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叫緩冷,為什麼大多數合金鋼鋼種需要設置緩冷坑
因為大多數合金鋼,由於合金元素的作用,在高溫冷卻過程發生相變,組織回應力發生變化而導致答鑄坯表面和內部產生裂紋。例如,馬氏體不銹鋼,當冷卻到200~300℃時,由於產生馬氏體相變,導致體積膨脹,引起組織應力而形成鑄坯的脆性。再如軸承鋼,通過緩冷能夠大大降低冷卻過程產生的組織應力和熱應力,能夠防止白點的產生。所以一般情況下合金鋼連鑄鑄坯出坯以後都吊入設置的緩冷坑內。如果條件允許,鑄坯最好直接進行「紅送」軋制。
❷ 420鋼材怎樣退火退到越低越好
800-900℃緩冷或750℃急冷,硬度≤223HB;
420為馬氏體不銹鋼,相當於國內牌號2Cr13,
適用於各類精密機械、軸承、電氣、設備、儀器、儀表、交通運輸工具、家用電器等。
❸ 鋼材q235b抗嚴寒是多少
GB150-1998規定:Q235-B鋼板的使用溫度為0~350℃;容器設計壓力≤1.6MPa;用於殼體時鋼板厚度不大於20mm;不得用於毒性程度為高度或極度危害的壓力容器。
❹ 鋼鐵的常用熱處理方法有哪些
1.退火
把鋼加熱到一定溫度並在此溫度下保溫,然後緩慢冷卻到室溫.
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應力退火等幾種。
a將鋼加熱到預定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隨爐緩慢冷卻稱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低鋼的硬度,消除鋼中不均勻組織和內應力.
b,把鋼加熱到750度,保溫一段時間,緩慢冷卻至500度下,最後在空氣中冷卻叫球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鋼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於高碳鋼.
c,去應力退火又叫低溫退火,把鋼加熱到500~600度,保溫一段時間,隨爐緩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溫冷卻.退火過程中組織不發生變化,主要消除金屬的內應力.
2.正火
將鋼件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30-50℃,保溫適當時間後,在靜止的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細化組織,改善鋼的性能,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的組織。
正火與退火工藝相比,其主要區別是正火的冷卻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熱處理的生產周期短。故退火與正火同樣能達到零件性能要求時,盡可能選用正火。
3.淬火
將鋼件加熱到臨界點以上某一溫度(45號鋼淬火溫度為840-860℃,碳素工具鋼的淬火溫度為760~780℃),保持一定的時間,然後以適當速度在水(油)中冷卻以獲得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淬火與退火、正火處理在工藝上的主要區別是冷卻速度快,目的是為了獲得馬氏體組織。馬氏體組織是鋼經淬火後獲得的不平衡組織,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韌性差。馬氏體的硬度隨鋼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
4.回火
鋼件淬硬後,再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下的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稱為回火。
淬火後的鋼件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須進行回火後才能使用。因為淬火鋼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發生脆斷。通過回火可以消除或減少內應力、降低脆性,提高韌性;另一方面可以調整淬火鋼的力學性能,達到鋼的使用性能。根據回火溫度的不同,回火可分為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三種。
A 低溫回火150~250.降低內應力,脆性,保持淬火後的高硬度和耐磨性.
B 中溫回火350~500;提高彈性,強度.
C 高溫回火500~650;淬火鋼件在高於500℃的回火稱為高溫回火。淬火鋼件經高溫淬火後,具有良好綜合力學性能(既有一定的強度、硬度,又有一定的塑性、韌性)。所以一般中碳鋼和中碳合金鋼常採用淬火後的高溫回火處理。軸類零件應用最多。
淬火+高溫回火稱為調質處理
❺ 440c鋼材的特 性
440C不銹鋼是一種高碳高鉻馬氏體型不銹鋼。含碳量在1.0%,含鉻量17%。
適用范圍:主要用於製造在腐蝕環境和無潤滑強氧化氣氛中工作的軸承零件。440C具有較好的高溫尺寸穩定性,所以也可以作為耐腐蝕高溫軸承鋼使用。另外,還可以用來製造高質量的刀具,如醫用手術刀,剪刀,噴嘴、軸承等。440C承受動載荷的能力較低。
化學成分:
碳 C :0.95~1.10
硅 Si: ≤0.8
錳 Mn: ≤0.8
硫 S : ≤0.030
磷 P : ≤0.035
鉻 Cr:17.00~19.00
鉬 Mo:0.4~0.7
鎳 Ni:允許含有≤0.60[1]
力學性能
硬度:退火,≤269HB;
淬火回火,≥58HRC
機械性能:
內應力(250 N/mm2)
抗拉強度(560 N/mm2)
EL(18 %) HB(250)[1]
熱處理工藝
1)退火,800~920℃緩冷;
2)淬火,1010~1070℃油冷;
3)回火,100~180℃快冷。[1]
交貨狀態
一般以熱處理狀態交貨,其熱處理種類在合同中註明;未註明者,按不熱處理狀態交貨
上海秉爭實業主營:有色合金金屬材料,鎳基高溫合金、鎳基耐蝕合金、精密合金、鎳基合金、哈氏合金,司太立合金,蒙乃爾合金,特種不銹鋼,銅合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