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滲碳的目的是什麼滲碳後為什麼要進行淬火加低溫回火
滲碳是針對低碳鋼(碳素鋼或合金鋼)進行的一種化學熱處理工序.
滲碳目的是提高版工件表面碳濃權度,以便淬火後達到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的目的.
有些工件,如機器軸類件,齒輪等,要求部分工作表面(軸承位,花鍵位或齒輪齒面)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同時又要求心部具有較高的抗沖擊性能,以承受沖擊載荷.
利用低碳鋼加滲碳淬火處理,就可以較好的達到這個目的:低碳鋼心部抗沖擊性能較高,表面滲碳後經淬火處理,硬度和耐磨性提高.
滲碳後淬火加低溫回火是達到表層高硬度的熱處理方式,淬火後低溫回火,表層得到回火馬氏體組織,硬度可在HRc55-60,耐磨性達到較高水平.
㈡ 滲碳的工藝流程都有哪些
滲碳是指使碳原子滲入到鋼表面層的過程。也是使低碳鋼的工件具有高碳鋼的表面層,再經過淬火和低溫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層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著低碳鋼的韌性和塑性。
滲碳的工藝流程:
1、直接淬火低溫回火
組織及性能特點:不能細化鋼的晶粒。工件淬火變形較大,合金鋼滲碳件表面殘余奧氏體量較多,表面硬度較低。
適用范圍: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用來處理對變形和承受沖擊載荷不大的零件,適用於氣體滲碳和液體滲碳工藝。
2、預冷直接淬火、低溫回火
淬火溫度800-850℃。組織及性能特點:可以減少工件淬火變形,滲層中殘余奧氏體量也可稍有降低,表面硬度略有提高,但奧氏體晶粒沒有變化。
適用范圍:操作簡單,工件氧化、脫碳及淬火變形均小,廣泛應用於細晶粒鋼製造的各種工具。
3、一次加熱淬火低溫回火
淬火溫度820-850℃或780-810℃。組織及性能特點:對心部強度要求較高者,採用820-850℃淬火,心部為低碳M,表面要求硬度高者,採用780-810℃淬火可以細化晶粒。
適用范圍:適用於固體滲碳後的碳鋼和低合金鋼工件、氣體、液體滲碳的粗晶粒鋼,某些滲碳後不宜直接淬火的工件及滲碳後需機械加工的零件。
4、滲碳高溫回火,一次加熱淬火,低溫回火
淬火溫度840-860℃。組織及性能特點:高溫回火使M和殘余A分解,滲層中碳和合金元素以碳化物形式析出,便於切削加工及淬火後殘余A減少。
適用范圍:主要用於Cr—Ni合金滲碳工件。
5、二次淬火低溫回火
組織及性能特點:第一次淬火(或正火),可以消除滲碳層網狀碳化物及細化心部組織(850-870℃),第二次淬火主要改善滲層組織,對心部性能要求不高時可在材料的Ac1—Ac3之間淬火,對心部性能要求高時要在Ac3以上淬火。
適用范圍:主要用於對力學性能要求很高的重要滲碳件,特別是對粗晶粒鋼。但在滲碳後需經過兩次高溫加熱,使工件變形和氧化脫碳增加,熱處理過程較復雜。
6、二次淬火冷處理低溫回火
組織及性能特點:高於Ac1或Ac3(心部)的溫度淬火,高合金錶層殘余A較多,經冷處理(-70℃/-80℃)促使A轉變從而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適用范圍:主要用於滲碳後不進行機械加工的高合金鋼工件。
7、滲碳後感應加熱淬火低溫回火
組織及性能特點:可以細化滲層及靠近滲層處的組織。淬火變形小,不允許硬化的部位不需預先防滲。
適用范圍:各種齒輪和軸類。
㈢ 零件滲碳後還需進行何種熱處理經處理後的零件有哪些性能特點哪些零件需要進行這種熱處理
有兩種方案:
①直接淬火法 直接淬火是指零件滲碳後,隨爐降溫或出爐與冷到高於Ar1或Ar3溫度(一般為780~850℃)後直接淬火,淬火後再在150~200℃回火2~3h。
隨爐降溫或出爐預冷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淬火變形與開裂。同時還能使高碳的奧氏體析出部分碳化物而提高表面硬度。滲碳後直接淬火法操作簡單、成本低、效率高,還可以減少淬火變行及表面氧化脫碳。缺點是熱處理後組織較粗、性能較差。直接淬火法適用與本質細晶粒鋼,如20CrMnTi、20CrMn、20MnB等製成的零件。
②一次淬火法 零件滲碳後隨爐冷卻或出爐坑冷至室溫,然後重新加熱到淬火溫度進行淬火和低溫回火的處理方法,稱為一次淬火法。
一次淬火後的加熱溫度根據鋼種和性能要球而定。合金鋼滲碳後的淬火我惡毒選擇稍高於心部組織的Ac3溫度(850~900℃),使心部組織細化,並獲得心部低碳馬氏體組織,保證較高的心部強度。對於碳素鋼則選擇在Ac1~Ac3之間(約820~850℃)。對於一些心部強度要求不太高,只要求表面耐磨性好的工件如量規、樣板等,則宜選在略高於Ac1(770~820℃)的溫度
㈣ 滲碳鋼的熱處理工藝路線及方法是什麼
滲碳鋼的熱處理一般是滲碳後進行淬火及低溫回火,以獲得高硬度的表層及強而韌的心部。根據鋼的成分的差異,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滲碳後預冷直接淬火及低溫回火
這種方法適用於合金元素含量較低又不易過熱的鋼,如20CrMnTi、20CrTi等。
(2)一次淬火
滲碳後緩冷至室溫,重新加熱淬火並低溫回火。適用於滲碳時易過熱的碳鋼、低合金鋼工件及固體滲碳後的零件等。
(3)兩次淬火
滲碳後緩冷至室溫,重新加熱兩次淬火並低溫回火。適用於本質粗晶粒鋼及對性能要求很高的工件,但生產周期長,成本高,易脫碳氧化和變形。
對於合金化程度較高的18Cr2Ni4WA等鋼種,如果滲碳後預冷淬火,滲層將存在大量殘留奧氏體,使硬度降低。為此,生產上採用滲碳空冷後進行高溫回火,使殘留奧氏體分解,然後再進行加熱淬火和低溫回火。
熱處理和組織特點滲碳件一般的工藝路線為:下料→鍛造→正火→機加工→滲碳→淬火+低溫回火→磨削。滲碳溫度為900~950℃,滲碳後的熱處理通常採用直接淬火加低溫回火,但對滲碳時易過熱的鋼種如20、20Mn2等,滲碳後需先正火,以消除晶粒粗大的過熱組織,然後再淬火和低溫回火。淬火溫度一般為Ac1+30~50℃。使用狀態下的組織為:表面是高碳回火馬氏體加顆粒狀碳化物加少量殘余奧氏體(硬度達HRC58~62),心部是低碳回火馬氏體加鐵素體(淬透)或鐵素體加托氏體(未淬透)。
滲碳是指使碳原子滲入到鋼表面層的過程。也是使低碳鋼的工件具有高碳鋼的表面層,再經過淬火和低溫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層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著低碳鋼的韌性和塑性。一般滲碳的溫度為900~950℃,淬火溫度為800~850℃油淬,回火溫度為180~200℃。
㈤ 為什麼20Cr2Ni4滲碳後需要高回,然後才重新加熱淬火呢
20Cr2Ni4滲碳後需要高回介紹如下:
20Cr2Ni4合金滲碳鋼,熱處理規范:淬火:第一次880℃,第二次780℃,油冷;回火200℃,水冷、空冷。
標准:GB/T 3077-1988
20Cr2Ni4鋼為高強度合金滲碳鋼,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其淬透性、強韌性均超過12CrMi3鋼。該鋼鍛造性能良好,鍛造加熱溫度為1200℃,始鍛溫度1150℃,終鍛溫度大於850℃,鍛後緩冷。 20Cr2Ni4鋼如在鍛後出現晶粒粗大時,即使經正火及隨後滲碳加熱,在淬火後仍將得到粗大的馬氏體組織
用途
用作強度要求較高的滲碳及調質結構件。常用於製造中小型汽車、拖拉機的發動機和傳動系統中的齒輪,也可代替12CrNi3鋼製造要求心部性能較高的滲碳件、氰化件,如石油鑽探和冶金露天礦用的牙爪和牙輪體。
化學成分:
碳 C :0.17~0.23
硅 Si:0.17~0.37
錳 Mn:0.30~0.60
硫 S :允許殘余含量≤0.035
磷 P :允許殘余含量≤0.035
鉻 Cr:1.25~1.65
鎳 Ni:3.25~3.65
銅 Cu:允許殘余含量≤0.030
20Cr2Ni4A圓棒135-2435-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