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日本也是世界重要的鋼鐵生產大國
世界鋼鐵業的生產技術中心經歷了從英國到歐洲其他國家、再經美國內移交到日本的過程。到容中國嶄露頭角後,鋼鐵生產產量與技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現在,鋼鐵生產大國是中國,技術大國則依舊是日本。
鋼鐵技術的母工廠
記者隨「走近日企,感受日本」中國大學生訪日代表團訪問了日本鋼鐵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新日本制鐵株式會社(新日鐵),參觀了那裡的君津工廠。
由於有先進的鋼鐵生產技術,新日鐵一直保持著世界鋼鐵技術母工廠的地位。在君津工廠,紅紅的厚板經過幾道軋機後,轉眼間就變成了薄板,經不遠處的冷軋工廠軋制,就加工成了汽車、家電使用的鋼板。生產能力大,但機械設備製造能力低,這是中國長期不能趕超日本鋼鐵企業的主要原因,不僅在鋼鐵業存在這樣的問題,恐怕在其他產業也大同小異。日本鋼鐵業的強大,除了鋼鐵廠本身在不斷地技術革新外,日本裝備企業的大力支持也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看來主要是技術的問題啊!
② 武生鋼材質的日本菜刀怎麼樣比普通刀好嗎
武生鋼vg-10又名v金10,由Takefu Special Steels(武生特鋼)於60年前研發,是我們很熟悉的日本鋼材,在高端日系廚刀中經常能見到。vg-10含有約1%的碳、1%的鉬、15%的鉻、0.2%的釩、1.5%的鈷,這些少量的元素賦予了vg-10出色的性能,比如它能長時間保持鋒利、耐久性等,與440鋼這樣的鋼材相比,價格更高一些,但是絕對物有所值。
這也是從廚刀到戰術刀,從廚師到收藏家,武生鋼vg-10都非常受歡迎的原因,廚師、烹飪愛好者都比較喜歡這種鋼材,因為它的性能出色,防銹性也很高,打造的刀具,無論是切片刀、水果刀或剪刀,無一不好用、耐用。比較推薦日本神田的vg-10六件套刀,刀身是vg-10+夾鋼工藝,刀柄是影木材質,一把刀的好壞取決於鋒利度,工藝完整度,設計美觀度等,套刀可以更全面的感受到vg-10的魅力。網路上面有這方面的資料。
③ vg10跟440c鋼材哪個比較優勢
1、日本「武生特製鋼」之「V金10號」不銹鋼材, 乃「V金」系鋼材之最優級別。含碳量約1%, 含鉬1.2%及鈷1.5%, 經熱處理後可達HRc60之硬度。VG-10加工性優,韌性及耐蝕性皆強,多被應用於日制之優質刀具。
2、440C鋼材是一種馬氏體型不銹鋼。含碳量1.0%,含鉻量16-18%。抗銹能力強,是優質不銹鋼。適用范圍:主要用於製造在腐蝕環境和無潤滑強氧化氣氛中工作的軸承零件。440C具有較好的高溫尺寸穩定性,所以也可以作為耐腐蝕高溫軸承鋼使用。另外,還可以用來製造高質量的刀具,如醫用手術刀,剪刀,噴嘴、軸承等。440C承受動載荷的能力較低。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0-11-2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④ 日本的鋼鐵業從何時崛起
案例3 日、美鋼鐵業的競爭
日本鋼鐵業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到80年代,取得了巨大的發展。鋼產量由1950年的500萬噸,增至1980年的15000萬噸。長期以來,美國的鋼鐵廠家一直以其高勞動生產率聞名於世,隨著日本鋼鐵產業的崛起,美國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不過直到60年代中期,美國仍領先於日本。當時,美國鋼鐵企業每萬人小時平均產鋼7噸,而日本只有5噸,但是此後10年日本鋼鐵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為每萬人小時產鋼9噸,而美國只有8噸。
鋼鐵企業職工工資增長率,日本比美國高出2.5倍,但是每噸鋼成本的工資含量日本為45美元,低於美國的47美元。美國的鋼鐵廠家從60年代初期就受到日本方面越來越大的威脅。日本人通過自己的努力使本國鋼鐵廠家的競爭能力勝過美國,日產鋼鐵源源不斷地出口到美國,對美國鋼鐵企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在美國鋼鐵企業的壓力下美國政府不得不出面控制對日本鋼鐵的進口。
日本鋼鐵企業的競爭優勢源自何處?有人從以下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 是低工資優勢。日本鋼鐵企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到70年代初一直擁有相對於美國的低工資優勢,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段時間,日元暴跌,日本職工工資平均為美國的四分之一。日本鋼鐵企業充分認識到並利用這一優勢,注意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提高了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二、 二是在全球范圍選擇進口廉價原材料。日本雖是資源貧乏的國家,但在70年代初,能源危機之前,原材料價格便宜,日本企業可以在全球范圍選擇進口優質而價廉的礦石、煤炭、石油等原材料,並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海底倉庫。
以上兩個原因是否充分解釋了日本鋼鐵企業的崛起了呢?
70年代以來,日本企業原有的一些優勢實際已經丟失或減弱。從1957年到1975年,日本鋼鐵企業單位勞動時間的工資費用提高了8倍,而同時期美國僅提高了2倍,戰後以廉價勞動力為武器而取得競爭優勢的日本鋼鐵企業,原來的「武器」越來越不頂用了。為了維持日本鋼鐵企業的成長,只要有可以降低成本的機會,日本企業從來不放過。舉例來說,50年代末,美國和日本均相繼建成了一批容積為 2000立方米的高爐。10年以後,日本相繼建成了一大批容積超過5000立方米的超大型高爐,而美國新建的高爐沒有一座超過4000立方米,且數量也不多。
1982年,日本的高爐600超過2000立方米,而美國超過2000立方米的高爐不足10%。從1951年到1970年20年間,日本鋼鐵界建成了12個從煉鐵到煉鋼流水作業的鋼鐵廠,所建成的鋼廠在當時均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美國在1951年後僅建成了兩個從煉鐵到煉鋼流水作業的鋼鐵廠,不僅數量少而且規模也小。美國新建的兩家連續作業鋼鐵廠所生產的粗鋼,僅佔美國全年粗鋼總產量的5%。而日本新建的12家連續作業鋼鐵廠所生產的粗鋼,占日本全年粗鋼總產量的75%以上。 日本鋼鐵企業降低成本的再一個途徑是盡可能地採用先進技術。如在生產工藝技術方面採用了純氧頂吹技術、連續澆鑄技術,在管理方面則廣泛地應用計算機提高工作效率,這兩方面的技術都帶來了大量的成本節約。
合理的生產布局是日本鋼鐵企業獲得低成本優勢的又一源泉。日本考慮到原料進口和產品出口的特點,廠址選擇傾向於靠近海港,不少工廠都建在海港內,以降低運輸成本。例如,日本鋼管公司建設的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廠——扇島鋼鐵廠,即是建在人工造的小島上。該小島系從1971年開始填海而成。
石油危機之前,日本煉鋼投人的主要能源是石油。石油價格成倍上漲後,日本鋼鐵企業立即著手改變能源技術結構,用煤炭代替石油並與採用新技術實現企業的技術改造相結合,從1974年到1980年,日本國內所有鋼鐵企業,全部實現用煤炭代替石油。日本企業為此花費了大量投資,但同時卻建成了佔全國生產能力80%的節能型連續澆鑄系統。日本的煉鋼能耗比歐美國家都低。
日本的鋼鐵企業在順應環境的變化和不斷提高企業和競爭能力方面,不愧作為日本和世界企業的典範。但是,由於全球性鋼鐵需求的下降,全球經濟結構的變化,加上興起的發展中國家也擁有先進的技術和廉價勞動力的優勢,日本的鋼鐵企業也不可避免地面臨了嚴峻的挑戰。為對此作出反應,日本的川崎制鐵公司、於1986年6月設立了「川崎技術研究」部門,從事新事業開發。該部門的方針為「制敵搶先」,只要能搶在其他企業之前上市的商品,都可能成為開發對象。川崎公司時常利用進習、研修方式改變幹部的觀點,強化其應變能力,如1984年的研修論題就是:「世界鋼鐵業的興衰與公司的應對之策」。 根據上述情況,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1950年到1980年30年間,日本的鋼產量:
A.提高了30倍 B.增長了29倍
C.翻了30番 D.以每年1倍的速度在增長
2、日本在50年代至70年代建成的12個鋼鐵廠的生產能力普遍比美國新建的鋼鐵廠大,說明日本鋼鐵業在追求:
A.降低鋼鐵生產的機會成本
B.降低鋼鐵生產的運輸成本
C.鋼鐵生產的規模經濟
D.鋼鐵生產的技術進步
3、以下哪種資源條件對日本鋼鐵業的發展約束最大:
A.自然資源 B.勞動力資源
C.資本資源 D.企業家才能
4、鋼鐵行業屬於何種類型產業:
A.勞動密集型 B.資本密集型
C.知識密集型 D.高新技術型
5、80年代初以前,日本鋼鐵業的競爭戰略屬於:
A.低價格戰略 B. 差異化戰略
C.海外市場集中化戰略 D.新事業開發戰略
6、全球性鋼鐵需求開始下降,說明世界鋼鐵業處於壽命周
期的哪一階段:
A.成長期 B.成熟期 C.衰退期 D.投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