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正火、調質和退火的區別
1、性質不同:退火是一種金屬熱處理工藝。調質是一種用以改善鋼鐵材料綜合力學性能的熱處理工藝。正火是—種改善鋼材韌性的熱處理。
2、使用溫度不同:正火是將鋼構件加熱到Ac3溫度以上30〜50℃後。調質是在500-650℃之間進行回火。退火緩慢加熱到Ac3(亞共析鋼)或Ac1(共析鋼或過共析鋼)以上30~50℃,緩慢冷卻下來。
3、組織不同:正火較退火組織細小,珠光體片間距窄小告橘,晶粒細化。
(1)鋼板什麼時正火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正火溫度工藝規范相近的工兄擾件,允許同爐處理。
2、對表面質量要求高的工件加熱應採取防止氧化或脫碳的氣體保護措施。
3、工件採用工作溫度或稍高於工作溫度裝爐。若互相重疊裝料,應相應延長保溫時間1/4。
4、工件應均勻放置在爐膛有效工作區里。
5、工件出爐後,應散開放置在乾燥處空冷,不得將工件堆積,不得放在潮濕處。
6、進行高溫回火的正火,對於化學成分偏鋼號上限的正火鋼板或者會出現貝氏體等中低溫轉變產物的正火鋼板,強度性能往往偏高,而塑性和韌性不合,正火後進行高襪塵團溫回火,雖然強度略有降低,但可提高塑性、沖擊韌性,特別是低溫沖擊韌性和冷彎性能。
Ⅱ 什麼叫正火,什麼叫回火
正火是—種改善鋼材韌性的熱處理。將鋼構件加熱到Ac3溫度以上30〜50℃後,保溫一段時間出爐空冷。主要特點是冷卻速度快於退火而低於淬火,正火時可在稍快的冷卻中使鋼材的結晶晶粒細化,不但可得到滿意的強度,而且可以明顯提高韌性(AKV值),降低構件的開裂傾向。—些低合金熱軋鋼板、低合金鋼鍛件與鑄造件經正火處理後,材料的綜合力學性能可以大大改善,而且也改善了切削性能。
回火是將經過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熱到低於下臨界溫度Ac1(加熱時珠光體向奧氏體轉變的開始溫度)的適當溫度,保溫一段時間後在空氣或水、油等介質中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或將淬火後的合金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若干時間,然後緩慢或快速冷卻。一般用於減小或消除淬火鋼件中的內應力,或者降低其硬度和強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韌性。淬火後的工件應及時回火,通過淬火和回火的相配合,才可以獲得所需的力學性能。
Ⅲ Q345R鋼板正火與正火加回火有什麼區別
正火 NORMALIZED 正火溫度:890-950℃. 正火時間:1.5-2.5min/mm.
正火的目的在於①消除鋼板在軋制過程中因工藝或其他問內題所產生的偏容析現象,②去除材料的內應力,③降低材料的硬度。正火後鋼板的沖擊功降低。
回火 TEMPERED 回火溫度:600-760℃.回火時間:2.0-3.5min/mm. 回火後用以減低或消除鋼板在軋制過程中所產生的內應力,以提高其延性或韌性。(提高沖擊功)
Ⅳ 鋼板正火,正火軋制,控軋
1.正火是一種低成本的熱處理方案。 將亞共析碳鋼加熱到Ac3以上30~50℃,過共析碳鋼加熱到Accm以上30~50℃,保溫,空氣中冷卻的方法稱為正火。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2.軋制過程是一個降溫過程,一方面空氣冷卻,循環水降溫,另一方面,受軋棍擠壓力和內部鋼結構積壓排列,又是一個發熱過程,兩相抵消,外部不斷降溫,形成硬化的表皮,另一方面,內部的物理壓力轉換成熱能,延緩溫降,不致產生裂痕,使鋼坯在控制中延展成型.
3.是在調整鋼的化學成分的基礎上,通過控制加熱溫度,軋制溫度,變形制度等工藝參數,控制奧氏體組織的變化規律和相變產物的組織形態,達到細化組織,提高強度和韌性的目的。
控軋式正火就是控制軋制,控制軋制溫度,壓下量,冷卻速度,以及終軋溫度等措施,使鋼板的性能達到良好的強韌性配比.
控軋特點:在「開軋」到「精軋」需要等溫。
Ⅳ 壓力容器設計中什麼情況下需要使用正火鋼板
壓力容器設計中需要使用正火鋼板情況是壓力容器的某些鋼板處於在正火狀態。
如:殼體厚度大於30毫米的20R、16MnR;,厚度大於16毫米的15MnVR等等。
正火是將鋼件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30-50℃,保溫適當時間後,在靜止的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正火。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細化組織,改善鋼的性能,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的組織。 正火與退火工藝相比,其主要區別是正火的冷卻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熱處理的生產周期短。故退火與正火同樣能達到零件性能要求時,盡可能選用正火。大部分中、低碳鋼的坯料一般都採用正火熱處理。一般合金鋼坯料常採用退火,若用正火,由於冷卻速度較快,使其正火後硬度較高,不利於切削加工。
正火,又稱常化,是將工件加熱至727到912攝氏度之間以上40~60min,保溫一段時間後,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或噴水、噴霧或吹風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其目的是在於使晶粒細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勻化,去除材料的內應力。
正火主要用於鋼鐵工件。一般鋼鐵正火與退火相似,但冷卻速度稍大,組織較細。有些臨界冷卻速度很小的鋼,在空氣中冷卻就可以使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這種處理不屬於正火性質,而稱為空冷淬火。與此相反,一些用臨界冷卻速度較大的鋼製作的大截面工件,即使在水中淬火也不能得到馬氏體,淬火的效果接近正火。鋼正火後的硬度比退火高。正火時不必像退火那樣使工件隨爐冷卻,佔用爐子時間短,生產效率高,所以在生產中一般盡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對於含碳量低於0.25%的低碳鋼,正火後達到的硬度適中,比退火更便於切削加工,一般均採用正火為切削加工作準備。對含碳量為0.25~0.5%的中碳鋼,正火後也可以滿足切削加工的要求。對於用這類鋼製作的輕載荷零件,正火還可以作為最終熱處理。高碳工具鋼和軸承鋼正火是為了消除組織中的網狀碳化物,為球化退火作組織准備。
普通結構零件的最終熱處理 ,由於正火後工件比退火狀態具有更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對於一些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普通結構零件可將正火作為最終熱處理,以減少工序、節約能源、提高生產效率。此外,對某些大型的或形狀較復雜的零件,當淬火有開裂的危險時,正火往往可以代替淬火、回火處理,作為最終熱處理。
Ⅵ 什麼是正火、退火、回火和淬火
正火,回火,退火,淬火的區別在於工藝不同、材料組織變化不同、材料性能改變結果不同。
1、工藝不同:
正火是將工件加熱至Ac3(Ac是指加熱時自由鐵素體全部轉變為奧氏體的終了溫度,一般是從727℃到912℃之間)或Acm(Acm是實際加熱中過共析鋼完全奧氏體化的臨界溫度線)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後,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或噴水、噴霧或吹風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
回火處理是指將經過淬火硬化或正常化處理之鋼材在浸置於一低於臨界溫度一段時間後,以一定的速率冷卻下來。
退火是將金屬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持足夠時間,然後以適宜速度冷卻(通常是緩慢冷卻,有時是控製冷卻)的一種金屬熱處理工藝。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
2、材料組織變化不同:
正火後的組織:亞共析鋼為鐵素體+珠光體,共析鋼為珠光體,過共析鋼為珠光體+二次滲碳體,且為不連續。
低溫回火得到的是馬氏體組織;中溫回火得到的組織為回火托氏體;高溫回火調質處理得到的是回火索氏體組織。
退火後細化晶粒,調整組織,消除組織缺陷。
淬火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最後獲得以馬氏體為主的不平衡組織(也有根據需要獲得貝氏體或保持單相奧氏體)。
3、材料性能改變結果不同:
正火時可在稍快的冷卻中使鋼材的結晶晶粒細化,不但可得到滿意的強度,而且可以明顯提高韌性(AKV值),降低構件的開裂傾向。—些低合金熱軋鋼板、低合金鋼鍛件與鑄造件經正火處理後,材料的綜合力學性能可以大大改善,而且也改善了切削性能。
回火後將經過淬火及正常化處理在放回中溫浸置(時效)一段時間,可促使一部分之碳化物析出,同時有可消除一部分因急速冷卻所造成之殘留應力,因此可提高材料之韌性與柔性。
退火能夠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殘余應力,穩定尺寸,減少變形與裂紋傾向;細化晶粒,調整組織,消除組織缺陷。均勻材料組織和成分,改善材料性能或為以後熱處理做組織准備。
淬火能大幅提高鋼的剛性、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