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低碳鋼為什麼會出現三次滲碳體
『三次滲碳復體』指的是從鐵素制體中析出來的滲碳體。平衡圖上可以看到,鋼緩慢冷到在770℃(A1)時,奧氏體轉變為珠光體,這時珠光體中的鐵素體的含碳量為0.0218%(含亞共析鋼的A3~A1兩相區先析出鐵素體)——(P點), 鋼繼續緩慢冷卻,鐵素體中的飽和含碳量會減小,多餘的碳就以滲碳體形式析出,我們叫它『三次滲碳體』。緩慢冷卻至室溫,此時鐵素體中的含碳量僅為0.006%了。
❷ 碳鋼中碳的存在形式
碳在鐵中來形成的固溶源體有三種:α固溶體(鐵素體)、γ固溶體(奧氏體)和δ固溶體(8鐵素體)。這些固溶體中,鐵原子的空間分布與α-Fe、γ-Fe和δ-Fe一致,碳原子的尺寸遠比鐵原子為小,在固溶體中它處於點陣的間隙位置,造成點陣畸變。碳在γ-Fe中的溶解度最大,但不超過2.11%;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不超過0.0218%;而在δ6-Fe中不超過0.09%。當鐵碳合金的碳含量超過在鐵中的溶解度時,多餘的碳可以以鐵的碳化物形式或以單質狀態(石墨)存在於合金中,可形成一系列碳化物,其中Fe3C(滲碳體,6.69%C)是亞穩相,它是具有復雜結構的間隙化合物。石墨是鐵碳合金的穩定平衡相,具有簡單六方結構。Fe3C有可能分解成鐵和石墨穩定相,但該過程在室溫下是極其緩慢的。
❸ 鋼中碳為什麼不是以石墨形態存在
----碳在鋼鐵中主要以兩種形式存在:一種是化合碳,即碳以化合形態存在,主要以鐵的碳化物和合金元素的碳化物形態存在。例如Fe3C、Mn3C、Cr3C2、WC、W2C、VC、MOC、TiC等。另一種是游離碳,例如鐵碳固溶體中的碳、無定形碳、石墨碳、退火碳等,統稱為游離碳。在鋼中,一般是以化合碳為主,游離碳只存在於鐵及經退火處理的高碳鋼。化合碳與游離碳總和,稱為總碳量。紅外碳硫分析儀就是測定樣品中的總碳量。 結合下面: 碳在鋼中主要碳化物,鐵素體,奧氏體等態存在,但他在鐵素體,奧氏體中的最大溶解度分別為0。02%和2。1%。因此鑄鐵中的碳就有以石墨為主的游離碳出現。。
❹ 為什麼工業使用的碳鋼含碳量一般不超過1.4%
為了保證工業上使用的鋼具有足夠的強度,並具有一定的塑性和韌性,鋼中含內碳量一般都不超過容1.4%.
因為碳鋼的含碳量決定了它的組織,同時也就影響了它的性能。
碳在鋼中主要是以化合物FeC3(滲碳體)的形式存在,其性能特點是即硬又脆,當碳鋼含碳量超過1.4%時,滲碳體在鋼中晶粒的邊界呈網狀分布,破壞了晶粒之間的聯系,使鋼的強度、塑性都會大大的降低,同時硬度也會增加,並影響機械加工性能。因此,工業中含碳量一般不會超過1.4%。
❺ 碳鋼中存在哪些雜質元素
碳鋼並不是單純的鐵碳合金,其中或多或少包含一些雜質元素。常存的雜質元素有錳Mn、硅版Si、硫S、磷P。其中權Mn、Si是有益元素,硫、磷是有害雜質。
① Mn大部分溶解於鐵素體F中,一部分溶解於滲碳體Fe3C中,使金屬材料強化。Mn與S化合成MnS,能減輕S的有害作用。
② Si溶解於鐵素體F中,使金屬材料強化。有一部分Si溶解於硅酸鹽夾雜中。當硅含量不多,在碳鋼中僅作為少量雜質存在,它對鋼的性能影響並不顯著。
③ S不溶於鐵,而以FeS形式存在。由於FeS存在,鋼在高溫下變得極脆,稱為熱脆。
④ P溶於鋼鐵的鐵素體中,雖然可使鐵素體的強度、硬度有所提高,但卻使室溫下鋼的塑性、韌性急劇降低,使鋼變脆,這種現象稱為冷脆。磷的存在還使鋼的焊接性能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