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內蒙古赤峰市橋北鋼材城辦證咋樣了
辦證非常緩慢的。
自開建以來,我們都積極配合,各種款項都交了,但我們到現在也拿不到房產證,效率非常慢。
赤峰市橋北鋼材城是紅山區政府主導,紅山區物流園區和開發商聯合自建的一個項目。自二零一二年以來,到現在已經接近八年了,房產證不能辦理,工程不能驗收,開放商相互扯皮,部分大廳被建築商保全,現在一片蕭條。
② 赤峰有幾個鋼材市場分別在什麼地方
1.松山蒙中北面有一個,鐵路橋十字路口往北!
2.同興市場:位於紅山區哈達街東段,是集舊物、土產、五金、花鳥魚於一體的大型綜合市場。
3.頭道街上還有一些零散的
我知道的就這么多了!
③ 赤峰有幾個鋼材市場分別在什麼地方怎麼走
最大的剛才市場是同興市場,6路車在門口有站點
在松山區汽車站東面也有一個,21路公交可到達
剩下的才是頭道街的(沒什麼規模)
④ 赤峰橋北的建設怎麼樣能不能趕上新城區
橋北如何也新城?
小邊是紅山區區直機關的一名普通幹部,今年秋天家搬到了新城區,他的單位是年初遷到橋北的,所以小邊的上班、下班基本在等車、擠車、坐車、倒車中完成。因連接紅山區與松山區的銀河大橋限高,公交車不通,新修的友誼大橋正建設中,他只能輾轉到老城區,換乘201路公交車,走清河大橋到橋北。而這一路像小邊一樣每天擠在蜂擁的公交車上的人們不在少數,他們准時地擠在上下班的時間,這說明,他們並不住橋北,橋北對他們而言只是一個場所,而場所不等於居所。
這個上班下班的問題,對於普通群眾來講只意味著方便不方便,但在紅山區領導的思慮中可就具有沉甸甸的重量了。橋北是萬不能建得像紅山區的郊區的,它的目標是10年之前在松山區的一隅崛起的赤峰新城區,橋北最終要打造形成旅遊中心、現代物流中心和行政休閑中心,屆時紅山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將逐步轉移到橋北來。
一、新城區的新
新城區是赤峰市按照「西移北擴」的發展思路,拉大城市框架,以期將赤峰建設成為一座智能化、信息化、舒適化、以人為本的現代城市。建設正式啟動於2003年,其中城市建設歷經5年,而城市完善則花費了近10年。由於新城區的建設,現赤峰市中心城區的面積由10年前的43平方公里擴大到7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10年前的48萬人上升到84萬人,全市城鎮化率由22%上升到44.7%。
新城區行政板塊以市政府為中心沿玉龍大街伸展,商業餐飲板塊集中於國際會展中心、冠東百貨、上海城區域及海貝爾游樂園區域,文化板塊分散於赤峰學院、體育中心及紡織學院、紅旗中學、蒙中和赤峰二中等區域。居民住宅以玉龍大街為分界線,北部集中於王府一期二期、錦綉花園等小區,南部集中於皇家帝苑、水榭花都、富河國際以及近年建設的八塊地等小區。各板塊分工明顯,布局合理。
新城區位於赤峰中心城區西南,毗鄰喀喇沁旗,玉龍大街東通高速公路,西接長途汽車站,來往各地尤其北京更為便利。城區道路寬敞,綠化覆蓋率高,更有半支箭河穿過,休閑居住更為舒適。正在建設的附屬醫院將於今年底交付使用,解決了人們看病不便的問題。
新城區已不再是10多年前的「睡城」,它已成為大多數人的購房首選,新城區的房價已超過老城區,列紅山、松山之前。
二、橋北組團的變
橋北、橋北,這個橋最初應該是指抗戰期間由日本人主持修建的老北大橋,當然後來英金河上陸續又建起多座新橋,橋北側這塊地方更是名符其實的橋北了。記得小時候,舅舅在輕工機械廠上班,三班倒上下班必經老北大橋,偶爾會遇劫道的,晚上過橋定三五一群,懷中還要揣入螺絲刀子以防不測,足見橋北的蠻荒。多年以後再入橋北,民房雖四處林立,給人的感覺卻不整齊劃一,這好像是由於多家單位自建家屬院只管自家一畝三分地的結果。橋北好像也只有一條路,也不像是給橋北人修的,因為這條路通往北邊的翁牛特旗,是赤峰人出門用的。橋北最近的曾用名是橋北鎮,這之前叫橋北鄉,屬於老赤峰縣,也就是市郊區即後來的松山區,現在則成立橋北辦事處了。
如今的橋北,當然高樓正四處拔起,看過規劃知道:紅山區橋北組團開始建設於2008年,規劃總面積29平方公里,人口規模8萬人,由陰河、英金河、昭蘇河三河環繞,東西長約9公里,南北寬約7公里,分期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道路13公里、管網25.2公里、商住開發116萬平方米,投資2億元的清河大橋已竣工通車,近1300戶原棚戶區居民入住回遷房。
現橋北組團已成氣候的有以中昊物流、恩志物流為圓心的物流園區,赤錫路兩側鱗次櫛比的汽車4S店組成的汽貿園區及二手車交易市場,以及清河北路延伸出去的糧油市場和鋼材市場。每日轟鳴的車輪與汽笛漫過橋北的土地與天空,顯示出橋北逐漸升騰起的生機。
住宅小區多在建設中,入住率高的以釣魚台小區為主,金宇國際、荷風水岸、龍山鴻郡建成後,應該成為購房者重點追捧的對象。一職專已在今年秋季正式在橋北新校區開課了,玉龍初級中學也在緊鑼密鼓地施工,預計明年將投入使用。最為重要的,矗立在龍頭山頭的紅山區行政中心大樓主體也完成過半,明年如果入住,將帶動一批行政、企事業單位紛至橋北,屆時橋北的面貌將進一步改觀。
三、移植記憶與千城不一面
如果是經常出門的人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各地的城市似乎又掀起了新一輪「大躍進」,紛紛建新城,這些新城又都有共同點,即:用地規模大手筆、城市建設大而全、房地產業大開拓、全體動員大招商。且不說這里存在著的土地財政的因素,就建成的效果上看,樓房相擁高聳入雲,道路條條寬如跑道,再挑幾個繁華地段配建一二個大廣場,似乎都已成為國際化大都市。但恍惚中,人們卻感覺這些新城都似曾相識,如一個模子出來的一樣。
上海有句老話,「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廣州幾年前也有句老話,「寧要河北(珠江以北)一張床,不要河南(珠江以南)一間房」。這兩句話的背後,應該透露出新城們的建設不完善,交通、醫療、教育等配套設施跟不上導致人民群眾生活不便的問題,更潛藏著老百姓尤其是上了些年紀的人們對常年生活區域的依戀與不舍。誰沒有這樣的經歷?進樓前與後,人與人物理距離近了,而心理距離卻遠了。
赤峰新城區的成就與效果是顯而易見的,這得益於建設啟動早,正處於全國房價大漲之前,開發成本、購房成本都較小。也因為赤峰市對比紅山區融資能力、調配資源能力更強。經過10年的經營發展,新城區城市功能愈趨完善,環境愈趨優美,交通愈趨便利,而短短的二、三年才建設的橋北組團要很快地趕上新城區,更為不現實。橋北組團脫胎於紅山物流園區,而園區在最初規劃時顯然保守了,影響了後來的整個組團的布局。這些短板絕不能迴避。
所以,橋北組團不能走新城區的路子,也走不了新城區的路子。但捷徑是沒有的,思路卻要廣泛。老百姓要的無非方便二字,商店、學校、醫院等生活必須的配套設施都完備了,幹啥都方便,加上房價再低些,哪有不來的道理?應該淡化新老城區的空間撕裂感,實現新舊城的融合,即移植舊城記憶,縮小人們的心理距離。老赤峰的物件及去處,應考慮過渡到橋北來:如公園、便民市場、劇院、門診、對夾、油條等。當然有些東西政府是無法直接建起的,但政府可給予一些優惠政策,或創造一種氛圍。沒見過飯店嗎?店小人多,人越吃越多;換個地兒,店大人稀了,人就真得越來越稀了。我一向不反對街面上的擁擠,雖然從內心上討厭擁擠。
赤峰是個小城也是個老城,紅山區作為中心城區體現著赤峰的風貌。在橋北組團的建設上,如何避免千城一面,將是決策者們不得不思考的一個問題。
博客鏈接:http://blog.163.com/maming0476@yeah/blog/static/114012710201291811173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