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鎖骨骨折手術鋼板固定
不要在活動,有點活動過度。鎖骨骨折固定應該是鋼針內固定,骨痂癒合好,取出鋼針或鋼板,加強功能鍛煉。
2. 關於鎖骨骨折_鋼板內固定術_螺釘脫出
還是活動過多引起。這個情況,就不要在活動,活動螺絲取出來。吃些接骨的中葯癒合快些。
3. 鎖骨近端骨折錯位,手術鋼板應該在那個位置固定
如果是小兒可以用「8」字綳帶或鎖骨帶固定,成人的近端移位骨折鋼板放前方偏上,可以用「S''鋼板。
4. 鎖骨鋼板多久取出最好
一般有外傷導致鎖骨骨折,而且這個鎖骨骨折受肌肉的牽拉,容易導致移位,專那麼屬出現移位我們最常用的就是切開復位內固定,用個鎖骨的鋼板進行固定。固定以後,我們通常都告訴患者,術後12-15個月以後做放射線檢查,必須確診。骨折斷端已經癒合折線消失,而且是在內固定物的固定下,折線消失,我們就可以預約患者擇日手術,可以進行鋼板的取出術,但是手術可能要二次進行切開,那麼造成的損傷要比第一次要小一些,但是傷口可能是取的原切口,一般的也是要10天左右拆線,10-12天基本上就可以了,必須等到骨折線完全癒合,折線消失,有的人長得快,有的長得慢,但一般都在12-15個月之間基本上沒有問題。
5. 醫療事故糾紛 不到三個月鎖骨植入的鋼板斷裂
術前評估骨折的分型,固定的方法,穩定性,內固定板的強度,彈性模量,
術中觀察骨折移位情況,復位後穩定性,不穩定方向在何方,復位後先行拉力螺釘固定,再次評價穩定性及不穩定方向,結合肩部活動受力情況,如拉力釘固定骨折端加壓穩定,鎖骨釘板固定應該為中和鋼板固定,固定前需要良好塑形,還有一點,看術後的患者皮膚表面現象,患者的鎖骨周圍肌肉肌膜層沒有良好的縫合覆蓋在釘板上,這樣是一個遺憾,少了骨折端的滲出的成骨組織的聚集和富血組織的覆蓋與參與穩定性,不利於骨折快速癒合,
出現斷板問題,術中的技術原因,可能和骨折固定後的某一方向,有超過癒合允許量的反常活動,鋼板又沒有做到加壓固定,然後是沒有術後2月及以後每個月復查了解骨折癒合情況,如果早期發現問題,採取合適的保護措施,也不會斷板,再高明的醫生,也不會每個手術做得完美一百分的,骨折端允許的微動是促進骨折癒合的,這個量需要大家以骨折的分型為基礎,估計患者的生活狀態以及術後醫囑的配合程度,手術後勤隨訪,對比分析片子和患者的配合程度
鋼板斷裂多是由於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不屬於醫療事故,可以取出鋼板,再次手術
若覺得不是自身原因,可以將鋼板送到質檢所去檢測,
6. 鎖骨骨折,我行內固定的方法,請教斧正
我是這樣想的:中間的骨碎片通過鋼板用螺釘固定肯定是不行的,因為鋼板下就是骨折線;單用螺釘前後向固定也不行,因為中間的骨塊不固定到鋼板則存在不穩,就存在松動、移位的可能,而且鎖骨相對較小,到取內固定物後遺留不同走向的釘孔是否增加再骨折的幾率有待研究;減少鋼板下的兩道鋼絲是可行的,但是要花多一點時間,因為需要先退出少許螺釘才能取出;不用記憶合金一是經濟原因,二是剝離骨膜可能更多;鎖定鋼板更貴了----做個鎖骨要10000多塊,在基層沒幾個病人承受得起;螺釘過長是增加了神經血管損傷的幾率,但是也要想到,螺釘過短則會增加螺釘松脫的可能;損傷肺臟的可能性較小,因為鎖骨在肋骨外,而且進釘的方向與肺臟前面的夾角比較小。
另外,骨折的復位是沒問題的,術中看到的是解剖復位,塑形鋼板是為了使鋼板貼伏鎖骨。至於鋼絲難取的問題,是由於過多的骨痂形成所致,過多的骨痂形成多見於復位不好的骨折,或固定不好導致骨折端有微動的骨折。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請多多指教。
7. 鎖骨斷裂手術使用什麼鋼板固定好
普通鋼板就是一個鋼板上面打了幾個沒有螺紋的孔,配上普通的螺釘;鎖定鋼板就是帶有螺紋的孔,而且螺絲的上部和板接觸的地方有對應的螺紋,可以防止鋼板的滑動並且通過螺釘起到加壓的作用,使板跟骨頭接觸更緊密(就是說拆板的時候可能會比較麻煩,所以不大受力的地方一般不用鎖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