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馬氏體的組成類型
常見馬氏體組織有兩種類型。中低碳鋼淬火獲得板條狀馬氏體,板條狀馬氏體是由許多束尺寸大致相同,近似平行排列的細板條組成的組織,各束板條之間角度比較大;高碳鋼淬火獲得針狀馬氏體,針狀馬氏體呈竹葉或凸透鏡狀,針葉一般限制在原奧氏體晶粒之內,針葉之間互成60°或120°角。
馬氏體轉變同樣是在一定溫度范圍內(Ms-Mz)連續進行的,當溫度達到Ms點以下,立即有部分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板條狀馬氏體有很高的強度和硬度,較好的韌性,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冷加工;針狀馬氏體又硬又脆,無塑性變形能力。馬氏體轉變速度極快,轉變時體積產生膨脹,在鋼絲內部形成很大的內應力,所以淬火後的鋼絲需要及時回火,防止應力開裂。
⑵ 鐵碳合金介紹下什麼是馬氏體和貝氏體拜託各位大神
馬氏體(martensite)是黑色金屬材料的一種組織名稱。 馬氏體最初是在鋼(中、高碳鋼)中發現的: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形成奧氏體)後經迅速冷卻(淬火),得到的能使鋼變硬、增強的一種淬火組織。 30年代初美國人E.C.Bain等發現低合金鋼在中溫等溫下可獲得一種高溫轉變及低溫轉變相異的組織後被人們稱為貝氏體。 該組織具有較高的強韌性配合。在硬度相同的情況下貝氏體組織的耐磨性明顯優於馬氏體,因此在鋼鐵材料中基體組織獲得貝氏體是人們追求的目標。 貝氏體等溫淬火:是將鋼件奧氏體化,使之快冷到貝氏體轉變溫度區間(260~400℃)等溫保持,使奧氏體轉變為貝氏體的淬火工藝,有時也叫等溫淬火。一般保溫時間為30~60min。 貝氏體;貝茵體;nite 又稱貝茵體。鋼中相形態之一。鋼過冷奧氏體的中溫(350~550℃)轉變產物,α-Fe和Fe3C 的復相組織。貝氏體轉變溫度介於珠光體轉變與馬氏體轉變之間。在貝氏體轉變溫度偏高區域轉變產物叫上貝氏體(up -nite),其外觀形貌似羽毛狀,也稱羽毛狀貝氏體。沖擊韌性較差,生產上應力求避免。在貝氏體轉變溫度下端偏低溫度區域轉變產物叫下貝氏體。其沖擊韌性較好。為提高韌性,生產上應通過熱處理控制獲得下貝氏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