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鋼和混凝土哪個重
鋼重量:7850kg/m3
混凝土重量:2450kg/m3
同體積情況下當然鋼材重
Ⅱ 鋼筋混凝土密度是多少
我是做路橋設計的,設計中接觸到的混凝土密度一般是素混是25KN/方,鋼筋砼26KN/方。
Ⅲ 鋼結構與混凝土密度之間的關系
還有什麼關系啊。
鋼材的重力密度為78KN/立方米
混凝土密度為24KN/立米
鋼結構沒有密度數據,也測不出來,測出來也沒有什麼意義。
Ⅳ 水,油,混泥土,鋼,鐵,等等的密度是多少
額,條件不全,這復是制一個無解的答案
狀態不同密度不同。所以水和鐵的密度你是不是要給我們最基本的條件溫度呀。
油是什麼油。(汽油,柴油,花生油,菜籽油?)
鋼絲碳鐵合金,那麼含量多少決定其密度。
還有那個混泥土,我們常規看到的混泥土是按照一定沙土石灰等混合,那麼混合後必定會存在空隙,也就是說這東西密度是無固定值的
所以樓主的問題是無解的
Ⅳ 混凝土,鋼筋混凝土,土的密度是多少啊
現在一般常用的混凝土的密度在2350-2400kg/m3之間
鋼筋混凝土約2551Kg/m3
土土的密度
一般分為:天然密內度,干密度,飽容和密度和有效密度。
天然密度ρ:天然狀態下,單位體積土的質量,單位為g/cm3或t/m3,即:
天然密度變化范圍較大。一般粘性土ρ= 1.8-2.0g/cm3;砂土ρ=1.6-2.0g/cm3;腐殖土ρ=1.5-1.7g/cm3
Ⅵ 鋼筋砼中鋼筋和砼比重各佔多少
1)砼實際用量:混凝土實際用量=構件體積-鋼筋體積-預埋件體積-洞口體積。(根據定額規定鋼筋砼結構砼的計算規則為0.3m2以內小洞口所佔的體積、鋼筋、預埋件所佔體積均不扣除)
2)比例換算:鋼筋占混凝土的體積的比例也是需要測算的,不能全根據系數來測算,因為不同地區,不同的結構,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構件,不同的設計,其配筋率和含鋼量是不同的,鋼筋占混凝土的比例系數也就不同,所以系數法並不可靠。並且不僅僅是知道個系數,更是要清楚它的來歷和計算原理,經驗系數是計算和積累出來的。系數法也先測算鋼筋指標,再測算混凝土指標,最後得出鋼筋與混凝土之比系數,就能很容易計算出實際混凝土用量。
系數法根據含鋼量或鋼筋指標而來,假設鋼筋每平方指標為0.07t,混凝土每平方指標為0.4m3,則鋼筋系數=0.07÷7.85÷0.4=0.02229
設鋼筋所佔體積系數為0.02229,則實際混凝土量=定額混凝土量(不扣洞口)×(1-0.02229)。
設建築面積為10000㎡,鋼筋重量為700 t,混凝土量為40003,混凝土實際用量=4000×(1-0.02229)=3910.83㎡。
3)計算原理:計算鋼筋工程量時,先計算鋼筋長度,再乘以根數,得出總長度,然後乘以單位鋼筋重量(公斤/米),得出鋼筋重量。如果計算鋼筋體積則進行換算,鋼筋體積等於鋼筋重量除以鋼筋比重7.85,1m3鋼筋=7.85t鋼筋。我們可以精細化到構件、樓層。如一根框架梁重量為2t,則摺合成體積=2÷7.85=0.25 m3。如一層鋼筋重量70噸t,則一層鋼筋所佔混凝土體積=70÷7.85=8.917 m3
4)經驗總結:由於鋼筋所佔的比例較小,對總造價影響不大,在計價時沒必要扣除,只有在成本測算時才去計算鋼筋體積。項目管理者也能知道真實的用量和成本,如果按定額規則計算,以定額量進行材料計劃和成本分析則大謬不然也。精細化管理不僅是為企業增加效益,也是社會資源的節約。
Ⅶ 一般一立方鋼筋混凝土含鋼多少kg
一立方鋼筋混凝土基礎,含有120kg鋼筋左右吧。含有2380kg左右的混凝土,
多層框架
鋼筋回38~42kg/m2
小高層答11~12層
鋼筋50~52kg/m2
高層17~18層
鋼筋54~60kg/m2
高層30層H=94米
鋼筋65~75kg/m2
高層酒店式公寓28層H=90米
鋼筋65~70kg/m2
Ⅷ 鋼筋和混凝土的最佳比例是多少
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拉或壓)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版之比(軸心受壓構件為全權截面的面積)。受拉鋼筋配筋率、受壓鋼筋配筋率分別計算。鋼筋混凝土構件最小配筋率如下:
受壓構件:全部縱向鋼筋 0.6%;一側縱向鋼筋 0.2%
受彎構件、偏心受拉、軸心受拉構件一側的受拉鋼筋 0.2%
鋼筋混凝土梁規定配筋率的要求,是為了避免工程出現超筋梁或少筋梁的現象,保證安全質量,保證技術經濟效益。
Ⅸ 鋼筋混凝土的密度是多少.
鋼筋混凝土約2551Kg/m³。
鋼筋混凝土中的受力筋含量通常很少,從占構件截面面積的1%(多見於梁板)至 6%(多見於柱)不等。鋼筋的截面為圓型。在美國從0.25至1英尺,每級1/8英尺遞增;在歐洲從8至30毫米,每級2毫米遞增;在中國大陸從3至40毫米,共分為19等。
在美國,根據鋼筋中含碳量,分成40鋼與60鋼兩種。後者含碳量更高,且強度和剛度較高,但難於彎曲。在腐蝕環境中,電鍍、外塗環氧樹脂、和不銹鋼材質的鋼筋亦有使用。
在潮濕與寒冷氣候條件下,鋼筋混凝土路面、橋梁、停車場等可能使用除冰鹽的結構則應使用環氧樹脂鋼筋或者其他復合材料混凝土,環氧樹脂鋼筋可以通過表面的淺綠色塗料輕松識別。
(9)混凝土和鋼材的密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一、特性
混凝土是水泥(通常硅酸鹽水泥)與骨料的混合物。當加入一定量水分的時候,水泥水化形成微觀不透明晶格結構從而包裹和結合骨料成為整體結構。通常混凝土結構擁有較強的抗壓強度(大約 3,000 磅/平方英寸, 35 MPa)。
但是混凝土的抗拉強度較低,通常只有抗壓強度的十分之一左右,任何顯著的拉彎作用都會使其微觀晶格結構開裂和分離從而導致結構的破壞。而絕大多數結構構件內部都有受拉應力作用的需求,故未加鋼筋的混凝土極少被單獨使用於工程。
二、工作原理
鋼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質決定的。首先鋼筋與混凝土有著近似相同的線膨脹系數,不會由環境不同產生過大的應力。其次鋼筋與混凝土之間有良好的粘結力,有時鋼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有間隔的肋條(稱為變形鋼筋)來提高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的機械咬合。
當此仍不足以傳遞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拉力時,通常將鋼筋的端部彎起180 度彎鉤。此外混凝土中的氫氧化鈣提供的鹼性環境,在鋼筋表面形成了一層鈍化保護膜,使鋼筋相對於中性與酸性環境下更不易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