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45鋼的高頻淬火的淬透深度是多少
層深最大來有達到6mm左右。
45號鋼是中碳源結構鋼,冷熱加工性能都不錯,機械性能較好,且價格低、來源廣,所以應用廣泛。它的最大弱點是淬透性低,截面尺寸大和要求比較高的工件不宜採用。
45號鋼淬火溫度在A3+(30~50)℃,在實際操作中,一般是取上限的。
偏高的淬火溫度可以使工件加熱速度加快,表面氧化減少,且能提高工效。
為使工件的奧氏體均勻化,就需要足夠的保溫時間。如果實際裝爐量大,就需適當延長保溫時間。
不然,可能會出現因加熱不均勻造成硬度不足的現象。
但保溫時間過長,也會也出現晶粒粗大,氧化脫碳嚴重的弊病,影響淬火質量。
(1)鋼材熱處理層深度有多少擴展閱讀:
具體應用
45號鋼廣泛應用於機械,未熱處理時:HB≤229;熱處理:正火;沖擊功:Aku≥39J;;強度較高,塑性和韌性尚好,45#鋼板淬火後沒有回火之前,硬度大於HRC55(最高可達HRC62)為合格,經過熱處理,再淬火可以達到HRC42-46,這樣既能保證它良好的機械性能,又能得到表面的硬度要求,用於製作承受負荷較大的小截面調質件和應力較小的大型正火零件,以及對心部強度要求不高的表面淬火零件,如梢子,導柱,表針等部件。
㈡ 45鋼熱處理後氧化層厚度一般是多少我工件的外徑36,公差有0.2
氧化層厚度主要取決於熱處理爐子的密封性,一般45剛正火或退火,溫度不算太高,,選擇密封好的熱處理電爐,氧化層厚度應該在0.1以下。
㈢ 45#鋼表面淬火硬度能達到多少淬火深度一般是多少毫米
在實際操作中,45鋼表淬硬度、淬火深度與表淬條件、工件大小息息相關。如,一般正內常情況下,淬火硬容度與冷卻速度(取決於冷卻介質種類和流量)有關。又如,在其他條件均相同的情況下,高頻表淬,中頻表淬,工頻表淬,其淬層深度是逐步增加的,也就是說,表淬頻率越高,淬層深度越淺。
決定表淬硬度和淬層深度的因素較多。設備額定功率,頻率,感應器效率;加熱溫度,冷卻速度等等。如果是長軸件,感應器移動速度也相當重要。
但通常45鋼表淬後,表面硬度可以達到HRc45-55,高頻表淬層深可達1--5mm。(對一般小件而言,這已經夠用了。)
㈣ 熱處理完,在磨外圓影響硬化層深度多少
碳鋼的淬硬深度可達1.5mm到2mm,滲碳層深度可達0.4mm到0.5mm,外圓磨床0.1mm一般就能磨起,所以工件要在熱處理前車工序保證外圓尺寸精度,熱處理要防止周磊硬體的彎曲。
㈤ 淬火層深度最深是多少
最深大概也就5CM只是在鋼材表層行成高硬度。
用真空淬火的話。鋼材從里到外完全可以達到硬度
㈥ 一般鋼材調質處理硬度深度多少
一般鋼材屬於45號鋼
45號鋼硬度小於HRC55,熱處理後最高可達到HRC60以上硬度。才算是合格。
局部抵抗硬物壓入其表面的能力稱為硬度。固體對外界物體入侵的局部抵抗能力,是比較各種材料軟硬的指標。
由於規定了不同的測試方法,所以有不同的硬度標准。各種硬度標準的力學含義不同,相互不能直接換算,但可通過試驗加以對比。早在1822年,Friedrichmohs提出用10種礦物來衡量世界上最硬的和最軟的物體,這是所謂的摩氏硬度計。
硬度試驗是機械性能試驗中最簡單易行的一種試驗方法。為了能用硬度試驗代替某些機械性能試驗,生產上需要一個比較准確的硬度和強度的換算關系。
向左轉|向右轉
(6)鋼材熱處理層深度有多少擴展閱讀:
軸類零件特點:
軸類零件是機器中經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主要用來支承傳動零部件,傳遞扭矩和承受載荷。軸類零件是旋轉體零件,其長度大於直徑,一般由同心軸的外圓柱面、圓錐面、內孔和螺紋及相應的端面所組成。根據結構形狀的不同,軸類零件可分為光軸、階梯軸、空心軸和曲軸等。
軸的長徑比小於5的稱為短軸,大於20的稱為細長軸,大多數軸介於兩者之間。
軸用軸承支承,與軸承配合的軸段稱為軸頸。軸頸是軸的裝配基準,它們的精度和表面質量一般要求較高,其技術要求一般根據軸的主要功用和工作條件制定,通常有以下幾項:
(一)尺寸精度 起支承作用的軸頸為了確定軸的位置,通常對其尺寸精度要求較高(IT5~IT7)。裝配傳動件的軸頸尺寸精度一般要求較低(IT6~IT9)。
(二)幾何形狀精度 軸類零件的幾何形狀精度主要是指軸頸、外錐面、莫氏錐孔等的圓度、圓柱度等,一般應將其公差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圍內。對精度要求較高的內外圓表面,應在圖紙上標注其允許偏差。
(三)相互位置精度 軸類零件的位置精度要求主要是由軸在機械中的位置和功用決定的。通常應保證裝配傳動件的軸頸對支承軸頸的同軸度要求,否則會影響傳動件(齒輪等)的傳動精度,並產生雜訊。普通精度的軸,其配合軸段對支承軸頸的徑向跳動一般為0.01~0.03mm,高精度軸(如主軸)通常為0.001~0.005mm。
(四)表面粗糙度 一般與傳動件相配合的軸徑表面粗糙度為Ra2.5~0.63μm,與軸承相配合的支承軸徑的表面粗糙度為Ra0.63~0.16μm。
㈦ 熱處理表面脫碳層應該在什麼范圍內
控制脫碳抄層厚度一般要小於加工餘量,否則,會造成工件表面硬度降低,工件報廢。
對購買的原材料一般有脫碳深度要求,一般按材料尺寸的0.5%~2%。
涉及到熱處理脫碳層深度的問題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熱處理工件材質的種類;
2、熱處理溫度的高低;
3、熱處理保溫時間的長短;
4、熱處理工件加熱介質的種類;
5、熱處理工件原來的熱加工狀態;
6、工件熱處理工序之前的加工狀態和熱處理後將要進行的加工方法等。
(7)鋼材熱處理層深度有多少擴展閱讀
脫碳層的氣孔率比原磚顯著增大,故強度降低。含碳耐火材料經熔渣侵蝕後,工作面常附有一層渣層,其成分主要由熔渣與被熔渣溶蝕或沖蝕下來的耐火材料構成。
緊接著附渣層的是熔渣與脫碳後的耐火材料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反應層在反應層內,相互作用生成的液相形成了連續簽質,耐火材料的晶粒或顆粒一般多呈蝕損狀態並被這些基質所包圍。反應層與原磚之間則為脫碳層。脫碳層一般都較薄,反應層則較厚些。
㈧ 淬火層厚度
你的零件時什麼材料的?在什麼熱處理設備里加熱的?
1.如果是一般的箱式爐在表層會專有屬一層氧化脫碳曾,絕對不是退火層,你是淬火態,怎麼可能在表面會有退火層。
2.至於脫碳層有多厚,那要加熱的溫度和時間來確定,這些你都沒有提供也就不好確定了。一般箱式爐半毫米。要是在保護氣氛爐內熱處理的就不存在氧化脫碳層,表面的硬度就是零件的真實硬度。
3.對於變形量,淬火時肯定要變形的。而且要看加熱時零件的裝卡狀態,加熱速度,淬火時冷卻介質有沒有攪拌,等等,這個影響的因素很多,一般的做法是提前留出磨量,在淬火後一磨就OK了,對於變多少我想沒人能給你答出來,因為因素太多了。
基本就這樣了,在淬火前留點餘量,淬火後一磨變形的問題就解決了。
㈨ 淬火後的脫碳層厚度是多少
1、GBT 224-2008有鋼的脫碳層深度測定法 ,但是脫碳層厚度國家標准里專沒有規定,判定標準是不影響產品屬使用性能作為依據的。
2、脫碳是鋼加熱時表面碳含量降低的現象。脫碳的過程就是鋼中碳在高溫下與氫或氧發生作用生成甲烷或一氧化碳。
3、國家標準是指由國家標准化主管機構批准發布,對全國經濟、技術發展有重大意義,且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標准。國家標準是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由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編制計劃,協調項目分工,組織制定(含修訂),統一審批、編號、發布。法律對國家標準的制定另有規定的,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國家標準的年限一般為5年,過了年限後,國家標准就要被修訂或重新制定。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需要制定新的標准來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因此,標準是種動態信息。下面是關於國家標準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