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材市場 > 鋼材是是哪裡的技術

鋼材是是哪裡的技術

發布時間:2023-07-07 17:57:42

⑴ 世界最大規模鋼鐵廠和日本最大造船工業中心在哪

目前世界鋼鐵產量最大的鋼廠是 安賽樂米塔爾,(2006年安賽樂和米塔爾合並成安賽樂米塔爾鋼鐵公司。)
橫須賀、神戶、長崎、大阪是日本的主要造船工業中心;2008年01月13日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說,日本JFE集團和IHI(原石川島播磨重工業)開始就年內合並造船業務開始進行談判。如果雙方實現合並,將打造出日本最大的造船公司。
日本是一個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是當今世界的經濟強國,為西方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國內有世界一流、全面、完整的工業體系。日本是世界上唯一缺乏資源的鋼鐵大國。鋼鐵工業所需要的主要原料、燃料幾乎全靠海外市場,然而日本卻是世界上最大的鋼和鋼材出口國,日本的鋼鐵工業技術在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炙手可熱。其實應該說是日本五大工業區:京濱工業區、阪神工業區、中京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和瀨戶內海工業區。其中,前4個大工業區在戰前就已形成,在戰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過程中,這4個老工業基地的規模迅速擴大,新的工業區相繼形成。在新形成的工業區中,規模最大的是瀨戶內海工業區。

京濱工業區位於東京灣沿岸,它以東京都和橫濱市為核心,以關東平原為腹地。從工業產品的產值看,在京濱工業區占第一位的是機械工業,其次是印刷出版業和化學工業,占第三位的是食品工業,金屬製品,鋼鐵製品。

阪神工業區以大阪灣為中心,後枕廣闊的「近畿為沖積平原」。它一方面向西,即順著尼崎、西宮、神戶、明石等沿海城市向兵庫縣擴展,另一方面向南,即順著堺、岸和田、阪南等沿海城市向和歌山縣延伸。阪神工業區的工業結構與京濱工業區既有類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最主要的相似之處是:在產值上占第一位的也是機械工業,最主要的不同之處在於:(1)阪神工業區的鋼鐵工業所佔比重較大。(2)紡織工業產值大大高於京濱工業區。

中京工業區南臨伊勢灣、三河灣,面對太平洋,北靠濃尾平原。藉助港灣的優勢,通過大量進口原油、鐵礦石等原材料,中京工業區的鋼鐵、化學和機械工業等迅速發展起來,特別是該地區機械工業的發展尤為引人注目。 中京工業區工業結構的一大特點是機械工業特別是運輸機械製造業非常發達。中京工業區的運輸機械製造業的規模居各大工業區之首,中京工業區運輸機械製造業的主體是汽車,日本最大的豐田汽車公司的生產基地就分布在這里。

北九州工業區位於日本九州島的北部,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重工業基地之一,其核心部分在福岡縣。在鋼鐵工業方面特別是在鋼鐵產品的品種、質量方面,北九州工業區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新日本制鐵公司就建於此。北九州工業區產值較高的工業部門依次是:機械製造業、鋼鐵工業、食品工業、化學工業、飲料和煙草業、金屬製品工業等。

瀨戶內海是位於四國島與本州島西南部之間的內灣海域,素有「日本地中海」之稱。戰後大規模的工業投資,使經濟迅速發展,原有的4大工業區日漸飽和。瀨戶內海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於50年代末開始崛起的新工業區。該工業區由環瀨戶內海的岡山縣、廣島縣、山口縣、香川縣和愛媛縣組成。從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該工業區利用價的進口資源,發展起了鋼鐵、化學和機械工業,在瀨戶內海沿岸建立起了大型港口和各種工廠,「日本地中海」已變成了一條「產業運河」,在日本經濟中的地位已超過北九州工業區。在該工業區內部,產值最大的行業是機械工業,其次是化學工業和鋼鐵工業,居第三位的食品工業。瀨戶內海工業區的鋼鐵、化學和有色金屬工業,已經後來居上,在產值上超過了中京工業區。

⑵ 古代有沒有鋼鐵

古代有鋼鐵,而且是在中國最早出現的。
我國古代煉鋼技術至遲發回明於春秋晚期。由答先秦到西漢中晚期,主要制鋼工藝是塊鐵滲碳法;由漢代到明清,主要又是炒鋼法和灌鋼法,其次還有百煉鋼法和炒鐵滲碳法,漢魏南北朝時還有「鑄鐵脫碳鋼」,漢代還有坩堝煉鋼法。炒鋼工藝主要生產一般的可鍛鐵(包括鋼和熟鐵),灌鋼工藝主要生產含碳較高的刃鋼,百煉鋼是對普通炒鋼的再加工。
煉鋼技術是由煉鐵發展而來的,中國較早出現的技術是炒鋼,它是中國古代由生鐵變成鋼或熟鐵的主要方法,大約發明於西漢後期。類似的技術,在歐洲直至十八世紀中葉方由英國人發明。
中國古代的煉鋼技術主要是百煉鋼。百煉鋼肇始於西漢早期的塊煉滲碳鋼,其後不斷增加鍛打次數而成定型的加工工藝。到東漢、三國時,百煉鋼工藝已相當成熟。中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已經發明了球墨鑄鐵,遠遠早於發達的歐洲國家。目前,中國學者所做的結論已經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承認。
創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灌鋼技術,是中國冶金史上的一項獨創性發明。
明代灌鋼技術又進一步發展灌鋼又稱「抹鋼」、「蘇鋼」,其工藝自清至近代仍很盛行。在坩堝煉鋼法發明之前,灌鋼法是一種最先進的煉鋼技術。

⑶ 哪個國家的鋼鐵最好

日本的鋼鐵最好。

日本冶煉鋼鐵的技術處於全球公認的領先地位。日本的鋼鐵技術包括煉鋼技術世界領先,甚至歐美發達國家都所不能及的,日本的領先另外一方面體現在專利領域,可以說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高爐或煉鋼廠不是利用日本的許可證建造的。

作為一個本土不產鐵礦石的國家,鋼鐵產量和質量都全球領先,十分令人敬佩。

日本的冶金技術更是達到了世界一流水準。特別是在底吹技術、爐渣飛濺保護、熔爐精煉等關鍵技術領域,日本不僅擁有相應的技術專利,還將其全面應用到工業化生產中,為鋼鐵工業的重新崛起注入強心劑。

日本在鋼鐵產業保持著眾多記錄:

比如日本JSW工廠成為全球僅有的一家能生產核電廠壓力容器的工廠,占據全球市場八成份額;而日本的神戶制鋼僅僅是日本第三大鋼企,卻雄踞世界500強企業行列。

神戶制鋼生產的鋼材在機械、工程等很多工業領域被廣泛應用,甚至一些歐美發達國家也要從日本進口。更讓日本人驕傲的是,最權威的鋼鐵冶金期刊《ISIJ》也在日本。

⑷ 德國的鋼材質量為什麼好,原來是用了這個技術

德國的鋼材是全世界最好的鋼材,不知道在中國生產的德國汽車用的是哪國的鋼材

⑸ 鳥巢的鋼材是哪裡提供的啊

舞陽鋼廠大厚度Q460E-Z35鋼板世界首創

國家體育場這個用鋼鐵編織成的「鳥巢」,一共用了.4萬噸鋼,令國人驕傲的是,這里的每一塊鋼都是中國的鋼鐵工人自主創新研發出來的,在這4萬多噸鋼材中,有680噸最為特殊,它就是由我國寬厚鋼板科研生產基地舞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生產的110mm厚的Q46
0E-Z35高強度建築結構用鋼。

「鳥巢」用鋼:隨時供貨

2005年3月,「鳥巢」計劃採用的鋼板具體參數第一次公布,寶鋼、首鋼、鞍鋼、武鋼和舞鋼等國內7家鋼鐵巨頭負責人立刻陷入沉默,誰都知道這些參數意味著什麼。Q460E是一種低合金高強度鋼,國內在建築結構上從未使用過該型號鋼材;而且鋼板厚度達到110毫米,足足超出國家標准10毫米;更何況還有抗低溫、易焊接、抗震性能強的要求,幾個指標互相匹配,每一個指標都是國標最高級別!終於,時任河南舞陽鋼廠副董事長、黨委書記的顧強圻打破了會場的沉寂:「『鳥巢』要用的所有特種鋼材我們都能生產,什麼時候要什麼時候供貨。」

研發「鳥巢鋼」早有準備

顧強圻當然不會盲目拍板,早在2004年7月,顧強圻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奧運場館用鋼座談會,從中首次獲悉國家體育場有可能用到460MPa級別的鋼板,但具體的型號和性能還不清楚。他回來後馬上專門召開生產技術線領導會議,舞鋼開始正式進行奧運項目使用的高強度、大厚度鋼板的研製開發。技術人員認真研究了大跨度高層建築結構用鋼的各種性能要求和匹配的化學成分設計,並在8月進行了80毫米厚Q460E-Z35的試制,2005年2月,又在135毫米厚Q345E-Z35鋼板的工藝基礎上進行Q460E-Z35的研製。

2005年4月22日,08辦領導攜「鳥巢」項目業主、施工、監理、專家組成員等一行13人來到舞鋼,與舞鋼進行技術交流,希望舞鋼能在三周內提供3塊110毫米厚Q460E-Z35試板,進行各項性能檢驗及焊接評定。

2005年4月底5月初,舞鋼在生產任務非常緊張的情況下進行了第三次試生產,各生產工序特事特辦,一路為此開綠燈。5月5日,4塊110毫米評定板全部生產出來,其中3塊發往用戶,用戶評定結果表明,該產品完全滿足要求。

Q460E的研發生產,不僅是舞鋼人的光榮,也是中國人的光榮,「中國造」鋼材作為撐起″鳥巢″的鐵骨鋼筋,代表著中國從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轉變,也表明了科技創新這面旗幟真正飄揚在鋼鐵這個國家支柱產業上。

⑹ 古代鋼鐵是如何練成的

中國古代煉鐵鑄鐵和生鐵煉鋼一直是主要方法。

1、我國煉鐵始於春秋時代。那時候的煉鐵方法是塊煉鐵,即在較低的冶煉溫度下,將鐵礦石固態還原獲得海綿鐵,再經鍛打成的鐵塊。

2、冶煉塊煉鐵,一般採用地爐、平地築爐和豎爐3種。我國在掌握塊煉鐵技術的不久,就煉出了含碳2%以上的液態生鐵,並用以鑄成工具。 戰國初期,我國已掌握了脫碳、熱處理技術方法,發明了韌性鑄鐵。

3、戰國後期,又發明了可重復使用的「鐵范」(用鐵製成的鑄造金屬器物的空腹器)。

4、西漢時期,出現坩堝煉鐵法。同時,煉鐵豎爐規模進一步擴大。

1975年,在鄭州附近古滎鎮發現和發掘出漢代冶鐵遺址,場址面積達12萬m2,發掘出兩座並列的高爐爐基,高爐容積約50m3。西漢時期還發明了「炒鋼法」,即利用生鐵「炒」成熟鐵或鋼的新工藝,產品稱為炒鋼。同時,還興起「百煉鋼」技術。

5、東漢(公元25~220年),光武帝時,發明了水力鼓風爐,即「水排」。我國古代水排的發明,大約比歐洲早1100多年。

6、漢代以後,發明了灌鋼方法。《北齊書·綦母懷文傳》稱為「宿鋼」,後世稱為灌鋼,又稱為團鋼。這是中國古代煉鋼技術的又一重大成就。

(6)鋼材是是哪裡的技術擴展閱讀:

1、我國古代煉鋼技術至遲發明於春秋晚期。由先秦到西漢中晚期,主要制鋼工藝是塊鐵滲碳法;由漢代到明清,主要又是炒鋼法和灌鋼法,其次還有百煉鋼法和炒鐵滲碳法,漢魏南北朝時還有「鑄鐵脫碳鋼」,漢代還有坩堝煉鋼法。

炒鋼工藝主要生產一般的可鍛鐵(包括鋼和熟鐵),灌鋼工藝主要生產含碳較高的刃鋼,百煉鋼是對普通炒鋼的再加工。

2、人類早期冶煉的鋼一般都是在低溫還原冶煉後再經滲碳而成,整個過程約分兩步:第一步先由礦石煉取塊煉鐵,第二步再由塊煉鐵滲碳成鋼。此滲碳過程中要不斷地折疊鍛打,以幫助碳的擴散。這樣得到的鋼便叫塊鐵滲碳鋼。燕下都鋼劍等兵器就是由這種鋼製成的。

炒鋼工藝是一種半液態冶煉。它以生鐵為原料,把生鐵加熱到液態半液態後,利用鼓風中的氧使生鐵脫碳到鋼和熟鐵的成分范圍。冶煉過程中要不斷地炒動金屬。古謂之「擣剛」,本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習謂之炒鐵、炒「熟鐵」。

3、中國人在商周時期就掌握了不同比例的青銅合金技術。中國的鐵器出現在西周,鑄鐵則出現在春秋末期,戰國時候就掌握了鑄鐵柔化技術(公元前6、5世紀)。西方的冶鐵技術是在14世紀,而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是16世紀。

4、而我國炒鋼技術大約發明於西漢後期。其法是把生鐵加熱成液態或半液態,並不斷攪拌,使生鐵中的碳份和雜質不斷氧化,從而得到鋼或熟鐵。

5、創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灌鋼技術,是中國冶金史上的一項獨創性發明。灌鋼的工藝過程大致為,將熔化的生鐵與熟鐵合煉,生鐵中的碳份會向熟鐵中擴散,並趨於均勻分布,且可去除部分雜質,而成優質鋼材。在坩堝煉鋼法發明之前,灌鋼法是一種最先進的煉鋼技術。

6、典籍:董文安:《韓國十大寶劍產地初考》;《易縣燕下都44號墓葬鐵器金相考察初步報告》;唐《夏侯陽算經》、宋蘇頌《圖經本草》、明唐順之《武編前編》、趙常吉《神器譜》、朱國楨《涌幢小品》、清屈大均《廣東新語》等書中都可看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冶鐵術

⑺ 中國的鋼材產量位居世界前列,為何特種鋼材仍需進口

剛才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並不表示特種鋼材產量也很多,因為我國的鋼鐵創新能力還是比較薄弱,所以對於這種特種鋼材還是依賴於外國。

中國雖然是鋼鐵大國,但不是鋼鐵強國。這就相當於有些生產漲價,雖然生產出來的產品量很多,但是質量不好是一個道理,當然我並不是說中國的鋼鐵質量不好,只是一般生產出來的鋼材都是普通鋼材,但是像特種鋼,中國目前的產量還不足以滿足自需。所以一般中國使用的特種鋼都是從日本進口的。中國每年所生產的鋼鐵都是中低級鋼材,特種鋼由於技術不過關,操作達不到要求,所以沒有辦法大量產出,依舊只能依靠進口。那為什麼中國一般都從日本進口特種鋼呢?


為什麼我國沒有辦法去生產特種鋼呢?這是因為我們不具有高精度的模具鋼,如果你想要製造特種鋼,那麼你一定要有精細的模具作為模板,但是這種模具只有日本才有,所以沒有辦法,你只有去買他們的鋼材,所以就算我們如今已經是產量的第一大國,但依舊每年都要從日本進口大約200萬噸的各種鋼材,造成這種原因,就是由於我們本國沒有辦法生產這種鋼材。

⑻ 為什麼中國的鋼材產量世界第一,特種鋼材仍依賴進口

中國是鋼鐵大國,但不是鋼鐵強國。中國鋼鐵年產量全球第一但是絕大多數都是中、低級鋼材;合金鋼、特種鋼技術不過關;只能大量依賴進口。

例如日本的鋼材,有很多是國內沒有能力生產的,比如高精度模具鋼,只要你想製造高精度模具,就只有買他們的鋼材。我們已經是鋼產量第一大國,每年也依然要從日本進口大約200萬噸各類鋼材——而我們進口的基本上全是我們自己無法生產的特種鋼材。

全是那些噸鋼利潤達到粗鋼的幾百甚至幾千倍的品種。近些年國內上了很多特種鋼生產線,新聞上大肆宣傳終於實現國產化雲雲,但是很少有新聞里詳細說,這些生產線基本上都是合資的。

比如車用鋼板,基本上都是用的新日鐵的技術。中國出原料、資金、人力還要承受污染,卻只拿了一個小頭。

(8)鋼材是是哪裡的技術擴展閱讀: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特鋼行業的話語權主要體現在對國際主要特鋼產品的定價權上。進口單價與出口單價的巨大「落差」充分證明,若要擺脫原材料受制於人的尷尬境地,我國特鋼產業必須延伸產業鏈,不斷向高端市場發起沖擊。

就中高端量大面廣的特鋼品種來看,軸承鋼和結構鋼與市場高度融合,是最具市場前景的兩大特鋼長材。特鋼深加工產品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是高端特鋼產品的發展趨勢之一。例如,特鋼板帶、特鋼棒線材、特鋼管材以及工模具鋼、高速鋼等都具備深加工的潛力。

⑼ 鋼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問題一:鋼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我國古代煉鋼技術至遲發明於春秋晚期。

生鐵、熟鐵和鋼的主要區別在於含碳量上,含碳量超過2%的鐵,叫生鐵;含碳量低於0.05%的鐵,叫熟鐵;含碳量在0.05%-2%當中的鐵,稱為鋼。中國古代最早的煉鋼工藝流程是:先採用木炭作燃料,在爐中將鐵礦石冶煉成呈海綿狀的固體塊,待爐子冷後取出,叫塊煉鐵。塊煉鐵含碳量低,質地軟,雜質多,是人類早期煉得的熟鐵鏈肢。再用塊煉鐵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熱吸碳,提高含碳量,然後經過鍛打,除掉雜質又滲進碳,從而得到鋼。這種鋼,叫塊煉鐵滲碳鋼。

問題二:中國最早的鋼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我國古代煉鋼技術至遲發明於春秋晚期。今在考古發掘中所見我國最早的鋼制器物是1976年長沙楊家山出土的春秋晚期鋼劍,劍全長38.4厘米,身長30.6厘米。經分析,含碳量約與中碳鋼相當,組織均勻緻密。

問題三:鋼鐵是誰發明的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

問題四:鋼和鐵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問題應該是制鋼和制鐵(技術)是什麼事發明的吧?
制鐵術的出現至少是在余襪公元前1900年,而在我國的正式廣泛的使用大概是在公元前500年(西周);
制鋼術大概見於我國的時期是在制鐵後600年左右的東漢。制鋼只是比制鐵需要更高的溫度(去碳),

問題五:鋼起源於什麼時候? 西周時期
我國冶鐵術大約發明於西周時期,比歐洲晚,可是它一經發明,不久就出現了生鐵,後來者居上,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早發明並使用生鐵的國家。
1964年,江蘇六合程橋鎮出土一件春秋晚期的鐵塊,經鑒定是白口生鐵。這是到現在為止棚毀世我國出土並且經過科學分析的最早生鐵實物。戰國中晚期,鐵器在我國農業、手工業生產中占據了主導地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出土的戰國鐵質生產工具大約十六種左右,其中多數是生鐵和它的柔化處理件,塊煉鐵處於輔助地位。這表明這時我國生鐵生產已經有了比較大的發展。
我國生鐵技術發明比較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以為在技術上至少應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我國冶銅術中很早就使用了比較強的鼓風裝置。二是很早就對冶煉用的原料進行了比較好的選擇和處理。三是很早就發明了比較高大的冶煉豎爐。一般認為,我國生鐵技術的發明和發展同青銅技術有密切的關系。
說起冶金,學過化學的人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冶金就是冶煉金屬,古代的冶金是用焙燒、熔煉的方法,把礦石中的金屬提取出來。例如,煉鐵就是將含鐵的礦石(鐵礦石)和木炭或焦炭混合,在高溫下使氧化鐵還原成鐵。很明顯,冶金實質上是一種化學反應。古人雖然不太了解這種變化的實質,但他們在實踐中已經初步掌握了這種方法,他們在冶金過程中實際上是在進行化學反應的操作。從這個意義上說,古代從事冶金的人是化學工藝家,或者說是化學手藝人,而冶金本身則是原始的化學工藝。
冶金人的武器是什麼呢?我們已經知道,冶金需要高溫,這就需要有能夠達到很高溫度的冶金爐,而要獲得高溫,非有鼓風設備不可。這就是說,冶金人的主要武器是冶金鼓風爐。
以我國來說,在公元前6世紀,就有了冶鐵術的記載,到漢代冶鐵術已有很大發展。熔化鐵需要高溫,由此推測,當時可能已經有了冶鐵鼓風爐。鼓風爐,重要的是鼓風設備。最初的鼓風設備是個特製的大皮橐,用力壓皮橐,空氣從中壓出,通過竹管吹到煉鐵爐中。
由於煉鐵爐需要不斷吹進大量空氣,而人力鼓風太費力了。大約在公元初年,南陽太守杜詩,實地總結了煉鐵工人的經驗,發明了「水排」,也就是水力鼓風設備。後世的許多總結農業生產經驗的農書,都講到「水排」。水排的原理,簡單地說,就是利用水流推動一個裝有葉板的大輪子,把水力轉變為機械轉動,這個大輪子轉動通過一系列機械裝置帶動上面的輪子轉動,進而推動鼓風設備鼓風。我國著名農學家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一書中,有「水排」的圖形,見下圖所示:
皮橐是一種很原始的鼓風設備。隨著實踐的發展,鼓風設備不斷進步,從皮橐發展為「木扇」,這種「木川」已經是簡單的風箱了,它通過木製的箱蓋板的開閉鼓風(見上圖)。用木製設備比用皮,材料比較容易得到。進一步發展,便是風箱了。風箱發明的年代已不能確切知道。1637年,在宋應星的名著《天工開物》一書中,已經畫出了風箱圖,從圖中所見,這種風箱已經和現代手工業工人用的手風箱的形式一樣了。詳見下圖。
圖中表示:風箱與冶金爐相接,風箱向爐內鼓風,提高溫度,熔化的金屬流入土槽中。
風箱的製造原理很簡單(見下圖):做一個長方形木箱,箱內裝一個可以推拉的大活塞,拉手露在箱外便於推拉;箱的兩端有通風口,各裝上一個只能向內開閉的活門,(圖中2、3),在箱的下部或側部裝一個通氣管,通氣管的側面有一個吹風口,通氣管兩端各有隻能向下或向上開閉的活門(圖中4、5)。活塞向前推,活塞後面空氣變得稀薄,箱外空氣推開活門2進入箱內,與此同時,活塞前的空氣被壓縮,推開活門4進入通氣管由吹風口吹出。活塞向後拉,空氣壓開活門3進入箱內,箱內空氣推......>>

問題六:不銹鋼被發明出來的時間,國家,和發明人是誰? 它是一種特殊材料,在現代化工業建設、化工設備、醫療、國防乃至航天飛船及尖端科技等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那麼,神通廣大的金屬材料 不銹鋼是怎樣誕生的呢?19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是如何煉鋼。這種金屬是鐵和數量受一定控制的碳的混合物。它容易生產,而且非常堅硬。工程師們把鋼廣泛用在19世紀生產的許多新機器上。但是鋼有一個大問題,它容易生銹。那些經持續敲打和暴露在濕氣中的工具,會很快腐蝕。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家們試圖通過使其他金屬與鋼相熔合,形成各種抗銹合金,去尋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嗆人的戰爭火葯味已彌漫歐陸大地,英國 *** 為實戰需要,決定研製一種耐磨、耐高溫的槍膛鋼材,以改進武器。於是,他們將冶煉鋼的任務交給了冶金專家亨利.布雷爾利(Harry Brearley)。我們知道冶煉鋼鐵需加人某種化學元素,依據其含量的比例,才能獲得人們所需的各種具有硬度、強度、韌性、塑性及耐磨、耐熱、耐酸等機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的金屬材料。布列爾帶領助手,進行多種配方的冶煉試驗,但煉出的鋼經測試檢驗都未能達到製造槍膛材料的規定要求。布列爾並不氣餒,重新研究與修正添加化學元素的配比,繼續進行製造槍膛用鋼的冶煉。布列爾的冶煉試驗工作進程並不順利,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他們將這些不符合要求的鋼塊都丟棄到試驗場的露天牆角邊。隨著時間的推移廢鋼也越堆越高,成了一座小山似的廢鋼歷經日曬雨淋,變得銹跡斑斑。一天,試驗人員決定對這批廢棄試件進行清理。在搬運時,人們發現在這堆被腐蝕的鋼件中卻有幾塊廢鋼閃閃發亮。為什麼這幾塊鋼沒有出現銹跡?布列爾檢起後反復觀察檢驗著,也感到詫異不解。為揭開這件怪事的謎團,他決定對這幾塊怪鋼進行研究。布列爾仔細回憶,並反復查閱煉鋼試驗記錄,但試驗次數太多已追溯不到這幾塊鋼的確切冶煉時間與配方。為了查明它的化學元素成分含量,布列爾決定對它進行化驗。經檢測分析結果這是一塊鐵鉻合金,其含碳 0.24%、鉻12.8%。布列爾喜出望外,他繼續研究,進行水、酸、鹼等腐蝕性試驗。結果證明,他曾在冶煉試驗中產生的鐵鉻合金卻具有任何時候都不易銹蝕的特點, 1912年不銹鋼就此被發現了。科學探索是充滿艱辛而又乏味的工作,同時也充滿了趣味性和偶然性。人們都說不銹鋼是冶金專家布列爾歪打正著的一項發明,是研製槍膛鋼金屬材料而搞出的副產品。1915年,布列爾的不銹鋼發現成果在美國取得了專利;1916年該成果又獲英國專利。此時,布列爾與莫斯勒合夥創辦了一家生產不銹鋼餐具的工廠,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由於新穎的不銹鋼餐具深受人們歡迎而風靡歐洲,後來又傳遍全世界。由此,布列爾也贏得極高的聲譽,他被尊稱為不銹鋼之父。然而,布列爾並不是不銹鋼的第一個發現者。20世紀初,法國居耶和波魯茲兩位工程師已經發現鐵中摻入鉻之後的金屬具有光亮和可抗腐蝕性,因為當時不知道這種合金有何用處,便輕率地將它扔掉了。1912年,美國的赫莫斯也搞出了不銹鋼。同時期的德國冶金專家舒特勞斯和毛勒亦發現在冶煉中加入鉻、鎳可製成不會生銹的鋼材。他們的發現幾乎與英國的布列爾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可是對觀察發現的奇異現象,他們都沒有問一個為什麼?卻在步入繼續研究的科學大門前停止了腳步,因而與首次發現不銹鋼的榮譽桂冠和加以開發利用獲得巨大經濟效益擦肩而過。在金屬材料學中,不銹鋼屬特殊性能鋼,它主要用作在特殊環境下的製品構件或工作零件。那麼,不銹鋼的奧秘在哪裡呢?原來具有特殊物理和化學性能的不銹鋼,在冶煉中加入合金元素,如其中有鉬、鈦、銅、鑽、鎳、鈮、錳和碳等元......>>

問題七:鋼材是誰發明的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是前蘇聯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布爾什維克戰士。1904年9月22日出生於工人家庭。因家境貧寒,11歲便開始當童工 ,15歲上戰場,16歲在戰斗中不幸身受重傷,23歲雙目失明,25歲身體癱瘓,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僅32歲。歷時三載,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創作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不朽的傑作,實現了重返戰斗崗位的理想。 小說的結尾說,保爾在近乎絕望的期待中,終於迎來了州委的電報:「小說備受贊賞,即將出版,祝賀成功。」現實生活中的尼・奧斯特洛夫斯基卻沒有那麼幸運,而是經歷了更多的磨難。小說寄給出版社之後,開頭吃了個閉門羹――退稿。後來經過朋友們的努力,才被一家雜志社小心翼翼地接受。小說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在家鄉烈士墓前的一段獨白,成為了千百萬青年的座右銘:「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問題八:鋼筋混凝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在現代都市Y,一座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其中,鋼筋混凝土的作用功不可沒。鋼筋混凝土大概也是人類最早開發利用的復合材料之一。
1865年,法國園林師約瑟夫・莫尼埃在觀察植物根系時,發現植物根系在松軟的土壤中P根錯節,相互交叉成網狀結構,使土壤包成一團,他由此聯想到了花池的構造,在花池中加入了網狀鋼絲,結果製成的花池不再像以前那樣容易破碎。1875年,他又用這一發明製造了鋼筋混凝土橋。從此鋼筋混凝土作為一種新型的建築材料得到廣泛的應用。
鋼筋比重大,既能承受壓力,又能承受張力;混凝土比重較小,但是能承受壓力,不能承受張力。如果全用鋼鐵造大樓,不僅造價昂貴、保暖性能極差,而且地面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壓力;如果全用混凝土蓋大樓,雖然價格比較便宜,卻不堅固。但是在混凝土中加進鋼筋,就把二者的優點都利用起來了。

閱讀全文

與鋼材是是哪裡的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柱子鋼筋變徑焊接錯誤該怎麼整改 瀏覽:420
蘭考哪裡賣鋼材 瀏覽:597
鋼管吊裝用什麼 瀏覽:907
拉6千米鋼管用什麼自卸車 瀏覽:278
不銹鋼鍋煮牛肉湯怎麼好吃 瀏覽:118
混凝土模具中有結塊的怎麼處理 瀏覽:150
五金模具沖頭什麼材不易崩 瀏覽:104
定額里鋼筋損耗包含什麼意思 瀏覽:637
幻視會什麼跟著鋼鐵俠 瀏覽:758
玻璃鋼化後有指紋印 瀏覽:835
不銹鋼表面一層是什麼 瀏覽:375
鋁合金轉椅價格多少 瀏覽:904
夢幻西遊鋼板大唐怎麼玩 瀏覽:288
小杜方管 瀏覽:270
模具的外皮是用什麼製造的 瀏覽:606
鋼金鍋使用前怎麼處理 瀏覽:807
衢州模具定製要多少錢 瀏覽:23
鋼材適用於什麼行業 瀏覽:496
一般沖裁模具用什麼鋼 瀏覽:454
浙江大學高溫合金研究所怎麼樣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