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鋼正火過後,為什麼硬度只有110左右,是不是正火工藝有什麼問題
我不知道你想要的硬度值是多少,以及零件或材料的形狀和厚度,但通常講20鋼正火後獲得的硬度值在HB100至200之間,20鋼原材不經熱處理的硬度常在HB140至180之間。
從你提供的工藝參數上看,硬度只有HB110左右也屬正常。我建議將溫度調整到850度,保溫時間2小時太長了,但是保溫時間與有效厚度有關,一般1.5~2.5min/mm,但不小於30min.
另外太厚的材料不易進行正火處理,因為熱不透,要熱透需很長時間,反過來空冷時心部冷卻時間很長,組織變化不均,正火效果極差。
正火並不是為了提高硬度,主要是為了獲得穩定的金相組織,一般正火後獲得的是片狀珠光體和鐵素體。
2. 正火後硬度是多少
正火後硬度達不到要求的情況下,基本上是正火時間太長,一般正火時間2~4小時,溫度在200~400度,也可以用氮氣回火,也能增加硬度,或者直接用高硬度的鋼材重新焠火。
3. 45號鋼淬火後硬度能達到多少
45號鋼淬火後沒有回火之前,硬度大於HRC55(最高可達HRC62)為合格,實際應用的最高硬度為HRC55(高頻淬火HRC58)。
正火可改善硬度小於160HBS毛坯的切削性能。該鋼經調質處理後,其綜合力學性能要優化於其他中碳結構鋼,但該鋼淬透性較低,水中臨界淬透直徑為12~17mm,水淬時有開裂傾向。當直徑大於80mm時,經調質或正火後,其力學性能相近,對中、小型模具零件進行調質處理後可獲得較高的強度和韌性,而大型零件,則以正火處理為宜,所以,此鋼通常在調質或正火狀態下使用。
(3)鋼材正火後硬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40Cr工件調質的淬回火,各種參數工藝卡片都有規定,我們在實際操作中體會是:
(一)40Cr工件淬火後應採用油冷,40Cr鋼的淬透性較好,在油中冷卻能淬硬,而且工件的變形、開裂傾向小。但是小型企業在供油緊張的情況下,對形狀不復雜的工件,可以在水中淬火,並未發現開裂,只是操作者要憑經驗嚴格掌握入水、出水的溫度。
(二)40Cr工件調質後硬度仍然偏高,第二次回火溫度就要增加20~50℃,不然,硬度降低困難。
(三)40Cr工件高溫回火後,形狀復雜的在油中冷卻,簡單的在水中冷卻,目的是避免第二類回火脆性的影響。回火快冷後的工件,必要時再施以消除應力處理。
影響調質工件的質量,操作工的水平是個重要因素,同時,還有設備、材料和調質前加工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們認為:
(一)工件從加熱爐轉移到冷卻槽速度緩慢,工件入水的溫度已降到低於Ar3臨界點,產生部分分解,工件得到不完全淬火組織,達不到硬度要求。所以小零件冷卻液要講究速度,大工件予冷要掌握時間。
(二)工件裝爐量要合理,以1~2層為宜,工件相互重疊造成加熱不均勻,導致硬度不勻。
(三)工件入水排列應保持一定距離,過密使工件近處蒸氣膜破裂受阻,造成工件接近面硬度偏低。
(四)開爐淬火,不能一口氣淬完,應視爐溫下降程度,中途閉爐重新升溫,以便前後工件淬後硬度一致。
(五)要注意冷卻液的溫度,10%鹽水的溫度如高於60℃,不能使用。冷卻液不能有油污、泥漿等雜質,不然,會出現硬度不足或不均勻現象。
(六)未經加工毛坯調質,硬度不會均勻,如要得到好的調質質量,毛坯應粗車,棒料要鍛打。
(七)嚴把質量關,淬火後硬度偏低1~3個單位,可以調整回火溫度來達到硬度要求。但淬火後工件硬度過低,有的甚至只有HRC25~35,必須重新淬火,絕不能只施以中溫或低溫回火以達到圖紙要求完事,不然,失去了調質的意義,並有可能產生嚴重的後果。
4. 16Mn正火和調質後硬度能分別達到多少
【16Mn鋼熱處理】16Mn鋼叫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含碳量為0.1%-0.25%,16Mn的含碳量太低,鋼材的淬硬傾向太低,進行淬火還不如進行正火,調質就是淬火+高溫回火,如真需調質的話,可以採用滲碳淬火的方。
表面硬度可以達到HRC58~62,或者不滲碳調質工藝為910℃入水,600℃回火,16Mn水淬表面硬度能達到40HRC左右,所以250HB(約25HRC)沒有問題。
可以得到很好的性能,特別是塑性和沖擊功提升很多。
操作時注意以下要點:
①正火溫度工藝規范相近的工件,允許同爐處理。
②對表面質量要求高的工件加熱應採取防止氧化或脫碳的氣體保護措施。
③工件一般採用工作溫度或稍高於工作溫度裝爐。若互相重疊裝料,應相應延長保溫時間1/4。
④工件應均勻放置在爐膛有效工作區里。
⑤工件出爐後,應散開放置在乾燥處空冷,不得將工件堆積,不得放在潮濕處。
(4)鋼材正火後硬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正火處理的特點及注意事項
根據GB/T1693-1997正火定義,正火(包括普通正火、二段正火及等溫正火)是將鋼件加熱至Ac3或Accm以上50~80℃(或30~50℃),保持適當時間後在靜止或流動空氣中冷卻(二段正火冷至Ar1附近緩冷;等溫正火為快冷至珠光體轉變區的溫度等溫以獲得P型組織,然後空冷)的工藝。
正火的加熱溫度根據常用鋼號的正火加熱溫度,保證加熱獲得奧氏體組織。保溫時間則要依據鋼材的種類、工件的尺寸、裝爐量、所選用的設備型號等多種因素確定。
正火的冷卻在保證獲得技術要求(常為硬度)的情況下,更應強調必須獲得正常穩定組織(珠光體產物)。正火工件的冷卻一般為空冷,大件正火也可採用風機冷卻、噴霧冷卻等,以獲得理想的效果。
5. 45#鑄鋼件正火處理一般到多少硬度
硬度在HB160-220之間。訂貨時說明有硬度要求,因為鑄件的硬度跟含碳量關系很大,45號鑄鋼的含碳量允許在0.4-0.6.去上限硬度就會高點。正火對鑄鋼件不合適。
推薦熱處理溫度:正火850,淬火840,回火600。45號鋼為優質碳素結構用鋼,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模具中常用來做模板,梢子,導柱等,但須熱處理。
鑄鋼件的優點之一是設計的靈活性,設計人員對鑄件的形狀和尺寸有最大的設計選擇自由,特別是形狀復雜和中空斷面的零件,鑄鋼件可採用組芯這一獨特的工藝來製造。其成形和形狀改變卻十分容易,從圖樣到成品的轉化速度很快,有利於快速報價響應和交貨期的縮短。形狀和質量的完善化設計、最小的應力集中系數以及整體結構性最強等特點,都體現鑄鋼件設計的靈活性和工藝優勢:
1)鑄鋼件冶金製造適應性和可變性強,可以選擇不同的化學成分和組織控制,適應於各種不同工程的要求;可以通過不同的熱處理工藝在較大的范圍內選擇力學性能和使用性能,並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加工性能。
2)鑄鋼材料的各向同性和鑄鋼件整體結構性強,因而提高了工程可靠性。再加上減輕重量的設計和交貨期短等優點,在價格和經濟性方面具有競爭優勢。
生產
(1)鑄鋼的熔煉。鑄鋼必須採用電爐熔煉,主要有電弧爐和感應電爐。根據爐襯材料和所用渣系的不同,義可分為酸性熔爐和鹼性熔爐。碳鋼和低合金鋼可採用任何一種熔爐熔煉,但高合金鋼只能採用鹼性熔爐熔煉。
(2)鑄造工藝。鑄鋼的熔點高,流動性差,鋼液易氧化和吸氣。同時,其體積收縮率為灰鑄鐵的2~3倍.因此,鑄鋼的鑄造性能較差,容易產生澆不足、氣孔、縮孔、熱裂、黏砂、變形等缺陷。為防止上述缺陷的產生,必須在工藝上採取相應措施。
生產鑄鋼件用型砂應有高的耐火度和抗黏砂性,以及高的強度、透氣性和退讓性。原砂通常採用顆粒較大、均勻的硅砂;為防止黏砂,型腔表面多塗以耐火度更高的塗料;生產大件時多採用於砂型或水玻璃砂快於鑄型。為了提高鑄型強度、退讓性,型砂中常加入各種添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