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叉刀用的是什麼材質
幾年前買過一把三叉的西廚刀,看中的就是他家鋼材比較好而且德國原產。目前刀的鋼材五花八門,有的耐銹、有的硬、有的韌性好,還有的好打磨,都能兼顧到的鋼材不多。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是高碳鋼,但是高碳鋼也分三六九等,越是含有稀有金屬的高碳鋼就越好(鉻鉬釩等),刀身上一般會標注。櫃台CA介紹三叉用的是特種鋼,而且還是索林根製造(產地越細東西越好),於是狠狠心買了。
㈡ 烏茲鋼的最新研究
在之前美國科學家再對索林根刀廠對烏茲鋼的分析的後續深入研究中,也同樣提到了該轉變中先共析鐵素體在烏茲鋼花紋形成過程中 的重要作用。
圖為美國科學家對索林根式樣進行的電鏡分析
請注意以上兩張照片,一個是20um一個是100um,由於尺寸放大差異會顯得一些細節不同,但他們存在著極大地共同點就是先共析鐵素體中析出的2次碳化物偏聚成帶。
之前索林根刀廠所提供的照片中的四個式樣,被鑒定為4種典型的烏茲鋼成分。第三例因為檢測到其帶狀組織是由有害元素偏析所導致,被否定為不是高質量的烏茲鋼。在其他三例中全部觀測到了先共析鐵素體。因此可以看出,先共析鐵素體和烏茲鋼花紋形成之間具有極大的相關性。
在美國人的實驗中,有些烏茲鋼式樣基體為珠光體組織,其花紋對比度很高,但硬度非常之低,只有23hrc。這與國內研究者鑌鐵兄弟會在製做和熱處理過程中得出的經驗一致,珠光體組織的對比度非常高。
另外在照片中用紅圈圈出的是一個銹痕,通過很多國外資料和國內研究者鑌鐵兄弟會的實踐表明:烏茲鋼並不具備良好的防銹性,烏茲鋼歷經百年的不銹如新只不過是一個以訛傳訛的故事。鑌鐵兄弟會的成員當中有從事地質礦產專業的從業人員,職業知識證明,在印度礦區的鐵礦石成分當中並不含有大量的鉻,並且由於古代的冶煉技術所限不可能人為向坩堝當中添加百分之十幾的鉻,因此用含高鉻的烏茲鋼錠鍛造不銹兵器完全是一種誤導。在德國科學家和美國科學家對烏茲鋼的成分分析當中也證實了這一點。
國外其他仿製的嘗試——布拉特枝晶鋼
還有另外一種枝晶花紋鋼,一度被認為是外貌上最接近古代烏茲鋼的模仿品,稱為布拉特鋼。起源於19世紀俄國。在俄羅斯,從沙俄時期開始冶金學家就一直對如何消除有害液相偏析進行非常深入研究。這也使得俄國科學界對如何製造枝晶組織偏析有很大幫助。19世紀初期**冶金學家阿諾佐夫成功利用液態偏析法製造出了帶有枝晶花紋的鋼材,俄國人稱其為布拉特鋼。其成分在很大程度上更接近鑄鐵。在俄國的論文當中曾經認為所謂「灰色布拉特」即為亞共晶灰口鑄鐵,「灰色布拉特」因斷口和表面呈灰色而得名,這一點有別於烏茲鋼酸洗後較高對比度的深色。布拉特鋼花紋成因是大量的粗大一次碳化物枝晶經過鍛造扭曲組成的帶狀組織。由於其製做工藝的原因,冷速要求非常緩慢,有時甚至需要刻意長時間高溫等溫,內部往往存在大量方形枝晶。縮孔甚至氧化。這種布拉特很好辨別。
右圖為俄國布拉特枝晶鋼
其中可以看到大量粗大的一次碳化物支晶交叉排列,甚至在大量鍛造形變以後仍舊無法消除。這是由於阿諾佐夫派布拉特的工藝所致。其工藝要求緩慢冷卻,由於鋼液中的熱液交帶作用,產生了粗大方形組織。這種情況大量存在於俄國製造的布拉特,和所謂不銹布拉特。
下圖是 俄制布拉特鋼錠:從圖中可以看到,可以看到俄制布拉特中存在大量熱液交帶網格、粗大縮孔等。
這些網格經過鍛造拉伸就會成為粗大交叉狀的扭曲紋路分布在刀身上。看上去貌似裂紋。如果經過可鍛化處理的鑄鐵經過耐心的反復低溫鍛造(如果有幸不打裂的話)也可以出 現類似的紋路。布拉特鋼因為有以上特性,並且往往含碳量較高(超出鋼鐵的范圍),常常高達2%以上(有些甚至達到6%),所以鍛造難度非常大(有些需要進行石墨化處理),經常需要低溫鍛造,更有甚者需要進行石墨化處理方可鍛造,使碳化物不可逆的成為穩定的石墨(現代熱處理規范中嚴格規定一旦出現石墨化即為報廢)。經淬火回火的成型製品很硬,淬火回火之後可以到61-63hrc,但是其枝晶骨架幾乎沒有任何塑性和韌性,非常之脆。而且由於其長期高溫保溫,縮孔和氧化程度嚴重,甚至大量的碳變成石墨存在與鋼鐵當中,金相組織在電鏡下很「臟」。製做出的刀,尤其是長刀,上面往往會出現類似長時間銹蝕後留下的凹陷。
從金相組織上來看傳統的印度-波斯烏茲鋼的組織是由先共析鐵素體中析出的2次碳化物偏聚集導致的。還包括由珠光體和碳化物組成的帶狀組 織。而俄國布拉特鋼則由大量一次偏析枝晶導致 。
阿諾佐夫派的俄式布拉特和烏茲鋼有本質上的區別,這也是過去刀劍界認為阿諾索夫復制烏茲鋼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另外俄國布拉特與傳統烏茲鋼在視覺上也有明顯區別。下面是幾組對比圖,可以輕易進行鑒別。如出現熱液交代網格即可認為是鑄鐵類原 料鍛造而成的結果,而非烏茲鋼花紋。
此圖為烏茲鋼花紋,紋路捲曲而沒有裂紋狀熱液交代特徵
此圖為布拉特花紋,有明顯裂紋狀熱液交代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