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鋼筋冷加工的方法有幾種
鋼筋冷加工抄包括冷拉和冷拔。在常溫下,對鋼筋進行冷拉和冷拔,可提高鋼筋的屈服點,提高鋼筋的強度,達到節約鋼材的目的。鋼筋經過冷加工後,強度提高、塑性降低,在工程上常採用。
1.鋼筋的冷拉
鋼筋冷拉指在常溫條件下,以超過原來鋼筋屈服點強度的拉應力,強行拉伸鋼筋,使鋼筋產生塑性變形,以達到提高鋼筋屈服點強度和節約鋼材為目的的一種製作工藝。冷拉鋼筋是將熱軋鋼筋經過冷加工,硬度大、韌性差,提高了鋼筋的屈服點強度,節約了鋼材,也滿足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所用鋼筋的需要。鋼筋冷拉的控制方法有控制應力或控製冷拉率兩種。用作預應力筋的鋼筋混凝土,冷拉時宜採用控制應力的方法。不能分清爐批的熱軋鋼筋的冷拉不應採用控製冷拉率的方法。
2.鋼筋的冷拔
鋼筋冷拔是指HPB300級光圓鋼筋在常溫下強力拉拔,使其通過特製的鎢合金拔絲模孔,使鋼筋變細、產生較大的塑性變形、提高強度、塑性降低、硬度提高的一種製作工藝。
㈡ 如何提高鋼筋的硬度
冷拉可以提高鋼筋的硬度。
冷拉是在常溫下將鋼筋在超過屈服強度而低於抗拉強度的某一應力下進行拉伸加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下提高鋼筋屈服強度,使鋼筋伸長,起到節省鋼材、調直鋼筋、自動除銹、檢查焊接質量的作用。冷拉鋼筋的應用要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標准、規范、規定,對於承受動荷載的構件等嚴禁使用冷加工鋼筋。冷拔是將直徑為6~8mm的HPB235級熱軋鋼筋,用強力拔過比其直徑要小的硬質合金拔絲的模具,在模具中鋼筋除了受拉外還受到很大的側向擠壓力,從而使鋼筋在長度和直徑兩個方向都產生塑性變形,截面積減小,長度增加。冷拔比冷拉作用強烈,在冷拔過程中,鋼筋不僅受拉,同時還受到擠壓作用,經過一次或數次的冷拔後得到的冷拔低碳鋼絲,其屈服強度可提高40%—60%,但同時失去軟鋼的塑性和韌性,具有硬鋼的特點。對於直接承受動荷載作用的構件,如吊車梁、受振動荷載的樓板等,在無可靠試驗或實踐經驗時,不宜採用冷拔鋼絲預應力混凝土構件;處於侵蝕環境或高溫下的結構,不得採用冷拔鋼絲預應力混凝土構件。
鋼材經冷加工後,在常溫下存放15~20d,或加熱到100~200℃,並保持2h左右,鋼材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進一步提高,而塑性和韌性逐漸降低,這個過程稱為冷拉時效。前者為自然時效,後者為人工時效。
鋼筋冷加工以後再經過時效處理,其屈服點、抗拉強度及硬度進一步提高,塑性及韌性連續降低。一般強度較低的鋼材採用自然時效,而強度較高的鋼材則採用人工時效。
㈢ 什麼是冷軋和熱軋
熱軋和冷軋都是型鋼或鋼板成型的工序,它們對鋼材的組織和性能有很大的影響,鋼的軋制主要以熱軋為主,冷軋只用於生產小號型鋼和薄板。
熱軋
優點:可以破壞鋼錠的鑄造組織,細化鋼材的晶粒,並消除顯微組織的缺陷,從而使鋼材組織密實,力學性能得到改善。這種改善主要體現在沿軋制方向上,從而使鋼材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同性體;澆注時形成的氣泡、裂紋和疏鬆,也可在高溫和壓力作用下被焊合。
缺點:1.經過熱軋之後,鋼材內部的非金屬夾雜物(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還有硅酸鹽)被壓成薄片,出現分層(夾層)現象。分層使鋼材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性能大大惡化,並且有可能在焊縫收縮時出現層間撕裂。焊縫收縮誘發的局部應變時常達到屈服點應變的數倍,比荷載引起的應變大得多; 2.不均勻冷卻造成的殘余應力。殘余應力是在沒有外力作用下內部自相平衡的應力,各種截面的熱軋型鋼都有這類殘余應力,一般型鋼截面尺寸越大,殘余應力也越大。殘余應力雖然是自相平衡的,但對鋼構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性能還是有一定影響。如對變形、穩定性、抗疲勞等方面都可能產生不利的作用。
冷軋:是指在常溫下,經過冷拉、冷彎、冷拔等冷加工把鋼板或鋼帶加工成各種型式的鋼材。
優點:成型速度快、產量高,且不損傷塗層,可以做成多種多樣的截面形式,以適應使用條件的需要;冷軋可以使鋼材產生很大的塑性變形,從而提高了鋼材的屈服點。
缺點: 1.雖然成型過程中沒有經過熱態塑性壓縮,但截面內仍然存在殘余應力,對鋼材整體和局部屈曲的特性必然產生影響; 2.冷軋型鋼樣式一般為開口截面,使得截面的自由扭轉剛度較低。在受彎時容易出現扭轉,受壓時容易出現彎扭屈曲,抗扭性能較差; 3.冷軋成型鋼壁厚較小,在板件銜接的轉角處又沒有加厚,承受局部性的集中荷載的能力弱。
熱軋和冷軋的主要區別是:
1、冷軋成型鋼允許截面出現局部屈曲,從而可以充分利用桿件屈曲後的承載力;而熱軋型鋼不允許截面發生局部屈曲。
2、熱軋型鋼和冷軋型鋼殘余應力產生的原因不同,所以截面上的分布也有很大差異。冷彎薄壁型鋼截面上的殘余應力分布是彎曲型的,而熱扎型鋼或焊接型鋼截面上殘余應力分布是薄膜型。
3、熱軋型鋼的自由扭轉剛度比冷軋型鋼高,所以熱軋型鋼的抗扭性能要優於冷軋型鋼。
㈣ 冷作硬化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冷作硬化
冷作硬化惟一的目的就是提高材料的硬度!舉個例子,火車的鐵軌本是不硬的鋼材.但他能在受到摩擦的情況下產生冷作硬化現象,表面硬度越來越高,所以鐵軌基本上百幾十年不用換的!
㈤ 熱軋和冷軋是什麼意思最大區別在哪裡
熱軋與冷軋區別其實就在於在軋制的時候溫度不同,一個在結晶溫度以上,一個在結晶溫度以下。
但熱軋和冷軋的最主要區別還是以下幾點:
1、 冷軋成型鋼允許截面出現局部屈曲,從而可以充分利用桿件屈曲後的承載力;而熱軋型鋼不允許截面發生局部屈曲。
2、熱軋型鋼和冷軋型鋼殘余應力產生的原因不同,所以截面上的分布也有很大差異。冷彎薄壁型鋼截面上的殘余應力分布是彎曲型的,而熱扎型鋼或焊接型鋼截面上殘余應力分布是薄膜型。
3、熱軋型鋼的自由扭轉剛度比冷軋型鋼高,所以熱軋型鋼的抗扭性能要優於冷軋型鋼。
(5)冷扎是怎麼讓鋼材產生硬度的擴展閱讀
冷軋的相關區別
1、外觀及表面質量:由於冷板是熱板在冷軋工序後得到的,而且冷軋同時還會進行一些表面精整所以冷板在表面質量(如表面粗糙度之類)上比熱板來得好,所以如果對產品後序上漆等塗覆質量存在較高要求的,一般選擇冷板,另熱板又分酸洗板和未酸洗板,酸洗板表面由於酸洗過所以成正常的金屬色,但是未冷軋所以表面還是沒冷板高,未酸洗板通常表面會有氧化層帶著,發烏,或者存在四氧化三鐵烏層,通俗講就是火烤過似的,而且如果存放環境不好的話通常會帶點綉。
2、性能:一般情況下,熱板和冷板在工程中其機械性能是認為無區別的,雖然冷板在冷軋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加工硬化,(不過不排除對機械性能要求嚴格的情況,那就需要區別對待了),冷板通常比熱板的屈服強度稍高,表面硬度也高一些,具體怎麼樣需要看冷板退火的程度。但是不管怎麼退火冷板強度是比熱板高的。
3、成形性能,由於冷熱板得性能基本差不太多,所以成形性能的影響因素就要看其表面質量的區別的,由於表面質量是冷板來的要好,所以通常來講同材質的鋼板,冷板比熱板的成形外觀效果要好一些。
㈥ 冷軋 冷硬 冷卷 扎硬都有什麼不同啊 哪個和哪個是一樣的 都是那道工序的產品啊
扎旁吵硬跟冷硬都是一樣的,也就是同一道工序的產品。
冷卷是扎硬退火後的產品。
而冷軋的范圍就大了,包括你上面所說的冷硬(扎硬)、冷卷、冷板、冷軋帶鋼等等。
冷軋的定義:冷軋:用熱軋鋼卷為原料,經酸洗去除氧化皮後進行冷連軋,其成品為梁鏈軋橡啟孫硬卷,由於連續冷變形引起的冷作硬化使軋硬卷的強度、硬度上升、韌塑指標下降,因此沖壓性能將惡化,只能用於簡單變形的零件。軋硬卷可作為熱鍍鋅廠的原料,因為熱鍍鋅機組均設置有退 火線。軋硬卷重一般在6~13.5噸,鋼卷在常溫下,對熱軋酸洗卷進行連續軋制。內徑為610mm。
工序:熱軋--酸洗--冷軋(退火態與非退火)
也就是說酸洗後沒退火的叫冷硬(扎硬),一般為鍍鋅廠的原材料。退火後叫冷卷(成卷的)
個人能力所及,不清楚的請諒解!希望可以幫到你!
㈦ 火車鋼軌為什麼會產生冷作硬化效應
鋼材在來常溫或再結晶溫源度以下的加工,能顯著提高強度和硬度,降低塑性和沖擊韌性,稱為冷作硬化。 (把鋼材加熱後控制在再結晶溫度以上進行軋制加工的工藝稱為熱軋。而在再結晶溫度以下,包括常溫下進行扎制加工的工藝稱為冷軋。 鋼材熱軋具有良好的塑性,容易成型,成型後鋼材沒有內應力,便於下面工序加工。。 鋼材冷軋具有冷加工硬化的特性。由於冷軋具有較好的機械性能,很多直接使用的鋼材都使用冷軋鋼材。 ) 金屬在冷態塑形變形中,使金屬的強化指標,如屈服點、硬度等提高,塑形指標如伸長率降低的現象成為冷作硬化。
㈧ 鋼材變硬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
加入合金材料抄、增加鋼材含碳量、熱處理改變內部結構。採用淬火工藝可以使鋼變硬。淬火,滲碳。
普通鋼材要看材料的含碳量,含碳量在0.25%以上的中、高碳鋼可以通過淬火來提高硬度,低碳鋼需要滲碳淬火,只能提高表面硬度。
這個問題問的很籠統。如果需要提高的硬度不是很大時,可以通過擠壓、滾壓的加工方法;如果需要顯著的提高硬度,就要熱處理了。低碳鋼是不能直接淬硬的,一般是滲碳淬火,表面硬、心部軟。中碳鋼、高碳鋼可以直接淬硬的。
冷做硬化,中\高含碳量的可以淬火,低碳鋼滲碳\淬火.
鋼材有很多種變硬方法不一樣,如淬火 滲碳 鍛打等
那要看你的坯料是什麼狀態的,一般可以通過控制正火後空冷的速度來調整正火後硬度,比如常溫+空冷<207HBW、常溫+風冷217-237HBW、噴霧(可不是淬火的方式)231-255HBW。
如果本身就是正火的,基本上不會變(當然均是正火,也會有硬度的差別)。
如果是鑄件+退火,那硬度略有是升高。
以上為個人意見,希望有幫助。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