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關柬埔寨的歷史與現狀。
柬埔寨歷史
柬埔寨是東南亞地區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建國於公元1世紀,在古代歷經扶南、真臘時期,其中9到15世紀初的吳哥王朝國力強盛,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吳哥文明。16世紀末開始,真臘走向衰落,到了18世紀末,柬埔寨基本上處於強鄰的控制之下,成為屬國。同時,從17世紀到18世紀越南逐步吞並了下柬埔寨的全部領土,形成了今天的越南南方。
柬埔寨為中南半島古國,有兩千年以上之歷史。 秦、漢是扶南屬國。《後漢書》稱為「究不事」,《隋書》首先稱為真臘(來自暹粒 Siem Reap 對音)。《唐書》稱為吉蔑、閣蔑(都是Khmer的對音)。宋代稱為真臘,一名真里富,元朝稱為「甘勃智」,《明史》稱「甘武者」,明萬曆後稱「柬埔寨」。「究不事」、「甘勃智」,「甘武者」、「柬埔寨」都是 Camboja 對音,真臘、真里富來自「暹粒」Siem Reap。
西元一世紀時,柬境建立扶南國,奉印度教為國教,故受印度文化影響甚深。扶南王國國都是毗耶陀補羅城(Vyadhapura,梵文:獵人城),在今巴南(Banam)附近,有湄公河西北流東入海。高棉語中扶南國王叫Kurung bnam,Kurung(帝) bnam(山),扶南是bnam(山)的對音。扶南國有屬國真臘。公元七世紀中葉,扶南國為北方倔起的真臘所滅,扶南王子流亡爪哇,建立山帝王朝。
9世紀至15世紀出現的吳哥王朝,被稱為高棉帝國,國勢鼎盛,文化燦爛,版圖包括今日柬埔寨全境以及泰、寮、越三國之部份地區。明宣德五年(1430年)暹羅入侵柬埔寨,包圍吳哥城七個月,最後攻破吳哥。因為吳哥太靠近暹羅邊境,柬埔寨放棄吳哥,遷都金邊。
此後柬埔寨國勢衰敗,此後倍受越南侵略。1863年後又淪為法國保護國。1941至1945年曾遭日軍佔領,戰後於1953年11月9日脫離法國獨立。而後柬國歷經王國(施亞努)時期、高棉共和國(朗諾)時期、赤柬統治(波爾布特)時期、金邊政權(韓桑林)暨三派聯合政府時期、全國最高委員會(四派領袖)時期、駐柬機構(UNTAC)時期乃至目前之聯合政府時期。
柬埔寨君主列表
來自 維客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在不同歷史時期,柬埔寨國號並不一樣。早期柬埔寨國家的歷史主要來源於中國史籍,譯音可能不準確。
另見柬埔寨歷史
目錄 [隱藏]
1 扶南王國
1.1 混氏王朝(或前憍陳如王朝)
1.2 范氏王朝
1.3 憍陳如王朝(或跋摩王朝(公元4世紀下半期——7世紀初))
2 真臘王國(550-710)
3 國家分裂
3.1 水真臘
3.2 陸真臘
4 爪哇統治
5 吳哥王朝
6 金邊王朝
[編輯]扶南王國
[編輯]混氏王朝(或前憍陳如王朝)
柳葉 (女王,可能為部落首領,與混填結婚)
憍陳如一世 即混填
混盤況
混盤盤 在位3年
[編輯]范氏王朝
范蔓 201年以前—約225年 (全名為:范師蔓)
範金聲 1 乙巳 225
范旃 15 乙巳 225
范長 1 庚申 240
范尋 約243年—287年以後 47 庚申 240
竺旃檀 357年前後 (可能為伊朗人)
[編輯]憍陳如王朝(或跋摩王朝(公元4世紀下半期——7世紀初))
憍陳如二世20 庚戌 410
持黎跋摩 434年以前—438年以後 40 庚午 430
闍耶跋摩 約485年—514年44 庚戌 470
留陀跋摩 514年—?36 甲午 514
[編輯]真臘王國(550-710)
拔婆跋摩一世 ?—598年以後 550-599
摩訶因陀羅跋摩 600年以前—?599-600
伊奢那跋摩一世 7世紀初 601-635
拔婆跋摩二世 7世紀初 635-655
闍耶跋摩一世 7世紀初中葉 655-681
闍耶特維 681-710
[編輯]國家分裂
[編輯]水真臘
Jayadevi (f) early 8th cent.
Nripatindravarman
Pushkaraksha
陸真臘(615——802) 依夏那巴爾曼一世 20 乙亥 615 巴瓦巴爾曼二世加亞巴爾曼一世加亞德維
[編輯]陸真臘
Sambhuvarman 8th cent.
羅貞陀羅跋摩一世 late 8th cent.
Mahipativarman
水真臘(710——781) 婆羅阿迭多尼栗波提因陀羅跋摩補什迦羅婆商菩跋摩羅貞陀羅跋摩摩希提婆跋摩闍耶跋摩一世 11 庚戌 770
[編輯]爪哇統治
[編輯]吳哥王朝
實際與真臘是同一國家。王朝得名於其都城吳哥。
闍耶跋摩二世 約802年—850年
闍耶跋摩三世 850年—877年
因陀羅跋摩一世 877年—889年
耶輸跋摩一世 約889年—900年
曷利沙跋摩一世 900年—約922年
伊奢那跋摩二世 約922年—928年
闍耶跋摩四世 928年—942年
曷利沙跋摩二世 942年—944年
羅貞陀羅跋摩二世 944年-968年
闍耶跋摩五世 968年—1001年
優陀耶迭多跋摩一世 1001年-1002年
闍耶毗羅跋摩 1002年—約1011年
蘇耶跋摩一世 1002年—1050年
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 1050年-1066年
曷利沙跋摩三世 1066年—1090年
闍耶跋摩六世 1090年—1107年
達爛因陀羅跋摩一世 1107年-1113年
蘇耶跋摩二世 1113年—1150年
達爛因陀羅跋摩二世 1150年-1160年
耶輸跋摩二世 1160年—1166年
Tribhuvanadityavarman 1166-1177
空位 1177年—1181年
闍耶跋摩七世 1181年—1215年
因陀羅跋摩二世 1219年—1243年
闍耶跋摩八世 1243年—1295年
因陀羅跋摩三世 1295年—1308年
因陀羅闍耶跋摩 1308年—1327年
Jayavarman Paramesvara 1327-1353
空位 1353年—1362年
Nippean Bat 1362-1369
暹羅入侵 1369年—1375年
Kalamegha in Basan,1371-?
暹羅入侵 ?—1389年
奔哈·亞 1389年—1404年
Narayana Ramadhipati 1404-1429
Sri Bodhya 1429-1444
[編輯]金邊王朝
Dharmara Jadhiraja 1444-1486
斯雷·索空托·巴特 1486年—1512年
乃依·坎 1512-1516
安贊一世 1516-1566
Barom Reachea I 1566-1576
哲塔一世 1576-1594
金邊被遷羅佔領,1594年
Reamea Chung Prey 1594-1596
Barom Reachea II 1596-1599
Barom Reachea III 1599-1600
Chau Ponhea Nhom 1600-1603
Barom Reachea IV 1603-1618
哲塔二世1618-1622
空位,1622年-1628年
奔哈·托 1628
Outey 1628-1642
Ponhea Nu 1630-1640
Ang Non I 1640-1642
Chan 1642-1659
Barom Reachea V 1659-1672
哲塔三世 1672-1673
Ang Chei 1673-1674
Ang Non 1674-1675
哲塔四世 1675-1695,1701-1702,1703-1706,
Outey I 1695-1699
安恩 1698—1701;1710—1722
Thommo Reachea II 1702-1703,1706-1710,1738-1747
Satha II 1722-1738
Thommo Reachea III 1747
Ang Tong 1747-1749,1755-1758
哲塔五世 1749-1755
Outey II 1758-1775
Ang Non II 1775-1796
空位 1796-1806
安贊二世 1802年—1834年
Ang Mey (f) 1837-1841
安東 1841年—1860年
諾羅敦·安·吳哥 1859年—1904年
法國統治 1863年—1954年
西索瓦 1904-1927
西索瓦·莫尼旺 1927-1941
諾羅敦·西哈努克 1941年—1955年
諾羅敦·蘇拉瑪里特 1955年—1960年
空缺 1960年—1993年
諾羅敦·西哈努克 1993年—2004年
諾羅敦·西哈莫尼 2004年至今de:Liste der Staatsoberhäupter von Kambodscha
現狀
1、柬埔寨經濟發展現狀
柬埔寨今年政局穩定,為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好的環境。2000年柬的GDP總量為22億美元,2001年GDP的增長率為5.3%,增長較快。柬埔寨的製造業主要是香港等地投資發展的服裝加工業,全國約有180家服裝加工廠,服裝出口占其外貿出口的85%。服務業在柬的經濟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約達45%,其發展速度也快於工業和農業。
2、對外貿易現狀
(1)進出口總額增長較快
1993年以來,隨著柬埔寨對外開放政策的不斷擴大、外貿體制的變革和不斷完善,柬埔寨的對外貿易縱向比較取得了突破性發展。1994年,對外貿易總額首次突破10億美元,達到12億美元。其中出口4.6億美元,比上年凈增2.4億美元,增長1倍以上;進口7.4億美元,比上年凈增3.2億美元。與此同時,貿易赤字也創了記錄,達到2.8億美元。1996年,柬埔寨的對外貿易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全年外貿總額為17.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9億美元。其中出口6.6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9億美元;進口11.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0億美元;逆差4.5億美元,比上年增加1.1億美元。1997年6月初,美國成為第六個給予柬埔寨最惠國待遇的國家。這一優惠待遇的獲得,使柬埔寨的6 200種工農業產品以優惠關稅進入美國(鞋類、紡織品、服裝等除外),從而使柬埔寨的對外貿易獲得發展的良機。1999年柬埔寨進出口總額為19.2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7.9億美元,進口總值11.3億美元,外貿額有所回升。2001年柬出口額達到15億美元。
(2)進出口商品結構
柬埔寨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因而其進出口商品結構有著鮮明的特點:主要進口工業製品,出口農副土特產品。這種狀況至今尚無根本性的變化。
柬埔寨的進口商品主要可分為四個大類:
第一類,飲料食品類。包括奶製品、蔬菜、水果、麵粉、食品、糖、酒及各種飲料和卷煙,一般情況下占其進口總額的13-15%。
第二類,工業製成品類。主要包括葯品、橡膠製品、紙張、紡織品、五金製品、機器設備、各類家用電器、汽車及零部件、摩托車及零部件、其他機動車及零部件、鐵路及其運輸設備、各類船隻及其設備、玻璃、瓷磚等建築材料,占進口總額的45-50%。
第三類,原材料和半成品類商品。主要包括化學品及各種化肥、原油、其他石油產品(主要是柴油和汽油)、水泥、鋼材及各種粗加工五金產品等,一般占其進口總值的17-19%。
第四類,雜項商品。主要是生活消費品,如文具、玩具、化妝品、肥皂、火柴、皮革製品、服裝等,一般占其進口商品總值的16%。
就其出口商品結構而言,由於工業發展水平落後,出口商品生產能力低下,出口商品品種有限,結構單一,主要是農副土特產品以及某些初級產品,且長期無多大變化。柬埔寨出口商品主要分為以下五個大類:
糧食作物類農產品。主要包括大米、黃豆、綠豆、玉米、芝麻等傳統農產品,約占其出口總值的7-8%。
林產品。主要包括原木、粗加工木材、木板、木棉等,約占其出口總值的40%。
經濟作物類產品。主要包括橡膠、胡椒、煙葉等,約占其出口總值的30%。水產品。主要包括海魚、海蝦及其製品,淡水魚蝦及其製品,約占其出口總值的2-3%。
工業製成品。主要指成衣及某些紡織品以及廢金屬。成衣是近年來崛起的一種重要的出口產品,其年出口值已突破5 000萬美元,約占其出口總值的20%左右。
柬埔寨進口轉出口的商品近年來不斷增多。這類商品主要有香煙、摩托車、電視機、錄音機、布料、衣服、白酒、啤酒、魚、加工木材、橡膠等。
3、利用外資
據柬埔寨官方統計,1994-1999年,政府共批准外來投資841項,實際執行441項,協議資金37億美元,到位投資總額16.5億美元。1999年獲准投資項目大幅度下降,到11月僅為80項,實際執行68項,投資總額3.7億美元。2000年、2001年對柬投資的外商企業,進一步增加。
從各種統計資料來看,柬埔寨的外資來源主要來自以下國家和地區:泰國、馬來西亞、中國香港、中國、中國台灣、新加坡、美國、日本、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韓國等。其中,以亞洲國家和地區為主,最主要的又是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中國等。
就投資領域來講,旅遊業位居第一,約占投資總額的50%;其餘依次為賓館飯店業、交通通訊業、建築建材業、成衣業、日用消費品加工業等。在所有投資領域中,成衣業的投資是最為成功的一個領域。
❷ 經濟全球化形勢下我國礦業發展戰略的政策選擇
此文系作者和王樹利(北京郵電大學)合作。原載《華北地質經濟管理》2003年第2期
經濟全球化就是人們在全球范圍內從事生產和消費,是一個經濟發展使各國日益相互依賴的過程,也是一個建立無疆界經濟的過程。生產者不再局限於本國的資源,利用全球資源來從事生產,從而彌補本國資源的不足,降低生產成本;消費者的選擇餘地更加廣闊。作為世貿組織的成員國和面臨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我國只能積極跟進,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大環境中實現現代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毋庸置疑,全球化為我國資源管理和礦業政策的調整提供重要機遇,第一,從主要利用國內資源,高度自給自足,轉向充分利用全球資源,保持適度自給率;第二,從封閉型、半開放市場,轉向降低市場准入門檻,加快礦業市場開放;第三,從主要利用國內資金,轉向更多利用外資和全社會資金。但是,更應該看到我們所面臨的現實:
一是資源儲備全面短缺。據論證,到21世紀中葉,我國45種主要礦產資源除煤以外將全面短缺。目前,我國已經是礦產品進口大國,1998年我國礦產品及相關原材料進口值290億美元,占我國商品總進口值的15.6%。1999年石油進口量已達5743萬噸。初步分析,到2020年,我國15種支柱性礦產中有10種以上依賴進口,總的礦產對外依賴程度將達到20%左右,成為世界礦產品進口大國。
二是我國98%以上的進口礦產是以貿易進口方式直接從國際市場上購買的,通過在國外投資開發資源,獲得銷售控制權的礦產占進口量的比例很低,不足2%左右。由於進口方式單一化,在國際礦產品市場出現波動時,缺乏足夠的抗風險能力,往往受制於人,對於我國這樣一個礦產資源進口大國來說具有潛在的不安全性。
本文從全球和周邊國家探明礦產資源形勢、投資環境及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主要礦產資源的需求分析,以及部分國家在全球化過程中的經驗,提出了我國礦業的發展戰略的政策選擇。
1 全球和周邊國家礦產資源供應及我國對主要礦產的需求分析
1.1 全球和周邊國家礦產資源供應分析
統計表明,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世界范圍的礦產資源探明儲量增長速度較快,保證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多數礦產儲量和儲量基礎能滿足未來20~30年的經濟需要,其中石油、天然氣、煤、鐵、錳、鉻、鋁、磷和鉀鹽等的儲量保證使用年限均在40年以上,個別達100年;即使現實保證程度較低的銅、鉛、鋅、金、銀、硫、金剛石等,由於潛在資源豐富,只要增加地勘投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是可以有保證的。
由表1可以看出,無論是燃料礦產,還是非燃料礦產,探明儲量年度遞增多數在百分之幾到百分之十幾,降低的屬於少數。石油儲量的增長速度高出20世紀70年代的一倍,1986~1996年石油儲量凈增加3268億桶,年均增長4.6%,同期天然氣證實儲量增加386500億立方米,年均增長3.8%;非燃料礦產,鈷、鎳、鉻、稀土金屬、金剛石、重晶石、石墨等礦產資源探明儲量增長顯著,金、銀、鉑族金屬增長也較明顯。
表1 世界主要礦產儲量1986~1996年增長情況一覽表
可以看出,全球礦產資源供應是比較充足的,保證程度是較高的。
1.2 周邊國家礦業投資環境分析
研究表明,我國周邊國家的礦產資源是豐富的,且大多數在資源開發條件上與我國互為補充。周邊國家中最豐富的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煤、鈾、鐵、鎳、鎢、錫、銅、鉛、鋅、鋁、鎂、釩、鈦、鉑族金屬、稀土、鉀鹽、硫、磷、重晶石和寶玉石等,如表2所示。據統計,16個周邊國家的天然氣儲量佔世界的42%,鐵佔33.9%,鎳佔23.1%,鎢佔26.6%,錫佔35.4%,金佔17.5%,鉀鹽佔27.6%。在所列的19種主要礦產中,俄羅斯有13種,哈薩克有10種,印度有8種,印度尼西亞有6種,烏茲別克有5種,泰國和越南各有4種。
表2 我國部分周邊國家某些礦產分布情況一覽表
就亞太地區的礦業投資環境,國際礦業界一般認為,最具吸引力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巴布亞紐幾內亞和哈薩克這4個國家;俄羅斯、蒙古、越南和中亞除哈薩克外的四國,其礦業投資環境尚可,但不理想;緬甸和巴基斯坦等,其礦業投資環境又比以上國家為差;而寮國、柬埔寨、阿富汗等國,投資環境較差,甚至連礦業法都沒有,不宜進行投資勘查開發。
1.3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礦產資源需求分析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1979年~1998年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7%,其中1990年~1997年GDP年均增長10%,1998年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比上年增長7.8%。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預計國內生產總值在未來15年間年均增長率6.5%~7%。我國目前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預計到2015年將處於工業化階段,之後進入工業化後期階段。據此預測我國主要礦產品需求量,如表3所示。
(1)能源礦產。我國對能源的需求無疑將是巨大的,但考慮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產業結構調整,以及農村城鎮化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有可能突破上述預測的結果,原煤和原油的需求量可能更高。考慮到運輸能力的限制和環境保護壓力的增大,國家必將採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改變目前不合理的高耗能狀況,因此,將2010年原煤的需求量控制在17億噸左右,2020年控制在19.6億噸是可能的。原油受資源條件的制約,大量進口國力有限。未來20年,盡管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會有一定下降,但消費總量仍將有較大增長。預測2010年原油需求量2.5億噸,2020年原油需求量為3.6億噸是比較適宜的。
(2)金屬礦產。總體上看,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作為原材料的主要金屬礦產品一直供不應求。伴隨著工業化的推進,金屬原材料的消耗量必將增加。根據國外經驗,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50~1500美元(1980年美元不變價)之間時,對原材料的需求強勁,如日本在300~1500美元之間,美國在800~1500美元之間時,鋼材需求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彈性值最大。根據我國未來發展規劃及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推測,今後二三十年應是我國金屬原材料消費的高峰期,因此,我國對金屬原材料的需求仍將十分強勁。
表3 我國主要礦產品需求量
(3)非金屬礦產。主要是水泥和農業生產肥料,水泥的消費與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關,預計2010年我國水泥需求量為8.5億噸,2020年為10.8億噸。農用肥料,1995年我國農業施用的氮磷鉀比例為1:0.31:0.13,與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化肥消費氮磷鉀比例平均為1:0.43:0.28)有較大的差距。我國農業專家根據我國化肥消費的歷史與現狀,提出的比例為1:0.45:0.28。據此預測2010年我國硫標礦需求量為3200萬噸,磷標礦需求量4000萬噸,鉀鹽(K2O)的需求量為800萬噸。2020年我國硫標礦需求量為3600萬噸,磷標礦需求量5000萬噸,鉀鹽(K2O)的需求量為1000萬噸。
2 經濟全球化過程中部分國家在礦業發展戰略方面的政策措施
面對經濟全球化和推進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在礦業發展戰略的政策實施方面均結合本國的實際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下面簡略介紹一下美國、日本、德國、印度在經濟全球化中礦業發展戰略的政策措施。
(1)美國。美國是世界第一資源大國,同時也是最大的礦產消費大國,石油、天然氣、煤炭、銅、鉛、鋅、鋁、鎳、鉬、磷、鉀等重要支柱性礦產,美國的人均消費量是世界人均水平的3.4~6.6倍。佔世界石油儲量不到3%的美國,卻消耗著全球近30%的石油。為保證資源的長期穩定供應,美國採取的戰略是:國內保證有一定量的戰略資源基地儲備和數量不等的產品儲備;對外則是四處出擊,推行全球化戰略,以政治、軍事手段實現其經濟目的,特別是保障其資源的安全供應。
(2)日本。日本受地域的限制,其資源蘊藏量很有限,幾乎完全依賴進口礦產資源和其他工業原材料發展本國經濟。目前,能源消費幾乎100%的石油、99%的天然氣、97%的煤;金屬礦產品消費中100%的鐵礦石、錳礦石、鉻、鈦、釩、鎳、鎢、錫、銻、鎂和鉑族,97%的鉬、91%的鋅、87%的銀、83%的金、49%的銅、48%的鋁、34%的鉛和33%以下的鉍;稀散金屬和稀土礦產品消費的100%;100%的焦煤和非金屬礦產品(硫、石灰石、白雲石、粘土和硅石除外)中的大多數原料都需從其他國家或地區進口。為了保障國外礦產品的長期穩定供應,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確定了確保海外礦產穩定供應的「產量分成、產品返銷協定、技術幫助協議」方案;系統開發本國礦產資源的「三階段法」;對其海外礦產勘查實行資金補助、開發公司實行保險、貸款擔保的優惠政策;進行經濟與戰略儲備。
(3)德國。德國是世界上礦產品主要加工國、精煉國和消費國之一,除了褐煤、鉀鹽、岩鹽等礦產比較豐富,可以滿足國內一定時期的消費需求外,石油、天然氣、鐵礦石、有色金屬和大多數工業原料礦產供不應求,嚴重依賴進口。為保證德國礦產原材料的穩定、多渠道供應,採取的政策措施有:建立特殊的優惠政策,如找礦和勘探的經費被認為是生產成本,減少稅基,虧損可結轉;政府設立風險勘探開發基金對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提供直接的財政支持,如1969~1989年間,聯邦政府設立風險基金23億馬克,資助石油公司到國外進行石油勘探開發,同時承諾,勘探成功了,必須償還,不成功,可以不償還;1971~1990年間,聯邦政府又設立5.26億馬克的風險基金,資助除石油外其他礦產的風險勘探開發。另外,德國為應付特殊情況,還進行了礦產品儲備。
(4)印度。印度經濟增長較快,礦產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對進口依賴性較強。與我國差不多,也有一些急缺礦種,如石油、磷、硫、鉀及部分有色金屬等;煤炭資源豐富,黑色冶金礦產資源條件較好。20世紀80年代以來,印度為保證礦產資源對經濟建設的供應,改變了「進口替代」政策,採取多種渠道,以獲得國外礦產資源的穩定來源,其中包括與某些不發達國家簽訂礦產開發雙邊協定,在某些資源豐富國家進行聯合開發,採用易貨貿易方式進行礦產品貿易等,並積極開展了深海錳結核地質。在礦業投資上,首先開放了海洋石油,邀請西方石油公司參加投標,陸上石油開始允許國外成套承包,並保持礦業投資條件的長時間穩定性;在外貿上,發展與具有資源基礎的國家的合作,以實現互利互惠;在出口政策上,根據國家礦產資源狀況和長期需要,努力出口高附加值礦產品,使出口具有競爭力。
上面分4種類型簡要介紹了資源大國消費大國的美國,資源小國經濟大國的日本,資源小國加工大國的德國和與我國經濟狀況相近的印度,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所採取的礦產資源開發管理政策。很明顯,美國作為經濟、軍事強國有實力四面出擊,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礦產資源全球化戰略,屬於實力型;德國和日本是外貿型的,以資金和技術的投入保證本國資源的穩定供應;印度則屬於需求型,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引導資金、技術的投入和對外貿易。我國目前的資源供應形勢總體來看屬於外貿型的,與日本和德國不同的是,我國的資源外貿型基本是礦產品進口型的,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性很強。
2 經濟全球化形勢下我國礦業發展戰略的政策選擇
經濟全球化為資源全球化提供了政策基礎,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真正的資源全球化要靠強大的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作保證,否則很難實現穩定的資源全球化供應。這一點早已被歷史所證明。因此,我國的資源全球化戰略取向只能是區域性互惠互利型的,堅持走外資外貿同步發展的路子。
(1)適應世貿規則,進一步改善礦業投資環境,吸引國際礦業資本投入。
對比研究國外改善礦業投資環境和投資者的要求,結合我國礦業投資環境的實際狀況,認為我們首先應做到的是,建立明確、清晰、穩定和可預測的礦業法律體系和投資法律體系,盡最大可能降低國內外私人礦業投資者所可能感受到的「政治風險」或「主權風險」,包括礦業權的保障(礦業權的連續性,探礦權到采礦權的順利過渡,管理程序的清晰、透明等),擔保對外資不徵用、不歧視、不國有化的名副其實的國民待遇,外資可佔多數股,外匯可自由兌換和匯回等;其次是調整或制定能平衡各方面利益關系(中央、地方政府和礦業權人)的礦業財政/金融制度,盡可能地降低國內外私人礦業投資者所可能感受到的「商業風險」,包括按照國際通行規則,考慮到礦業活動的特殊性及礦業的基礎性產業地位,設計合理的礦業稅制等。
據估計,世界范圍內每年約40億~50億美元投入於固體礦產勘查而流入到我國的僅有數百萬,這是與我國資源豐富、種類齊全不相稱的。迄今,在固體礦產勘查領域外資的進入尚無實質性進展;在礦產開發方面,有些發展中國家礦業項目的資本投入額均達數億乃至十數億美元以上,而我國尚無一例。因此,按照WTO規則設計能夠吸引國際礦業資本的投融資體制是改善我國礦業投資環境的重要方面。
(2)統籌規劃,積極調整我國目前的礦產資源供應體系,建立多渠道相對穩定的外貿框架。
首先是政府組織,統籌規劃,統一部署,確保對外力量投入的集中有效;其次國家要支持,為企業走出去創造良好的環境,加強宏觀指導,制定到海外勘查開發礦產資源的有關政策,可以考慮建立海外勘查風險基金;第三,根據我國礦情和長遠發展的需要,走出去要以我國短缺的資源為重點,兼顧其他資源,以資源豐富的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為重點,兼顧其他國家。第四,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礦業公司,採取多種形式的國外從事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既可以獨立進行勘查開發,也可以與外方合資合作勘查開發,或向已開發的礦山、油田企業參股甚至收購。與此同時,著眼於長遠發展,建立一支熟悉國際礦業運作市場規則,有較強經營管理能力和開拓創業精神的專家和管理人才隊伍。
(3)發揮地緣優勢,聯合印度共同籌建東南亞礦業自由經濟區。
如本文第二部分所敘述的,我國的陸上周邊國家資源互補性較強,尤其是印度,與我國具有相似的資源特點和經濟發展階段,地處東南亞的核心地帶,有聯合的積極性。另外,這些國家的聯系在陸路上是相通的,有較為便利的交通基礎。東南亞礦業自由經濟區的建立,可以實現資源的共同勘探、共同分享資源開發利益、礦產品無關稅自由貿易,共同促進各國的礦業發展。
❸ 柬埔寨鋼材批發市場在哪裡
柬埔寨金邊市鐵橋頭分區。柬埔寨海盛鋼鐵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根據查詢網路地圖,公司的地址就在柬埔寨金邊市鐵橋頭分區
❹ 請問大家知道一般從中國出口什麼貨物到柬埔寨
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的貨物,生活日用品
❺ 請問大家知道一般從中國出口什麼貨物到柬埔寨
我國對柬出口的主要商品有:紡織品、服裝、鞋類、紡織機械、摩托車、鋼材等;
從柬進口的主要商品有:天然橡膠、膠合板、鋸、傢具等。
目前,晌則頃我國是盯嫌柬埔寨第4大貿宴陸易夥伴。今後出口將會逐步增加,中柬貿易可望上新台階。
❻ 柬埔寨生產紅木傢具多嗎相比起越南來說怎麼樣。在東南亞哪個國家出口到中國的紅木傢具最多
柬埔寨紅木很多,相比越南的話該差不多,但是現在原木基本是禁止出口的,必須要做成成品或者半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