可繼續錘擊,自然冷卻時間不宜少於8min;嚴禁用水冷卻或焊好即打。
Ⅳ 預應力管樁施工要求有哪些
(一) 施工准備
1. 材料
(1) 鋼筋砼預制方樁、預應力管樁的規格、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並應有出廠合格證明,還應根據地質資料,初步確定樁段的級配計劃數量。
(2) 鋼筋砼預制樁,應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才能壓樁。
(3) 鋼筋砼方樁接樁時,宜用漿錨法,所使用的硫磺膠泥的抗壓強度、抗拉強度、抗折強度和黏結強度必須達到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並有出廠合格證明,當採用預應力鋼筋砼管樁時,使用的焊條標號、性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並有出廠合格證明,一般宜使用結422焊條。
2. 作業條件
(1) 應有工程地質資料、樁基施工平面圖、樁基施工組織設計或方案。
(2) 樁基軸線和標高均已測定完畢,並經過檢查辦理了復核簽證手續。
(3) 已排除架孔障礙物,在建築物舊址或雜填土區施工時,應預先進行釺探,並將在樁位置探明的舊基礎、石塊、廢鐵等障礙物清除或採取其它矗立措施。
(4) 場地已碾壓平整,起承載力一般不宜低於100kpa,以保證樁機的移動和穩定垂直。雨季施工時,必須採取有效的防水和排水措施。
(5) 根據軸線放出樁位線,用短木或短鋼筋打好定位樁,並用擺灰做出標記,便於施工。
(6) 正式施工前必須先壓試驗樁,起數量不少於2根,以確定起貫入度及樁長並校驗壓樁設備、施工工藝及技術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二) 操作工藝
1. 壓樁機的安裝,必須按有關程序或說明書進行。壓樁機的配製應平衡配置於平台上。壓樁機就位時應對准樁位,啟動平台支腿油缸,校正平台處於水平狀態。
2. 啟動門架支撐油缸,使門架作微傾150,以便吊插預制樁。
3. 起吊預制樁。先拴好吊裝用的鋼絲繩及索具,然後應用索具捆綁住樁上部約50cm 處,啟動機器起吊預制樁,使樁尖垂直對准樁位中心,緩慢放下插入土中,回復門架在樁頂扣好樁帽,可卸去索具。樁帽與樁周邊應有5-10cm的間隙,樁帽與樁頂之間應有相適應的襯墊,一般採用硬木板,其厚度為10cm 左右。
4. 穩樁和壓樁。當樁尖插入樁位,扣好樁帽後,微微啟動壓樁油缸,當樁入土至50cm時,再次校正樁的垂直度和平台的水平度,保證樁的縱橫雙向垂直偏差不得超過0.5%。然後啟動壓樁油缸,把樁徐徐壓下,控制施壓速度,一般不宜超過2m/min。
5. 壓樁的順序應根據場地的地形、地質、樁基的設計布局密集程度以及壓樁機移動方便等因素來決定。
(1) 建築面積較大,樁數較多時,可將基樁分為數段,壓樁在各段范圍內分別進行。
(2) 對多樁台,應避免自外向內或從周邊向中心進行,應由中央向兩邊或從中心向外施壓。
(3) 在亞黏土及黏土地基施工,應避免沿單一方向進行,以免地基向一邊擠壓,造成壓入深度不一,地基擠密程度不均。
6. 接樁。在樁長度不夠的情況下,可採用漿錨法和焊接法接樁。
(1) 鋼筋砼預制方樁採用漿錨法接樁時:
1) 起吊上節樁,矯直外露錨固鋼筋,對准下節樁放下,使上節樁的外露錨筋全部插入下節樁的預留孔中,目測上下兩節樁確保其垂直度和接觸面吻合。
2) 稍微提升上節樁,使上下節樁徑保持20-25cm的間隙,在下節樁四側箍上特製的夾箍,及時將溶融的硫磺膠泥注入預留孔內,直到溢出孔外至樁頂整個平面,硫磺膠泥澆注時間不得超過2min,送下上節樁使兩端面貼合,等硫磺膠泥自然冷卻5-10min後,拆除夾箍繼續壓樁。
(2) 鋼筋砼預應力管樁宜採用焊接法接樁。焊接法接樁時預埋鐵件表面應清潔,上下樁節間的縫隙應用鐵墊片墊密焊牢,焊接時應採取措施對稱施焊,以減少焊縫變形引起節點彎曲。焊縫應連續、飽滿。接樁方法和要求按設計採用。接樁處的焊縫應自然冷卻10-15min,對外露鐵件刷防腐漆後,才壓入土中。
(3) 接樁一般在距地面1m左右進行。上下樁的中心線偏差不得大於10mm,節點彎曲矢量不得大於1‰樁長。
7. 送樁。設計要求送樁時,送樁(工具)的中心線應與樁身吻合一致方能送樁,送樁深度一般不宜超過2m。
8. 壓樁應連續,同一根樁的中間間歇時間不宜超過半小時。
9. 穩壓。當壓樁力已達到兩倍設計荷載或樁端已到達持力層時,應隨即進行穩壓。當樁長小於15 m或黏性土為持力層時,宜取略大於2倍設計荷載作為最後穩壓力,並穩壓不少於5次,每次1min;當樁長大於15m或密實砂土為持力層時,宜取2倍設計荷載作為最後穩壓力,並穩壓不少於3次,每次1min,測定其最後各次穩壓時的貫入度,以上如設計有具體要求時,則按設計要求執行。
10. 壓樁施工時,應由專人或開啟自動記錄設備作好施工記錄,開始壓樁時應記錄樁每沉下1m油壓表壓力值,當下沉至設計標高或兩倍於設計荷載時,應記錄最後3次的穩壓時的貫入度。
(三) 質量標准
1. 保證項目
(1) 鋼筋砼預制樁的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並有出廠合格證。
(2) 樁的貫入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最後幾次的貫入度不能依次遞增。
(3) 樁的接頭節點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2. 允許偏差
(略)
(四) 施工注意事項
1. 避免工程質量通病
(1) 樁身斷裂
1) 現象:樁在沉入過程中,樁身突然傾斜錯位,當樁尖處土質條件沒有特殊變化而貫入度突然增大,施壓油缸的油壓顯示突然下降引起機台抖動,這時可能是樁身斷裂。
2) 原因:
a.樁製作時,樁身彎曲超過規定,樁尖偏離樁的縱軸線較大,沉入過程中樁身發生傾斜或彎曲。
b.樁入土後,遇到大塊堅硬的障礙物,把樁尖擠向一側。
c.穩樁不垂直,壓入地下一定深度後,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樁身產生彎曲。
d.兩節樁或多節樁施工時,相接的兩節樁不在同一軸線上,產生了曲折。
e.製作樁的砼強度不夠,樁在堆放、吊運過程中產生裂紋或斷裂未被發現。
3) 預防措施
a.施工前應對樁位下的障礙物清理干凈,必要時對每個樁位用釺探了解。對樁構件要進行檢查,發現樁身彎曲超過規定(L/1000且≤20mm)或樁尖不在樁縱軸線上的不宜使用。
b.在穩樁過程中如發現樁不垂應及時糾正,樁壓入一定深度發生嚴重傾斜時,不宜採用移架方法來校正。接樁時要保證上下兩節樁在同一軸線上,接頭處應嚴格按照操作要求執行。
c.樁在堆放、吊運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發現樁開裂超過有關驗收規定時不得使用。
(2) 樁頂掉角
1) 現象:在沉樁過程中,樁頂出現掉角。
2) 原因:
a.預制的砼配比不良,施工控制不嚴,振搗不密實等或養護時間短,樣護措施不足。
b.樁頂面不平,樁頂平面與樁軸線不垂直、樁頂保護層過厚。
c.樁頂與樁帽的接觸面不平,樁沉入時不垂直,使樁頂面傾斜,造成樁頂面局部受集中應力而掉角。
d.沉樁時,樁頂襯墊已損壞未及時更換。
3) 預防措施:
a.樁製作時,要振倒密實,樁頂的加密箍筋要保證位置准確;樁成型後要嚴格加強養護。
b.沉樁前應對樁構件進行檢查,檢查樁頂有無凹凸現象,樁頂面是否垂直於軸線,樁尖有否偏斜,對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樁不宜使用,或經過修補等處理後才能使用。
c.檢查樁帽與樁的接觸面是否平整,如不平整應進行處理才能施工。
d.沉樁時穩樁要垂直,樁頂要有襯墊,如襯墊失效或不符合要求時要更換。
(3) 沉樁達不到要求
1) 現象:樁設計是以最終貫入度和最終樁長作為施工的最終控制。一般情況下,以最終貫入度控制為主,結合以最終樁長控制參數,有時沉樁達不到設計要求的最終控制要求。
2) 原因分析
a.勘探點不夠或勘探資料粗,對工程地質情況不明,尤其是對持力層起伏標高不明,致使設計考慮持力層和選擇樁長有誤。
b.勘探工作是以點帶面,對局部硬夾層、軟夾層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復雜的工程地質條件下,還有地下障礙物,如大塊石頭、砼塊等。壓樁施工遇到這種情況,就會達不到設計要求的控制標准。
c.以新近代砂層為持力層時或穿越較厚的砂夾層,由於其結構的不穩定,同一層土的強度差異很大,樁沉入到該層時,進入持力層較深才能達到貫入度和容易穿越砂夾層,但群樁施工時,砂層越擠越密,最後會有沉不下的現象。
3) 預防措施
a.詳細查明工程地質情況,必要時應作補勘,正確選擇持力層或標高。
b.根據工程地質條件,合理地選擇施工方法及壓樁順序。
(4) 樁頂位移
1) 現象:在沉樁過程中,相鄰的樁產生橫向位移和樁身上浮。
2) 原因
a.樁入土後,遇到大塊堅硬障礙物,把樁尖擠向一側。
b.兩節樁或多節樁施工時,相接的兩樁不在同一軸線上,產生了曲折。
c.樁數較多,土飽和密實,樁間距較小,在沉樁時土被擠到極限密實度而向上隆起,相鄰的樁被浮起。
d.在軟土地基施工較密集的群樁時,由於沉樁引起的孔隙水壓力把相鄰的樁推向一側或浮起。
3) 預防措施
a.施工前應對樁位下的障礙物清理干凈,必要時對 每個樁位用釺探了解,對樁構件要進行檢查,發現樁身彎曲超過規定(L/1000且≤20mm)或樁尖不在樁縱軸線上的不宜使用。
b.在穩樁過程中,如發現樁不垂直應及時糾正,接樁時要保證上下兩節樁在同一軸線上,接頭處應嚴格按照操作要求執行。
c.採用井點降水、砂井和盲溝等降水或排水措施。
d.沉樁期間不得開挖基坑,需要沉樁完畢後相隔適當時間方可開挖,相隔時間應視具體地質情況、基坑開挖深度、面積、樁的密集程度及孔隙水壓力消散情況來確實,一般宜兩周左右。
(5) 接樁處開裂
1) 現象:接樁處經施工後,出現松脫開裂。
2) 原因
a.連接處表面沒有清理干凈,劉有雜質、雨水、油跡等。
b.採用焊接時,連接件不平,有較大的間隙,造成焊接不牢。
c.焊接質量不好,焊接不連續、不飽滿,焊縫中有夾渣等。
d.採用硫磺膠泥接樁時,硫磺膠泥配比不合適,沒有嚴格按操作規程熬制,溫度控制不當等,造成硫磺膠泥達不到設計強度。
e.兩節樁不在同一直線上,在接樁處產生曲折,壓入樁時接樁處局部產生集中應力而破壞連接。
3) 預防措施
a.接樁前,對連接部位上的雜質、油污、水分等必須清理干凈,保證連接部件清潔。
b.檢查連接部件是否牢固、平整和符合設計要求,如有問題,必須進行修正才能使用。
c.接樁施,兩節樁應在同一軸線上,焊接預埋件應平整服貼,焊縫應飽滿連續,當採用硫磺膠泥接樁時,應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特別是配合比應經過試驗,熬制及施工時溫度應控制好,保證硫磺膠泥達到設計強度。
2. 主要安全技術措施
(1) 壓樁施工前應對臨近的建築物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施工時應隨時進行觀測。
(2) 機械司機在施工操作時,必須聽從指揮信號,不得隨意離開崗位,經常應注意機械的運轉情況,發現異常應立即檢查處理。
(3) 樁應達到設計強度的75%方可起吊,100%方可運輸和壓樁。
(4) 樁在起吊和搬運時,必須做到吊點符合設計要求,如設計沒有提出吊點要求時,當樁長在16 m以內,可用一個吊點起吊,吊點位置在樁端至入0.29樁長處,但一般宜用兩個吊點,吊點在樁距離兩端頭0.21樁長處。
(5) 樁的堆放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場地應平整、堅實,不得產生不均勻沉降。
2) 墊木與吊點位置應相同,並應保持在同一平面內。
3) 同型號(規格)的樁應堆放在一起,樁尖應向一端,便於施壓。
4) 多層的墊木應上下對齊,最下層的墊木應適當加寬。堆放的層數一般不宜超過四層。預應力管樁堆放時,層與層之間可設置墊木,也可以不設置墊木,層間不設墊木時,最下層的貼地墊木不得省去。墊木邊緣處的管樁應用木楔塞緊,防止滾動。
(6)硫磺膠泥的原材料及製品在運輸、貯存和使用時應注意防火。熬制膠泥時,操作人員應穿戴防護用品,熬制場地應通風良好,人應在上風操作,嚴禁水濺入鍋內。膠泥澆注後,上節樁應緩慢放下,防止膠泥飛濺傷人。
3. 產品保護
(1) 妥善保護好樁基的軸線和標高的控制樁,不得碰撞和振動,以免引起位移。
(2) 送樁留下的樁孔,應及時回填密實。
(3) 壓樁完畢的基坑開挖時,應制定合理的施工順序和技術措施,防止土體擠壓引起樁的位移和傾斜。
(4) 截斷過長的樁頭,嚴禁用橫錘敲打,以免造成斷樁和產生橫向裂紋。
Ⅵ 預應力管樁的施工方案與工藝
PTC預應力管樁施工方案(靜壓法) +gpK|386
一、編制依據 _;3lK2FV<
1.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 GB13476-1999 @ZG(Cj P
2.建築地基基礎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2-2002 <CTNhk
3.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 蘇G03-2002 {8jVkLS.
5.建築樁基技術規范 JGJ94-94 e:' kt
4.設計圖紙 O6Bn W3n}
二、工程概況及主要工程量 kxz ; IH
本合同段為##標段,起訖樁號為##,全長##km。沿線軟土路基主要分部於山澗海積平原區,軟土路基段表層為厚約0.8~2.5m的高液限粘土,其下均分布有廣泛的厚層海相軟土,該軟土主要為淤泥、部分淤泥質粘土,厚度較大,土性較差,對路基穩定及沉降有較大影響,為確保工程質量,在軟基深度大且含水量較大路段設計採用PTC預制管樁處理。PTC預應力管樁共計70410延米。 qH\_(B22F
三、准備工作 ,_axU|.
按照設計文件、業主和總監辦要求及實際施工條件,原材料配備及供給,保障體系、規章制度等均已就緒到位。 #9{`[rPv
1、材料要求 y2pG-5k%
材料進場後根據規范要求對管樁外觀質量及尺寸進行檢查,並向廠家索要相關合格證明文件、外加劑檢驗報告以及必要時的管樁力學性能檢測報告等。本工程中採用外徑φ400mm,壁厚60mm的PTC預應力管樁。樁長為10m的現已進場120m,數量滿足試樁需要。管樁尺寸允許偏差見下表 ppj9CZ
項目 允許偏差 _1[BM T4E
優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IQJ|RGa"8
長度(L) +0.3%L,-0.3%L +0.5%L,-0.4%L +0.7%L,-0.5%L 5XYG^l|A*S
端部傾斜 ≤0.3%D ≤0.4%D ≤0.5%D ARrj8GG+
外徑(D) +2,-2 +4,-2 +5,-4 ADH#p#n
壁厚 +10,0 +15,0 +20,0 w<@G{*S
保護層厚度 +5,0 +7,0 +10,0 @t)kOHk
樁身彎曲度 ≤L/1500 ≤L/1200 ≤L/1000 X|'gG h#
樁端板 外側平面度 0.2 F.Oy4A}
內徑 0,-1 ge S 0
外徑 0,-2 T] tCNDP
厚度 正偏差不限,0 L: (ql%C
2、運輸、起吊和堆放技術要求 }]F*F0v
PTC預應力管樁運輸採用長掛車,樁的懸臂≤1.5m,並綁固、分層疊放錯位布置。工地現場堆放在堅實的場地或墊木支承,堆高不超過5層。PTC預應力管樁裝卸起吊採用兩頭鉤吊法(≤10m)或兩支點法(>10m)如圖A,管樁施打前吊立吊點如圖B。 pyRs
3、施工現場准備: aD=i-.9kt]
(1)現場靜力壓樁機調試完畢,壓力表已標定合格,配備250kw發電機一台。 ~yc@;5v
(2)原地表已整平完畢,並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在較軟的場地中鋪築20cm碎石,保證樁機在施樁過程中不產生均勻沉降。由於靜壓樁樁機對施工場地要求較高,樁機及配重重量較大,為防止樁機下陷而造成樁身傾斜、樁機擠壓對樁位的影響,影響施工質量及施工安全,對施工場地進行局部回填平整或鋪墊整塊鋼板,採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地基承載力,使其達到靜壓樁施工要求。 k[2F'Yn`
(3)現場測量、放樣及PTC預應力管樁已定位並准備就緒。 8W?}0xBz
三、施工組織機構及主要人員配備 [VWxW5<5H
1、人員機構圖(見附件) !{ =w-6e
根據目前該分項工程實際情況,施工人員15名已到場,詳見表1 \*_9c4)*
表1 人員需求表 zl{z^-
序 號 崗 位 工 作 范 圍 人 數 E*>zYT[WX1
1 負責人 全面負責 1 AP o8``
2 施工員 現場施工管理與施工協調 1 Y$Q' }N:&_
3 質量員 質量監督、工序驗收、試驗檢測 1 U@q74
4 安全員 安全工作 1 Gle%48E4~
5 測量員 測量工作 3 .wsu7)
6 起重工 吊樁 1 5Fq3so:r
7 樁機手 樁機操作 1 ll@=|*|
8 倒樁工 配合吊樁、靜壓作業 4 }85UQ_vYO
9 電焊工 接樁焊接 2 e,WX/ 1
合計 15 y(+(L@
2、現投入的施工機械及檢測儀器設備 Cb/S[$
(1)主要施工設備列表如下,各種設備經調試運轉正常。 |"/uJhSP
表2 機械設備表 q+<-<WS.
機械名稱 規格型號 額定功率(KW)或容量(m3)或噸位(t) 廠牌 數量(台) `w
靜力壓樁機 JTZ350 110 KW 江蘇江陰 1 +=KgT/g
發電機組 250KW 長 沙 1 BhD16q
電焊機 ZX5-400 30KVA 濟南工程機械廠 {XuHlGf
2006年 3 5xz'Xplr
(2)主要檢測儀器 SJ70;4#Wa
表3 主要檢測設備表 .n{aikCG
序號 儀器設備名稱 規格型號 單位 數量 5hTn2!
1 全站儀及附件 DZQ22-HC 套 1 4cN]GM$K
2 自動安平水準儀 DSS3-1 套 2 ( 4*`'#z
3 經緯儀 TDJ2 台 2 )@;|/H!!
四、工程實施計劃和施工方案、工藝流程 a]WcgW"]
1、工程實施計劃 sPXek6P[
PTC預應力管樁共計約70410m,計劃施工工期為2008年5月15日~8月25日,靜壓樁機隨征地拆遷的進行適時增加數量,確保滿足工程需要。 CZE.("U
2、施工流程: FxHwtcX
清表整平→鋪築20cm的碎石,整平後壓實形成工作面→樁機就位→靜壓第一節樁→起吊第二節樁→電焊接樁→檢查焊接質量和垂直度→靜壓第二節樁→檢查整樁質量→開挖樁帽土體形成土模→綁扎樁帽鋼筋,現澆砼、養護→鋪築第一層碎石墊層、整平壓實→鋪築鋼塑格柵→鋪築第二層碎石墊層、整平壓實→報檢。 h#WX>h-
3、具體施工方案: CV=Z{nJ (
(1)樁位放樣: (+wBz=p
根據現場整平後測量結果,按設計要求繪制布樁圖。根據布樁圖進行准確放樣,用全站儀、鋼尺定出每排樁位軸線和路基邊樁然後放樣逐樁中心,用消石灰作出樁位的圓形標記,圓心位置用小木樁作醒目標記,並注意保護,測量人員填寫放樣記錄,經驗收合格後施工。 /jI`|
為防止擠土效應及移動樁機時的碾壓破壞,針對單樁、獨立承台以及群樁制定不同的放線方案。當樁數比較少時,採用坐標隨時復測;針對大面積群樁,在場地平整度較高的情況下,採用網格進行控制,並在端頭樁位延長線上埋設控制樁,以便復核。 g)\zJd_3B"
(2)樁機就位 E 'c]FU
在對施工場地內的表層土質試壓後,確保承載力滿足靜壓機械施工及移動過程中不至於出現沉陷,對局部軟土層可採用事先換填處理或採用整塊鋼板鋪墊作業。 W^9_#v
樁機進場後,檢查各部件及儀表是否靈敏有效,確保設備運轉安全、正常後,按照打樁順序,移動調整樁機對位、調平、調直。 rj:,ai;E4
(3)管樁的驗收、堆放、吊運及插樁 IT@r ^)>
①管樁的進場驗收 m! %/~P
管樁進場後,按照《先張法預應力砼管樁》(GB13476-1999)的國家標准或江蘇地區的地方標准對管樁的外觀、樁徑、長度、壁厚、樁身彎曲度、樁端頭板的平整度、樁身強度以及樁身上的材料標識等按規范進行驗收,填寫驗收記錄,並審查產品合格證明文件,把好材料進場驗收關。根據設計及施工規范要求等級將不符合要求的管樁清退出場。 J#?TB&&0
②管樁的堆放 4oK:~UO6
現場管樁堆放場地應平整,採用軟墊(木墊) 按二點法做相應支墊,且支撐點大致在同一水平面上,見圖-1。當管樁在場地內堆放時,不超過4層;當在樁位附近准備施工時單層放置,且必須設支墊。管樁堆放要按照不同型號、規格分類堆放,以免調運施工過程中發生差錯。 ^O2|_;Ou
管樁在現場堆放後,需要二次倒運時,採用吊機及平板車配合操作。如場地條件不具備時,採用拖拽的方式,需要採用滾木或者對樁頭端頭板採取一定的保護措施,以免在硬化地面上滑動時磨損套箍及端頭板。 oIhfjlt J"
pb8p>4RCL
③管樁吊運及插樁 0LSwIt>'U
單根管樁吊運時可採用兩頭勾吊法,豎起時可採用單點法,見圖-2-A。管樁起吊運輸過程中平穩輕放,以免受振動、沖撞。 qO |S28
管樁吊起後,緩緩將樁一端送入樁帽中,待管樁放入樁機夾樁箱內扶正就位後,將樁插入土中30cm~50cm的深度後,用兩台經緯儀(在接近90度的夾角方向)雙向控制樁的垂直度,條件不具備也可採用兩個線錘進行垂直度控制。通過樁機導架的旋轉、滑動進行調整,確保管樁位置和垂直度符合要求後壓樁。 WG8D.99
-=Hy %*6
(4)壓樁 hx6w2$V[cq
①用鋼絲繩綁住樁身(管樁起吊示意圖-2-B所示或經驗算的位置)單點起吊,小心移入樁機,然後調平樁機,開動縱橫向油缸移動樁機調整對中,同時利用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的經緯儀檢查垂直度(在距樁機約20m處,成90°設置經緯儀各一台),垂直度偏差控制在0.5%以內,條件不具備也可採用兩個線錘進行垂直度控制。通過樁機導架的旋轉、滑動進行調整,確保管樁位置和垂直度符合要求後壓樁。 J^/QE57
如超差必須及時調整,須保證樁身不裂,必要時拔出重插,不得採用強拔的方法快速糾偏而將樁身拉裂拉斷。 m9*Oz(?@
②第一節樁入土30~50cm後檢查和校整垂直度,垂直度控制在0.5%以內,開動壓樁裝置,嚴格記錄壓樁時間和各壓力表讀數,保持連續壓樁並控制壓樁速度在1min/m~2min/m。 /54Cod`"
③壓樁順序按「從內側向外側、每根樁先長樁後短樁」的順序施工,在壓後一排樁之前必須檢查前一排樁的偏位情況。壓樁結束後通過錘球法檢查樁的打入深度,並記錄每根樁的實測深度。 X4HQJ
(5)接樁及焊接 uf5dgC(
①靜壓樁至原地面0.5~1.0m時,停止靜壓進行接樁,接樁前下節樁的樁頭加上定位板,然後將上節吊放在下節樁端板上,依靠定位板將上下樁接直,其錯位偏差控制在2mm以內; #*~EU/f_K
②上下樁之間如有空隙,用楔形鐵片全部墊實焊接牢固;管樁焊接之前,上下端表面用鐵刷清理干凈,直至其坡口處刷出金屬光澤; tXLEWc%Zm
③焊接時分層焊接,在坡口四周先對稱電焊6點,焊接由兩個焊工對稱施焊,焊接層數不得少於2層,層間焊皮要清理干凈,焊縫達到三級焊縫要求; L(>JPV5lX
④焊接好的樁接頭應自然冷卻8min後再靜壓,嚴禁用水冷卻或焊好即打,待自然冷卻後,接頭處全部塗上油漆,防止腐蝕。 H5I$R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