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錳元素對鋼材的性能有哪些影響
碳鋼除含碳外一般還含有少量的硅、錳、硫、磷,它們對碳鋼的性能都有一定的影響。
一錳的影響
錳是煉鋼時加入錳鐵脫氧而殘留在鋼中的。錳的脫氧能力較好,能清除鋼中的feo,降低鋼的脆性;錳還能與硫形成mns,以減輕硫的有害作用。所以錳是一種有益元素。但是,作為雜質存在時,其含量(wmn)一般不小於0.8%,對鋼的性能影響不大。
二硅的影響
硅是煉鋼時加入硅鐵脫氧而殘留在鋼中的。硅的脫氧能力比錳強,在室溫下硅能溶入鐵素體,提高鋼的強度和硬度。因此,硅也是有益元素。但作為雜質存在時,其含量(wsi)一般小於0.4%,對鋼的性能影響不大。
三硫的影響
硫是煉鋼時由礦石和燃料帶入鋼中的。硫在鋼中與鐵形成化合物fes,fes與鐵則形成低熔點(985°c)的共晶體分布在奧氏體晶界上。當鋼材加熱到1100-1200°c進行鍛壓加工時,晶界上的共晶體已熔化,造成鋼在鍛壓過程中開裂,這種現象稱為「熱脆」。鋼中加入錳,可以形成高熔點(1620°c)的mns,mns呈晶粒狀分布在晶粒內,且在高溫下有一定的塑性,從而避免熱脆。因此,硫是有害元素,其含量(ws)一般應嚴格控制在0.03%-0.05%以下。
四磷的影響
磷是煉鋼時由礦石帶入鋼中的。磷可全部溶於鐵素體,產生強烈的固溶強化,,使鋼的強度和硬度增加,但塑性韌性顯著下降。這種脆化現象在低溫時更為嚴重,故稱為「冷脆」。磷在結晶時還容易偏析。從而在局部發生冷脆。因此,磷也是有害元素,其含量必須嚴格控制在0.035%-0.045%以下。
但是,在硫磷含量較多時,由於脆性較大,切削容易脆斷而形成斷裂切屑,改善鋼的切削加工性。這是硫、磷有利的一面。
『貳』 鋼鐵中加錳對鋼鐵有什麼作用
錳:是一種弱脫氧劑。適量的錳可有效提高鋼材強度,消除硫、氧對鋼材的熱脆影響,改善鋼材熱加工性能,並改善鋼材的冷脆傾向,同時不顯著降低鋼材的塑性、沖擊韌性。普通碳素鋼中錳的含量約為0.3%~0.8%。含量過高(達1.0%~1.5%以上)使鋼材變脆變硬,並降低鋼材的抗銹性和可焊性。
硫:有害元素。引起鋼材熱脆,降低鋼材的塑性、沖擊韌性、疲勞強度和抗銹性等。一般建築用鋼含硫量要求不超過0.055%,在焊接結構中應不超過0.050%。
磷:有害元素。雖可提高強度、抗銹性,但嚴重降低塑性、沖擊韌性、冷彎性能和可焊性,尤其低溫時發生冷脆,含量需嚴格控制,一般不超過0.050%,焊接結構中不超過0.045%。
氧:有害元素。引起熱脆。一般要求含量小於0.05%。
氮:能使鋼材強化,但顯著降低鋼材塑性、韌性、可焊性和冷彎性能,增加時效傾向和冷脆性。一般要求含量小於0.008%。
『叄』 sus304錳含量過高對鋼材的影響
錳是增加硬度的,簡單點說,加多了就很硬,缺乏彈性,容易斷裂
『肆』 餐具中的「錳超標」有多危險
不銹鋼餐具中的「錳超標」已經算是「舊聞」,只因為最近央視的一期節目再次吸引了眾多關注。有人宣稱的「錳超標4倍」「會導致帕金森病」,不出意外地引起了不小的恐慌。甚至有人宣稱:看來只能使用塑料餐具了……且不說塑料餐具出現「某某超標」的機會更多,塑料餐具也沒法用來煎炒烹炸。多數人,還得繼續使用金屬餐具。 不銹鋼餐具中的錳,到底有多危險?
錳,少則不足,多則有害
對於人體來說,錳的情況跟鐵很相似。大多數人都知道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鐵的缺乏會導致一系列症狀,比如嗜睡、虛弱、貧血等,而過多的鐵又會造成鐵中毒。按照世衛組織的估計,世界范圍內處於缺鐵狀態的人很多,所以「加鐵」甚至是作為一項公共衛生事業來推動的。「鐵鍋炒菜」被許多人認為是「補鐵」的途徑之一,但也有專家辟謠說,從鐵鍋中進入食物的鐵非常少,「鐵鍋炒菜」的補鐵作用可以忽略。
錳的情況與此相似。首先,錳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結締組織、骨骼、凝血因子、性激素等的組成成分,對於脂肪與碳水化合物代謝、鈣吸收、血糖調節等也不可或缺。正常的腦與神經功能,也離不開它的參與,錳不足會影響神經發育。
跟許多礦物質營養元素一樣,過多的錳也會危害人體。錳過量會抑制鐵的吸收,長期過量則會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新聞中嚇唬公眾的「錳過量導致帕金森病」也不算無中生有。
但還是那句老話:「一切離開了劑量所談的作用與危害,都是耍流氓。」人體每天需要多少錳?人體能夠承受多少錳?科學數據不是非常統一,世界各國的解讀不同,所推薦的標准也不同。比如,對於成年人,美國的「充足量」是每天2-3毫克,中國是3.5毫克,加拿大更高。這個「充足量」的意思是每天吃這么多就足夠滿足需要了,並不意味著超過了就有害。而「最大攝入量」則是不超過就認為安全,超過了則風險增加——中國和美國制定的標准都在每天10毫克左右。
水、空氣、土壤、食物中都有錳的存在。普通人主要的錳攝入途徑是食物。不同國家統計的居民錳攝入量不盡相同,一般都在幾毫克的樣子。也就是說,一般人都不會「缺錳」,同時距離「安全攝入上限」也還有相當的距離。
不銹鋼餐具「錳超標」的真正含義
新聞披露了蘇泊爾的不銹鋼餐具所用材質不合格,強調了「錳含量超過國標4倍」,於是根據「長期過量攝入錳增加帕金森病風險」,解讀出這些不銹鋼餐具「有害健康」。
國家對於不銹鋼餐具所用材質有要求,其中有對錳含量的限制。不過,這一限制並非基於「如果超標了,就會危害食品安全」而制定的。它只是對於鋼材本身的一種規范。「鋼材中的含量」,與「可能進入食品中被吸收的量」,完全不是一回事。從目前新聞報道的信息來看,蘇泊爾沒有否認「材質不符合國家標准」的指控,但強調其餐具的各項指標合格。他們還引用國外情況,認為現行國標的規定不合理,應該允許更多材料。
這二者並不矛盾。現行國標指定了一些不銹鋼的型號與指標,其含義是:如果使用這些鋼材,那麼就會是「合格」的。而另一方面,正如蘇泊爾所稱,行業總是在發展,許多新型的、甚至或許是更適合的鋼材層出不窮,但是並沒有包括在國家標准中。用這些新鋼材來製作餐具,也完全可能符合各項食品安全標准。
所以,蘇泊爾的「錳超標」餐具違反了材質方面的國標。但這個標准並不是基於食品安全而設立的。我們不能用它來說明「超標了就有害健康」,也不能用它來說明「雖然超標但不會危害健康」。
從法規的角度說,蘇泊爾不符合國標。他們認為現行的國標不合理,不符合國際慣例。從技術角度來說,這並不令人驚奇。如果將來的國標修訂成允許使用他們現在用的鋼材,也並不見得就是「黑幕」。不過,在國標修訂之前,他們的做法不符合標准——或者,至少,不符合所有的國家標准。這種「違規」該受到什麼樣的處罰,應該由主管部門來定奪。但媒體通過炒作成「食品安全事件」來進行打擊,卻也並不合理。
「錳超標」的餐具是否有害
因為錳是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過量攝入又有害,所以,離開量來談是否有害完全沒有意義。
如果從餐具中析出到食物中的量微不足道,自然也就用不著擔心。如果餐具中的析出不可忽略,那麼會有三種情況:
一、如果一個人從其他途徑攝入的錳不足,那麼這樣的餐具甚至起到了「補錳」的作用;
二、如果一個人從其他途徑攝入的錳充足,但是距離過量還有比較大的距離,加上這些餐具中析出的錳也還是明顯低於「安全限」,那麼這些錳也就無所謂;
三、如果一個人的錳攝入量已經接近或者超過安全限,那麼餐具中析出的這些錳就是雪上加霜。
所以,「錳超標」的餐具是否安全,其錳含量並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關鍵因素在於「析出量」有多少,以及「其他途徑的攝入量」有多少。沒有這兩個指標,說什麼都是紙上談兵。
根據新聞報道,中國居民錳攝入量大致為每天6.8毫克。蘇泊爾方面提供的檢測數據則是,所用的鋼材析出量為每公斤0.05毫克。如果這個數據屬實,那麼從這些餐具中析出的錳就微不足道,幾乎不會改變人們總的錳攝入量。或者,如上述的第二種情況,這些析出的錳,不足以使得一般人的錳攝入量達到「安全限」。
因為錳的營養與毒性特徵,國際上一般不對餐具中的錳析出量設定標准。食品安全問題的敏感性,促使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對不銹鋼餐具中的錳析出進行評估。不論結果如何,這總是一種進步。不管此前的國標是否合理,也不管蘇泊爾的檢測數據是什麼,還是讓我們對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評估拭目以待。
『伍』 鋼材的含錳量的提高會影響其焊接性能嗎 會降低其冷脆性嗎
1、會的錳本身就是提高鋼材的硬度和強度的。
2、鋼材的含錳量的提高肯定會 影響焊接性能的,同時也會降低其冷脆性。
『陸』 不銹鋼中錳含量高會不會不耐腐蝕
不銹鋼中的含錳量超高對耐腐性能不利,這兒主要是講由於錳會使組織更趨緻密,增加了不銹鋼晶間穿蝕的傾向,亦即不銹鋼最危險的腐蝕形式——晶間腐蝕,這主要是指介質中含有大量氯離子的情況,如在海水中,或者機構中存在間隙死水區。
如果是氧化性腐蝕或介質中的氯離子含量較少,則錳超標對不銹鋼的耐腐性能影響不大,而由於較高的錳含量還會使不銹鋼強度加大,格外耐磨。
『柒』 鋼材之中錳含量高,抗拉強度就高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鋼材中錳含量適當才能增加抗拉強度。錳回是一種弱脫氧劑。適量答的錳可有效提高鋼材抗拉強度,消除硫、氧對鋼材的熱脆影響,改善鋼材熱加工性能,並改善鋼材的冷脆傾向,同時不顯著降低鋼材的塑性、沖擊韌性。
希望可以幫到您,順祝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