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彩鋼板房 > 面部骨折一般用什麼類型鋼板

面部骨折一般用什麼類型鋼板

發布時間:2023-06-13 22:03:46

Ⅰ 骨折鋼板是什麼材質的

一般都是合金和鈦合金材料製作而成。用於內固定術,是用金屬螺釘、鋼板、髓內針、鋼絲或骨板等物直接在斷骨內或外面將斷骨連接固定起來的手術,稱為內固定術。這種手術多用於骨折切開復位術及切骨術,以保持折端的復位。

Ⅱ 骨折用國產鋼板固定和進口鋼板固定有什麼區別

骨折用國產鋼板固定和進口鋼板固定的區別:

1、價格回

進口鋼板價格高,國產鋼板價格低答。

2、質量

進口鋼板的質量標准高,強度和韌性高,不容易發生斷裂。

國產鋼板質量參次不齊,小廠鋼板質量差。

3、排斥反應

進口鋼板組織反應小。

國產鋼板排斥反應比進口鋼板大。

鎖定鋼板,是一種帶有鎖定螺紋孔的骨折固定裝置。鎖定鋼板使得骨與鋼板結合的更牢固,讓復位後的斷肢更穩定些。鎖定鋼板最早在20年前使用於脊柱外科和頜面外科,穩定骨折的同時減少軟組織的廣泛剝離和損傷。

鋼板的固定是不依靠骨摩擦力來實現連接,而是完全依靠鋼板自身的交鎖結構來實現。鋼板與骨頭表面可以留有一定間隙,消除了鋼板與骨重壓接觸的不良作用,極大改善了血運和骨膜的生長和恢復。與傳統鋼板的主要生物力學差異是後者依賴於骨-鋼板界面的摩擦力來完成鋼板對骨的加壓。

Ⅲ 頜骨的頜骨骨折

頜骨骨折後,主要是復位與固定。頜骨骨折復位的重要標志是恢復上下頜牙齒的正常咬合關系,即牙齒的廣泛接觸關系。否則將影響骨折癒合後咀嚼功能的恢復。常用的復位方法有三種:
1.手法復位:在頜骨骨折早期,骨折段比較活動,可用手將移位的骨折段回復到正常位置。
2.牽引復位:頜骨骨折後,經過較長時間(上頜骨三周以上,下頜骨四周以上),骨折處已有部分纖維組織癒合,手法復位不成功,可採用牽引復位法。下頜骨骨折多用頜間牽引,就是在下頜骨有移位的骨折段上安置分段牙弓夾板,然後在與上頜的牙弓夾板之間,用小橡皮圈作彈性牽引,使之逐漸恢復正常的咬合關系。上頜骨骨折後,如骨折段向後移位,可在上頜牙列上安置牙弓夾板,在頭部製作帶有金屬支架的石膏帽,在牙弓夾板與金屬支架之間作彈性牽引,使上頜骨骨折段向前復位。需要較大牽引力時,也可作卧式重力性牽引。
3.切開復位:切開復位的適應證較寬。骨折段移位較久,已有纖維性癒合或骨性錯位癒合,手法和牽引都不能復位時,則應施行手術切開復位。將骨折斷端間錯位癒合中所形成的纖維組織切除或鑿除骨痂,重新離斷,使頜骨恢復正常的位置。手法復位困難的或復位後不穩定的新鮮骨折或開放性骨折,一般均採用手術切開復位。
頜骨骨折復位後的固定是治療中的重要環節。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單頜牙弓夾板固定法、頜間固定法、頜間結扎固定法、小鋼板(miniplate)或微型鋼板(microplate)固定法、顱頜固定法,其他方法還有頜周固定法、加壓鋼板固定法等。
1.單頜牙弓夾板固定法:是用直徑2毫米的鋁絲或成品帶鉤牙弓夾板,按牙弓形態成形,然後用較細的金屬結扎絲穿過牙間隙,將牙弓夾板結扎在骨折線兩側的部分或全部牙齒上,以固定骨折段。這種方法適用於無明顯移位的骨折,如下頜骨頦部正中線性骨折、局限性牙槽突骨折。
2.頜間固定:常用的方法是在上下頜牙齒安置帶鉤牙弓夾板,然後用小橡皮圈作頜間固定,使頜骨保持在正常咬合關系的位置上。此法穩妥可靠,適用於多種下頜骨骨折,優點是能使頜骨在良好的位置上癒合,有利於恢復功能,缺點是傷員不能張口進食,也不易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應加強護理。
3.骨間結扎固定:手術切開復位的病例,可在骨折兩斷端鑽孔,然後穿過不銹鋼絲作結扎固定。這也是一種可靠的固定方法。小兒頜骨骨折和無牙頜骨骨折,也可用此法固定。
4.小鋼板或微型鋼板固定:在手法切開復位的基礎上,將適當長度和適合形態小鋼板或微型鋼板跨置於骨折兩斷端的骨面上,用特製的螺釘穿骨皮質固定鋼板,達到固定骨折的目的。小鋼板一般用於下頜骨,微型鋼板適用於上頜骨。
5.顱頜固定法:上頜骨橫斷骨折,不能單純依靠下頜骨進行固定,可利用顱骨進行固定,否則面中部易發生拉長變形。固定方法是先在上頜牙齒安置牙弓夾板,然後用不銹鋼絲一端結扎在後牙區牙弓夾板上,另一端經口腔內穿出顴頰部軟組織,懸吊在石膏帽的支架上。同時加有頜間固定。
頜骨骨折固定的時間,可根據病人的傷情、年齡、全身情況等決定。一般是上頜骨3~4周,下頜骨4~8周。可採用動、靜結合的方法,縮短頜間固定時間。方法是,固定2~3周後,在進食時取下橡皮皮圈,允許適當的活動。採用小鋼板或微型鋼板堅強內固定後可以適當提前進行功能訓練,促進骨折癒合。 根據解剖結構上的薄弱環節,上頜骨骨折有三種經典類型。第一型骨折(Lefort Ⅰ型骨折)其骨折線通過梨狀孔下緣、上頜竇下部,橫行到雙側上頜結節;第二型骨折(LeFort Ⅱ型骨折)的骨折線通過鼻骨、淚骨、眶底、顴骨下方,達到上頜骨後壁;第三型骨折(LeFort Ⅲ型骨折)的骨折線也通過鼻骨、淚骨,但橫過眶窩及顴骨上方,向後到上頜骨後壁,使上頜骨、顴骨與顱骨完全分離,因此又稱為顱面分離。下頜骨是頭部唯一能活動的骨骼,在解剖結構上也有它的薄弱部位,如正中頦部、頦孔部、下頜角部及髁狀突頸部,這些都是下頜骨骨折的好發部位。下頜骨由於其突出的位置與解剖形態,是頜面部骨折中發生率最高的骨骼。
頜骨骨折和其他骨折相比,除了具有一些共同的臨床症狀,如局部疼痛、腫脹、骨斷端異常動度或移位、功能障礙等,還具有其臨床特點,這是由頜骨的解剖生理結構所決定的。
1.骨折段移位:頜骨骨折後發生骨折段移位主要取決於有骨折類型、撞擊方向、肌肉牽拉和骨折段本身的重量。
上頜骨如發生橫斷骨折,骨折段常因重力而發生下垂移位。如撞擊方向是由前向後,骨折段可向後移位,使面中部凹陷;由下向上的撞擊,常造成嵌頓骨折。
下頜骨骨折段的移位,主要是因肌肉牽拉所致。頦孔部骨折時,前骨折段常因降頜肌群的牽拉而向下移位,後骨折段常因升頜肌群的牽拉而向上移位。頦部的粉碎性骨折,中部骨折段由於頦舌肌、頦舌骨肌牽拉而向後移位。兩側骨折段由於下頜舌骨肌、舌骨舌肌的牽拉向中線移位,使下頜骨前部弓形變窄。這種骨折可引起舌後墜而發生呼吸困難,甚至發生窒息,應特別注意。髁狀突骨折,多因間接受力所致,可與頦部骨折同時發生,應注意檢查以免漏診。髁狀突骨折後,常因翼外肌的牽拉,向前內方移位,同時下頜升支因升頜肌群牽拉而向上移位,出現前牙不能閉合的狀態。如雙側髁狀突骨折,則前牙開牙合更明顯。
2.牙齒咬合錯亂:上下牙齒的咬合關系常因頜骨骨折段移位而發生錯亂,這是頜骨骨折最明顯的症狀,對診斷頜骨骨折有很重要的意義。上頜骨橫斷骨折,骨折段向下移位,使上頜後牙與下頜後牙發生早接觸,使前牙呈開牙合狀態。下頜骨骨折後,多因骨折段移位,出現牙齒的咬合關系錯亂。若無骨折段移位,則牙齒咬合無明顯錯亂。
3.骨折段異常活動:上頜骨是不能活動的骨骼,如出現活動,則為骨折的徵象。下頜骨在正常情況下是通過關節作整體活動。出現分段的異常活動時,則表明存在骨折。
4.異常感覺:上頜骨骨折時,如有眶下神經受傷,眶下部、上唇和鼻部可出現麻木感。下頜骨骨折時,如伴發下牙槽神經損傷,同側下唇可出現麻木感。
5.張口受限:頜骨骨折後,可因疼痛、骨折段移位、咀嚼肌運動失調和反射性痙攣、顳下頜關節損傷等原因,使張口受限。特別是下頜骨骨折,對張口運動影響較大。
6.影響呼吸和吞咽:頜骨骨折可因骨折段移位,影響呼吸和吞咽功能。
7.視覺障礙:上頜骨、顴骨骨折波及眶部,有眼球移位時,可出現復視。有動眼神經和肌肉損傷時,可出現眼球運動失常。

Ⅳ 骨折需手術在骨頭上裝鋼板,是鈦合金的好,還是一般的好他們的副做用都是什麼

如果必須手術的抄話,一般來說的話鈦合襲金的要相對好一點,因為一它的排異性要小一點,二是鈦合金的鋼板比普通的鋼板要薄這樣的話對骨折的復位也有好處。一般來說他們也都屬於民異物,也都有一定的排異性,不過鈦板要小一點。這個是主要的,其餘的也不太重要了,祝你早日康復哦。。

Ⅳ 骨折用的鋼板有哪些

呃,橋接板
鎖釘板
還有鋼板和鈦板之分
普通板
LISS板
Phylos板
好多的,不知樓主要這個干嗎用?說出來好給你相應的解釋

Ⅵ 去年顴弓骨折做的手術,用的那個鈦鋼板鈦螺絲國定住,醫生說不用拆卸,想問下

不是很厚。確實不能拆。因為拆的過程當中,對你的組織結構損傷會更大。

Ⅶ 我前年車禍上額骨骨折 用了鈦合金鋼板 我26歲了 不取出來可以嗎

病情分析:
你好,一般上頜骨骨折使用的均是微型鈦板,鈦板本身相容性就好,要是沒有不適可以不用取出的
指導意見:
你的情況2年沒有任何不適,建議不要取了。取鈦板畢竟也是一個手術,對人也是一種創傷的

Ⅷ 骨折固定的鋼板是什麼材質的

目前來手術固定骨折的接骨板材料自主要包括不銹鋼、鈷合金以及鈦合金,其中醫用鈦合金是金屬中最理想的體內內置入材料。從接骨板材料學特徵來看,其彈性模量應接近骨骼,以減少應力遮擋效應。不銹鋼接骨板有較高的機械性能,價格較低,但在體內抗腐蝕能力一般。鈷合金更耐腐蝕,對組織幾乎完全惰性,但其機械性能不如不銹鋼。鈦合金具有良好的韌性和抗斷裂性能,組織相容性良好,彈性模量接近骨骼,但價格較高。

Ⅸ 骨折用的鋼板分幾種

鋼板螺釘內固定術
這種內固定術多用於長管骨骨折,比較牢靠,臨床應用較多。但缺點是切口長,軟組織分離和骨膜剝離較廣泛,骨折端的血運受損較重,癒合較慢。
1.四肢長管骨骨幹橫折或短斜折,手法復位、外固定失敗或其它原因不能行手法復位、外固定者。
2.全身多發性骨折或一骨多處骨折,全部用手法復位、外固定處理有困難者,可考慮對1~2處手法復位困難或外固定不易維持對位的骨折,施行鋼板螺釘內固定術。
3.骨折畸形癒合或不癒合需施行手術治療時(如切骨矯形、骨移植等),多需同時應用鋼板作內固定,以恢復骨支架。
4.骨畸形切骨矯正術(如股骨轉子下切骨術或股、肱骨髁上切骨術)後,可用預制的成角鋼板或加壓成角鋼板(如髁鋼板等)固定。
5.某些長斜形、螺旋形、蝶形粉碎性骨折亦可用加壓螺釘及平衡鋼板固定,可有效地抵消扭轉、剪刀和彎曲應力。
6.干骺端粉碎性骨折或缺損,為保護移植骨及碎骨片,以防壓縮,用支柱鋼板固定,可起到架橋作用,保症植骨癒合。
[編輯本段]
術前准備
1.鋼板要求 鋼板的橫斷面應呈弧形,與圓形骨面可密切貼合,鋼板孔應有傾斜的凹陷部,使半沉頭式的螺釘頭可以相應嵌入,增加固定效果,並可減少螺釘頭突出而引起疼痛圖2。
2.鋼板的選擇 鋼板種類甚多圖3,應根據骨折部位、形態及骨的直徑選用固定效果好的品種。鋼板按其性能分為普通鋼板和加壓鋼板兩種,後者有圓孔(靜力加壓)和自身加壓鋼板(動力加壓)及多種特製規格鋼板。現舉幾種常用的鋼板種類如下:
直形長鋼板:多用於長骨幹骨折。選擇鋼板的長度應是斷骨直徑的4~5倍。一般股骨用8孔,脛骨用6孔,肱骨用4孔鋼板。
成角尖形鋼板:多用於股骨髁上骨折或股骨轉子間切骨術。
成角鋼板:用於長骨切骨矯形術。
轉子鋼板:用於股骨頸骨折轉子間切骨術後內固定。
三叉形鋼板:用於髁部Y或T形骨折。
加壓鋼板:較普通鋼板寬厚,使用時配以加壓皮質骨螺釘,利用加壓器或利用特殊設計之鋼板(自動加壓鋼板),對骨折端產生加壓作用及堅強固定作用。
3.螺釘選擇 同螺釘內固定術。
4.加壓器 由加壓器孔、鉤及加壓螺絲組成,配以活動板手和鑽頭導向器(導鑽)使用圖4。
[編輯本段]
手術步驟
(一)普通鋼板螺釘內固定
1.安置鋼板 骨折復位後,根據鋼板大小,剝離局部骨膜,用骨折固定器套入骨折後方,將鋼板安置在骨面上,並將骨折端加壓靠攏,然後擰緊骨折固定器的滑動部分,骨折部與鋼板即可暫時被固定在一起,但應注意露出全部鋼板孔以便鑽孔。
2.鑽孔、擰入螺釘 先在鋼板兩端各鑽一個骨孔。鑽頭需在鋼板孔的中心垂直進鑽。鑽透兩側皮質骨後,用骨孔測深器測量骨的直徑,加上鋼板的厚度,按此長度選擇與之等長的螺釘(除釘尖外),順鑽孔方向擰入。再按鋼板各孔鑽骨孔,擰入螺釘,並順次擰緊。鑽孔及安置螺釘方法同「螺釘內固定術」。
(二)加壓器加壓鋼板螺釘內固定
在骨折復位,放好加壓鋼板並用持骨器固定後,在短骨折段距骨折線約1.0cm的鋼板孔上,鑽一個直徑為3.2mm的孔洞,要鑽透兩側皮質骨。用測深器測定孔洞的深度,以便選擇長度合適的螺釘。用絲錐攻出骨孔的紋路,擰入第1枚皮質骨螺釘。再次復位和固定骨折端與鋼板後,置放加壓器的鑽頭導向器,並鑽3.2mm的骨孔。調整加壓器,使其鉤鉤住加壓鋼板的端孔,並使加壓器的孔對准骨孔,擰入1枚普通螺釘,以固定加壓器。維持解剖復位下,用套管扳手輕輕擰緊加壓器,使兩折端初步縱向加壓。然後,用40mm長3.2mm直徑的鑽頭經導向器鑽孔,用絲錐攻出骨孔紋路,將第2、3枚皮質骨螺釘擰入加壓鋼板剩餘的2個孔洞內。注意鑽孔時一定要對准鋼板孔的中心,攻紋時一定要用絲錐套保護,以免絲錐被卡或周圍軟組織捲入而損傷。用扳手進一步擰緊加壓器,使骨折端緊密連接,壓力可達40~50kg。加壓後復查骨折端有無移位,如無移位,用相同方法,在有加壓器側的鋼板上擰入第4、5枚皮質骨螺釘。最後,松開、取下加壓器擰入第6枚短皮質骨螺釘固定一側皮質骨,以減少應力啟遮擋。對短斜面骨折,須輔以加壓螺釘經過鋼板孔斜穿骨折線,以加強固定效果圖7。
(三)自動加壓鋼板螺釘內固定
應用自動加壓鋼板時,則勿需使用加壓器。由於鋼板孔是按兩個半圓柱圖案設計製造的。其原理是利用球形滑動原則,即當螺釘由傾斜圓柱端擰入後,其螺釘頭沿鋼板孔之傾斜承重平面向水平滑動平面移動,骨折端即產生向心性水平方向的移動,從而產生加壓作用圖。
安置鋼板後,於近折段的骨折端,在中立導鑽引導下鑽孔,旋攻螺紋道,擰入第一枚皮質骨螺釘,但不擰緊,准確復位骨折,並用鉤子插入鋼板孔向遠端牽拉鋼板,這樣,使第一枚螺釘處於鋼板孔的偏心位上。然後於遠折段骨折端用偏心導鑽(承重導鑽)引導,鑽偏心位孔,鑽孔位置宜盡量靠近該鋼板孔遠端,同法擰入第二枚皮質骨螺釘並擰緊,接著再擰緊第一枚螺釘,即可使骨折端靠攏,產生加壓作用。然後,於鋼板孔的中心或略偏心位擰入其餘螺釘。
(四)植骨
傷後超過3周以上的骨折,特別在不易癒合的部位(如橈骨下段、尺骨上段、脛骨下段),內固定術的同時應施行骨移植,促進癒合。
[編輯本段]
術中注意事項
1.軟組織的分離和骨膜的剝離應盡量減少,顯露以能供鋼板的安置即可,以減少對骨折端血運的損害。
2.鋼板宜放在骨幹較平的一面,必須與骨面緊貼,才能保症骨折端的密切靠攏;如橈骨不應放在後面。盡量不將直鋼板變形去適應骨的彎度,以免降低其強度。
加壓鋼板的安放,要根據張力帶原則,即鋼板置於骨折的張力側,鋼板即承受張力,經鋼板施行加壓後,使骨折張力側的張力轉變為壓力。在負重條件下,張力側在人體重心線的對側,例如股骨幹骨折,其張力側在股骨頸對側,即外側略偏後;在不負重條件下,則根據肌群作用、骨折特點以判斷其張力側。如誤將鋼板置於張力側的對側,必將增加張力側的張力,使骨折端分離,既容易造成鋼板折斷,也影響骨折癒合。
3.鋼板要安置在有肌肉覆蓋的骨面,不致使鋼板與皮膚直接接觸產生疼痛。
4.鑽頭必須在鋼板孔中心垂直進鑽,應用加壓鋼板時需用導鑽見,如有偏斜,螺釘頭就不能緊密擰入鋼板孔的凹陷部,固定效能必將減弱。
[編輯本段]
術後處理
術後應即外固定,直至骨折癒合。應用加壓鋼板則勿需外固定,拆線後開始扶雙拐負重練習,X線顯示骨癒合陰影時改用單拐1~2月後再棄拐行走。骨折癒合後取出鋼板,通常加壓鋼板於術後1½~2年取出。
[編輯本段]
術後並發症的預防及處理
1.鋼板彎曲、斷裂 發生的原因多由於不用外固定或外固定時間過短,過分依賴鋼板有限的固定力量去負重或活動,以致造成鋼板彎曲或斷裂。一旦發生應重新手術,取出鋼板並另行內固定。
2.鋼板取不出 有時取出鋼板會遇到很大困難,主要原因是螺頭凹槽損壞,旋鑿不能發揮作用。應將一端螺釘周圍的骨皮質鑿除少許厚度,用鋼絲鉗下壓鋼板,露出少許螺釘,就可用鋼絲鉗夾住螺釘旋出,然後將鋼板掀起,依次同法取出其它螺釘。
3.用加壓鋼板行堅強內固定後,由於鋼板與骨的彈性系數相差懸殊,肢體負重應力大部分通過鋼板而不通過其下的骨質,造成鋼板固定部位的骨萎縮,在鋼板末端正常骨質與萎縮骨質交界處容易折斷或在去鋼板後發生再骨折。故鋼板出出後,仍需適當保護3~6 個月,以免折斷。再骨折多發生於鋼板最遠端釘孔部位,為預防其發生,鋼板最遠端螺釘可只穿過一側皮質骨。這樣,可避免肢體負重應力集中於鋼板端而是由骨逐漸向鋼板過渡,以緩沖鋼板固定下的骨質與正常骨質間彈性系數的突然轉變。

閱讀全文

與面部骨折一般用什麼類型鋼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鋼筋檢測都檢測哪些項 瀏覽:906
不銹鋼激光焊管 瀏覽:415
現在帶鋸條斷裂用什麼方法焊接 瀏覽:586
方管手工怎麼做圓弧 瀏覽:834
模具曬紋要留多少餘量 瀏覽:855
168鋼管什麼意思 瀏覽:969
手工焊管板焊接視頻 瀏覽:130
焊接彎頭面積怎麼求 瀏覽:925
長三角鋼鐵集團怎麼樣 瀏覽:898
徐州月餅模具在哪裡買 瀏覽:656
鋼管r19是什麼意思 瀏覽:738
鋼材模具密度是多少 瀏覽:327
沒有焊接筆如何自己製作焊接筆 瀏覽:399
不銹鋼和銅哪個更吸熱 瀏覽:273
200w蕊片如何焊接 瀏覽:351
鋼筋擠壓連接技術有什麼和什麼區別 瀏覽:890
為什麼說中國人民解放軍是鋼鐵長城 瀏覽:241
75鋼管理論重量是多少 瀏覽:362
兩用電焊機燒不銹鋼是什麼氣 瀏覽:931
直銷市政護欄需要多少錢 瀏覽: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