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鋼板失去朔性的臨界溫度是多少
鋼板失去塑性的
臨界溫度
即產生蠕變時的溫度。
碳素鋼
通常在300-350
攝氏度
時,合金鋼在400-450攝氏度時就會發生蠕變現象。
② 鋼板熱處理的相關情況
預熱:計算碳當量,碳當量在0.45到0.6之間,局部預熱或100-150度預熱,碳當量大於版0.6,必須預熱,且預熱溫度一般權200度以上,對於碳當量小於0.45的鋼材,當厚度大於25毫米是也要預熱。這是焊接方面,在熱處理角度來講,預熱有去氫和減少熱應力的產生兩方面作用,因為之後還要去應力退火,所以不細說了。去氫就是使氫擴散或逸出,減少細微孔的數量,增加工件抗裂能力或裂紋產生的可能。
焊後去應力退火,PWHT,去除焊接後工件的殘余應力,提高工件穩定性。焊接時會在焊接部位產生熱應力,這一步是去除殘余應力的步驟不可省略。有時也叫回火(不規范的稱呼)。
以上2種都是提高焊接質量的方法。
③ 鑄鋼件熱處理中Ac溫度是什麼意思
在鋼的加熱和組織轉變中,鋼會有相變點(就是臨界溫度)。相變點是指金屬或合金加熱或冷卻過程中發生相變的溫度,又稱臨界點。
根據Fe-Fe3C相圖可知,鋼在緩慢加熱或冷卻過程中,在PSK線、GS線和ES線都要發生組織相變。因此,任一成分碳鋼的固態組織轉變的相變點,都可由這三條線來確定。通常把
PSK線稱為A1線;GS線稱為A3線;ES線稱為Acm線。而該線上的相變點,則相應地用A1點、A3點、Acm點表示。
但是,Fe-Fe3C相圖上反映出的相變點A1、A3、Acm是平衡條件下的固態相變點,即在非常緩慢加熱或冷卻條件下鋼發生組織轉變的溫度。在實際生產中,加熱速度和冷卻速度都比較快,故其在相變點在加熱時要高於平衡相變點,在冷卻時要低於平衡相變點,且加熱和冷卻的速度加大,其相變點偏離得很大。為了區別於平衡相變點通常用Ac1、Ac3、Accm表示鋼在實際加熱條件下的相變點,而用Ar1、Ar3、Arcm表示鋼在實際冷卻條件下的相變點。
加熱是鋼熱處理的第一道工序,任何成分的碳鋼加熱到Ac1線以上時,都將發生珠光體向奧氏體的轉變。所以你說的鑄鋼件熱處理中Ac溫度應該是是指臨界溫度,也就是相變溫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