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壓縮試驗時候對於低碳鋼為什麼只計算屈服極限
屈服極限是塑性材料的破壞標准,低碳鋼也是塑性材料的一種,它的破壞無論是拉伸還版是壓縮權,都是到達屈服極限以後才會發生,所以壓縮試驗中只計算屈服極限。
低碳鋼為塑性材料.開始時遵守胡克定律沿直線上升,比例極限以後變形加快,但無明顯屈服階段。相反地,圖形逐漸向上彎曲。這是因為在過了比例極限後,隨著塑性變形的迅速增長,而試件的橫截面積逐漸增大,因而承受的載荷也隨之增大。
(1)碳鋼為什麼沒有屈服擴展閱讀:
材料屈服極限是使試樣產生給定的永久變形時所需要的應力,金屬材料試樣承受的外力超過材料的彈性極限時,雖然應力不再增加,但是試樣仍發生明顯的塑性變形,這種現象稱為屈服,即材料承受外力到一定程度時,其變形不再與外力成正比而產生明顯的塑性變形,產生屈服時的應力稱為屈服極限。
⑵ 在材料力學壓縮實驗中,低碳鋼為什麼沒有強度極限
因為低碳鋼為塑性材料,開始時遵守胡克定律沿直線上升,比例極限以後變形加快,但專無明顯屬屈服階段。相反地,圖形逐漸向上彎曲。
這是因為在過了比例極限後,隨著塑性變形的迅速增長,而試件的橫截面積逐漸增大,因而承受的載荷也隨之增大。
低碳鋼拉伸試驗中應力應變可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彈性階段、屈服階段、強化階段、頸縮階段,試件在拉斷前,於薄弱處截面顯著縮小,產生「頸縮現象」,直至斷裂。
(2)碳鋼為什麼沒有屈服擴展閱讀:
低碳鋼有較大的時效傾向,既有淬火時效傾向,還有形變時效傾向。
當鋼從高溫較快冷卻時,鐵素體中碳、氮處於過飽和狀態,它在常溫也能緩慢地形成鐵的碳氮物,因而鋼的強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韌性降低,這種現象稱為淬火時效。低碳鋼即使不淬火而空冷也會產生時效。
低碳鋼經形變產生大量位錯,鐵素體中的碳、氮原子與位錯發生彈性交互作用,碳、氮原子聚集在位錯線周圍。
⑶ 低碳鋼為什麼沒有屈服現象
屈服現象的關鍵是在於這種材料當所受到的應力達到一定值的時候,雖然應力不再增加而形變卻依然在繼續,而且是不可恢復的塑性變形。也就是說此時外力不再增加但材料的破壞卻還在繼續,材料已經失去了對變形的抵抗能力。因此,從安全的角度考慮,將此時的材料所受到的應力作為作為該種材料的屈服極限,或叫做屈服強度。在使用材料的時候,一般要保證材料受到的應力要小於該材料的屈服極限。這樣才能安全。而同種材料的不同個體其屈服強度也是有一定的離散性分布的,因此在實際中使用材料時,還要增加一個安全系數,用材料的屈服極限值除以材料的安全系數,從而得到一個許用的強度值。你所計算出的材料受到的應力要小於許用強度值才是最安全穩妥的。一般對於塑性材料安全系數可以選用1.2~1.5,而脆性材料的安全系數要選用2~2.5甚至是3或4,這主要還需根據你使用的該中材料的使用場合來確定。例如高溫高壓,腐蝕性環境,還有一旦材料失效會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和人身傷害的場合,我建議你還是要把安全系數選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後果。還有就是需要說明的是,對於有些材料,比如鑄鐵,就沒有屈服點,而是採用該材料發生0.2%的應變時對應的應力值作為此種材料的屈服值。回答完畢。
⑷ 純金屬為何沒有明顯的屈服平台
金屬塑性變形存在非同時性。除低碳鋼和中碳鋼及少數合金鋼有屈服現象外,大多數金屬材料沒有明顯的屈服現象,對於無明顯屈服的金屬材料,究其原因是多晶體金屬塑性變形存在非同時性。多晶體金屬變形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由無數同相晶粒或不同相晶粒構成。
⑸ 為什麼含碳量小於百分之六,鋼材的屈服現象會消失
含碳量較低的鋼材屈服現象一般不明顯。
材料學的基本思路是,材料的性能(property)是由組織(microstructure)決定的,而組織是由材料的加工工藝(processing)決定的。就碳鋼來說,通過不同的工藝獲得的組織千差萬別,產品的強度當然也會有所不同,所以一概而論地說碳鋼的屈服極限和強度極限和含碳量成正比是不嚴謹的,好比說我拿一塊含碳量只有0.4%的淬火馬氏體,屈服強度能達到1.GPa,而另一塊含碳量1%的珠光體屈服強度也就只有600.MPa左右。含碳量的增加材料變得越來越硬,也越來越強。碳含量讓鋼變脆了,變形能力下降了。這個很好理解,因為材料的塑性形變在微觀尺度就是位錯的產生和滑移,當含碳量增加導致材料變強,變硬後,材料內部存在大量缺陷,邊界和析出物阻礙位錯滑移,而位錯密度也幾近飽和無法大量增加,材料的形變能力自然會大大下降而變得很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