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港珠澳大橋用的鋼材有哪些特殊地方
港珠澳大橋是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巨大橋梁,在促進香港、澳門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區經濟上的進一步發展具重要的戰略意義。
港珠澳大橋全長為49.968公里,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公里,設計時速為100公里。
港珠澳大橋主體建造工程於2009年12月15日開工建設,一期計劃於2018年12月完成,大橋投資超1000多億元,約需9年建成。
主體橋梁鋼結構部分
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工程全長約22.9km,東自西人工島結合部非通航孔橋深水區非通航孔橋的分界墩起(K13+413),西至拱北/明珠附近的海中填築的珠海/澳門口岸人工島止(K35+890),其中CB01、CB02合同段起於島隧工程結合部非通航孔橋西端,起點樁號為K13+413,經深水區非通航孔橋、青州航道橋、江海直達船航道橋,止於淺水區非通航孔橋,終點樁號為K29+237,全長約15.824km。其中CB01、CB02合同段施工單位分別為武船重工有限公司、中鐵山橋有限公司。
主體橋梁土建部分
港珠澳大橋主橋自珠海拱北對開的珠澳口岸人工島伸展至粵港分界線,全長29.6公里,採用雙向6車道的橋隧結合方案,其中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銅鼓航道段約6.7公里採用隧道方案,其餘路段約22.9公里採用橋梁方案。為實現橋隧轉換和設置通風井,主體工程隧道兩端各設置一個海中人工島。本次簽約的就是其中6.7公里的海底隧道和兩個隧道人工島部分。
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相關專家介紹,人工島和隧道設計施工要解決一系列世界級難題,比如島隧要怎樣無縫接合,長達6.7公里的超長隧道里要如何通風、保證安全,復雜海洋條件下,預制的沉管要怎麼浮運和沉放。為此,國家交通運輸部組織的「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已正式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並有41位中外橋梁、隧道專家被聘為港珠澳大橋技術專家組成員。
承擔世界上最長的沉管隧道的施工圖設計和施工的,是以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為牽頭人的聯合體,據介紹,該聯合體由施工團隊和設計團隊兩部分組成,陣容可謂華麗: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艾奕康有限公司和上海城建(集團)公司組成施工團隊,其中前兩者為世界500強企業,後者為中國建築業500強。設計團隊由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丹麥科威國際咨詢公司(COWI A/S)、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及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組成。
據介紹,目前島隧工程開工前的各項工作已准備就緒,上百名管理人員和設計團隊已逐步到位,施工設備已陸續進場,預計將於2018年底建成。
人工島
位於珠海拱北灣南側的珠澳口岸人工島,是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與珠海、澳門兩地的銜接中心。大橋建成後,珠海、澳門兩地的口岸均設在這座工程總投資約23億元人民幣的人工填海築成的「人工島」上。相關負責人介紹,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填海工程包括幾大部分,即人工島護岸、陸域形成、地基處理及海巡交通船碼頭等。工程填海面積208.87萬平方米,護岸長6079.344米。項目完成後,形成的陸域標高為+4.8米,可抵禦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人工島將成為集交通、管理、服務、救援和觀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運營中心,並設置觀景平台供遊客觀景攬勝。
由於填海工程前一階段水面標志物不多,市民對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建設缺乏感觀認識,感覺不到海底發生的變化。施工人員介紹,從2010年8月4日起,人工島浮出水面後,將一天天「長大」。隨著堤心拋石成功拋出水面,標志著工程重要節點完成,將形成整個護岸初步輪廓,工程也從水下施工逐漸轉上水面,形成海上施工掩護,為人工島內回填砂階段施工創造條件。
人工島工程自2009年12月動工,總工期為108個月。截至2010年8月4日,人工島東、南護岸挖泥已完成約278萬立方米,拋填堤心石完成約95萬立方米,四腳空心方塊預制約9000塊。並完成分隔圍堰、臨時圍堰鋪設土工布、土工格柵等約17萬平方米。與此同時,還充填沙袋約6萬立方米,施打塑料排水板約13萬米。經過施工人員努力,已完成整個人工島工程總量的10%,計劃2018年12月竣工。
⑵ 港珠澳大橋長約多少千米
港珠澳大橋是一座連接港、珠海和澳門的巨大橋梁,在促進港、澳門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區經濟上的進一步發展具重要的戰略意義。
港珠澳大橋全長為49.968公里,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公里,設計時速為100公里。
港珠澳大橋主體建造工程於2009年12月15日開工建設,一期計劃於2017年完成,大橋投資超1000多億元,約需8年建成。
2010年,一位港老太就大橋港段環評報告申請司法復核,大橋在建工程被延遲。
2013年4月21日,位於桂山牛頭島的預制廠順利完成首個海底隧道標准管節。
2013年5月6日,首節沉管隧道海底安裝。
2013年7月30日,首節180米管節海底安裝,標志著深海隧道安裝全面開啟。
2014年7月23日,港珠澳大橋E11沉管安裝成功,建成1845米海底隧道。
2015年3月26日,E15沉管安裝成功,建成2565米海底隧道。
2015年6月27日,E18沉管安裝成功,標志著港珠澳大橋隧道段總共已3105米。
港珠澳大橋是東亞建設中的跨海大橋,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廣東省珠海市,全長為49.968公里,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公里。
港珠澳大橋,屬於G94珠三角環線高速的一部分,設計時速每小時100-120公里。工程路線起自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接珠海/澳門口岸人工島、珠海連接線,止於珠海洪灣,路線總長為55公里。
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橋的形式連接港、珠海及澳門的大型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橋的起點是港大嶼山,經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後分成Y字形,一端連接珠海,一端連接澳門。整座大橋將按六車道高速公路標准建設,設計行車時速每小時一百公里。
據透露,港珠澳大橋往珠海方向通過隧道穿越拱北建成區域,最先將與規劃建設中的京港澳高速廣珠西線相連,再通過延長線接駁,將與珠海境內現有的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規劃建設中的機場高速、高欄港高速等一系列幹道連通,直貫整個珠江西岸地區乃至泛珠三角區域
⑶ 港珠澳大橋全長多少米
港珠澳大來橋全長55千米。自
港珠澳大橋(英文名稱: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廣東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
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於珠海洪灣立交;橋隧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工程項目總投資額1269億元。
(3)港珠澳大橋主橋用多少鋼材擴展閱讀
至2019年止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通車後,旅客從香港大嶼山口岸人工島出發,沿海岸一路前行12公里,就會抵達大橋東人工島,再穿越6.7公裏海底隧道,即可上升到距離海面達50米、有著「中國結」美譽的青州橋上。之後,在海面上御風而行22公里,經過美麗的「海豚塔」江海橋和「風帆塔」九洲橋,抵達珠澳海濱。全橋跨海段總長42公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港珠澳大橋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全長約55公里設計年限120年
⑷ 港珠澳大橋是一個怎樣的建築結構
港珠澳大橋分別由三座通航橋、一條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島及連接橋隧、深淺水區非通航孔連續梁式橋和港珠澳三地陸路聯絡線組成。其中,三座通航橋從東向西依次為青州航道橋、江海直達船航道橋以及九洲航道橋;
海底隧道位於香港大嶼山島與青州航道橋之間,通過東西人工島接其它橋段;深淺水區非通航孔連續梁式橋分別位於近香港水域與近珠海水域之中;三地口岸及其人工島位於兩端引橋附近,通過連接線接駁周邊主要公路。
(4)港珠澳大橋主橋用多少鋼材擴展閱讀
港珠澳大橋的設計參數:
港珠澳大橋全長約55千米,其中珠澳口岸至香港口岸41.6千米,跨海路段全長35.578千米;三地共建主體工程29.6千米,包括6.7千米海底隧道和22.9千米橋梁;
橋墩224座,橋塔7座;橋梁寬度33.1米,沉管隧道長度5664米、寬度28.5米、凈高5.1米;橋面最大縱坡3%,橋面橫坡2.5%內、隧道路面橫坡1.5%內;
橋面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准建設,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橋面總鋪裝面積70萬平方米;通航橋隧滿足近期10萬噸、遠期30萬噸油輪通行;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可抵禦8級地震、16級台風、30萬噸撞擊以及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
⑸ 鳥巢、港珠澳大橋工程中用到了哪些新型材料
鳥巢、港珠澳大橋工程中用到的新型材料分別是:
1、鳥巢:鳥巢採用Q460新型低合金高強版度鋼權,它在受力強度達到460兆帕時才會發生塑性變形,這個強度要比一般鋼材大,因此生產難度很大。這是中國國內在建築結構上首次使用Q460規格的鋼材。
2、港澳珠大橋:港珠澳大橋採用一種長寬1.77米、由多層新型高阻尼橡膠和鋼板交替疊置結合而成的隔震支座實現抗震。該隔震支座為中國自主研製,承載力約3000噸。若地震發生,隔震支座豎向通過加勁鋼板提供穩定可靠的承載力,有效支撐建築物。
(5)港珠澳大橋主橋用多少鋼材擴展閱讀:
在建造鳥巢的時候,為降低組裝難度,本工程中的桁架柱將採用卧拼法,主桁架將採用平拼法,故拼裝結束後、吊裝前必須進行翻身工作。由於構件體型較大,重量重,翻身時吊點的設置和吊耳的選擇難度較大,特別是桁架柱的翻身,吊耳在翻身和吊裝時的受力有所變化,需考慮三向受力。
同時,翻身過程中的穩定性比較難控制。由於桁架柱和主桁架的分段口均為箱型斷面,分段吊裝時存在多個管口對接的問題,對於箱型斷面,要保證多個管口的對口精度,難度巨大。
⑹ 如何評價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橋隧工程。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於2018年2月6日完成主體工作驗收,10月24日開通運營。橋隧長55千米,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港口岸41.6千米。其中橋面為雙向六道高速公路。港珠澳大橋有空前絕後的建築規模,建築團隊,施工難度和頂尖的建築技術。獲得了201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港珠澳大橋的設計理念有戰略性、創新性、功能性、安全性、文化性、景觀性和環保性等幾個方面。港珠澳大橋的每座主橋都有獨特的藝術構思。青州航道橋塔頂吸收中國結文化;江海直達船航道橋主塔塔冠造型是白海豚;九州航道橋主塔造型為白帆。這座大橋不僅設計造型美觀,還是一座多功能的大橋它的交通工程就包括收費、通信、照明、消防、供電、排水、給水、監控和防雷等多個子系統。整座大橋跨徑大、橋塔高、結構穩定。 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大灣區的建設。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通車極大地縮短了去香港、澳門和珠海之間的時間,是中國橋梁發展史中的一個巨作,是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的里程碑之作。這不僅體現出中國建造堅固,多功能橋梁的實力,也是中國綜合國力的體現,中國熱愛人民的體現。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推動了當地很多工程的發展,推動了很多地區的經濟建設。同時體現了國家對一國兩制政策的重視。這座大橋折射出了中國的發展思路,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體現了中國人民敢於挑戰不可能,不斷拼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