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太監最大是幾品的官,太監到底是管什麼的
太監最大的是 「督領侍」 相當於朝廷的正二品,太監就是宮廷中的服侍人員。
清代官位品級的標志是以在蟒袍外罩的天青色褂子上所綉的文禽、武獸的補子來顯示的。太監沒有官位,不能穿補服,只能穿箭袖蟒袍。
康熙末年規定太監最高官位為5品,最低為8品,乾隆七年規定太監官位最高為4品而且永為定製,慈禧太後因為寵愛李連英,打破了祖宗的定製,封李連英為2品。這也是清朝歷史上太監最高的品位。
(1)古代太監都管哪一方面擴展閱讀
太監本為官名,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只有地位較高的內監就被稱為「太監」。後宦官亦通稱為太監。巡、元官署以其為主官者不少,隋、唐有大監,「大」或作「太」,亦與宦者無關。
明內廷有十二監,主官均稱太監,由閹人擔任,主官以下宦官,無太監之名。清始以太監加諸所有宦官,宦官與太監遂為同義詞。古代宮廷里受過宮刑的寺人便是宦官。
宦官稱「太監」,是隋唐以後的事。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後宦官亦通稱為太監。到了明代,宦官權勢日增,人們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稱「太監」,太監也就稱為宦官代名詞了。
在明朝,宮廷有外三監,分別是國子監,欽天監,上林苑監。國子監是國家最高學府,欽天監是管理氣象天氣的部門,上林苑監是管理畜牧種植的部門。
太監舊稱宦官,而「宦」,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因用以為帝王近幸者的名稱。又稱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等。太監,於京中也稱宦官、公公、寺人、內官、內侍、中官、中貴人,是指古代宮廷中替皇室服務並閹割掉外生殖器的男性。
明朝開始又叫年紀大的太監為伴伴,宦官是負責宮廷雜事的奴僕,不得參與國家政務,但因與京中皇室朝夕相處,遂能博取信賴或有可乘之機,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著宦官掌握國家政務大權的情況。中國京城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閹人,在東漢之後才完全使用閹人做宦官。
② 太監最大是幾品的官,太監到底是管什麼的
1. 太監最高官職為「督領侍」,相當於朝廷正二品官員。他們在宮廷中擔任服侍工作。
2. 在清代,官位品級通過官員蟒袍外罩的天青色褂子上所綉的補子來區分。太監沒有官位,不能穿補服,只能穿箭袖蟒袍。
3. 康熙末年規定太監最高官位為五品,最低為八品。乾隆七年,規定太監最高官位為四品,並成為定製。
4. 慈禧太後因寵愛李連英,打破祖制,封其為二品。李連英也成為了清朝歷史上太監最高品位的例子。
5. 「太監」原本是官名,唐高宗時,將殿中省改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後來,「太監」一詞也廣泛用於稱呼宦官。
6. 明代,宦官權勢日增,所有宦官都被尊稱為「太監」,太監因此成為宦官的代名詞。
7. 明朝時期,宮廷設有外三監,包括國子監、欽天監、上林苑監,分別負責教育、天文氣象和畜牧種植等工作。
8. 太監,舊稱宦官,而「宦」字源於星座名,宦者四星位於帝座之西,因此成為帝王親近者的稱呼。他們也被稱作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等。
9. 太監是在古代宮廷中為皇室服務並被閹割的男性。明朝開始,年長的太監被稱為「伴伴」。
10. 宦官原本負責宮廷事務,不得參與國家政務。但由於與皇室親近,他們有時能獲得信任並掌握國家大權。在中國歷史上,宦官掌握政務大權的情況並不罕見。
11. 中國古代的宦官並非都是閹人,東漢之後才完全使用閹人作為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