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恐怖三聯征是不是永遠好不了
重點一:恐怖三聯征究竟哪裡恐怖?
自1966年,Aufranc等報告第一例恐怖三聯征病例開始,因這類損傷治療效果差,而被國內學者直譯為「肘關節恐怖三聯征」。肘關節恐怖三聯征除了包括經典的三聯損傷外,往往還合並肘關節內外側副韌帶,前臂骨間膜撕裂等損傷。患者術後往往會殘留肘關節僵硬、嚴重肘關節不穩和肘關節炎等不良並發症。在當今緊張的醫患環境下,不夠好的手術療效往往會引起患者的不滿,甚至訴訟等,這些都會引起醫生心理上的「恐怖」。從患者的角度來說,關節僵硬等不良並發症給身心帶來巨大的困擾,因此這種特殊類型的肘關節三聯損傷也就當之無愧有了「恐怖」的「美名」。
重點二:恐怖三聯征的治療流程和推薦方案
面對如此恐怖的三聯征,骨科醫生們該如何做出有力的反擊呢?北京大學積水潭醫院蔣協遠教授設計出了上述的診療「秘籍」。張堃 主任以此為藍圖,通過病例的形式,為我們生動的演示了如何靈活應用」秘籍「中的「一招一式」解決難題。首先針對入路的選擇,常規推薦肘關節外側Kocher入路,因其可以清楚顯示除內側副韌帶外所有損傷結構。當合並肱骨遠端骨折以及肘關節內側副韌帶等嚴重損傷時,肘關節後側入路將會是很好的探查切口。至於肘關節內側切口很少單獨使用,多與外側切口聯合運用,可以清楚的顯露內側副韌帶損傷。
尺骨冠狀突骨折無論骨折塊多小,都會對肘關節穩定性產生重要影響,因此術中需要被優先探查和處理。現有的幾種治療方式中,優先推薦袢鋼板技術治療冠狀突骨折。而針對橈骨頭骨折,簡單的容易復位的骨折,可以採用微型接骨板固定,而針對粉碎性難以復位的橈骨頭骨折,可以採用金屬假體置換。當肘關節骨折同時合並內外側副韌帶損傷時,錨釘固定是很好的解決方案。最後當骨折和韌帶修復後,以重力伸肘試驗判斷關節穩定性,如有肘關節不穩定或軟組織修復固定強度不足,則使用鉸鏈式外固定架保護或行短期(<2周)石膏固定。安放外固定時需要注意克氏針臨時固定肱尺關節,以防修復的結構遭到二次損傷,同時固定前一定要確認好肘關節旋轉軸,然後以克氏針為參考安放外固定支架。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支架安放術後肘關節不穩或者再次脫位。
重點三:術後並發症及注意事項
肘關節損傷三聯征術中及術後常見並發症包括:1、尺神經損傷;2、關節不穩定;3、肘關節僵硬;4、關節骨化等。其中尺神經損傷多見於內側入路,術中應該注意尺神經走行並加以保護;肘關節不穩多見於:1、前關節囊、冠狀突、橈骨頭、外側副韌帶及伸肌腱等重要的結構未予修補;2、肘關節早期活動導致外側副韌帶鬆弛等因素。因此所有患者均需要完整修復肘關節重要穩定結構,必要時加用鉸鏈式外固定支架治療。Pugh等對36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完整修復肘關節重要穩定結構,必要時加用鉸鏈式外固定支架治療,術後Mayo肘關節功能評分優良率為78%,肘關節屈伸活動范圍平均112°,前臂旋轉范圍平均136°。肘關節僵硬和骨化多與嚴重軟組織損傷後的瘢痕攣縮、個人體質、合並腦外傷等有關,應注意術後早期開展功能訓練,配合吲哚美辛等葯物治療,嚴重僵硬者可以二期行肘關節松解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