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把碳鋼和白口鑄鐵都加熱到高溫(1000~1200攝氏度)能否進行鍛造,為啥
碳鋼可以鍛造,而白口鑄鐵不可以。
因為根據鐵碳狀態圖,碳鋼在此溫度為單一的奧氏體組織,其塑性好適合於鍛造;而白口鑄鐵此溫度為多項混合組織(萊氏體+滲碳體+奧氏體),局部還可能有液體,塑性很差,因此不可以鍛造。
45鋼鍛造是沒有問題,具體溫度差書可得。。。溫度貌似在1200~800溫度,有個始鍛溫度和終鍛溫度之分。。。溫度高了,材質質地膨脹,溫度低了鍛不動。。
不過哥們。。。白口鑄鐵經過可鍛化後 又叫可鍛鑄鐵,實際上,可鍛鑄鐵是不能鍛造的
在這種情況下是鋼和鑄鐵的問題,
鋼加熱到1100時是奧氏體組織,具有可鍛性。鑄鐵的碳主要以片狀石墨形態存在,斷口呈灰色,簡稱灰鐵。熔點低。一鍛就碎了。。。
望採納
始鍛溫度是鍛造行業,對鍛件開始鍛造時的初始溫度,即鍛造時允許加熱的最高溫度。一般針對熱段行業。始鍛溫度的高低與所鍛造材質的臨界溫度有關,一般鍛件在達到始鍛溫度時要有一定的始鍛溫度保溫時間,為的是使金屬溫度均勻和缺好消給予組織轉變充分時間,藉以提高塑性,降低高溫變形抗力,它對提高生產效率,提高鍛件內部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這個問題就要從原理上來解釋了,但既然你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的金屬學基礎應該不太好,建議你惡補一下金屬學原理這門課程吧。
最簡單和最快的方法是通過硬度法,由於低碳鋼硬度很低,而白口鑄鐵硬度很高,可以用小刀、玻璃茬之類的劃刻,容易劃出印的是低碳鋼,不容易的是白口鑄鐵,當然手頭有銼的時候用銼來銼一下也很好鑒別,容易銼出粉末的是低碳鋼,不容易的是白口鑄鐵,用砂輪磨也可以,手感軟的是低碳鋼,硬的是白口鑄鐵,此外,白口鑄鐵很脆,很容易砸成碎塊,而低碳鋼卻很容易砸扁,等等,當然其他的比如金相法、硬度計打硬度法等等,方法很多,都可以做到區分,關鍵是看你手頭有什麼樣的工具了.
1、含碳量不一樣。
2、金相不一樣,低碳鋼是鐵素體加珠光體。白口鑄鐵多為滲碳體。
設材料加熱過程中的解析式為y=kx+b,由題意知它經過點(0,30),(5,100)可得30=b,100=5k+b解得k=14,b=30,所以材料加熱過程中的解析式為y=14x+b,加熱停止後y=500/x當y=40時x=12.5,所以從第一次加熱至可以操作到第二次再續加熱,一共可操作多長時間12.5-5=7.5分鍾
把鋼坯加熱到一定溫度進行軋制的過程叫做熱軋。
熱軋的優點是:可以破壞鋼錠的鑄造組織,細化鋼材的晶粒,並消除顯微組織缺陷,從而使鋼材組織密實,力學性能得到改善。這種改善主要體現在沿軋制方向上,從而使鋼材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襪悶同性體;澆注時形成的氣泡、裂紋和疏鬆,也可在高溫和壓力作用下被焊合。
但這種方法也有缺點:1.經過熱軋之後,鋼材內部的非金屬夾雜物(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還有硅酸鹽)被壓成薄片,出現分層(夾層)現象。分層使鋼材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性能大大惡化,並且有可能在焊縫收縮時出現層間撕裂。焊縫收縮誘發的局部應變時常達到屈服點應變的數倍,比荷載引起的應變大得多; 2.不均勻冷卻造成的殘余應力。殘余應力是在沒有外力作用下內部自相平衡的應力,各種截面的熱軋型鋼都有這類殘余應力,一般型鋼截面尺寸越大,殘余應伏知力也越大。殘余應力雖然是自相平衡的,但對鋼構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性能還是有一定影響。如對變形、穩定性、抗疲勞等方面都可能產生不利的作用。3.熱軋的鋼材產品,對於厚度和邊寬這方面不好控制。我們熟知熱脹冷縮,由於開始的時候熱軋出來即使是長度、厚度都達標,最後冷卻後還是會出現一定的負差,這種負差邊寬越寬,厚度越厚表現的越明顯。所以對於大號的鋼材,對於鋼材的邊寬、厚度、長度,角度,以及邊線都沒法要求太精確。
提高溫度可減少鍛軋的動力消耗,提高鋼材的鍛軋質量,但不能無限制的提高,例如,當溫度接近鋼坯的熔點(金屬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時,就無法輸送了(從加熱爐到軋機之間的運輸),軋制時也有危險,沖擊和高壓之下鋼水會飛濺出去!
白口鑄鐵按組織分為三類:亞共晶白口鑄鐵,碳含量大於2.11%小於4.3%,常溫組織為珠光體+低溫萊氏體+二次滲碳體;共晶白口鑄鐵,碳含量為4.3%,常溫組織為低溫萊氏體;過共晶白口鑄鐵碳含量大於4.3%,常溫組織為低溫萊氏體+一次滲碳體。白口鑄鐵性能特點為硬、脆、耐磨。應用方面因脆性太大,很少直接應用,主要用作生產鋼或可鍛鑄鐵的原料,也可製作小型、簡單的對耐磨性要求高的冷作模具,如拉絲模、搓絲板等。
碳鋼按組織分為三類:亞共析鋼,碳含量大於0.0218%小於0.77%,常溫組織為珠光體+鐵素體;共析鋼,碳含量等於0.77%,常溫組織為珠光體;過共析鋼,碳含量大於0.77%小於2.11%,常溫組織為珠光體+二次滲碳體。碳素鋼的綜合性能由於白口鑄鐵,所以碳素鋼在實際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主要用於製作機械零件、工程結構件、工具等。
⑵ 鋼是怎麼練成的
煉鋼的過程一般是生鐵腦碳的過程,基本上是高溫鐵水放入轉爐吹氧,加入適量合金,再用真空等精練爐進行精煉,得到所需鋼種。還有一個是電爐煉鋼,後面的程序是一樣的。
鋼或稱鋼鐵、鋼材,是一種由鐵與其他元素結合而成的合金,當中最普遍的是碳。碳約占鋼材重量的0.02%至2.0%,視乎鋼材的等級。其他有時會用到的合金元素還包括錳、鉻、釩和鎢。
碳與其他元素有硬化劑的作用,能夠防止鐵原子的晶格因原子滑移過其他原子而出現位錯。調整合金元素的量,及其存在與鋼中的形式(溶質元素及參與相),就能夠控制鋼成品的特性,例如硬度、延展性及強度。加了碳的鋼會比純鐵更硬更強,但是這種鋼的延展性會比鐵差。
含碳量高於2.0%的合金叫鑄鐵,因為這種合金的熔點較低,可鑄性強。鋼又跟熟鐵不同,熟鐵可以含有少量的碳,但這些碳雜質都是夾雜在鋼中的殘留熔渣。鋼有兩種跟鑄鐵和熟鐵不同的特性,就是鋼的耐銹度較高,以及可焊度更佳。
盡管在文藝復興之前很久,人們已經懂得使用各種低效的方法來生產鋼,但是鋼的普及化要等到十七世紀,也就是有了更高效的生產法之後。自從在十九世紀發明了貝塞麥煉鋼法之後,鋼就成了一種可大量生產的廉價材料。
後來煉鋼法經過更多的改進,例如鹼性氧氣煉鋼法,使得鋼的生產價格更低,但同時品質更好。時至今日,鋼已經成為世界上普遍的材質,年生產量達十三億噸。在各種建築、基礎設施、工具、船隻、汽車、機械、電器及武器中,鋼都是一種主要的成分。現代鋼鐵一般用各種標准化團體所制定的不同品質標准來區分。
(2)鋼材怎麼鍛軋擴展閱讀
地球地殼上所有的天然鐵都是以礦石的形式存在,一般為氧化鐵,例如磁鐵礦及赤鐵礦等。要提取鐵,就要把鐵礦中的氧移除,讓氧與其他的化學元素結合,例如碳。
這個過程叫熔煉,最早應用於熔點較低的金屬,例如熔點約為250 °C的錫及熔點約為1,100 ℃的銅。而鑄鐵的熔點則為1,375 ℃。這種溫度用青銅時代已經有的古老方法就可以達到。
由於氧化率在800 ℃以上時會急劇增加,所以保持冶煉環境低氧是很重要的。跟銅與錫不同的是,液態鐵能夠很容易地溶解碳。熔煉所生成的合金(生鐵)含碳量過高,因此還不能叫作鋼。後續的步驟會把多餘的碳和氧除掉。
很多時候會向鐵/碳化合物加入其他材料,來達至所需的特性。在鋼里加入鎳和錳會增加鋼的強度,並使奧氏體的化學性質更加穩定,加入鉻會使硬度及熔點上升,加入釩也可以使硬度上升,但同時更會減輕金屬疲勞所帶來的效應。
為了防止腐蝕,最少會要加入11%的鉻,這樣表面就會生成一層硬的氧化物;這種合金叫不銹鋼。鎢能幹預滲碳體的生成,使馬氏體得以在較低的淬火率下生成,這樣的成品叫高速鋼。另一方面,硫、氮與磷會使鋼變得更脆弱,因此必須從礦石中除掉這些普遍存在的元素。
⑶ 鐵是怎麼煉成鋼的
把煉鋼用生鐵放入煉鋼爐內熔煉,再把鋼液澆鑄成型,冷卻後即得到鋼錠或連鑄或直接鑄成各種鑄鋼件等。
從鐵礦石(就是赤鐵礦、菱鐵礦、磁鐵礦等)提煉出來的是含碳2%~4.3%的生鐵,爾後要在高溫下用氧化劑將過多的碳和其他雜質氧化成氣體或爐渣除去,一般是用氧氣頂吹轉爐煉鋼(吹氧法),使其轉變為含碳0.03%~2%的鋼。
且在煉鋼過程中添加硅、錳、鋁等合金作為脫氧劑,以調整鋼水的成分製成符合規格的鋼材。同時可添加一些必要的元素使其成為各種優良性能的合金。
鋼,是對含碳量質量百分比介於0.02%至2.11%之間的鐵碳合金的統稱。鋼的化學成分可以有很大變化,只含碳元素的鋼稱為碳素鋼(碳鋼)或普通鋼;在實際生產中,鋼往往根據用途的不同含有不同的合金元素,比如:錳、鎳、釩等等。
煉鋼過程成分控制:
保證成品鋼成分全部符合標准要求的操作。成分控制貫穿於從配料到出鋼的各個環節,但重點是合金化時對合金元素成分的控制。對優質鋼往往要求把成分精確地控制在一個狹窄的范圍內;一般在不影響鋼性能的前提下,按中、下限控制。
吹煉終點時,鋼液中含硅量極低。為達到各鋼號對硅含量的要求,必須以合金料形式加入一定量的硅。它除了用作脫氧劑消耗部分外,還使鋼液中的硅增加。增硅量要經過准確計算,不可超過吹煉鋼種所允許的范圍。
⑷ 45鋼加工工藝路線及熱處理工藝
45鋼是市場上應用最廣泛的鋼鐵,那麼45鋼的加工工藝是怎麼樣的?同時45鋼的熱處理工藝又是如何?以下是我為你整理推薦45鋼加工工藝路線及熱處理工藝,希望你喜歡。
45鋼加工工藝路線
1、45號鋼的調質
45號鋼是中碳結構鋼,冷熱加工性能都不錯,機械性能較好,且價格低、來源廣,所以應用廣泛。它的最大弱點是淬透性低,截面尺寸大和要求比較高的工件不宜採用。
45號鋼淬火溫度在A3(自奧氏體開始析出鐵素體,即r-Fe→a-Fe的開始線910°C-700°)C+(30~50)℃,在實際操作中,一般是取上限的。偏高的淬火溫度可以使工件加熱速度加快,表面氧化減少,且能提高工效。為使工件的奧氏體均勻化,就需要足夠的保溫時間。如果實際裝爐量大,就需適當延長保溫時間。不然,可能會出現因加熱不均勻造成硬度不足的現象。但保溫時間過長,也會也出現晶粒粗大,氧化脫碳嚴重的弊病,影響淬火質量。我們認為,如裝爐量大於工藝文件的規定,加熱保溫時間需延長1/5。
因為45號鋼淬透性低,故應採用冷卻速度大的10%鹽水溶液。工件入水後,應該淬透,但不是冷透,如果工件在鹽水中冷透,就有可能使工件開裂,這是因為當工件冷卻到180℃左右時,奧氏體迅速轉變為馬氏體造成過大的組織應力所致。因此,當淬火工件快冷到該溫度區域,就應採取緩冷的方法。由於出水溫度難以掌握,須憑經驗操作,當水中的工件抖動停止,即可出水空冷(如能油冷更好)。另外,工件入水宜動不宜靜,應按照工件的幾何形狀,作規則運動。靜止的冷卻介質加上靜止的工件,導致硬度不均勻,應力不均勻而使工件變形大,甚至開裂。
45號鋼調質件淬火後的硬度應該達到HRC56~59,截面大的可能性低些,但不能低於HRC48,不然,就說明工件未得到完全淬火,組織中可能出現索氏體甚至鐵素體組織,這種組織通過回火,仍然保留在基體中,達不到調質的目的。
45號鋼淬火後的高溫回火,加熱溫度通常為560~600℃,硬度要求為HRC22~34。因為調質的目的是得到綜合機械性能,所以硬度范圍比較寬。但圖紙有硬度要求的,就要按圖紙要求調整回火溫度,以保證硬度。如有些軸類零件要求強度高,硬度要求就高;而有些齒輪、帶鍵槽的軸類零件,因調質後還要進行銑、插加工,硬度要求就低些。關於回火保溫時間,視硬度要求和工件大小而定,我們認為,回火後的硬度取決於回火溫度,與回火時間關系不大,但必須回透,一般工件回火保溫時間總在一小時以上。
2、40Cr鋼的調質處理
Cr能增加鋼的淬透性,提高鋼的強度和回火穩定性,具有優良的機械性能。截面尺寸大或重要的調質工件,應採用Cr鋼。但Cr鋼有第二類回火脆性。
40Cr工件調質的淬回火,各種參數工藝卡片都有規定,我們在實際操作中體會是:
(一)40Cr工件淬火後應採用油冷,40Cr鋼的淬透性較好,在油中冷卻能淬硬,而且工件的變形、開裂傾向小。但是小型企業在供油緊張的情況下,對形狀不復雜的工件,可以在水中淬火,並未發現開裂,只是操作者要憑經驗嚴格掌握入水、出水的溫度。
(二)40Cr工件調質後硬度仍然偏高,第二次回火溫度就要增加20~50℃,不然,硬度降低困難。
(三)40Cr工件高溫回火後,形狀復雜的在油中冷卻,簡單的在水中冷卻,目的是避免第二類回火脆性的影響。回火快冷後的工件,必要時再施以消除應力處理。
影響調質工件的質量,操作工的水平是個重要因素,同時,還有設備、材料和調質前加工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們認為:
(一)工件從加熱爐轉移到冷卻槽速度緩慢,工件入水的溫度已降到低於Ar3臨界點,產生部分分解,工件得到不完全淬火組織,達不到硬度要求。所以小零件冷卻液要講究速度,大工件予冷要掌握時間。
(二)工件裝爐量要合理,以1~2層為宜,工件相互重疊造成加熱不均勻,導致硬度不勻。
(三)工件入水排列應保持一定距離,過密使工件近處蒸氣膜破裂受阻,造成工件接近面硬度偏低。
(四)開爐淬火,不能一口氣淬完,應視爐溫下降程度,中途閉爐重新升溫,以便前後工件淬後硬度一致。
(五)要注意冷卻液的溫度,10%鹽水的溫度如高於60℃,不能使用。冷卻液不能有油污、泥漿等雜質,不然,會出現硬度不足或不均勻現象。
(六)未經加工毛坯調質,硬度不會均勻,如要得到好的調質質量,毛坯應粗車,棒料要鍛打。
(七)嚴把質量關,淬火後硬度偏低1~3個單位,可以調整回火溫度來達到硬度要求。但淬火後工件硬度過低,有的甚至只有HRC25~35,必須重新淬火,絕不能只施以中溫或低溫回火以達到圖紙要求完事,不然,失去了調質的意義,並有可能產生嚴重的後果。
45鋼傳統熱處理工藝
1.1 預備熱處理
45號鋼鍛軋件通常情況下不進行退火處理,其原因有二:
一是,退火時間如果過長,很容易產生鐵素體集聚,導致組織不均勻現象;.
二是,因為45號鋼鍛軋件作退火處理周期較長,導致生產效率較低。45號鋼預備熱處理一般採用高溫回火與正火。45號鋼鍛軋件通常控制在724℃以內,這樣不但不產生結晶過程,同時能夠降低其內應力,硬度大大降低,易於下一步的切削加工工藝
1.2 低溫球化退火
低溫球化退火是把工件加熱到共析轉變溫度Acl以下進行保溫,然後緩冷冷卻,從而獲得球化組織的熱處理方法,5號鋼鍛軋件的溫度在接近724℃時,要進行長時間保溫階段,這樣片狀球光體就會發生轉變,成為球狀珠光體,其硬度在145HB之內,其強韌性較好,為冷擠壓奠定了基礎。
1.3.淬火
45號鋼的淬火就是將鋼加熱到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溫度,經過保溫後置人各種不同的冷卻介質中(V冷應大於V臨),以獲得馬氏體組織。由於45號鋼的奧氏體穩定性相對較差,因此為獲得高硬度的馬氏體組織需要對其加熱後快速進行淬火冷卻。45號鋼具有良好的導熱性,在淬火時,可以直接人爐,不需要預熱,根據工件的相關技術要求來選擇溫度的高低,一般加熱溫度控制在860℃一820℃之間。
1.4臨界溫度淬火
大量實驗表明,45號鋼處於780℃臨界溫度進行淬火時,能夠獲取極細小的奧氏體晶粒,使其韌性
大大提高,同時也顯著降低了裂紋敏感性。一些截面尺寸相差懸殊的工件,在淬火時容易產生裂紋,而對其進行臨界溫度淬火處理時,可以大大降低產生裂紋的概率。
1.5高頻淬火
高頻淬火是通過感應加熱設備,對工件進行感應加熱,迅速加熱零件表面,然後迅速淬火的一種金
屬熱處理方法。高頻加熱速度控制范圍在200—1 000℃,s之間時,其臨界溫度也對應升高,因此,故45號鋼鍛件的淬火加熱溫度在880。920℃之間,一般較其他類型的鋼高大約80~1000℃有時更高一些。這樣45號鋼在高頻淬火被加熱的速度很快,其組織細小,應力增加,能夠使鍛件達到62-66 HRC的硬度,具有了高耐磨性,強疲勞抗力以及較小的缺口敏感性的特點。
45鋼熱處理常見問題
1 硬度偏低
45號鋼鍛件經過調質件淬火後,其硬度一般要達到HRC56—59的要求,對於截面大的鍛件也應該
大於HRC48,造成原因主要是有四種原因:
一是,鋼材含碳量偏低;
二是,在淬火加熱階段,沒能做到要求的技術規范,加熱溫度偏低或保溫時間不夠,使鍛件組織中奧氏體的碳與合金元素含量不足,甚至還殘存著未轉變的珠光體或未溶鐵素體,造成鍛件淬火後硬度指標達不到要求;
三是,鍛件加熱溫度過高或者保溫時間長,導致其表面脫碳而達不到硬度;
四是,淬火冷卻不到位,冷卻是熱處理的最終工序,更是熱處理最重要的工序。45號鋼淬火硬度在不同冷卻速度下可以轉變為不同的組織,淬火冷卻不到位,其硬度會變低。
2 縱向裂紋
縱向裂紋就是產生的裂紋呈軸向趨勢,形狀細而長,如圖l所示。
直徑為8 mm左右的45號鋼鍛件最容易出現,一般含碳量愈高的鍛件,其產生的切向拉應力越大,
拉應力沖破鍛件強度極限時,縱向裂紋就會形成。45號鋼鍛件縱向裂紋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裝設的加熱爐的方式不合理,導致鍛件的受熱不均現象;
二是,鍛件在淬火時,受到的溫度較高,內外應力差距大。同時加劇45號鋼鍛件裂紋產生的原因主
要有:鍛件中鋼中含有較多的低熔點有害雜質,譬如S、P、Bi等等;鍛件尺寸在鋼的淬裂敏感尺寸范圍內所選擇的淬火冷卻介質遠遠大於鍛件的臨界冷卻速度。
3 橫向裂紋
橫向裂紋就是產生的裂紋垂直於軸向。由內往外斷裂。如圖2所示。
橫紋一般出現在其未淬透時,有熱應力引發。鍛件淬火如果不能淬透,其表面會呈壓應力。而其心部則呈拉應力,這樣在鍛件的淬硬層與非淬硬層的過渡區,就會產生最大拉應力,當所產生的拉應力沖破鍛件的抗拉強度極限時,橫向裂紋就會產生。45號鋼鍛件橫向裂紋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種:
一是,工件的拉拔工藝及操作不合理,譬如模角太大,沒有經過酸洗以及金屬內外變形不均勻等;
二是,工件心部出現增碳,使工件的內外層塑性變形能力出現較大的差別;
三是,工件內有夾雜物存在。
4硬度不均勻
45號鋼經過熱處理後,如果硬度不均勻將使其耐磨性降低,減少使用壽命。導致45號鋼硬度不均
勻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使用的工件本身淬透性低;
二是,工件表面殘留有退火脫碳層或淬火加熱時產生脫碳層;
三是,工件淬火加熱後冷卻速度慢,分級、等溫過高、時間過長或者冷卻介質選擇不當;
四是,工件淬火介質中含雜質過多或老化;
五是,工件淬火冷卻後出淬火介質時溫度過高、冷卻不足;
六是,工件回火不充分及回火溫度過高。
5 表面形成大塊碳(氯)化合物網
導致45號鋼鍛件表面形成大塊碳(氮)化合物網的原因有:
一是,爐氣碳勢過高;
二是,工件強滲時間過長;
三是,冷卻速度太慢,沿奧氏體晶界析出網狀碳化物;
四是,鍛造始鍛溫度太高,而鍛後冷卻太慢。
6 畸變
導致45號鋼鍛件畸變的原因有三:
一是,工件在淬火階段溫度偏高;
二是,工件冷卻方法不合理;
三是,夾具設計不合理或者使用不當。
猜你還感興趣的:
1. 鋼的熱處理實習報告
2. 特種加工實習心得
3. 軸類零件加工工藝
4. 316不銹鋼加工工藝
⑸ 為什麼一般要把鋼材加熱到1000-1250度高溫下進行段軋加工
把鋼坯加熱到一定溫度進行軋制的過程叫做熱軋。
熱軋的優點是:可以破壞鋼錠的鑄造組織,細化鋼材的晶粒,並消除顯微組織缺陷,從而使鋼材組織密實,力學性能得到改善。這種改善主要體現在沿軋制方向上,從而使鋼材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同性體;澆注時形成的氣泡、裂紋和疏鬆,也可在高溫和壓力作用下被焊合。
但這種方法也有缺點:1.經過熱軋之後,鋼材內部的非金屬夾雜物(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還有硅酸鹽)被壓成薄片,出現分層(夾層)現象。分層使鋼材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性能大大惡化,並且有可能在焊縫收縮時出現層間撕裂。焊縫收縮誘發的局部應變時常達到屈服點應變的數倍,比荷載引起的應變大得多; 2.不均勻冷卻造成的殘余應力。殘余應力是在沒有外力作用下內部自相平衡的應力,各種截面的熱軋型鋼都有這類殘余應力,一般型鋼截面尺寸越大,殘余應力也越大。殘余應力雖然是自相平衡的,但對鋼構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性能還是有一定影響。如對變形、穩定性、抗疲勞等方面都可能產生不利的作用。3.熱軋的鋼材產品,對於厚度和邊寬這方面不好控制。我們熟知熱脹冷縮,由於開始的時候熱軋出來即使是長度、厚度都達標,最後冷卻後還是會出現一定的負差,這種負差邊寬越寬,厚度越厚表現的越明顯。所以對於大號的鋼材,對於鋼材的邊寬、厚度、長度,角度,以及邊線都沒法要求太精確。
提高溫度可減少鍛軋的動力消耗,提高鋼材的鍛軋質量,但不能無限制的提高,例如,當溫度接近鋼坯的熔點(金屬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時,就無法輸送了(從加熱爐到軋機之間的運輸),軋制時也有危險,沖擊和高壓之下鋼水會飛濺出去!
(高壓下鋼坯的溫度在原基礎會再度升高,你只要拿根鐵絲用錘子打扁之後,用手摸摸就知道了。不過,事先你得准備好「京萬紅」燙傷葯)
⑹ 不銹鋼棒是怎麼製作的
不銹鋼棒和其他材料成型方法類似,主要分為連鑄,熱軋,鍛造和冷拉幾種,現在回連鑄答連軋的多,單單連鑄一般用於制管,用於機械加工的多是熱軋、鍛造和冷拉的。通常情況下,小規格的可以拉,一般規格多為軋,規格大的多為鍛,中間有區分,界限不明顯,與設備、技術和要求不同有關。不過連鑄的大圓坯也越來越多,大的可以達到1000mm 直徑。至於黑皮,一般情況全都是黑皮態,光良棒有酸洗、剝皮、研磨等方式實現。直徑30mm 的不銹鋼棒,可以是連鑄的,可以是連鑄熱軋的,可以是鋼坯鍛造的,也可以是冷拉的。
⑺ 螺紋鋼是怎麼製造的
鋼鐵網
螺紋鋼生產工藝流程主要包含6大步驟:
1、鐵礦石開采和加工:
有較好冶煉性能和利用價值的,主要是赤鐵礦和磁鐵礦兩種。
2、採煤煉焦炭:
現在世界上95%以上的鋼鐵生產,還在使用300年前英國人達比發明的焦炭煉鐵方法,所以煉鐵要有焦炭,主要是當燃料用,同時焦炭也是還原劑,沒有它就不能從氧化鐵里置換出鐵。
焦炭不是礦物,而是要用特定的幾種煤混合「煉制」出來,一般的配比是肥煤25—30%,焦煤30—35%,然後裝入煉焦爐里炭化12—24小時後,形成堅硬多孔的焦炭。
3、高爐煉鐵:
高爐煉鐵是將鐵礦石與燃料(焦炭有雙重作用,一當燃料,二作還原劑)、配料石灰石等,在高爐中熔化,使它在高溫狀態下發生還原反應,從氧化鐵里還原出基本是以鐵元素為主的、含部分碳的「生鐵」,也就是鐵水。
4、煉鐵成鋼:
鐵與鋼性質上的根本區別,就是含碳量,含碳量低於2%才是真正的「鋼」。通常所說的「煉鋼」就是在高溫冶煉過程中使生鐵脫碳,把鐵變成鋼。常用的煉鋼設備是轉爐或電爐。
5、鑄造鋼坯:
目前除了生產特殊鋼、大型鑄鋼件還需要少量鑄造鋼錠,用於鍛造加工以外,國內外大批量生產普通鋼鐵基本廢棄了鑄造鋼錠——開坯——軋材的舊工藝,絕大多數採用把鋼水鑄造成鋼坯、再去軋材的辦法,稱為「連鑄」。
如果不等鋼坯降溫、中途不落地、直接送進軋鋼機,可以「一火成材」製造出需要的鋼材產品。如果中途冷卻鋼坯,落地保存,鋼坯就可以成為市場銷售的商品。
6、鋼坯軋製成材:
在軋機的碾壓下,鋼坯由粗變細,越來越接近產品最終直徑,送入棒材冷床進行降溫。棒材多數用於加工機械結構件等。
如果在最後一架棒材成品軋鋼機上使用花紋軋輥,就可以生產出螺紋鋼,也就是名為「鋼筋」的建築結構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