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鋼材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是什麼呢!各種熱處理加熱溫度范圍和冷卻方法如何讓選擇
鋼材各種熱處理的目的為:
1、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屬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壓力加工,減少殘余應力,提高組織和成分的均勻化,或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2、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鋼的力學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細化晶粒,消除組織缺陷,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3、淬火的目的:使鋼件獲得所需的馬氏體組織,提高工件的硬度,強度和耐磨性,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4、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鋼件在淬火時所產生的應力,使鋼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並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韌性等。
各種熱處理加熱溫度范圍:
1、退火的合理的退火溫度從55℃到70℃。退火溫度一般設定比引物的 Tm低5℃。
2、正火是將工件加熱至Ac3(Ac是指加熱時自由鐵素體全部轉變為奧氏體的終了溫度,一般是從727℃到912℃之間)或Acm(Acm是實際加熱中過共析鋼完全奧氏體化的臨界溫度線 )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後,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或噴水、噴霧或吹風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
3、淬火的溫度通常亞共析鋼的淬火溫度為Ac3以上30~50度;共析鋼或過共析鋼的淬火溫度為Ac1以上30~50度。
4、回火分為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低溫回火是在150~250℃進行的回火;中溫回火工件在350~500 ℃之間進行的回;高溫回火工件在500~650℃以上進行的回火。
(1)sk2鋼材退火預留量為多少擴展閱讀:
應用於平衡加熱和冷卻時有固態相變(重結晶)發生的合金。其退火溫度為各該合金的相變溫度區間以上或以內的某一溫度。加熱和冷卻都是緩慢的。合金於加熱和冷卻過程中各發生一次相變重結晶。
重結晶退火也用於非鐵合金,例如鈦合金於加熱和冷卻時發生同素異構轉變,低溫為 α相(密排六方結構),高溫為 β相(體心立方結構),其中間是「α+β」兩相區,即相變溫度區間。
為了得到接近平衡的室溫穩定組織和細化晶粒,也進行重結晶退火,即緩慢加熱到高於相變溫度區間不多的溫度,保溫適當時間,使合金轉變為β相的細小晶粒;然後緩慢冷卻下來,使β相再轉變為α相或α+β兩相的細小晶粒 。
冷卻速度快於退火而低於淬火,正火時可在稍快的冷卻中使鋼材的結晶晶粒細化,不但可得到滿意的強度,而且可以明顯提高韌性(AKV值),降低構件的開裂傾向。—些低合金熱軋鋼板、低合金鋼鍛件與鑄造件經正火處理後,材料的綜合力學性能可以大大改善,而且也改善了切削性能。
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剛性、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
B. 高碳鋼SK2、SK4、SK5、SK7等有什麼區別
碳含量的區別。
S表示Steel,K表示用途為工具(如刀鋸類),數字就是一開始選定的序號。新版日標裡面已經改成SKXX(XX表示碳含量)。
美工刀片用的多的似乎是SK5,碳含量0.85%左右,強度、韌性、價格平衡的比較好的一種。
SK2是一種高級高碳工具鋼,冷沖壓模具鋼。該鋼硬度高,耐磨性好,韌性偏差,切削加工性好,淬火後有較多的過剩碳化物。
SK4鋼強度及耐磨性均較T8和T9高,但熱硬性低、淬透性不高且淬火變形大。SK4適於製造切削條件差、耐磨性要求較高。
SK5是碳素工具鋼,標準是JIS G4401,淬火回火後有較高硬度和耐磨性,但熱硬性低、淬透性差、易變形、塑性及強度較低。
SK7是含碳量0.6的高碳鋼,淬火硬化後使用,SK7耐磨損性優良,且為價格較便宜的工具鋼。適用於有滑動部分需要高硬度的零件及製作冷作模具零件。
C. 鋼材的什麼是淬火,回火,正火,退貨
鋼的熱處理種類分為整體熱處理和表面熱處理兩大類。常用的整體熱處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1.退火
把鋼加熱到一定溫度並在此溫度下保溫,然後緩慢冷卻到室溫.
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應力退火等幾種。
a將鋼加熱到預定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隨爐緩慢冷卻稱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低鋼的硬度,消除鋼中不均勻組織和內應力.
b,把鋼加熱到750度,保溫一段時間,緩慢冷卻至500度下,最後在空氣中冷卻叫球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鋼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於高碳鋼.
c,去應力退火又叫低溫退火,把鋼加熱到500~600度,保溫一段時間,隨爐緩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溫冷卻.退火過程中組織不發生變化,主要消除金屬的內應力.
2.正火
將鋼件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30-50℃,保溫適當時間後,在靜止的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細化組織,改善鋼的性能,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的組織。
正火與退火工藝相比,其主要區別是正火的冷卻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熱處理的生產周期短。故退火與正火同樣能達到零件性能要求時,盡可能選用正火。
3.淬火
將鋼件加熱到臨界點以上某一溫度(45號鋼淬火溫度為840-860℃,碳素工具鋼的淬火溫度為760~780℃),保持一定的時間,然後以適當速度在水(油)中冷卻以獲得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淬火與退火、正火處理在工藝上的主要區別是冷卻速度快,目的是為了獲得馬氏體組織。馬氏體組織是鋼經淬火後獲得的不平衡組織,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韌性差。馬氏體的硬度隨鋼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
4.回火
鋼件淬硬後,再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下的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稱為回火。
淬火後的鋼件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須進行回火後才能使用。因為淬火鋼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發生脆斷。通過回火可以消除或減少內應力、降低脆性,提高韌性;另一方面可以調整淬火鋼的力學性能,達到鋼的使用性能。根據回火溫度的不同,回火可分為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三種。
A 低溫回火150~250.降低內應力,脆性,保持淬火後的高硬度和耐磨性.
B 中溫回火350~500;提高彈性,強度.
C 高溫回火500~650;淬火鋼件在高於500℃的回火稱為高溫回火。淬火鋼件經高溫淬火後,具有良好綜合力學性能(既有一定的強度、硬度,又有一定的塑性、韌性)。所以一般中碳鋼和中碳合金鋼常採用淬火後的高溫回火處理。軸類零件應用最多。
淬火+高溫回火稱為調質處理。
根據工件性能要求的不同,按其回火溫度的不同,可將回火分為以下幾種:
(一)低溫回火(150-250度)
低溫回火所得組織為回火馬氏體。其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鋼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其淬火內應力和脆性,以免使用時崩裂或過早損壞。它主要用於各種高碳的切削刃具,量具,冷沖模具,滾動軸承以及滲碳件等,回火後硬度一般為HRC58-64。
(二)中溫回火(350-500度)
中溫回火所得組織為回火屈氏體。其目的是獲得高的屈服強度,彈性極限和較高的韌性。因此,它主要用於各種彈簧和熱作模具的處理,回火後硬度一般為HRC35-50。
(三)高溫回火(500-650度)
高溫回火所得組織為回火索氏體。習慣上將淬火加高溫回火相結合的熱處理稱為調質處理,其目的是獲得強度,硬度和塑性,韌性都較好的綜合機械性能。因此,廣泛用於汽車,拖拉機,機床等的重要結構零件,如連桿,螺栓,齒輪及軸類。回火後硬度一般為HB200-330。
從自來水淬火時工件容易淬裂、硬度不均且畸變大等現象,列出了自來水作為淬火介質的兩大缺點:一是低溫冷卻速度太快,二是冷卻特性對水溫變化太敏感。分析了自來水第二大缺點引起淬火硬度不均和畸變的原因。通過與氣態介質的對比,指出了液態淬火介質共同的兩類缺點:一是任何確定的液態介質,其冷卻速度的可調節范圍都很有限,以致同一個車間必須配備普通淬火油、中速淬火油和高速淬火油,才能滿足不同工件的需要;二是工件從蒸汽膜階段到沸騰階段期間,冷卻速度突然增大,可能引起較大的淬火變形。提供了克服液態淬火介質第二類缺點的七類技術方法。
淬火就是:工件加熱奧氏體化後以適當方式冷卻獲得馬氏體或(和)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最常見的有水冷淬火、油冷淬火、空冷淬火等。
回火就是:將淬火後的鋼件在高於室溫而低於65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的工藝。
淬火與回火關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淬火和高溫回火結合起來的工藝,稱為調質。
D. 鋼的退火方法
(1)完全退火來
應用:碳鋼和合金鋼源的鑄件、鍛件、焊接件及熱軋型材。
(2)球化退火(不完全退火)
應用:高碳合金鋼的刃具、量具、模具等的預備熱處理。
(3)擴散退火(均勻化退火)
應用:主要用於質量要求高的合金鋼鑄錠、鑄件、鍛件。
(4)去應力退火
工藝:一般地,鋼件在 500~650℃;鑄鐵件在 500~550℃;焊接件為 500~600℃。
目的、應用:消除殘余應力,穩定尺寸,減少變形,防止開裂。如機床床身(鑄件),內燃機汽缸體,冷卷彈簧。
(5)再結晶退火
目的:消除加工硬化,恢復鋼材的塑韌性。
應用:在鋼絲拉拔過程中,中間進行的退火。
E. SK2和SK3是什麼材質,多少錢一公斤
SK2和SK3同屬於日標碳素工具鋼,價格一般在20元/KG,執行標准:JIS G4401-2006
SK2鋼硬度高,耐磨性好,版韌性偏差權,切削加工性好,淬火後有較多的過剩碳化物。淬火不變形性較差,回火穩定性差。適於製造車速不高、刃口不易變熱的車刀、銑刀、鑽頭、鉸刀、擴孔鑽、絲錐、板牙、刮刀、量規及斷面尺寸小的冷切邊模、沖孔模、金屬鋸條、銅用工具等
SK3低淬透性冷作模具通用鋼,含碳量為0.6%以上的高碳鋼。該鋼的優點是耐磨性優良,可加工性好,來源容易,但淬透性低、淬火變形大。因鋼中含合金元素少,回火抗力低,硬化層淺,因而其承載能力較低。淬火硬度為50~60HRC。主要用於沖壓模具,夾具,工具,規、裁紙刀、輔助工具等。
SK2和SK3化學成分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