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預制混凝土管樁施工的質量控制方法有那些
一、靜壓樁施工方法控制
1、施工前應設置測量基線與水準點,基線應設置在不受施工影響處。
2、樁混凝土需達到100%的設計強度後方可運輸進場,起吊時捆綁牢固,起吊點符合力學原理要求,在距樁頂端0.2米處設置吊點,吊索與樁之間要加襯墊,起吊時平衡起升,避免碰撞和震動。樁堆放時要按長度分類堆放,堆放場地堅實平整,且承重點設置在吊點附近距端部0.2米處,堆高不超過2層,兩端樁錯落長度不大於10厘米。
3、樁的吊點定位,利用樁架附設的起重鉤吊樁就位。
4、採用靜壓法施工,樁架挺桿和樁帽將預應力管樁嵌固,在樁架的兩滑道中間,樁位置及垂直度經校正後開始沉樁,樁就位要仔細檢查樁身質量。送樁時,應採用鋼制送樁器放於樁頭上將樁送入。施工時注意送樁器和工程樁對齊,以軸線重合為准則。當工程樁送到設計深度時,可將送樁器拔起,起拔送樁器採用樁架上導向滑輪鋼繩上鉤子掛好,啟動卷揚機,慢慢拔起。
5、當第一節樁施壓到離地面1米時,起吊第二節樁,與底節樁對好並復核垂直度無誤後,開始施焊。焊接符合要求後,再施壓沉樁,樁頂離地面1米再起吊第二節樁,續施工就位。復核焊接垂直施焊沉樁,直到施工完畢。施焊前先檢查上下樁接觸面。再復核垂直和上下節樁的同心度,確認無誤差或誤差很小時再全面焊接。焊縫分兩次滿焊,焊縫應連續、飽滿。焊後應清除焊渣。接樁動作應迅速盡量保證連續施工。
二、靜壓樁質量控制要點
(一)質量預控
1、建立質量管理網路,進行圖紙會審和設計技術交底,制定質量評定製、質量獎罰制度、質量例會制度、質量問題處理制度。
2、質量責任制:分工明確,貫徹執行質量責任制定期進行督促檢查,做到獎罰分明,責任到人。
3、施工員、質檢員、測量員、樁機司機、電工、焊工等施工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4、查看有勘察資質的單位出具的正式地質勘察報告,供靜壓樁施工時參考。
5、進行技術交底,嚴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施工方案必須具有針對性,措施具體,施工流程清楚,順序合理。
6、工程質量檢驗制度,包括原材料設備進場檢驗制度;施工過程的檢驗;施工結束後的抽樣檢測。
(二)過程質量控制
1、管樁質量,對管樁進行外觀檢查,尺寸偏差和抗裂性檢驗。施工現場著重檢查砼抗壓強度能否達到設計要求。管樁有否明顯的縱向、環向裂縫、端部平面是否傾斜、外徑壁厚、樁身彎曲是否符合規范要求。混凝土強度是否達到要求,產品質保書、合格證、檢測報告是否符合要求和齊全。不合格產品不得用於工程。
2、壓樁機感測設備是否完好,樁機配重與設計承載力是否相適應。
3、現場預應力管樁堆放整齊,布局合理。打樁順序應根據鄰近建築物情況、地質條件、樁距大小、樁的密集程度、樁的規格及入土深度綜合考慮,兼顧施工方便。
4、樁部端焊接
樁部端焊接很重要,要檢查焊條質量,設備適用完好率。焊完後必須保證一定暫停時間,間歇時間超過3分鍾為好。
5、垂直度
通常用兩台經緯儀、夾角90度方向進行監測。須注意第一節樁樁尖導向必須垂直;地基表面有堅硬石塊必須清除,使樁身達到垂直度要求。
6、壓樁過程
壓樁過程碰到硬土層,不能用力過猛,管樁抗彎能力不強往往容易折斷,抬架時也要輕抬輕放。否則一是造成樁身開裂;二是易發生樁架傾斜倒塌事故。
(三)檢驗(驗收)控制
樁基完成後依據國家行業標准《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03規定對管樁質量評定。
1、管樁低應變動力檢測(反射波法)測量樁身完整性(樁身評定等級分四類)。
2、管樁高應變動力檢測:主要評價樁身完整性和計算單樁極限承載力。
3、管樁靜力載荷試驗:主要檢測極限承載力,沉降量回彈後殘余變形情況。
4、管樁拉拔試驗:主要檢測極限承載力。
三、出現問題與事故處理
1、樁身斷裂:樁在沉入過程中,樁身突然傾鈄錯位,當樁尖處土質條件沒有特殊變化,而貫入度逐漸增加或突然增大,樁身出現回彈現象,即可能樁身斷裂。主要原因:樁身在施工中出現較大彎曲,在集中荷載作用下,樁身不能承受抗彎度;樁身在壓應力大於混凝土抗壓強度時,混凝土發生破碎;製作樁的水泥標號不符合要求,砂、石中含泥量大,石子中有大量碎屑,使樁身局部強度不夠,施工時在該處斷裂;樁在堆放、起吊、運輸過程中,也會產生裂紋或斷裂。
預防措施:施工前,應清除地下障礙物。每節樁的細長比不宜過大,一般不超過30;在初沉樁過程中,如發現樁不垂直應及時糾正。樁打入一定深度發生嚴重傾斜時,不宜採用移動樁架來糾正。接樁時,要保證上下兩節樁在同一軸線上;樁在堆放、起吊、運輸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或操作規程執行;普通預制樁經蒸壓達到要求強度後,宜在自然條件下再養護一個半月,以提高樁的後期強度。
治理方法:當施工中出現斷裂樁,應會同設計人員共同研究處理辦法。根據工程地質條件、上部荷載及所處的結構部位,可以採取補樁的方法。
2、沉樁達不到設計要求:樁設計時是以最終貫入度和最終標高作為施工的最終控制。一般情況下,以一種控制標准為主,與另一種控制標准為參考,有時沉樁達不到設計的最終控制要求。主要原因:勘探點不夠或勘探資料粗略,勘探工作以點帶面。致使設計考慮持力層或選擇樁尖標高有誤,有時因為設計要求過嚴,超過施工機械能力或樁身砼強度;樁機及配重太小或太大,使樁沉不到或沉過設計要求的控制標高;樁身打斷致使樁不能繼續打入。
預防措施:探明工程地質情況,必要時應作補勘,正確選擇持力層或標高;防止樁身斷裂,打樁時注意樁身變化情況。 3、樁頂位移:沉樁過程中,相鄰的樁產生橫向位移或樁上升現象。主要原因:樁數較多,土層飽和密實、樁間距較小。在沉樁時土被擠到極限密實度而向上隆起,相鄰的樁一起被湧起。在軟土地施工時,由於沉樁引起的空隙壓力把相鄰的樁推向一側或湧起;樁位放線不準;偏差過大;施工中樁位標志丟失或擠壓偏離,施工人員隨意定位;樁位標志與牆、柱軸線標志混淆搞錯等,造成樁位錯位較大;選擇的行車路線不合理;土方開挖方法及順序不正確。
預防措施:沉樁期間不得同時開挖基坑,需待沉樁完畢後相隔適當時間方可開挖,一般宜兩周左右;基坑開挖注意有一定排水措施,留置邊坡。基坑邊不得堆放土方,基坑較深應分層開挖;認真按設計圖紙放好樁位,設置明顯標志,並做好復查工作,選擇合理樁機行車路線。
4、樁身傾斜:樁身垂直偏差過大。原因分析:場地不平、有較大坡度。樁機本身傾斜,則樁在沉入過程中會產生傾斜;穩樁時樁不垂直,送樁器、樁帽及樁不在同一條直線上。預防措施:場地要平整,如場地不平,施工時應在打樁機行走路線加墊木等物,使打樁機底盤保持水平。
5、接樁處開裂:接樁處出現開裂現象。原因分析:採用焊接連接時,連接處表面未清理干凈,樁端不平整;焊接質量不好,焊縫不連續、不飽滿、焊肉中夾有焊渣等雜物;焊接好停頓時間較短,焊縫遇地下水出現脆裂;兩節樁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接樁處產生曲折,壓樁過程中接樁處局部產生集中應力而破壞連接。預防措施:接樁前,保證連接部件清潔;接樁時,兩節樁應在同一軸線上,焊接預埋件應平整服貼。
2. 管樁樁尖焊接要滿焊不
管樁樁尖焊接要滿焊。樁尖與樁端頭鐵板應滿焊,如採用封口型樁尖沉樁後管樁內應是乾燥的,如採用開口型樁尖應徵求設計單位意見是否每打完一條樁都要及時澆灌封底混凝土,特別在持力層為泥岩時,以防地下水擾動持力層。
打樁時的注意事項
打樁時要注意監督施工人員保持樁帽內合適襯墊厚度,有些施工人員有時為圖方便少墊襯墊甚至不墊以致易造成樁頭損壞,注意錘距應符合試樁時確定的參數,保持重錘低擊,以免造成樁身損壞。接樁時焊縫應分層施焊,第一遍焊渣應敲干凈方可施工第二層焊縫,焊完後應將焊渣敲干凈檢查焊縫質量,並應冷卻8分鍾。
施工過程中發現斷樁、垂直度超偏過大、樁位偏差超標要及時與設計單位聯系處理,(斷樁一般出現在貫入度突變時),樁位偏差檢查,一般在管樁就位前,在樁心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上的地面釘兩根距樁心等距約二分之一樁徑加1m的短鋼筋,既可幫助樁准確就位,亦可在樁入土及打樁後粗略復核樁位偏差。
3. 靜壓力管樁施工中樁尖與端板連接方式
焊接樁尖是為了防止在壓樁時樁基底部出現孤石或是不明障礙物導致樁的突然斷裂;樁尖與樁端板正租焊接當然不能隨便點核鄭焊,焊接時要用兩台焊機對稱施焊,焊縫要均勻飽滿,焊好後好用小錘輕輕敲掉表改清頌面的焊渣。
4. 預應力預制管樁施工應注意哪些問題
米看看下面文章:
靜壓樁工程的質量控制
孫銀夫
建築時報(作者單位:浙江中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靜壓式預應力管樁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本文就靜壓管樁施工質量控製作分析與探討。
一、靜壓樁施工方法控制
1、施工前應設置測量基線與水準點,基線應設置在不受施工影響處。
2、樁混凝土需達到100%的設計強度後方可運輸進場,起吊時捆綁牢固,起吊點符合力學原理要求,在距樁頂端0.2米處設置吊點,吊索與樁之間要加襯墊,起吊時平衡起升,避免碰撞和震動。樁堆放時要按長度分類堆放,堆放場地堅實平整,且承重點設置在吊點附近距端部0.2米處,堆高不超過2層,兩端樁錯落長度不大於10厘米。
3、樁的吊點定位,利用樁架附設的起重鉤吊樁就位。
4、採用靜壓法施工,樁架挺桿和樁帽將預應力管樁嵌固,在樁架的兩滑道中間,樁位置及垂直度經校正後開始沉樁,樁就位要仔細檢查樁身質量。送樁時,應採用鋼制送樁器放於樁頭上將樁送入。施工時注意送樁器和工程樁對齊,以軸線重合為准則。當工程樁送到設計深度時,可將送樁器拔起,起拔送樁器採用樁架上導向滑輪鋼繩上鉤子掛好,啟動卷揚機,慢慢拔起。
5、當第一節樁施壓到離地面1米時,起吊第二節樁,與底節樁對好並復核垂直度無誤後,開始施焊。焊接符合要求後,再施壓沉樁,樁頂離地面1米再起吊第二節樁,續施工就位。復核焊接垂直施焊沉樁,直到施工完畢。施焊前先檢查上下樁接觸面。再復核垂直和上下節樁的同心度,確認無誤差或誤差很小時再全面焊接。焊縫分兩次滿焊,焊縫應連續、飽滿。焊後應清除焊渣。接樁動作應迅速盡量保證連續施工。
二、靜壓樁質量控制要點
(一)質量預控
1、建立質量管理網路,進行圖紙會審和設計技術交底,制定質量評定製、質量獎罰制度、質量例會制度、質量問題處理制度。
2、質量責任制:分工明確,貫徹執行質量責任制定期進行督促檢查,做到獎罰分明,責任到人。
3、施工員、質檢員、測量員、樁機司機、電工、焊工等施工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4、查看有勘察資質的單位出具的正式地質勘察報告,供靜壓樁施工時參考。
5、進行技術交底,嚴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施工方案必須具有針對性,措施具體,施工流程清楚,順序合理。
6、工程質量檢驗制度,包括原材料設備進場檢驗制度;施工過程的檢驗;施工結束後的抽樣檢測。
(二)過程質量控制
1、管樁質量,對管樁進行外觀檢查,尺寸偏差和抗裂性檢驗。施工現場著重檢查砼抗壓強度能否達到設計要求。管樁有否明顯的縱向、環向裂縫、端部平面是否傾斜、外徑壁厚、樁身彎曲是否符合規范要求。混凝土強度是否達到要求,產品質保書、合格證、檢測報告是否符合要求和齊全。不合格產品不得用於工程。
2、壓樁機感測設備是否完好,樁機配重與設計承載力是否相適應。
3、現場預應力管樁堆放整齊,布局合理。打樁順序應根據鄰近建築物情況、地質條件、樁距大小、樁的密集程度、樁的規格及入土深度綜合考慮,兼顧施工方便。
4、樁部端焊接
樁部端焊接很重要,要檢查焊條質量,設備適用完好率。焊完後必須保證一定暫停時間,間歇時間超過3分鍾為好。
5、垂直度
通常用兩台經緯儀、夾角90度方向進行監測。須注意第一節樁樁尖導向必須垂直;地基表面有堅硬石塊必須清除,使樁身達到垂直度要求。
6、壓樁過程
壓樁過程碰到硬土層,不能用力過猛,管樁抗彎能力不強往往容易折斷,抬架時也要輕抬輕放。否則一是造成樁身開裂;二是易發生樁架傾斜倒塌事故。
(三)檢驗(驗收)控制
樁基完成後依據國家行業標准《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03規定對管樁質量評定。
1、管樁低應變動力檢測(反射波法)測量樁身完整性(樁身評定等級分四類)。
2、管樁高應變動力檢測:主要評價樁身完整性和計算單樁極限承載力。
3、管樁靜力載荷試驗:主要檢測極限承載力,沉降量回彈後殘余變形情況。
4、管樁拉拔試驗:主要檢測極限承載力。
三、出現問題與事故處理
1、樁身斷裂:樁在沉入過程中,樁身突然傾鈄錯位,當樁尖處土質條件沒有特殊變化,而貫入度逐漸增加或突然增大,樁身出現回彈現象,即可能樁身斷裂。主要原因:樁身在施工中出現較大彎曲,在集中荷載作用下,樁身不能承受抗彎度;樁身在壓應力大於混凝土抗壓強度時,混凝土發生破碎;製作樁的水泥標號不符合要求,砂、石中含泥量大,石子中有大量碎屑,使樁身局部強度不夠,施工時在該處斷裂;樁在堆放、起吊、運輸過程中,也會產生裂紋或斷裂。
預防措施:施工前,應清除地下障礙物。每節樁的細長比不宜過大,一般不超過30;在初沉樁過程中,如發現樁不垂直應及時糾正。樁打入一定深度發生嚴重傾斜時,不宜採用移動樁架來糾正。接樁時,要保證上下兩節樁在同一軸線上;樁在堆放、起吊、運輸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或操作規程執行;普通預制樁經蒸壓達到要求強度後,宜在自然條件下再養護一個半月,以提高樁的後期強度。
治理方法:當施工中出現斷裂樁,應會同設計人員共同研究處理辦法。根據工程地質條件、上部荷載及所處的結構部位,可以採取補樁的方法。
2、沉樁達不到設計要求:樁設計時是以最終貫入度和最終標高作為施工的最終控制。一般情況下,以一種控制標准為主,與另一種控制標准為參考,有時沉樁達不到設計的最終控制要求。主要原因:勘探點不夠或勘探資料粗略,勘探工作以點帶面。致使設計考慮持力層或選擇樁尖標高有誤,有時因為設計要求過嚴,超過施工機械能力或樁身砼強度;樁機及配重太小或太大,使樁沉不到或沉過設計要求的控制標高;樁身打斷致使樁不能繼續打入。
預防措施:探明工程地質情況,必要時應作補勘,正確選擇持力層或標高;防止樁身斷裂,打樁時注意樁身變化情況。 3、樁頂位移:沉樁過程中,相鄰的樁產生橫向位移或樁上升現象。主要原因:樁數較多,土層飽和密實、樁間距較小。在沉樁時土被擠到極限密實度而向上隆起,相鄰的樁一起被湧起。在軟土地施工時,由於沉樁引起的空隙壓力把相鄰的樁推向一側或湧起;樁位放線不準;偏差過大;施工中樁位標志丟失或擠壓偏離,施工人員隨意定位;樁位標志與牆、柱軸線標志混淆搞錯等,造成樁位錯位較大;選擇的行車路線不合理;土方開挖方法及順序不正確。
預防措施:沉樁期間不得同時開挖基坑,需待沉樁完畢後相隔適當時間方可開挖,一般宜兩周左右;基坑開挖注意有一定排水措施,留置邊坡。基坑邊不得堆放土方,基坑較深應分層開挖;認真按設計圖紙放好樁位,設置明顯標志,並做好復查工作,選擇合理樁機行車路線。
4、樁身傾斜:樁身垂直偏差過大。原因分析:場地不平、有較大坡度。樁機本身傾斜,則樁在沉入過程中會產生傾斜;穩樁時樁不垂直,送樁器、樁帽及樁不在同一條直線上。預防措施:場地要平整,如場地不平,施工時應在打樁機行走路線加墊木等物,使打樁機底盤保持水平。
5、接樁處開裂:接樁處出現開裂現象。原因分析:採用焊接連接時,連接處表面未清理干凈,樁端不平整;焊接質量不好,焊縫不連續、不飽滿、焊肉中夾有焊渣等雜物;焊接好停頓時間較短,焊縫遇地下水出現脆裂;兩節樁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接樁處產生曲折,壓樁過程中接樁處局部產生集中應力而破壞連接。預防措施:接樁前,保證連接部件清潔;接樁時,兩節樁應在同一軸線上,焊接預埋件應平整服貼。
5. 求預制管樁接樁方式
管樁接樁有焊接法,法蘭螺栓連接法和硫磺膠泥錨接法。
接樁由於一根樁的長度達不到設計規定的深度,所以需要將預制樁一根一根的連接起來繼續向下打,直至打入設計的深度為止。
將已打入的前一根樁頂端與後一根樁的下端相連接在一塊的過程;如橋台樁基、橋墩樁基因現場原地面過低,無法達到設計高度,採用接樁方法,保證樁基長度。
根據設計圖紙確定樁基軸線,並將樁的准確位置測設到地上。要綜合考慮到樁的密集程度、基礎的設計標高、現場地形條件、土質情況等,以確定打樁順序。由一側向單一方向進行,自中間向兩個方向對稱進行,自中間向四周進行。
基坑不大時,應從中間開始分頭向兩邊或周邊進行;當基坑較大時,應將基坑分成數段,而後在各段范圍內分別進行。打樁應避免自外向內,或從周邊向中間進行。
管樁分為後張法預應力管樁和先張法預應力管樁,預應力混凝土管樁(PC管樁)和預應力混凝土薄壁管樁及高強度預應力混凝土管樁(PHC管樁)。
先張法預應力管樁是採用先張法預應力工藝和離心成型法製成的一種空心筒體細長混凝土預制構件,主要由圓筒形樁身、端頭板和鋼套箍等組成。
管樁按混凝土強度等級和壁厚分為預應力混凝土管樁(PC管樁)、預應力混凝土薄壁管樁和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PC樁的混凝土強度不得低於C50砼,PTC管樁強度等級不得低於C60,PHC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於C80。
PC樁和PTC樁一般採用常壓蒸汽養護,一般要經過28天才能施打。而PHC樁,脫模後要進入高壓釜蒸養,經10個大氣壓、180度左右的蒸壓養護,混凝土強度等級達C80從成型到使用的最短時間只需三、四天。
選擇樁錘時,必須充分考慮樁的形狀、尺寸、重量、入土長度、結構形式以及土質、氣象等條件,並掌握各種錘的特性。樁錘的夯擊能量必須克服樁的貫入阻力,包括克服樁尖阻力、樁側摩阻力和樁的回彈產生的能量損失等。
如果樁錘的能量不能滿足上述要求,則會引起樁頭部的局部壓曲,難以將樁送到設計標高。鑒於本工程有軟、硬兩種土層,故選用了蒸汽錘,錘重8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