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唐山鋼鐵集團歷史簡介
唐鋼是國有特大型企業,全國十大鋼鐵企業之一。2004年底資產總額278億元;職工38192人;有15個子分公司,其中唐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是唐鋼控股的上市公司,股份總額15.038億股,其中國家股佔60.90%。主要鋼材品種有:熱軋和冷軋板卷、鍍鋅板卷、彩塗板卷、優質棒、線材、中型鋼材等。質量管理體系通過ISO9001:2000標准認證。
唐鋼1943年建廠,是我國轉爐煉鋼的發祥地。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九五"以來,唐鋼堅持深化改革,加快調整結構,生產工序逐步配套,工藝技術不斷進步,主要煉鐵高爐、煉鋼轉爐和軋機都實現了現代化、大型化;現有57台套主要設備中有31台套達到國內國際先進水平。在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的形勢下,唐鋼堅持層級對標,深入挖潛,經濟效益穩定提高。2004年唐鋼主要產品實際生產量:生鐵696萬噸,鋼766萬噸,商品鋼材709萬噸,主要產品產量在國內鋼鐵行業排序均位居第六名。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83億元,實現利稅38億元(其中利潤20億元)。
目前唐鋼整體技術裝置、產品結構處於國內先進水平(部分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主要裝備有:煉鐵系統三座2000-2560立方米高爐,煉鋼系統三座150t轉爐和四座55t轉爐,軋鋼系統一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線、二套連軋棒材生產線(引進、國產各一套),二套高速線材生產線 (引進、國產各一套)、一套單機架冷軋薄板生產線和鍍鋅線、彩塗線等。正在建設中的常規板坯熱連軋機組和引進的冷連軋生產線工程預計分別在2005年底和2006年一季度建成投產。唐鋼正進行千萬噸級大鋼建設,力爭成為結構合理、裝備先進、在國內外市場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
唐鋼始建於1943年。解放後,在黨和國家的領導和親切關懷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唐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解放前作坊式的小工場,發展成為現代化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全國十大鋼鐵企業之一,國有特大型企業。2003年產鋼60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66億元,實現利稅25.2億元,其中利潤12.85億元。解放50多年來,唐鋼在改革發展中創造出了十分輝煌的業績。
唐鋼具有開拓創新的光榮傳統,解放後,連續創出多項共和國之「最」。解放前,唐鋼生產規模小,技術裝備落後。解放後,唐鋼在黨的方針路線指引下,不斷開拓創新,推進技術進步。1952年,唐鋼在國內率先試驗成功側吹鹼性轉爐煉鋼技術;1953年,在國內率先試製成功高鋁質耐火材料;1958年,又在國內率先試驗成功了側吹鹼性轉爐富氧煉鋼技術;1960年,作為國內首批企業建設了一套連鑄機,為我國推廣連鑄技術摸索和積累了經驗。由於唐鋼為我國冶金工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多次受到原重工業部、原冶金部的嘉獎和表彰。被譽為我國轉爐的故鄉。
堅持加快結構調整,不斷推進跨越式發展。解放前,唐鋼年的最高鋼產量僅有1904噸。解放後唐鋼積極發展生產,加快技術改造,在50多年中,大體上經歷了三次大的跨越。第一次跨越,1949-1976年,唐鋼在國家指令性計劃指導下,以煉鋼軋鋼為主。由於在轉爐煉鋼技術上的不斷突破,使唐鋼的技術改造也相應不斷加快,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到 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唐鋼的生產能力達到了年產鋼117萬噸,成為全國第十個產鋼 100萬噸以上的企業。1976 年7月28日,唐山發生震驚世界的大地震,唐鋼被夷為一片廢墟,歷經20多年的創業成果毀於一旦。但是,唐鋼職工在黨和國家親切關懷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以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震後28天就煉出了第一爐志氣鋼,當年 11月就全面恢復了生產,努力減少地震造成的損失。第二次跨越,是在完成震後恢復重建工作之後,唐鋼針對缺鐵、少礦、無焦的矛盾,於「七五」「八五」期間,以擴建煉鐵一二期工程為重點,實施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先後建成2座鐵礦山、2座36孔焦爐、2座1260立方米高爐、6套連鑄機,並從國外引進1套高速線材軋機、1套連續式棒材軋機,形成了鐵鋼材200萬噸配套的生產能力;在「上天唐」(上海、天津、唐山三地各鋼廠)率先消滅了化鐵煉鋼,實現了轉爐煉鋼全連鑄;在全國十大鋼鐵企業率先消滅了模鑄鋼錠,實現了轉爐煉鋼全連鑄。為在日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三次跨越,「九五」以來,唐鋼實施了煉鐵、煉鋼、軋鋼三大系統技術改造「三步走」發展規劃,到2003年1月底基本完成,先後建成1座2560立方米高爐、2座150噸頂底復吹轉爐、1條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超薄熱帶生產線,形成了600萬噸的配套能力,實現了設備的大型化、現代化和薄板材產品「零」的突破。
堅持深化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唐鋼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改革開放方針,積極落實經濟體制改革的各項政策措施,初步建立健全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相適應的現代企業制度和企業經營機制;創立了由唐鋼控股的上市公司 —— 唐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並於 1997 年實現境內發行上市;分立了輔助單位;改革了勞動、人事和分配製度、完成了分離企業與社會職能工作;創建了有唐鋼特色的層級對標管理體系,形成了不斷學趕先進的企業進步機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較好的經濟效益。
堅持以人為本,創建先進企業文化 。幾十年來,唐鋼始終堅持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不僅發展了生產力,而且造就了幾代優秀職工,並為國家輸送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不僅創建了現代化的企業,而且發展了企業文化,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形 成 了以 「 堅持發展、持續創新、奉獻精品、服務社會 」 為宗旨,以 「 進步慢了就是落後 」 為理念,以 「 自強、奮進、創新、奉獻 」 的唐鋼精神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唐鋼企業文化。 1988 年,唐鋼榮獲 「 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 」 稱號,榮獲 「 全國先進集體 」 稱號和五一勞動獎狀。 2000 年,唐鋼再次榮獲 「 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 」 稱號。
從唐山解放到 2002 年,唐鋼共產鐵 3654 萬噸、鋼 5870 萬噸、鋼材 4384 萬噸;實現利潤 56.62 億元;上交利稅 118.60 億元,相當於國家累計對唐鋼投資 4.28 億元( 「 撥改貸 」 前唐鋼固定資產原值)的 28.7 倍。
目前,唐鋼正在按照 「 三個代表 」 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千萬噸級大鋼建設,努力通過不斷改革和發展, 使唐鋼成為環境優美、可持續發展、在國際國內市場有競爭能力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
❷ 唐山十年環境變化調查
「唐山從地球上抹掉了」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秒,一場突如其來的7.8級大地震,把唐山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沿海工業城市夷為一片廢墟。頃刻間,24.2萬人失去生命,16.4萬人重傷身殘,7200多個家庭滅門絕戶,4202人成為孤兒。災情之重,損失之巨,舉世罕見。一些外國媒體在衛星照片看到這片廢墟時,發出了「唐山從地球上抹掉了」的嘆息。
世界上,許多人在疑慮:唐山真的會像古羅馬龐貝城一樣毀滅嗎?在中國,更多的人們卻在期待:鳳凰一定會涅盤。
隨著一個個抗震救災的決策迅速從中南海發出,10萬多人的抗震救災解放軍向唐山匯聚,重建開始了:震後7天生產出第一批自行車;震後10天生產出第一車煤;震後20天造出第一台機車……
重建
不怕地震。研究唐山建設史的作家程才實在《唐山震後重建的哲學思考》一書中指出,「簡易城市」存在時間並不長,簡易房的生命,有的只有兩三年,有的則長達10年之久,它庇護著唐山人度過了震後最艱難的日子。就是在這樣簡陋條件下,唐山人用勤勞的雙手建起一個現代化城市。到1986年唐山地震10周年時,一個現代化城市取代了「簡易城市」。
發展
成為國家級園林城市
30年後,在唐山市714萬人口中,已經有420多萬人生活在城市和城鎮中,占總人口的60%左右。
如今,這里已經建成了分工合理、協調發展的區域性中小城市群,以唐山中心城區為核心、以遷安
「震後十年曾構木為巢」
7月28日是唐山的祭日,更是唐山的生日:唐山在7月涅盤。