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碳14斷代法可以用來干什麼
以判定完全相同的地域環境下,兩件物品中哪個更古老。
碳十四斷代法,又稱碳十四年代測定法或放射性碳定年法,是根據碳十四衰變的程度來計算出樣品大概年代的一種測量方法。這一原理通常用來測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
碳14斷代法的來源:
1949年美國化學家威拉得·利比宣布發明了放射性碳素斷代法,由於碳十四的半衰期為5730年,正負誤差 40 年,所以可以測定的時間范圍在 58000年 至 62000年。
由於時間范圍足夠長,且沒有放射性,非常適用於人類學考古。威拉得·利比因此獲得1960年諾貝爾化學獎。
❷ 碳-14斷代法可以用來干什麼
碳-14斷代法可以用來判定完全相同的地域環境下,兩件物品中哪個更古老。碳十四斷代法又稱“碳—14年代測定法”或“放射性碳定年法”,是根據碳14的衰變程度來計算出樣品的大概年代的一種測量方法,這一原理通常用來測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1940年代,碳十四斷代法由時任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威拉得·利比發明,威拉得·利比因此獲得1960年諾貝爾化學獎。
原理:
生物體在活著的時候會因呼吸、進食等不斷的從外界攝入碳十四,最終體內碳十四與碳十二的比值會達到與環境一致 (該比值基本不變),當生物體死亡時,碳十四的攝入停止,之後因遺體中碳十四的衰變而使遺體中的碳十四與碳十二的比值發生變化,通過測定碳十四與碳十二的比值就可以測定該生物的死亡年代。目前在人體中,碳占整個身體質量的18%。生物體的每克碳內含有大約500億個碳14原子,其中每分鍾大約有10個碳14原子衰變。
❸ 碳十四斷代法可以用來干什麼
碳14斷代法可以用來判斷在完全相同的地域環境下,兩件物品哪一件更老, 這一測量方法也決定了測量的年代有一定的范圍。
生物體在活著的時候會因呼吸、進食等不斷的從外界攝入碳十四,最終體內碳十四與碳十二的比值會達到與環境一致,當生物體死亡時,碳十四的攝入停止。之後因遺體中碳十四的衰變,而使遺體中的碳十+四與碳十二的比值發生變化,通過測定兩者比值就可以測定該生物的死亡年代。
碳十四斷代法測量技術
C14測定年代方法在技術上不同於一般放射性同位素測量,特點是放射性強度弱,能量低,自然碳中C14含量僅為1.2×10一10 %,每克碳的放射性強度僅幾微微居里,即每分鍾約有10 多個原子衰變,標本的年代越久遠,放射性還會迅速降低,如二萬年以上的標本,其計數率就會降到每分鍾一次以下。
針對這種情況,必須專門設計低本底低能量β射線的高效率探測器,把標本中的碳制備成探測器的組成部分,並在特製的屏蔽室中進行測量,如氣體法將標本碳全部轉成計數管中的計數氣體,液體法則全部轉成閃爍液的溶劑,這些基本要求就決定了C14年代測定必須要有一個完備的實驗室。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碳十四斷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