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何粘鋼加固所採用的鋼板厚度以2~6mm為宜
我的理解是:所有的材料都有一個有效的作用范圍。鋼和混凝土結構依靠膠體和錨栓粘結,應力傳遞的有效厚度應該只是6mm左右,所以鋼板太厚就沒有實際意義了。我的理解一定是對的,但是術語不是很專業。
Ⅱ 鋼結構辦公樓的樓板怎麼做啊,如果是用混凝土板,那怎麼跟鋼梁鋼柱連接啊,謝謝,在線等了
一般用8mm左右的熱鍍鋅V688型承台板,承台板與鋼梁用栓釘連接,然後再布鋼筋澆築砼!
Ⅲ 鋼結構的樓板一般是怎麼做的
土木工程來或建築結構專業,源碩士專業叫結構工程,在分鋼結構和混凝土結構方向,分數應該差不多。之所以會鋼結構的分數一般略高,主要是因為帶鋼結構碩士的教授相對較少。
對於就業問題,和分數問題是一個道理。在建工程多是混凝土結構,學混凝土結構的人也多,就業面廣,主要做屋面的材料都是離不了雙T板的。
400平方的樓面:建議按設計標高、樓面載荷、是否有設備、樓下空間要求。如果要求樓下空間面積比較大,建議採用H型作為主鋼梁,鋼梁面採用壓型鋼板配合栓釘,再澆築砼樓面。
(3)樓板粘鋼一般用什麼鋼板擴展閱讀:
鋼結構應研究高強度鋼材,大大提高其屈服點強度;此外要軋制新品種的型鋼,例如H型鋼(又稱寬翼緣型鋼)和T形鋼以及壓型鋼板等以適應大跨度結構和超高層建築的需要。
另外還有無熱橋輕鋼結構體系,建築本身是不節能的,本技術用巧妙的特種連接件解決了建築的冷熱橋問題;小桁架結構使電纜和上下水管道從牆里穿越,施工裝修都方便。
Ⅳ 粘碳纖維加固和粘鋼板加固,有什麼分別
碳纖維加固被使用在混凝土結構加固修補中源於20世紀80年代的日、美發達國家。這項技術出現在我國比較晚,直到90年代有關部門才開始碳纖維加固技術的研究和使用。但就目前來說的話,隨著我國的交通事業和經濟建設飛速發展,加固技術也是飛速發展並且日趨的走向成熟,這其中除了上海悍馬的碳纖維加固還有粘鋼加固、玻璃加固等一系列加固技術。碳纖維加固和粘鋼加固在工程中都是比較重要的加固施工方案,兩者各有其優點,在很多的工程中都要用到這兩種方案。
碳纖維加固其原理用專業術語講就是將抗拉強度極高的碳纖維用環氧樹脂預浸成為復合增強材料,用環氧樹脂粘結劑沿受拉方向或垂直於裂縫方向粘貼在要補強的結構上,形成一個新的復合體,使增強粘貼材料與原有鋼筋混凝土共同受力增大結構的抗裂或抗剪能力,提高結構的強度、剛度、抗裂性和延伸性。
粘鋼加固又稱為粘貼鋼板加固,是將鋼板採用高性能的環氧類粘接劑粘結於混凝土構件的表面,使鋼板與混凝土形成統一的整體,利用鋼板良好的抗拉強度達到增強構件承載能力及剛度的目的。粘鋼加固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通過上海悍馬的改性環氧樹脂粘鋼膠,將鋼板粘貼到混凝土構件,相當於對被加固構件進行了體外配筋,使二者作為一個新的整體,共同受力,從而達到加固目的。
1、 粘鋼加固不僅提高了原結構的強度,它對裂縫的和撓度都可以起到抑製作用。
2、 粘鋼加固造價較碳纖維來說要低(斷面為5x100的Q235b鋼板,能提供的設計強度約為5x100x215=107(千牛),若改為100寬.0167mm厚的碳纖維布,假定碳布的設計強度為3500Mpa。則碳布提供的設計強度為0.167x100x3500=58(千牛),稍微粗略地說,粘一層5厚鋼板和粘兩層碳布強度相當,可是粘貼5厚鋼板比起粘貼雙層碳布,造價要節省一些)
3、 鋼板不象碳布那樣易損,便於裝修。
4、 粘鋼和原構建整體性更好(粘鋼時一般採用加壓用膨脹螺栓,螺栓的存在使鋼板和混凝土構件的整體性更好,而粘鋼兩層碳布,因剪力後滯,存在材料降效現象)
Ⅳ 鋼結構樓房樓板一般採用什麼材料
樓承板、花紋鋼板、也有做鋼龍骨木樓板的。
Ⅵ 挑空的客廳如何加樓板 用哪種材料,是鋼材還是水泥澆呢求答案
搭建閣樓有兩種常見辦法:
1、 槽鋼或工字鋼搭建。一般情況下,用槽鋼就行了,但用工字鋼的抗彎強度會更高,當然造價也會更高,而且工字鋼佔用的空間層高也更大。槽鋼搭建的優點是速度快,即搭即用,不需要等待。缺點是槽鋼做的閣樓當人在上面走動時,會有一定的晃動聲,槽鋼規格越小,晃動聲越大。採用槽鋼的做法屬於推薦做法。
2、 鋼筋水泥現澆。鋼筋水泥的做法屬於土建做法,但有附加條件的,那就是要求原先的牆上有與結構鋼筋相聯的鋼板介面或者其他植筋固件,否則鋼筋水泥這種重量不是一般的支撐物或固定件所能固定的,搞不好會有安全方面的威脅。鋼筋水泥樓板的優點是當人在上面走動時,一般沒有什麼搖晃感,也不會有什麼響聲(除非樓板很薄),缺點就是水泥的樓板一般很費時,澆好後,純粹的保養時間就得一個月以上,加上前面的施工時間,前後得有2個月的時間。
Ⅶ 樓板加固粘碳纖維布好還是粘鋼板好
碳纖維布和粘鋼加固應該怎麼選擇?碳纖維布加固和粘鋼加固形式、加固機理均較類似,本質上相當於增加構件配筋,在抗剪、抗彎加固中一般可以互相替換。如果悍馬碳纖維布抗拉強度設計值取為2000Mpa,鋼材(Q235)抗拉強度設計值取為200Mpa,可按照0.1mm厚碳纖維布相當於1mm厚鋼板的原則代換。但應注意以下幾點纖維和粘鋼粘貼形式、加固機理均較類似,本質上相當於增加構件配筋,在抗剪、抗彎加固中一般可以互相替換。如果碳纖維布抗拉強度設計值取為2000Mpa,鋼材(Q235)抗拉強度設計值取為200Mpa,可按照0.1mm厚碳纖維布相當於1mm厚鋼板的原則代換。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A、碳纖維和鋼材彈性模量基本一致,但碳纖維的抗拉強度是鋼材的10倍左右,所以要充分發揮加固材料的強度,粘碳纖維需要加固構件產生更大的形變。也就是說,在小變形情況下,粘碳纖維加固應力滯後顯著,所以當構件承載力相差較多時,應優先選用粘鋼加固; B、碳纖維和鋼材彈性模量基本一致,達到同樣的力值,鋼材截面要大的多,所以粘鋼加固提高構件剛度的幅度要超過碳纖維加固。也就是說,若補充同樣的抗彎能力,構件粘鋼加固的撓度、裂縫寬度小於粘碳纖維加固的; C、鋼板上可以焊接錨筋,也可鑽孔設植筋錨固,所以錨固方式較粘碳纖維靈活; D、碳纖維輕、薄,施工簡便,同樣工程量,施工工期約是粘鋼的40%。 E、碳纖維和鋼材相比,屬惰性材料,不銹蝕,也不易被有害介質腐蝕,在惡劣環境下耐久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