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鋼鐵不夠硬應該怎麼才能提高硬度
據我所知:
1.碳鋼可通過淬火或滲碳淬火。
2.鉻鉬鋁合金鋼可採用氮化處理。
3.各種器件也可採用表面鍍硬鉻的工藝。
4.小件可用氮化鈦、氧化鋁物理塗層。
5.大件有採用熱噴鍍的。
可根據需求不同選用。
② 45鋼如何變硬
提高45號鋼硬度——熱處理。 45號鋼為 優質碳素結構用鋼 ,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模具中常用來做模板,梢子,導柱等,但須熱處理。 45#鋼廣泛用於機械製造,這種鋼的機械性能很好。但是這是一種中碳鋼,淬火性能並不好, 45號鋼可以淬硬至HRC42~46。所以如果需要表面硬度,又希望發揮45#鋼優越的機械性能,常將45#鋼表面滲碳淬火,這樣就能得到需要的表面硬度。 1. 45鋼淬火後沒有回火之前,硬度大於HRC55(最高可達HRC62)為合格。 實際應用的最高硬度為HRC55(高頻淬火HRC58)。 2. 45鋼不要採用滲碳淬火的熱處理工藝。 調質處理後零件具有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廣泛應用於各種重要的結構零件,特別是那些在交變負荷下工作的連桿、螺栓、齒輪及軸類等。但表面硬度較低,不耐磨。可用調質+表面淬火提高零件表面硬度。 滲碳處理一般用於表面耐磨、芯部耐沖擊的重載零件,其耐磨性比調質+表面淬火高。其表面含碳量0.8--1.2%,芯部一般在0.1--0.25%(特殊情況下採用0.35%)。經熱處理後,表面可以獲得很高的硬度(HRC58--62),芯部硬度低,耐沖擊。 如果用45鋼滲碳,淬火後芯部會出現硬脆的馬氏體,失去滲碳處理的優點。現在採用滲碳工藝的材料,含碳量都不高,到0.30%芯部強度已經可以達到很高,應用上不多見。0.35%從來沒見過實例,只在教科書里有介紹。可以採用調質+高頻表面淬火的工藝,耐磨性較滲碳略差。
③ 怎樣才能使鋼變得更硬
可以通過淬火或鍛打(加工硬化)來提高鋼材硬度。
淬火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回到臨界溫度Ac3(亞答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1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主要目的:
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強度、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
④ 用什麼方法熱處理能提高鋼材最高的硬度
淬火。
淬火是把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保溫一定時間,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進行冷專卻,從而獲得以屬馬氏體為主的不平衡組織(也有根據需要獲得貝氏體或保持單相奧氏體)的一種熱處理工藝方法。淬火是鋼熱處理工藝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工種工藝方法。
淬火的目的:
1)提高金屬成材或零件的機械性能。
例如:提高工具、軸承等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彈簧的彈性極限,提高軸類零件的綜合機械性能等。
2)改善某些特殊鋼的材料性能或化學性能。
如提高不銹鋼的耐蝕性,增加磁鋼的永磁性等。
(4)怎麼給鋼材加硬度擴展閱讀
淬火工藝分為單液淬火、雙介質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和貝氏體等溫淬火4類。
淬火工藝在現代機械製造工業得到廣泛的應用。機械中重要零件,尤其在汽車、飛機、火箭中應用的鋼件幾乎都經過淬火處理。
為滿足各種零件千差萬別的技術要求,發展了各種淬火工藝。如,按接受處理的部位,有整體、局部淬火和表面淬火;按加熱時相變是否完全,有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對於亞共析鋼,該法又稱亞臨界淬火);按冷卻時相變的內容,有分級淬火,等溫淬火和欠速淬火等。
⑤ 怎樣提高45號鋼硬度
一種方法是淬火,單純提高硬度,但是韌性差,易斷裂;
二是淬火後退火,提高硬度同時不降低韌性;
三是滲碳或滲氮或碳氮共滲,提高表面硬度,內部不變。
⑥ 為了提高鋼材料的硬度可以對其進行如下的哪些熱處理
提高鋼材硬度,最常用的熱處理方法,就是水淬火,將鋼材加熱到900攝氏度以上,鋼材實現奧氏體化,然後在鹽水之中水淬火,鋼材得到馬氏體金相組織,馬氏體金相極其堅硬,鋼材硬度大幅度提高。
⑦ 怎麼樣提高鋼材韌性與硬度
一般通過熱處理解決。淬火處理一般提高鋼材的強度和硬度,表面淬火和整體淬火等等專。也可以屬採用化學熱處理,滲碳或滲氮等等。看你的鋼材是什麼型號,就採用相應的熱處理方法。
也是通過熱處理的方法提高鋼的韌性和抗沖擊值,如回火處理。
⑧ 用什麼方法熱處理能提高鋼材最高的硬度
淬火。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
工藝過程:加熱、保溫、冷卻。
淬火的實質:是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
(8)怎麼給鋼材加硬度擴展閱讀
鋼鐵工件在淬火後具有以下特點:
① 得到了馬氏體、貝氏體、殘余奧氏體等不平衡(即不穩定)組織。
② 存在較大內應力。
③ 力學性能不能滿足要求。因此,鋼鐵工件淬火後一般都要經過回火。
淬火冷卻時,除需合理選用淬火介質外,還要有正確的淬火方法,常用的淬火方法,主要有單液淬火,雙液淬火,分級淬火、等溫淬火,局部淬火等。
缺點:冷卻能力不穩定,易使工件變形或開裂。在C曲線的「鼻子」區(500~600℃左右),水處於蒸汽膜階段,冷卻不夠快,會形成「軟點」;
而在馬氏體轉變溫度區(300~100℃),水處於沸騰階段,冷卻太快,易使馬氏體轉變速度過快而產生很大的內應力,致使工件變形甚至開裂。當水溫升高,水中含有較多氣體或水中混入不溶雜質(如油、肥皂、泥漿等),均會顯著降低其冷卻能力。
⑨ 怎樣才能使鋼材的硬度提高
先烤紅,再放入冰水中。這就是所謂的粹火!
⑩ 如何提高鋼筋的硬度
冷拉可以提高鋼筋的硬度。
冷拉是在常溫下將鋼筋在超過屈服強度而低於抗拉強度的某一應力下進行拉伸加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下提高鋼筋屈服強度,使鋼筋伸長,起到節省鋼材、調直鋼筋、自動除銹、檢查焊接質量的作用。冷拉鋼筋的應用要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標准、規范、規定,對於承受動荷載的構件等嚴禁使用冷加工鋼筋。冷拔是將直徑為6~8mm的HPB235級熱軋鋼筋,用強力拔過比其直徑要小的硬質合金拔絲的模具,在模具中鋼筋除了受拉外還受到很大的側向擠壓力,從而使鋼筋在長度和直徑兩個方向都產生塑性變形,截面積減小,長度增加。冷拔比冷拉作用強烈,在冷拔過程中,鋼筋不僅受拉,同時還受到擠壓作用,經過一次或數次的冷拔後得到的冷拔低碳鋼絲,其屈服強度可提高40%—60%,但同時失去軟鋼的塑性和韌性,具有硬鋼的特點。對於直接承受動荷載作用的構件,如吊車梁、受振動荷載的樓板等,在無可靠試驗或實踐經驗時,不宜採用冷拔鋼絲預應力混凝土構件;處於侵蝕環境或高溫下的結構,不得採用冷拔鋼絲預應力混凝土構件。
鋼材經冷加工後,在常溫下存放15~20d,或加熱到100~200℃,並保持2h左右,鋼材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進一步提高,而塑性和韌性逐漸降低,這個過程稱為冷拉時效。前者為自然時效,後者為人工時效。
鋼筋冷加工以後再經過時效處理,其屈服點、抗拉強度及硬度進一步提高,塑性及韌性連續降低。一般強度較低的鋼材採用自然時效,而強度較高的鋼材則採用人工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