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鋼的氧化處理
鋼鐵件通過氧化處理在表面生成保護性氧化膜,主要成分是磁性氧化鐵(Fe3O4),膜的顏色一般呈黑色或藍黑色,鑄鋼和硅鋼呈褐色或黑褐色。
氧化處理方法有鹼性氧化法、無鹼氧化法和酸性氧化法等。常用於機械、精密儀器、儀表、武器和日用品的防護和裝飾。
(1)鋼材氧化處理表面是什麼顏色擴展閱讀:
原理
為了提高鋼件的防銹能力,用強的氧化劑將鋼件表面氧化成緻密、光滑的四氧化三鐵。這種四氧化三鐵薄層能有效地保護鋼件內部不受氧化。在高溫下(約550℃)氧化成的四氧化三鐵呈天藍色,故稱發藍處理。在低溫下(約350℃)形成的四氧化三鐵呈暗黑色,故稱發黑處理。
在兵器製造中,常用的是發藍處理;在工業生產中,常用的是發黑處理。
能否把鋼鐵表面氧化緻密、光滑的四氧化三鐵,關鍵是選擇好強的氧化劑。強氧化劑是由氫氧化鈉、亞硝酸鈉、磷酸三鈉組成。發藍時用它們的熔融液去處理鋼件;發黑時用它們的水溶液去處理鋼件。
Ⅱ 鋼鐵製品發黑和發藍有什麼區別
1 發黑(發藍)氧化膜的特點及應用范圍 鋼鐵的化學氧化處理亦稱發藍。鋼鐵通過氧化處理,在表面形成一層氧化膜,膜的厚度約為0.5~1.5μm,厚度很小,因此對工件尺寸無影響。由於氧化是在鹼性溶液中進行的,氧化後的工件也就不會產生氫脆。氧化膜的組成主要是Fe3O4,稱之為磁性氧化鐵。這種氧化膜同空氣中自然形成的氧化膜相比,膜層均勻而緊密,但以覆蓋層標准來衡量,其防護性能仍很差,需要浸肥皂液,浸油或鈍化處理後,防護性能和潤滑性能才能得到提高。氧化主要應用於機械、儀器儀表、槍械等的精密零件及不能以其他覆層替代的防護—裝飾性工件。彈簧鋼、細鋼絲、及簿鋼片零件也常用氧化膜作為防護層。 2 氧化膜的性質 影響氧化膜質量(結構、色澤和防護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膜層的厚度。十分薄的膜(2~4nm)是無色的,沒有防護能力。過厚(2.5μm)的膜同樣達不到最好的防護能力,其外觀呈無光澤的黑色或灰黑色,結構疏鬆,抗磨能力差。合適的厚度為0.6~0.8μm,此時的氧化膜表面呈現出黑色或藍黑色,帶有光澤,膜層緻密耐磨性能好,但不是所有鋼材都能獲得這種氧化膜,鋼鐵化學成份對膜層外觀和結構有明顯影響,合金鋼和低碳鋼的氧化膜層因易夾雜氧化鐵而帶有紅色掛灰,而鑄鐵、硅鋼的氧化膜外觀呈黃色至淺黃色。 另有一種工藝,是在一定的高溫條件下直接形成帶藍色的氧化膜,故稱烤藍。
一般熱軋管呈紅褐色的氧化皮,冷拔管退火後氧化皮是藍灰色。
Ⅳ 不銹鋼銹高溫氧化出來是什麼顏色
不銹鋼氧化,
主要是生成鐵銹(Fe2O3),
主要是紅或黃紅色或暗紅色。
Ⅳ 鋼板表面的黑色(應該是藍色)是氧化皮么,怎樣形成的
鋼板表面的黑色是氧化皮,熱軋時氧化形成的。噴砂除磷後是灰白色的。將其加熱到350度即呈藍色。或化學發藍處理才為藍色。
Ⅵ 什麼鋼種需要發黑處理,什麼是發黑處理
發黑處理是鋼表面氧化處理的一種,它主適用的鋼種為碳鋼和低合金鋼專。
發黑處理,就屬是把工件放入很濃的鹼和氧化劑溶液中加熱(加熱溫度約140℃左右,保溫1-2小時),使鋼的表面生成一層緻密的四氧化三鐵(Fe3O4)薄膜。氧化鐵膜可以隔絕空氣而防止鋼的內部被氧化,以達到耐腐蝕的目的。由於操作上的不同,及金屬本身化學成分的不同,這層薄膜的顏色有黑色、藍黑色、棕褐色等。
Ⅶ 鋼軋制溫度與表面氧化皮顏色的關系
鋼軋制溫度與表面氧化皮顏色的關系是鋼材的高溫軋制過程中,鋼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形成鋼表面的氧化皮。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隨著軋制散槐溫度的升高,氧化皮的厚度和顏色也會發生變化,在低於400°C的低溫軋制狀態下,不會在鋼鋒清表面產生明顯的氧化皮,表面顏色呈黑灰色。當軋制溫度達到400°C-600°C時,鋼表面會產生薄而均勻的氧化皮,顏色為淡黃色。當軋制溫度增加至600℃-800℃時,氧化皮的厚度增大,顏色變為深黃色或棕色。當軋制溫度超過800℃時,銀掘前氧化皮的顏色變得更深,通常呈黑褐色或暗藍色。
Ⅷ 鋼材料氧化反應藍色怎麼弄掉
鋼材料氧化有藍顏色,是因為在表面產生了極薄的氧化層,是一種物理干涉的顏色。如果弄掉的話,可以再次加熱。一般退火以後往往會不再保持藍顏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